“火烧赤壁”
——翻开三国鼎立的新篇章

2015-06-26 12:38徐明中
东方剑·消防救援 2015年7期
关键词:徐明罗贯中新篇章

徐明中/文

“火烧赤壁”
——翻开三国鼎立的新篇章

徐明中/文

编者按

《三国演义》中许多战略战术的运用都是十分精彩绝伦的,一百二十回中用“火”的地方有32回,其中近30回都是以火为攻战之术,而在这近30回中采用火攻之术有40次之多,可见在《三国演义》中“火攻”毫无疑问是最为重要的战略战术。

“火攻”不仅用得最多,而且用得也最绝妙。从火烧乌巢、火烧博望,到火烧赤壁、火烧连营,这些火攻不仅是《三国演义》中最为精彩和脍炙人口的地方,更是中国军事史的经典战例。火烧赤壁作为《三国演义》极为出彩的火攻之一,成就了魏蜀吴的鼎足三分,也逐步牵动着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精彩纷呈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的那段风云际会的难忘历史,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其间数以百计的大小战争。其恢宏的战争气势、铁戈金马的激烈厮杀、深谋远虑的运筹帷幄……充分显现了作者非凡的历史素养和文学造诣。

东汉末年,汉室在黄巾起义的风暴中日趋式微,引发了群雄纷起争夺天下的混战局面。曹、孙、刘三家势力在血战中脱颖而出,成了逐鹿中原的最后主角。其时,三家军事力量的对比非常悬殊。曹操在统一北方后,又挟官渡大捷的余威,亲率百万大军挥戈南下,企图一举荡平江南,坐拥天下。孙、刘两家虽然为抗拒强敌结成同盟,但毕竟势微力薄,无法正面迎敌。于是,“火烧赤壁”的精彩大戏就在这万分危急的形势下闪亮登上了历史舞台。

在古代冷兵器时代,“火攻”往往是出其不意、以弱克强的制胜法宝,三国时期的军事家们更是对此青睐有加。擅写战争的罗贯中在描写“火攻”方面尤其出色。纵观一部煌煌百万言的《三国演义》,处处闪烁着火攻奇袭的熠熠光辉。从初期“火烧新野”的奇谲到中期“营烧七百里”的悲壮,以及后期“火烧藤甲”的惨烈,无不充满着惊心动魄的场景和回肠荡气的激情。尽管如此,罗贯中着墨最多、最具神韵的火攻佳构依然是第四十九回的“火烧赤壁”之战。

对于此役,罗贯中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火攻的场面,而是围绕着这个主题,不惜用几个章回的篇幅,细腻地描写了大战前双方的主帅、将士、谋臣的人物性格,相互关系以及使用的各种计谋,使整个战役的来龙去脉更立体、更全面、更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和可信度。作者从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反间计)写起,又在四十六回叙述了献密计黄盖受刑(苦肉计)、四十七回庞统巧使连环计(连环计),直至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的大决战收结。通过层层叠叠的渲染铺陈,环环相扣的多计并用,终于使读者明白了大决战的必然趋势,曹军在战前已完全丧失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三大制胜要素,其失败的命运不可避免。

罗贯中的高明之处在于叙述前期双方的各种活动时用尽浓彩重墨,而在真正火烧赤壁时却落笔简练。描写大战时燃烧的江景也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这种先扬后抑的写法极为高明,体现了作者的大手笔。其实,在铺垫充分的情况下,过度描写反为繁复,寥寥数语则神韵尽出矣。

“火烧赤壁”的大火彻底影响了历史的进程,不仅宣告东汉政权的名存实亡,而且翻开了三国时代的新篇章。两千多年来,后人议论起“火烧赤壁”的那场大战往往钦佩不已,既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叹,又有“羽扇纶巾谈笑处,樯橹灰飞烟灭”的豪情。壮哉,“火烧赤壁”!

(栏目编辑:谭 婧)

猜你喜欢
徐明罗贯中新篇章
五四谱写新篇章
一杯奶茶
徐明高速公路江苏段沥青路面智能化施工质量控制
把握总要求 谱写新篇章
新五年 新篇章
剑胆琴心向《三国》
新五年 新篇章
罗贯中与施耐庵(下)
罗贯中写《三国》趣事多
领导都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