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2015-06-26 18:43邓洁
亚太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

邓洁

摘要:本文围绕高职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弱的学习特点,分析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以循序渐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思路,结合渐进式教学方式将案例教学法中的实例划分为三种类型,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程序思维习惯,最终达到灵活运用并具备一定的程序编写能力。

关键词:渐进式教学;案例法;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189-01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中心”,强调职业性和适应性。因此,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强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也以强化技能训练为特点,使学生具备某一岗位群所必须的最基本最一般的知识、技术和能力。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臨着大众化发展时期,我国高校已连续多年大规模扩招,在高等教育的各个层次中,高职高专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由于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不牢固,学习能力较差,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许多学生的学习不具有计划性,基本上不涉及预习、学习、复习的基本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过渡性的分解,使学生通过渐进性和阶段性的方式逐步实现目标。

一、高职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计算机及相近专业开设程序设计类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能运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使学生掌握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语句、程序结构以及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编程习惯。

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实施仍然没有完全脱离学科教学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掌控好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比重。对于程序设计语言来说,不同层次的学竹对知识的掌握可划分为“够用”“必须”“实用”几个标准。高职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知识应更侧重于在“够用”和“必须”的基础上,过于强化理论知识及算法,将会导致学生只是泛泛而学,无法真正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针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特点,高职院校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应该首先使学生掌握一门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理解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其次,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以及解决编程问题的思维方式。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教学过程中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要求较强的一类课程,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下,多数时候教师会选择“项目驱动教学法”。具体来说,“项目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以往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教学相对独立的传统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法是由教师拟定一个完整系统的综合性项目,学生参与项目准备及实施的整个过程。但是程序设计课程类的项目一般知识完备要求较强,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无法真正起到主导作用,结合课程的特点,在综合实例前的教学阶段选择案例教学法,而后期采用项目驱动方式更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

案例教学方法普遍用于操作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案例的选择应以学生能够通过对其进行分析与实践来强化知识的运用为标准。而一门完整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同的阶段选择合适该阶段的案例,以渐进式案例教学法更适合于开发分析、结构性较强及综合性的课程。

三、渐进式案例教学法

程序设计类是理论与实践知识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应将学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放在首位。这四种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递进性,与课程教学划分的三个阶段相符,都是前者为后者的基础,同时在学习后者的过程中也巩固了前者。本文采用渐进式案例教学法,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四种能力作为培养目标,阶段性使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四、渐进式案例法教学设计

1.模仿能力培养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熟悉技能的实践过程,正确的实践技能,模仿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方法。将模仿恰当的溶入到教和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与执行,可达到缩短教学周期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根据程序设计类课程所具有的独特性,教学初期可通过模拟案例由学生依葫芦画瓢地执行一遍。在毫无难度的模仿过程中,即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让学生在该类型案例执行过程中了解程序运行环境的配置、程序编写、执行程序的完整流程。

2.思考分析能力培养阶段

高职学生的培养强调在不同中的环境、不同的职业岗位中,不断的通过自身的发展来适应不同的需求,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思考分析的能力。具备思考分析判断能力的人,往往能找出现象的本质,灵活运用知识,面对众从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该阶段的教学中,可通过对案例不同形式的分析,例如填空、查错、调试程序等,多方位的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通过不一样的侧重点,培养学生或是站在局部的角度,或是站在整体的角度,或者是站在对立统一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3.执行活用能力培养阶段

当学生掌握了程序开发的一般流程,具备了对问题的阅读、思考及分析能力后,可引入综合项目案例,该案例应包含程序开发的各方面问题,如需求分析、前期数据采集、项目管理、程序开发调试等。学生可通过对项目的操作,平滑的过渡到可灵活运用知识执行不同项目的阶段。

小结

对于普遍基础知识不扎实及学习自主性较差的高职生来说,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因涉及数学逻辑思维、内容结构递进关系较强,一直以来都是专业教学难题。本文以渐进式案例教学法,分三阶段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执行能力,即区别于本科侧重于理论研究的教学方式,又在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模仿到自己思考分析执行的学习。最终达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迅速溶入就业岗位角色的培养目标。

(作者单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