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翼山I+II油组周期注水适应性评价

2015-07-01 01:59樊四鹏青海油田采油四厂注水项目部青海816400
化工管理 2015年36期
关键词:油组高含水亲水

樊四鹏(青海油田采油四厂注水项目部,青海 816400)

1 周期注水机理研究:

周期注水提高驱油效果机理研究:周期注水的机理为强化了弹性力和毛管力的作用。

(1)微观驱油机理:实施周期注水方法时,压力会随着储层的弹性力发生扰动,从而使一部分油移动到贾敏效应较小的空隙中,向前运移。(2)宏观驱油机理:当提高周期注水压力时,孔隙体积增大,能够储集较多的油和水。注水压力降低时,油和水向高渗层运移,从而被驱替出。高渗透层和低渗透层之间存在含水饱和度差和渗透率差,油就从低含水饱和度区流向高含水饱和度区,而水则相反,使高渗透层和低渗透层之间的含水饱和度分布趋于均匀,流到高渗层的油在再次注水阶段被采出。

2 南翼山I+II油组开展周期注水的适应性分析

2.1油层非均质性越严重,周期注水改善开发效果越显著。I+II油组各小层渗透率变异系数0.5-2.0、渗透率突进系数为1.8-5.9、渗透率均质系数为0.55-0.17、小层间渗透率级差为13.5-126.7,层间非均质性较强。

2.2岩石亲油、亲水实施周期注水都有效,但是亲水效果更好。I+II油田地层润湿为亲水性,水饱和度较高、残余油饱和度高、显示为明显的亲水和弱亲水等特点。

2.3平面上注水单向突进严重,油井容易产生快速水淹,调整难度大。南翼山I+II油组受储层性质影响,顶部疏松层较易吸水,纵向吸水矛盾突出,下部层位动用程度低,吸水剖面极不均匀。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I+II油层组的地质和开发特点符合实施周期注水的必要条件。根据油藏生产状况,参照其它油田周期注水的成功实例,并结合油藏注采反应关系,由2014年的“注30停45”的循环模式调整为2015年的“注30停30”循环模式。

3 2015年周期注水开展效果分析

受平面非均质性影响,水淹状况不均,I+II区块同时有高、中、低含水井,中高含水井比例在40-60%左右,其中高含水(60-80%)井129口(占比45.6%),特高含水(>90%)的井36口(占比12.7%),油井表现为多层多方向水淹,平面及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导致平面水淹差异较大,采用排间轮换间注。

2015年采取“排间轮注,注30停30”的循环模式,在2014年实施38口的基础上增加到60口注水井实施周期注水。按照计划实际对58口注水井开展周期注水,全年已累计实施周期注水116井次,小层周期注水6井次。

3.1 取得一定的稳油控水效果

产液量下降明显,产油量略有减少。周期注水实施前井组日产液118m3/d,日产油33.7t/d,周期注水期间井组日产液109m3/d,日产油32.9t/d,产油量略有下降,产液量下降7.6%,产水量减少10.7%。

3.2 井组产水量减少,控制了油藏含水上升速度

周期注水实施前综合含水62.3%,周期注水期间含水64.0%,与停注前相比,含水略有升高。在周期注水阶段,58个井组累计产水减少746m3,综合含水呈下降趋势,有效控制了含水上升速度。因此,周期注水技术的开展为缓解油藏含水上升速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3.3 地层压力有所恢复

不稳定注水过程中,一般地层压力会出现上下波动现象,这是否会降低油田的生产能力,从而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是人们担心的问题。不稳定注水期间,对9口井的压力对比显示,有5口井的压力明显上升,整体压力水平呈上升趋势,说明周期注水的实施使地层压力有所恢复。

4 结语

通过2015年I+II油组周期注水的实施,主要取得两方面的成绩:

4.1 方式选择

2015年周期注水方式选择从全井各层同步周期注水、层间周期注水方式,在水井全井分层段交替注水方面取得了突破。

4.2 周期优化

根据井组注采反应关系,结合理论公式,计算注水周期为28天左右,综合考虑现场各种因素,2015年调整为“停30注30”的模式。从目前的生产情况分析认为,各井组生产情况不同,根据各井组完善程度、注采比和生产动态,逐渐形成了合理的停、开周期。

猜你喜欢
油组高含水亲水
海上高含水原油新型静电聚结脱水器试验应用
水世界儿童亲水行为体验玩具设计
高含水水平井控水效果量化评价方法与应用
亲水作用色谱法测定食品中5种糖
协调点分析在多层合采井产量劈分中的应用
奈曼油田九上段分层系开发效果分析
港中油田南一断块高含水后期提高开发效果研究
特高含水期相渗关系表征新理论与实践
文昌19-1油田珠江组二段I油组沉积相研究
银川亲水体育中心场馆开发与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