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5-06-26 17:28范玉莲徐丽欣
亚太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实践性应用型英语教学

范玉莲 徐丽欣

摘要:本文从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探讨了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培养模式,希望有助于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地方高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圖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122-02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邢台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以促进学院的长足发展。外语人才培养也必须适应这一新战略,遵循我院办学定位,立足教学实际,制定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我院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学生能将理论与实际整合、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它具备较厚基础、较宽口径、注重实践、强调应用的特点,尤其是具备二次创新与知识转化的能力。

在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时,要遵循人才培养的教育规律,突出实践,强化应用,但同时也不能削弱了基础理论的教学。应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完整性,即基础理论学习—知识应用训练—实践能力训练,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目标明确了大学英语要转变思想,把应用能力培养放在首位。

二、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

1.从教师入手

英语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英语教师对于英语教学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因此,提高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专业素养能力迫在眉睫。

教师自身强化专业知识。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素质,同时积累英语教学知识和作为一名教师所特有的教育教学基本理论。英语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基本素质的任务,英语教师面对的是发展中的人,这就对教师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英语教师要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提升自身专业技能。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以课程的形式导入课堂当中,需要英语教师把握好导入知识的难易程度,把握好导入技巧,做到恰到好处地使学生在掌握固有知识的基础上接受新的知识。另外,英语教师还要做到“一专多长”、“一专多能”。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充电学习,掌握多种本领,才能跟上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

2.以学生为主

教学的根本是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载体。学生永远是教学的核心,一切教学活动均要围绕学生开展。英语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即实践能力。教育要转变思想,教师也要转变观念,再也不能使用应试教育的“以教师为核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了,要切实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上来,让教育回归正确轨道。

市场的竞争终归是人才的竞争,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是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发展方向和出路。我校应从办学定位、培养体系、学科专业建设、培养途径、课堂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大学英语改革也要从这些方面入手。

三、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教师发展

(1)内培外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校大学英语教学依托外语系,外语系教师兼任大学英语课程。我系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外出进修,提高学历层次。已派出2名年轻教师到北京外交学院进修英语口语同声翻译等课程,为新开课程做好准备;有1名教师赴新西兰自费进修;有1名教师即将拿到博士学位。我们还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目前已和北外毕业的1名博士沟通好,准备引进到我校工作。

(2)“双师型”教师培养。外语系鼓励教师与行业结合,考取“导游证”、“翻译资格证”、“教师资格证”等各种行业证书。选派教师到中小学、企业挂职锻炼,获取实际的职业经验和从业技能,切实提高指导学生专业实践、综合训练的水平。

(3)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外语系建立了以系为总领、教研室为依托、课程组为单位的三级立体化管理模式。设有三个教研室:英语语言文学教研室、基础教研室、公外教研室。公外教研室下分为普通本、音体美本、普通专、音体美专四个教学组,每个课程组有组长负责,开展集体备课、作业布置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科研课题申报、试卷命制等方面工作。现有院级学科带头人1人,学科骨干1人。邀请省内乃至国内知名学者、教授、博导到我校系做学术讲座,开阔了师生视野,增长了学术知识水平。

2.教学改革

(1)课程设置。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大学英语课程细分为普通本、音体美本、普通专、音体美专四个档次,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材、学时学分、课程安排等,实行分层分级教学。课程设置体现人性化、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好发展。

(2)课堂教学。公外教研室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采用“非分级式分组教学”、“部分翻转课堂”模式,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让学生逐步学会使用英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采用“传统课堂+多媒体课堂+网络课堂”三结合模式。传统课堂上,学生讨论探究与教师指导答疑相结合;多媒体课堂上,课件、微课、慕课与学生作品展示相融合;网络课堂上,学生自主练听力,进行在线测试。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必须从开口说话开始,以说促读、以说促听、以说促写、以说促译,听、说优先,读、写、译兼顾,形成良性循环。

(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课内、外实践相结合,使课内知识在课外得到应用和巩固;同时,課外的收获和成果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与分享,接受他人赞美,体验成功。这样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就高了,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聪明才智,有助于创新创造。如学生制作PPT、读书报告、演课本剧等多方面锻炼、加强语言的实践运用能力。

学生还创办了多个英语社团,开展英语学习,举办各种活动。外语系每年开展“大学生英语活动月”活动,促进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和发展。我系还定期举行口语、口译比赛、世纪之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多种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英语学习风采的舞台。

(4)考试与评价。公外教学改革了原有评价手段,更加注重形成性评价。由过去的30%(课堂)+70%(末考)改为普通本科15%(网络听力)+15%(课堂)+70%(末考),音体美本专及普专30%(课堂)+10%(听说)+60%(末考)的评价模式。使评价手段更合理,更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3.学生成长

(1)开展英语读书活动,促进学风。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推进了读书工程学风建设,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素质。

(2)增加实用性英语课程。跟进市场热点。适当增加实用性课程,如商务礼仪、商务谈判等。增加实用性语言的实践活动,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计划和学习时间,充分展示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及应用性。

(3)推进校园硬件建设。建设大学英语语言学习平台和智能考试平台,语言学习平台提供海量学习资源、无限探索学习空间;智能考试平台是自主学习的推动力,它改变了传统考试的意义,两个平台的建设会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形成个性化学习环境与模式。

(4)构建校园英语学习环境。例如开设英语角、举办英语文化沙龙活动、定期举办英语演讲或阅读比赛、组织学生定期观看英语电影、定期开展英语外籍教师的讲座等,给学生在课外时间提供学习英语以及实践英语的机会。

(5)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根本途径。地方高校的专业设置应紧跟市场需要,主动迎合本地区行业发展的需求。实时了解企业需要,进行课程调整,建立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机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锻炼实践能力,提高实际就业能力。

总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院迎评促建的契机中,我们扎扎实实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实效,但还远远不够,改革之路还很漫长,需要我们继续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邢台学院外语系)

基金项目:本文是邢台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地方高校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XTSKFZ201301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何平.浅谈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科教文汇,2010,(26).

[2]李颖.高职英语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12).

[3]廖嵘.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10,(8).

猜你喜欢
实践性应用型英语教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