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对班主任与问题学生及家长之间重建信任之意义研究

2015-06-26 20:08刘洋
亚太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问题学生家校合作

刘洋

摘要:“问题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无法忽视的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出现存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影响因素。班主任和家长之间应该建立一个长效的信任机制,实现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从问题存在的根源出发,积极的探寻“家校合作”的有效对策。本文从“问题学生”的现状出发,对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关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的沟通环境的创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问题学生;家校合作;信任机制

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258-01

随着教育实践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内容正在逐渐的丰富,对于学校环境而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实践开展的重要基础,是家长教育和学校教育实现互动的重要保障,建立长效的信任机制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身的发展潜力,如果能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重点的培养,学生的未来发展将会有很好的前景。“问题学生”的表现多种多样,作为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建立信任的关系,实现“问题学生”的转化。

1.“问题学生”的现状调查

在不同阶段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问题学生”成为了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学生们对于教师的不信任,对于教师存在着怀疑甚至是抵触的情绪,不理解班主任的良苦用心,用实际的行为活动与班主任对抗。青少年时期学生思想意识的个性化逐步显现,学生的行为活动极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沟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果没有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良好的沟通,学生很有很能会误入歧途,影响今后的发展,对学校教育产生反感和抵触的情绪。

2.“问题学生”的原因分析

2.1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第一个学校,家长是学生最初的老师,家长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会直接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家庭教育的氛围下,如果家长无法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家长和孩子们没有良好的沟通,孩子会对于教育产生错误的理解。叛逆的情绪会从家庭带入到学校当中,孩子的责任感教育、价值观教育都会受到影响,“问题学生”的产生往往是因为缺乏来自家庭的关爱而导致安全感缺失,希望通过自己另类的方式获取关注和注意,找到存在感,家庭教育应该从根源出发,给予孩子更多的呵护和关怀,尊重孩子的想法。

2.2学校因素。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场所,学校教育是帮助学生实现由个人向集体转变的最重要因素。“问题学生”往往无法很好的融入到集体教育的环境当中,和同学老师们没有实现很好的沟通。学校教育实践中班主任应该对学生的个性有充分的了解,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进行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了解学生真正需求,增加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问题学生的出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班主任对于学生缺乏了解,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最终导致问题学生脱离了集体。

2.3社会因素。社会教育环境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念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社会上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良的风气和思想,学生的思想非常活跃但是也是具有盲目性的特点,因此,学生如果没有接收到正确的教育讯息就会走上错误的道路,成为“问题学生”。社会教育环境因素伴随着孩子一生的发展,加强学生时代的教育引导会对其日后的成長产生积极作用。

2.4自身因素。“问题学生”的本质并不坏,他们也渴望获得更多的认可,想要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认可,问题学生自身有着个性化的特征。由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教育的不到位,导致问题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出现偏差,无法很好的适应不同环境,不能很好的定位自身的角色。“问题学生”对于班主任、家长和社会的不信任将会影响其行为选择,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他们往往会采用一些比较偏激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或者通过过激行为来体现自己的存在感。因此针对“问题学生”,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引导其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和社会定位。

3.“家校合作”方式的探究

3.1树立家校平等的观念。“家校合作”理念的提出,意在通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来达到更好的教育孩子的目的。因此,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该树立起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等重要,家庭和学校是平等的观念。只有基于这样的认知,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才能真正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双重作用,甚至出现“1+1>2”的效果。

3.2保证家校交流渠道畅通。家庭和学校的交流和沟通是学生发展的重要保障,教师对于学生个性化教育培养需要家长的参与。针对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家长和教师应该及时的进行沟通,准确而又全面的把握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而和学生建立一种互相信任、亦师亦友的交流关系,保障学生在轻松愉悦、平等自信的教育氛围中健康的成长。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提升,多种沟通交流平台也随之建立起来,班主任和家长可以通过微信、QQ、博客,校信通等多种沟通平台做到及时有效的沟通,进而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发展的动态。

3.3提升家校合作能力。家庭和学校的合作能力体现在教育环境的创设、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教育内容的丰富。素质教育环境下,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在基础教育内容传授中渗透价值观念的引导,提升教育的行动力和长效保持性。一方面重视主体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促进班主任和学生、家长的沟通,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另一方面重视教育方式的作用,不断的丰富教育实践活动,以多样化的教育实践内容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在集体的氛围中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提升对教师的信任度,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度,从而实现随着家庭和学校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为学生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4.结束语

“问题学生”这一难题的解决,关键就在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之间能够做到及时有效的衔接。只有家长、班主任和学生三者之间做到及时有效的沟通,才能在问题学生出现时及时进行有效引导,使其回归正常。“家校合作”理念的提出,在学校、家长和学生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这对于帮助“问题学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

参考文献:

[1]吴艳.职校班主任如何让“问题学生”不再问题丛生[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09).

[2]王从国.班主任与“问题学生”间应建立积极的关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4(02).

[3]马丽秋.班主任应如何对待问题学生[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5(02).

猜你喜欢
问题学生家校合作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深化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议
转化“问题学生”,做智慧班主任
正本还需清源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基于美育视角的中学化学课教学探微
加强正面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