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校有效课堂教学探究

2015-06-26 23:13史艾丽思邓红艳徐一芳
亚太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有效教学课堂

史艾丽思 邓红艳 徐一芳

摘要:高质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基础。本文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从分析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着手,依据生态系统的整体关联、动态平衡等原理对高校有效课堂教学进行探究分析,提出课堂教学应遵循生态主义价值观,发挥生态系统整体效应,加强师生交往互动,营造开放性课堂生态环境,维持教学系统的生态和谐与平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推动综合教学改革。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育生态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293-02

课堂是高校实施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教育目的的实现。然而,在当前高校的教育教学中,仍普遍存在课堂教学低效的问题。因此,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索是迫切且必要的。传统的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对教育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协同运作等问题关注得比较少,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也困难重重。本文将适切教育研究的生态思维模式引入,以克服传统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局限和不足。从关注生命的完整性,追求人的个性自由和全面、可持续发展出发,还课堂教学应有的生命活力。

在教育生态学的视野下,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课堂生态系统”,在这样一个有机整体中,无论是个体、种群还是教育生态系统都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流的交换相互作用与影响,打破原有的不和谐不平衡,加以能动调节达到新的和谐与平衡。有效课堂教学即某一“种群”(教师)通过合规律的教学过程作用于一定的“教育生态系统”(教学环境),而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另一“种群”(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到达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其旨在有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因子间相互制衡和影响,各自处于最佳“生态位”并形成最优组合和充分互动,能量和物质顺畅传递与循环,发挥最大的整体效能。

一、制约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1、课堂教学价值观建构失衡

传统教育理论在教与学关系问题上有“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两种典型主张,其隐含的价值取向都是人类中心主义在课堂价值观上的投射和表现,以致课堂生态主体处于失衡状态。当前,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依然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单向控制问题也依然存在。此外,在教育功利主义盛行的大环境下,教育的本质和终极目的被扭曲,片面强调教育的外在价值而忽略课堂生态主体的内在价值。课堂承载的价值功能被严重弱化,强调知识传递,而忽视人的自我价值实现和全面发展,人的丰富个性和生命活力被压抑。

2、课堂生态系统功能失调

课堂生态系统的功能失调突出表现在教育的供求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间发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时彼此符合对方的需要程度越高,双方在價值上相互渗透和自我实现上的互补程度就越高,教育生态链中能量、信息流动就越通畅,课堂教学活动就越有效。然而,我国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着对学生的教学需求适应度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上,忽视学生在思维和兴趣上的需求和渴求参与的主观需求;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际相脱离,专业知识教学不具有前沿性、不系统全面、缺乏特色,重视科学知识忽视人文素养,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独立探究能力、培养批判精神的需求;教学方法策略上,存在着形式化、机械化的问题,课堂教学僵化、呆板,教师多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

教学评价上,评价形式和评价内容单一,不能有效发挥教学评价的反馈和动力功能等。

3、课堂生态主体间交往互动缺失

处于同一课堂生态系统中的师生间是一种互利共生的生态关系,课堂教学既是师生双方的生命活动也是价值活动。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和能量传递让彼此形成“学习共同体”,在交往互动中获得新的知识、情感、体验和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长期以来,人们侧重的是教育的工具性,忽略了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和对生命的关怀。无启发的教学方式和严格按照预设进行的课堂活动让师生间的交往互动流于形式、缺乏生机,不能对学生的思维活动产生有效刺激。学生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知识而非主动探索,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交往互动。只有师生双方都充分投入教学活动才能发挥个性特长,在双边交往中获得最大收益。

4、课堂生态环境封闭僵化

课堂生态环境是教学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师生处于一种充满人性关怀和归属感的环境中。高校现存的课堂生态环境过于封闭,机械的组织模式阻碍了师生间平等有效的互动。此外,有的高校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辅助技术,教学组织严格按照预设进行,无法对课堂意外情况做出及时反应。我国高校大部分课堂教学仍采用大班教学,这样学生平均课堂教学资源占有量低,学生得到教师关注的时间份额相对减少,导致师生间不能进行有效互动。

二、教育生态学对高校有效课堂教学的启示

1、遵循生态主义价值观,建构和谐课堂生态

课堂生态的价值建构不应着眼于将价值天平向一方主体不合理倾斜的人类中心主义,而应遵循生态主义价值观。生态主义价值观是一种自我实现的价值观,强调师生是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的统一体,双方在价值上的不完满和互补性构成了课堂生态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教育教学的过程,更多的是师生间相互依存,在价值上相互渗透、互相补充、共同发展的过程,不应过度强化外部价值和教育的功利作用,而应立足个人自我实现的内在价值,尊重个体差异和个人尊严。

2、发挥生态系统整体效应,促进有效课堂教学

课堂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子对教育的作用和影响虽不尽相同,但彼此间具有互相调节和制约的作用,从而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效应。首先,一种生态行为的产生受到全局性的多因素影响。教育个体生态有其承受力和耐受度,达不到或者超过承受阈值,就会产生不利的甚至相反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应遵循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其次,从教育生态学角度看,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限制因子多种多样,要排除限制因子的客观限制作用和负面影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此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每个生态个体都有其独特的时间、空间位置,以及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地位,占有各自的“生态位”,教学应关注种群内部生命成长,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促进种间的协同进化,从而保障每个生态主体处于最佳“生态位”。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发挥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效应,只有当课堂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时,教师的课堂教学才能高效优质地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提升。

3、加强师生交往互动,营造开放性课堂生态环境

对课堂生态系统进行优化就必须重视各生态因子,关注种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其协同进化。有效的课堂教学交往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种群和学生种群是课堂生态系统内最主要的生态主体,因此,建立生态化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互动,强化主体和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才能实现种间的协同进化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有效课堂教学过程具有动态交互性,是基于民主平等的基础之上的教学,在双边、多边交流的教学情境中发挥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探索欲,才能形成和谐的种内互动、种间互动以及课堂生态主体与环境的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课堂生态环境的平衡应是一个开放的动态平衡系统,在应对冲突与对抗时有很强的恢复力,使课堂呈现出和谐的文化样态。为克服课堂局部“花盘效应”效应,使学生离开小生态教育系统仍能保持活力和生存能力,维持环境系统的和谐与平衡,营造有效的教学环境,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教学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教学的影响,充分利用各種教学环境因素,建立交互启发、互信互利、平等和谐、充满人性关怀的课堂生态环境,尊重生命、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用尽可能少的教学投入收获更多的教学效益和效果,做到事半功倍,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三、小结

借助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本文研究分析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受阻的主要因素,在教育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平衡基础上探寻其对高校有效课堂教学的启示。课堂教学是一种复杂的“课堂生态系统”,具有其独特的环境与主体关系。然而,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课堂生态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衡问题,其内部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通过不断地评价和反馈,以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使得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顺利而有效地进行,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综合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2]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陈旗敏.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课堂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

[4]王宏霞.有效教学的生态学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05.

猜你喜欢
教育生态学有效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离异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