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方法,厚积薄发,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5-06-30 10:02游文斌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7期
关键词:习惯创设情境

游文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重视。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国教学设计专家戴维·乔纳森对情境做过这样的描述:“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求知的向导,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正如孔子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地思维,促进学生积极地发现、探索、创造,去尝试体验学习所带来的快感,让学生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那么如何创设情境呢?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运用描绘或其他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状态或景象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巧设导入情境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只要有了一个引人胜的开头,就会为这堂课获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课前如何巧妙地设置导语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设计导语时应该将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如果把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到获得知识的过程看作是从河的此岸到达彼岸,那么导语就是架在两者之间的一座桥,这座桥架得稳当了、宽敞了,学生就可以轻松愉悦地到达彼岸。

2.联系生活体验情境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体验的内在魅力,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生活中處处有知识,有学问。教师要善于沟通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学习内容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去寻觅、去求索。在《伤仲永》的教学结尾时,我对学生们说道:“学到这里我们已经明白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就是要告诉我们后天教育是多么地重要。针对方仲永的悲剧,体会作者的意图,再联系实际,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呢?”学生听了都深有感触,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争论,学生对“后天接受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地认识。不仅在思想上和作者产生了共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争论让学生联系到自身实际,从而更加珍惜受教育的机会,成为自身更加自觉、更加努力地学习的内驱力。

二、言传身教,培养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教师自身要注意做到“言传身教”。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个权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自己必须率先做到这一点。我的做法是,平时板书务必写正楷字,一笔一划力求写清楚,板书的设计力求美观大方。现在的教材每册都要求学生要读名著,为了激发起学生读名著的热情,我就把每星期一的晚自习课设置为读书交流课,老师和同学相互交流读书的心得,畅所欲言,气氛热烈得不得了。结果,学生一学期时间不仅读完了本学期所要求的课外名著,而且还主动去读下一册的名著,甚至有几位同学还啃完了四大名著,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作则,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循循善诱,要有足够的耐心,切不可操之过急。在教学中要细心,要注意“细节”,比如书写的姿势,看书的姿势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这些细节,天天说,时时练,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要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保障。

三、教给方法,强化训练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生上了初中以后,学习科目骤然增多,学业负担明显加重,这时候学法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告诉学生,一篇文章往往有多种分段方法,但总有一两种方法更明显,更合理,要在诸多方法中加以比较、筛选。中心的预习,除了让学生从典型课题的分析或重点句子的捕捉中把握中心外,要培养学生从重点内容的剖析和相似课文的联系中迁移中心的能力。教师要把这些方法和课堂教学融为一体,逐步提出,循序指导。在指导步骤和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训练,经常检查,及时表扬,使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达到自动的程度,这样,良好的预习习惯就养成了。

四、注重实践,提升能力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如何,是必须通过他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才能体现出来的,而且一个人也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能力,能读会写,善于吸收,善于表达的基础上,才能全面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而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语文作为母语教程,其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有人说“地球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生命有多长,语文就有多长”所以,语文素养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要用自己的智慧钥匙,开启学生求知的门。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自信中获取知识,让学生从各方面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地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猜你喜欢
习惯创设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上课好习惯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