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心理弹性的调查研究

2015-07-01 02:55吴世韫张晶刘永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

吴世韫+张晶+刘永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和心理弹性的基本情况,探讨就业压力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问卷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数所高校240名大四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就业压力具有显著的学校差异和专业差异;心理弹性具有显著的生源地差异、学校差异和专业差异;就业压力和心理弹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心理弹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心理弹性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6010102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部分高校毕业生出现了诸如焦虑、自卑、逃避等不良的心理状态,甚至因此出现心理障碍、引发极端行为[1]。如何帮助高校毕业生应对就业压力、减轻负性情绪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心理弹性的基本情况,分析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大学毕业生应对就业压力、维护心理健康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新乡市240名大四学生作为被试,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25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202份,有效率90%。所有被试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其中男性84名,女性118名;城市生源学生35名,农村生源学生167名。

(二)研究工具

1.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问卷:由张丽锦和邱桂平编制[2],问卷总分的理论分数为26—130分,分数越高,表明压力越大;采用理论中数78分来划分压力的高低。问卷总体及各维度的重测信度在0.64—0.73之间,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65—0.93之间,分半信度为0.868 3。

2.心理弹性量表(CDRISC)[3]:由Connor和Davidson(2003)编制,在心理弹性测量方面使用广泛,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弹性越高。中国学者于肖楠和张建新进行了中文版本修订[4],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91。

(三)施测程序

首先对主试进行统一培训,然后采用集体施测的方法,由主试宣读统一的指导语,被试进行不记名回答,20分钟后统一收回问卷。

(四)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对被试的就业压力总分进行频数分析,结果显示,38.6%的大学毕业生处于高压力状态,61.4%的大学毕业生处于低压力状态。

对被试的就业压力进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结果见表1:表1就业压力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性别差异生源地差异学校差异专业差异tPtPFPFP就业压力总分0.46.64-1.53.136.57**.0023.67**.007主观心理体验-0.20.84-1.51.134.99**.0083.14*.016就业情绪困扰0.12.91-1.65.103.86*.0233.20*.014生理反应1.27.20-1.26.214.86**.009〖〗2.79*.028行为表现2.51*.02-0.27.795.90**.0034.09**.003注:N=202*p<0.05** p<0.01

(二)心理弹性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对被试的心理弹性进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结果见表2:表2心理弹性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平均分标准差性别差异生源地差异学校差异专业差异tPtPFPFP心理弹性总分61.9214.930.87.382.02*.04514.09**.0007.70**.000韧性31.688.181.13.261.67.0974.22*.0162.20**.000长处20.775.150.51.611.75.0827.11**.0017.05**.000乐观9.472.640.51.612.83*.053.54*.0316.80**.000注:N=202*p<0.05** p<0.01

(三)变量中各因子的相关研究

对被试的就业压力和心理弹性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

表3各因子得分的相关分析

就业压

力总分主观心

理体验就业情

绪困扰生理

反应行为

表现心理弹性总分-.302**-.308**-.354**-.141*-.047韧性因子-.274**-.288**-.341**-.082-.004长处因子-.347**-.325**-.365**-.240**-.185**乐观因子-.182**-.212**-.236**-.073.109注:N=202*p<0.05** p<0.01

三、分析与讨论

1.研究结果显示,就业压力的行为表现因子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经事后检验,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这与石书敏的研究结果不一致[5]。可能的原因是目前在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下,虽然所有的大学生都面临压力,但是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使这种压力呈现出了差别:男性肩负着养家糊口的责任和使命,他们需要更多薪酬和地位的工作——这加剧了男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本研究中,就业压力存在显著的学校差异和专业差异。可能的原因有:一方面,高校之间本身存在排名差别,如果自己所在学校处在相对劣势的地位,更加容易感受到较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一定的差别,如果学校能够给予毕业生更多的就业信息、更好的就业心理辅导,那么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感受就相对小。而就业压力专业差异的产生可能和专业认同感有关,如李琦等人(2004)发现,在专业认同方面,专业不符合自己期望的学生往往倾向于选择消极应对方式,并由此感到非常沮丧[6]。

2.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男女在心理弹性水平上表现出不同,但差异并不显著。同时心理弹性总分及乐观因子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城市生源的毕业生心理弹性显著高于农村生源的毕业生。这可能与社会支持存在一定关系。城市生源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通常能够得到整个家庭不遗余力的支持以及更多的社会资源;而相比之下,农村生源的学生获得的各方面资源都相对较少,这种差异可能使城市生源的学生在面对逆境时可以更好地应对。

心理弹性总分及各个因子存在显著的学校差异和专业差异,这种结果产生原因可能跟学校教育、专业课程学习存在一定的关系。如果学校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经常举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应对逆境或困难的能力。

3.研究结果显示,就业压力与心理弹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也就是说,心理弹性越高的学生,感受到的就业压力越低。并且心理弹性的长处因子与就业压力各因子的负相关均非常显著。一般来说,心理弹性对个体身心健康有较大的的维护作用。心理弹性高的人,不仅在遇到挫折时能够比较迅速地恢复,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感受到更多的积极情绪[7]。如果毕业生心理弹性水平较高,面对就业时感受的压力就会越少,尤其是在心理感受方面。同时在本研究中可以看到,长处因子对缓解就业压力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也就是说,如果毕业生本身能力突出并且能发现自身的优势,那么他所面对的就业压力就相对较小。因此,高校可以在强化专业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学生个人也应积极参加各类课内、课外活动,锻炼能力,增强信心,培养自己的长处。

总之,心理弹性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毕业生们需要努力提高承受压力的能力,提升心理弹性是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小桃,罗贵明.大学生就业压力对自杀态度及意念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1):1 418—1 419.

[2]张丽锦,邱桂平.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的初步编制[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696—698.

[3]Connor K M, Davidson J R T. 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J].Depression and Anxiety,2003,(18):76—82.

[4]于肖楠,张建新.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5):658—665.

[5]石书敏.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28(2):5.

[6]李琦,潘芳.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中影响其应对方式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2):217—218.

[7]史光远,崔丽霞,雷雳,郑日昌.大学生的压力、情绪与心理弹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9):703—708.

猜你喜欢
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
关于生物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的调查研究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当代考研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