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

2015-06-26 18:08陈纾
亚太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差异性教学初中体育新课程

陈纾

摘要:作为衔接小学和高中的重要阶段,初中无疑是一种过渡,然而,这一过渡阶段却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差异性教育的重要任务。自从实施新课程以后,初中教育,尤其是初中体育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差异性教育,尽可能做到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按其个性和需求的不同开展差异性教育,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目的。本文主要研究课题就是初中体育的差异性教学,先介绍了其所具有的一些特点,然后结合当前的新课程背景,对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给出建议和评价。

关键词:新课程;差异性教学;初中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051-01

作为衔接小学和高中的重要阶段,初中无疑是一种过渡,然而,这一过渡阶段却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差异性教育的重要任务。新课程的实施对初中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强调在教学中要以健康为首要原则,重视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差异性教育,尽可能做到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按其个性和需求的不同开展差异性教育,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的。同时,这一做法也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使教育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差异性教学的特点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差异性教学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它通过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充分关注学生的不同个性和需求,有利于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带来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还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师生交流较为深入。我国的传统教育大多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主动教授,学生被动学习,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不仅使得课堂呆板,缺乏活力,还使得师生之间交流甚少。教师不能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不能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指导。实施差异性教学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教师需要主动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这样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主动了解和学生对教师的主动反馈,都意味着他们之间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

(三)使教和学实现有机结合。我们都知道,在进行体育教学,由于其主客体是不断变化着的人,所以,教学活动也在无时无刻发生着变化。在这一变化着的过程中,教师一般担任着教授知识的角色,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教授给学生,而学生则充当学习者的角色,他们努力接受教师所传授给他们的知识。然而,差异性教学打破这一明显的角色分配,它要求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即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既传授知识又学习知识,尤其是教师,应放弃原有的传教士式的角色认知,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关注学生的兴趣与需求,虚心向学生学习,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

二、差异性教学在初中体育中的应用

(一)转变教育理念

新课程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强调在教学中要以健康为首要原则,重视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差异性教育,尽可能做到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按其个性和需求的不同开展差异性教育,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教育理念。应放弃其原有的传教士式的教学角色,而去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因材施教,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生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健康发展,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顺利实现新课程对体育课程所提出的教学要求。

(二)优化教学过程

所谓差异性教学,其主要过程就是对优化教学的过程,而要想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就必须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来开展层次教学。首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和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以及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并为每一层次的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这样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潜能得以开发。能力较弱的学习者不会因为跟不上教学节奏而产生自卑心理;能力较强的人由于对其要求较高也不会,也不会松懈;同时学习能力较弱的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可以互相沟通,相互帮助,使得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提升。教学内容的设置则应依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其特产需求等来灵活安排,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改变成绩评价方式

要放弃原有的固定化的成绩评价方式,实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成绩评价。首先,要对学生做出横向和纵向的综合评价。所谓横向评价,即是对某一学生某一时期内在不同项目所取得的成绩进行比较,并给出评价。比如对一个学生在同一学期内篮球成绩和田径成绩进行比较。而纵向评价则是某一学生的某一项目在不同时间段取得的不同成绩进行比较。如对一个学生在期中和期末取得的不同的田径成绩进行比较,可以衡量这个学生在这段时期内的学习效果。同时,要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引进到评价体系之中,使得师生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此外,在重视结果评价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做出的综合评价。与结果评价相比,综合评价更能体现出一个学生在这一学期内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态,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在关注客观的评价结果同时,更要对学生平时学习中表现出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学习进步的速度等作出正面评价,这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继续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学为了实现新课程提出的要求,必须坚持以健康为原则,尽可能做到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按其个性和需求的不同开展差异性教育,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的目的。

(作者单位:重庆巴蜀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志国;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年02期

[2]袁春夫;基于新课程背景的初中体育运用差异性教学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年02期

[3]应明和;差异性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中旬);2011年04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差异性教学初中体育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谈差异性教学在“金融学”课程中的有效实践
农村小学数学差异性教学策略探微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语文差异性教学的现状与应对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分析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