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06-26 18:43李湘
亚太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隐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李湘

摘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适应主体意识增强的需要,能覆盖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具有内化教育、道德养成等功能。网络时代,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网络背景下要提高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应树立科学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全方位开发和利用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及优化环境。

关键词: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201-01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将教育目标潜隐在受教育者周边的环境中,以隐蔽灵活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渗透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使受教育者在愉悦的环境下学习知识和接受熏陶,以便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2014年1月16日,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报告显示,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其中大专学历和本科学历的网民分别占比10.1%和10.8%。在网络时代,高校应更好地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多维度、大范围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时代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题

1、教育者大都忽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被动地等待受教育者去自我认识、自我学习,而是需要教育者把教育目标有目的地预设在社会环境中,使受教育者能够不由自主地受到教育。目前在我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教育中,教育者片面地关注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尚未将眼光投放到效果更好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上来,没有意识到网络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契机,不善于在网络时代下利用新媒体手段创设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情境。这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停留在传统的方式,无法真正取得实效性。

2、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匮乏和利用不足

相较于当前较多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目前网络上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较少。以我国高校为例,以网络为媒介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内容很少通过图形、图像、文本、音频和视频等多种现代化手段在网络上呈现出来。慕课,这种新近涌现出来的大规模在线课程开发模式,还鲜有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社会范围内,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相当匮乏,媒体、舆论、社会组织等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

二、网络时代下进行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树立科学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要提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育主体就必须首先树立科学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运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能够发挥较高的水平,它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教育者要循循善诱,重视网络这一新媒体,努力探索利用网络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信息量大、互动性好等特征,把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感染学生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关注、理解、尊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尊重学生的价值选择,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2、全方位开发和利用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1)注重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课程体系

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两课”的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将“两课”的精华内容通过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焕然一新地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主动去学、乐于去学。慕课是一种很好地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慕课的开发可以将课堂翻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善于开发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慕课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生动地通过慕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用精心制作的慕课代替以往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

(2)注重开发各类新媒体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高校教育者要以大学生为本,在了解大学生所感所想的基础上,主动占领各类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创造贴近大学生生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情境,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既体现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又体现鲜明的思想性和适度的娱乐性,吸引大学生的眼球。首先,要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和平等性,引导大众积极参加网络讨论和网络学习,善于引导学生理性思考网络上的热点事件,使具有教育价值的思想观念和情感等以极其自然的方式沉淀到学生身上,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其次,要善于利用多种网络形式,如微博、微信、QQ等,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向,为学生排忧解难,与学生沟通谈心,用迂回隐蔽的方式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3、优化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网络时代的新媒体自身存在的极高的开放性、极强的交互性、传播的多媒体化,使得对于新媒体的管理变得十分复杂。为此,思想政治教育组织部门要认真学习国家关于互联网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对校园网等新媒体进行科学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要定期开展校园网等新媒体的整治工作,在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最大范围地在学生中间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信息的健康、安全,切实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作者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桃.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2]王滨,张雪凤.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J].教育探索.2010(11)

[3]陈建萍.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4]魏先锋.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J].宁夏社会科学.2014(9)

猜你喜欢
隐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刍议隐性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