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眼与文本的关联

2015-06-30 17:03姜兴娟
甘肃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线索题眼情感

姜兴娟

【关键词】 题眼;文本线索;线索;情感;

内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2—0095—01

要想解决题眼与文本线索的关联,我们先要明白什么是题眼。题眼是文章题目中的字眼。元朝杨载有段诗论能说明问题,他说:“诗要炼字,字者,眼也,如老杜诗,‘飞星过白水,落叶动檐虚,炼中间一字。”(《诗法家数》)所谓字眼就是句子篇章中的语用价值最大的字词,由此引申,字眼用于文章中就是文眼,用于题目之中就是题眼。

题眼限定文章的内容重点,换言之,题眼就是文章内容的聚集点(或辐射点),行文线索或线索的交叉点,记叙描写的着眼点,议论抒情的触发点。总之,题眼就是题目中语用价值最大的字词。题眼的语用价值在教学中的体现,将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

一、由“题眼”入手,梳理文章线索

写作文的时候,我们要求学生紧扣题目,注意点题。同样,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均出自大家之手,对于题目的点睛作用更是突出。一读到文章,先来观察题目与文章的必然联系,对于整篇课文的解读与教学的实施都有建设性意义。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可贵的沉默》来说,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文题中“沉默”是全文中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思考点,处理好沉默二字,就可以处理好整篇文章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请学生找一找题目中的关键词,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沉默”这个题眼。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研读,还能找出一些和“沉默”二字意思相呼应的词语,这样一来,文章的线索就会自然而然地被梳理出来。此时,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找到与“沉默”意思相反、描写教室里热闹情形的两个词语“异口同声”和“七嘴八舌”,再稍加分析,故事的线索即浮于纸上。至此,由题眼梳理出文章的叙事线索,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由“题眼”着眼,突显人物感情

《她是我的朋友》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战争中孤儿院里的小女孩受伤了,“如果不马上输血她可能死去。”小男孩冒着“生命危险”为小女孩——他的朋友输血,尽管害怕,尽管矛盾,他依然故我,因为“他是我的朋友”。这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通过朴实无华的叙事方法,通过对小男孩动作、神态的刻画,让读者看到了闪光的友谊。题目“他是我的朋友”中的“朋友”一词的分量一下子变得重了起来。

题眼确定为“朋友”,那么什么样才能称之为朋友?朋友之间如何相处?如何对待自己的朋友?联系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关键语句“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文章通过动作描写表达了阮恒对死亡的惧怕,但无论多么惧怕,多么犹豫,他依然做出了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朋友”的生命。我们且不去探讨文本所传递的价值观,就朋友之间的情谊已经通过这一系列的描写具体化了。由“朋友”回到题眼,学生的理解会深刻起来。因为是朋友,所以阮恒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那种朋友之间深深的关爱,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于学生的脑海中。

三、由“题眼”深入,升华情感内涵

三年级上册第八组编排了四篇关于“献爱心”的课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从别人的故事片里体会这种感情。本单元内容有所拓展,也更为深入。教师可以将课文的学习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行动起来,在生活中深入体验这种感情,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这个单元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妈妈的账单》正是建立在这样的教学基础之上的。题目中最让人关注的是“账单”二字。这是怎样的账单?为什么做账单?学习者的视线很容易集中到此,于是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直奔账单而去,找到小彼得的账单和妈妈的账单进行对比。通过账单间的对比,学习者很容易发现妈妈付出的比小彼得的多得多,但是妈妈却并没有索要报酬,这是多么深沉的母爱。从“题眼”深入文章内涵,挖掘出妈妈的辛苦和伟大,母爱的无私与宽广,学生对小彼得后来的羞愧万分随即找到理由,同时在他们心里升腾起对母亲的尊敬。

综上所述,抓住题眼就相当于找到行文的线索,找到文章的感情基调,升华课文的现实意义,对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线索题眼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电影《钢琴师》中音乐设置与剧情关联探究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改变与回归
五月之子的曲折人生
专项一、审题:抓"题眼",紧扣材料主题立意
高考数学题中“题眼”的理解与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