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及突破研究

2015-06-26 17:28李明超
亚太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高校

李明超

摘要: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高校一直发挥着培养人才、创新技术、传承文化、传播思想的作用。

对于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我们来说,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也是十分喜人的,教师、学生的文化素质在不断提升。然而,不断变更的社会文化也体现在了校园文化之中,享乐主义、资本主义、过度强调个人主义的思想开始盛行,造成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因此,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据着校园的主流思想,打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成为了新时代的任务。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校园文化;突破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128-01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困境

首先,教育内容不够与时俱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想要吸引人,就要关心学生所关心,而不是老师所掌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只有与时代发展的步伐相一致,做到主观教育与客观实际相一致,才能真正被学生所加纳。然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有些教师一味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教学,没有关注的到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对学生所关心的难点问题不做解释,降低了学生有些教师不顾社会的发展与教学对象的需求,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学,对学生真正关心的热点、难点置之不理,加剧了学生的困惑与不解,降低了教学质量。因此,这样的教育不会取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

其次,教育内容否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内在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具有社会价值,还具有个体价值,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但是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重点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意义,忽视了它的个体价值,否定了两者之间的内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一味的强调社会奉献精神,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提出的提高个人素质、建立健全人格、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层次意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被高高架起,脱离了人的发展。

再次,教育创新重形式轻内容。很长一段时间来,高校往往把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归结于教育形式的单一,教育载体的单调,然后从本质上未能认清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刻意义,仅仅把改革放在形式上、载体上是完全不够的,这就造成了重形式轻内容的教学模式屡屡发生,很多教学活动也只在在意表面的形式,忽略了教育的实效性。当然,我们强调内容重于形式,并不是说教学形式的改革是不必须的。例如,名师讲座、实时分析、文化礼仪培训、社会实践等这些新形式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入了新活力。

最后,教育方法单一。

傳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的主要渠道是思想政治教育课。传统的教育方法单一主要指的工作思路和教育的形式墨守成规、缺乏创新。主要表现在教室课堂“填鸭式”教育,忽视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降低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今高校传统的教育方式,缺乏对媒体网络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运用,尤其在快速进步的新世纪,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在发生着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与时代的步伐相一致,也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不断需求的知识,降低了学生的创新性。

大学生都是新世纪的青年,他们热爱学习却讨厌灌输,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快,具有好奇心,可是面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却同意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在过去几年里,灌输式的课堂教育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不佳,困难重重。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的路径选择

首先,教育理念更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树立引导意识。“引导意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以提升学生的素质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教学的严谨性打动学生,充分实现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也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难点,以学生最喜爱的形式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魅力。教师教学要在教学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在生活中影响学生的行为准则,在未来发展中为学生指明方向。

其次,重视教育主体双重性。教育主体的双重性指的就是以学生本,以教师为导向。“以学生为本”就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关心学生所关心的,传授学生所想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打造学生的健全人格,重视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与学生面对面的对话,心贴心的交流,这就向全体高校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不仅要考虑自己能教什么,想教什么,更要考虑学生想学生,爱学生么,不仅要思考自己能举办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也要清楚学生喜欢、接纳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最后,教育效果的评价机制创新。以实效性为评价基础,以学生为评价主体,以社会效应为评价目标。在教学形式上多引进新的教学手段,通过网络、社会实践进行教育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对知识的理解更深了,避免了“填鸭式”教育,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享受学习的乐趣。教学效果的评价按照学生的评价来评判,通过学生意愿对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修改,保证教育的与时俱进。同时也应该考虑到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培养的学生对社会的贡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仅要体现在校园里,更要辐射到社会,通过很长一段时间来鉴定教育效果的深远影响。

社会需要什么的问题,教学以学生为本,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具体案例引发理性的思考,以新的形式、载体吸引学生,真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高校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