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独立学院社体专业《体育保健学》教学探讨

2015-06-26 01:28贾华
亚太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教学探讨独立学院

贾华

摘要: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手段之一。基于独立学院招收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传统模式教授,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本文通过资料查询和教学感受,突破原有教学理念的束缚,添加多样的教学方式,利用教学实验室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体育保健学》;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089-02

《体育保健学》是体育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伴随着体育运动和医疗保健相结合的进程中,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教学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应用科学,涵盖运动创伤学、医务监督、运动营养学以及医疗体育等方面的应用理论和实践知识。在发展体育科学理论,促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运动技术水平等方面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随着全民参与健身的人数逐年增加,对健身方面的理论知识(特别是与保健相关的)的需求更加强烈,同时也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近年的高校扩招,独立学院也开始招收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这些学生的入学的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而对运动技术的追求较高,在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基础理论课学习过程中,知识掌握不扎实,就会出现对体育保健学所讲述理论的理解困难现象。因此,独立学院开展积极体育保健学的教学改革,为社体专业的学生就业和工作带来一定的优势和帮助。

1、拓宽“体育保健学”的概念内涵

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体育健康”的理念深入学校体育教学,突出体育促进健康的目标和重要功能,影响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的教学与组织的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教学改革要与课程改革结合,本课程主导思想要从“为竞技体育服务、注重临床医学”积极向“服务全民健身”转变。消除对体育保健学概念的狭隘理解,拓宽学科视野,树立以“健康”为核心的学科思想。从身体—心理—社会三位健康观出发,将健康的相关内容融入到原有的重点篇章中,如运动损伤、运动处方、按摩等。所授知识贴近生活、靠近市场,逐渐纠正偏重临床医学和为竞技运动服务的轨迹[1]。

2、把握教材,突出重点

把握教学的重点,在于教学目标的建立、使用教材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院采用姚鸿恩主编的高教版《体育保健学》,该教材经历四次的变更,重点内容的也有相应的变化,本着科学性、前沿性和实用性的原则,逐渐适应学生所需和社会所求。在讲授本书的知识模块,有必要进行优化重组,需要注意以下要素:第一要素,确定教学重点后,任课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还要有所侧重,侧重的原则要以篇章内容的简易程度,以及该篇章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来决定,如医务监督、运动损伤的急救、常见运动损伤等应该是侧重点,而运动营养、运动疲劳、体育卫生等内容因所突出的要点与其他主干课程相内容重复,应从简讲解。第二要素,在侧重的篇章讲述内容也要对知识模块的简易程度进行区分,如在运动与健康篇章,要突出健康和亚健康的具体评价指标、体育监督中应突出自我监督的方法和应用,按摩的基本手法和注意事项。第三要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培养目标确定重点,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宗旨,我院的社体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全民健身的体育指导者,健康管理的干预者,以及医疗体育的提倡者[2]。

3、教学手段多样化

《体育保健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任课教师在准备素材的时候,不能一味地强调突出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而要应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模型、挂图、视频录像等直观教具,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的不同环节,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和设想,从而提高自我主观学习的积极性。如对于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篇章的讲解,因有些知识涉及到临床诊断、病理病变等临床医学相关要点,要注意到传统的单纯的理论性灌输的弊端,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干预,采用动画制作、视频录像解析等、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较为直观、形象的展示较为枯燥、抽象的损伤的机制和发病的原因。同时,采用临床检查手段的实战观摩和练习,结合较为普遍的损伤和疾病教学案例以及学生自我的亲身经历,增强其学习自主性,推进学以致用的进程[3]。

4、加大实验教学力度改革

传统的体育保健学实验课,与其他众多的实验课开设相比,存在明显的课时不足,而任课教师只能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讲解。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师多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按部就班的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结果的记录分析以及注意事项等。学生按照教师的指示,遵循固有的操作方法、顺利的完成实验。整个实验的实施过程,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较小,阻碍学生的动手能力,影响真正的实验素质的培养。

提倡实验室的开放性,让学生根据自我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选择有待不足或有待于继续研究的部分进行自拟实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较好的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基本操作技术,夯实有关的理论基础。如在治疗按摩中,学学生根据受试者的伤情进行分析和判断,采用和结合不同的按摩手法,达到最佳的恢复进程;在运动按摩中,学生根据参与者当前的运动状态,理性的分析,施加不同的干预手段。模拟或实战的教学情景,根据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需求,能够使学生理性和客观的认真面对,独自发现和解决问题。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安排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延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安排工作人员和理论教师轮流值班,使更多的学生愿意留在实验室,理论联系实际,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相关知识[4]。

5、积极推广第二课堂教学

第二课堂是实践教学,是对实验室教学的有效补充。面对的受体不再是模型,而是真正的伤者,学生和指导教师均要认真对待,边治疗边学习,及时与伤者沟通,制定不同的康复方案,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独立思考、查阅文献以及技巧沟通的能力。如组织成立保健康复小组,联系当地社区,为中老年人健身指导,或定时定点的为体育爱好者提供按摩恢复服务。在实验室,利用康复治疗和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可以对“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早、中、晚期的全面发展进行跟踪治疗,结合所授发放,体会每种处理方法的使用和治疗效果。

6、实践教学中突出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

职业技能教育与大众的理论教育相比,教学过程中穿插大量的实践课,以培养能力为本,直接与市场接轨,

服务于地方经济和行业建设。体育保健学中保健按摩、营养卫生、运动损伤预防与治疗,健康检查等对实践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篇章,与健康相关的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后,获取相关的上岗资格认证。相比于专业的培训教育,体育专业的学生具备扎实的运动生理,运动解剖、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主干课的理论功底,在公共营养师、保健按摩师、健康管理师、社区体育指导员、健身私人教练的学习和资格认证方面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5]。

独立学院的教学要面对市场的需求和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体育保健学》讲授方法和内容进行必要的实验性改革和探索,拓宽“保健学”概念的内涵,植入最新的科研成果,添加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实验室的有限资源,加强第二课堂教学的建设,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将理论转换为实践,实现真正的培养合格体育保健人才的愿望。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喻坚.对《体育保健学》教学的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21(2):69-70.

[2]史曙生.论新课程背景下高师《体育保健学》课程与教学改革[J].福建体育科技,2006,25(1):56-59.

[3]唐进昌.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体育保健学》教学模式初探[J].柳州师专学报,2008,23(4):110-112.

[4]张梅.开放性实验在体育保学实验改革中的应用[J].保健医学研究月实践,2012,9(1):73-75.

[5]王广兰,柳华,王勇等.体育保健学实践教学中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探究[J].武汉体育学报,2010,44(10):93-95.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探讨独立学院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探讨
《计算机测控技术》课程中PID控制部分的教学探讨
初中历史课进行趣味教学的探讨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探讨
基于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探讨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