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月清:特殊战线的白衣天使

2015-07-01 10:43胡爱华慈曲
北京纪事 2015年7期
关键词:监区在押人员何某

胡爱华+慈曲

【个人档案】

郭月清,女,52岁,1987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医学学士,副调研员,副主任医师。历任监区医疗管理处派驻石景山看守所医务室主任、医政处副处长、收检中心副主任,现为监区医疗管理处医政处副调研员,主要负责专案医疗保障工作。自2007年以来,该同志先后荣获个人嘉奖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个人二等功1次,荣获2009-2011年度北京市公安机关先进个人,2011—2013年度维护首都政治稳定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首都十大廉洁之星”提名奖。

【大众点评】

监区医疗管理处副处长温武兵:郭月清同志作为一名工作在专案医疗保障岗位上的老民警,工作上严谨务实,在监区医疗系统是医疗专家,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在专案医疗团队中威望很高。

监区医疗管理处院长助理、医疗三处负责人刘亚莉:我和郭月清同志共同工作了十余年,我们一起从事专案工作也近五年了,她工作认真,事业心很强,在我们工作团队中是骨干力量。

监区医疗管理处医疗三处民警董剑:郭月清是我在专案保障期间的负责人,她为人随和细心,事事为我们考虑周全,积极为我们排忧解难,是我们生活中的老大姐,工作上的带头人。

“把在押人员交给她,我们特别放心”

心血管类疾病是监管医疗工作遇到的最常见的临床病种之一,被监管的患病人员常会因生活环境、心理状态变化而引发严重后果。

2011年7月,郭月清接受了一个特殊任务,负责一位从国外引渡回来的专案对象的医疗保障工作。领导对郭月清说:“这个人的健康交给你了,一定要保证他安全度过全部诉讼过程。”“明白,保证完成任务!”郭月清的回答简单干脆,和她的性格一样,话不多但干脆利落。她深知责任重大,在翻看病历时,发现该人在国外体检时各项指标一切正常,身体非常健康。但细心的郭月清并没有轻信,具有多年医疗经验的她知道,不管别的医院诊断结果如何,她都会从零开始,对病人再作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

在接诊过程中,她详细询问了病人病史、认真分析每一项检查结果,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果然,在综合分析体检结果后,她提出了不同的诊断结果。“他有严重的心脏病征兆,需要立即进行深度医学检查并治疗,否则可能会引起突发性的严重后果!”郭月清回忆说。她的建议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过详细检查诊断,该人果然患有严重的心律失常,随时会发生严重的生命危险。郭月清针对病症,对该病人进行了积极治疗,使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每次把在押人员交给郭月清,我们都特别放心!”郭月清的领导如是评价。

“尊重客观事实是我的天职”

30多岁的王某,入所没多久血压突然升高,翻看他的入所病历时,郭月清发现在既往病史一栏中清楚写着“无”。她一边给王某做心电图,一边问:“家里有人得过心脏病么?”“没有,都很好!”王某几乎不假思索。“好,心电图做完了,把衣服拽好。”“好的。”王某淡定地整理着自己的衣服,却丝毫不关心自己的检查结果。

这个反应让细心的郭月清产生了警觉,多年的治疗经验让她感觉到这个病人有可能故意隐瞒病情。她和同事们认真分析研究了王某出现的症状和化验结果。经过反复查看,郭月清发现王某的心电图不正常,“他的心电图有异常迹象,我怀疑他患有肥厚性心肌病!”在对王某病情的研讨会上,郭月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家心头一紧:这种心脏病,平时症状不明显,但很容易发生猝死。郭月清马上请权威专家对王某进行会诊。果然,王某患有“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对此,所有人都捏了一把冷汗!大家这才明白:王某是想故意隐瞒自己的病症,如果发病可以达到逃避监管的目的。可想而知,一旦王某在看守所出现意外,将会对首都监区医疗管理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郭月清事后回忆说:“在押人员常有诈病、匿病、疑病等情况。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我都会尊重病人病情的客观事实,决不让真正的病人逃避治疗,也不会让没病的人逃脱法律的制裁,这是我的天职。”

“在押人员也要得到应有的尊重”

“在我患淋巴肿瘤羁押期间,得到了郭警官和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和治疗,耐心的开导和教育,使我的病情逐渐好转,作为一个即将结束生命的重刑人员,在我人生的最后阶段,没想到还能受到这样的关心和照顾!在此我想发自内心地对你们说一声:谢谢!愿你们身体健康,好人一生平安。”这是因绑架罪被判死刑的何某给郭月清及看守所全体民警写的一封信。

38岁的何某,因绑架罪被判死刑后,由于患淋巴肿瘤被羁押入所治疗。何某入院后思想负担较重、情绪极为低落,并且拒绝治疗、对抗管理。郭月清了解情况后,专门和他进行了多次谈心谈话。“那段时间,我经常陪他聊天,并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可能是被我的诚意所打动,渐渐地他放弃了抵抗,同意接受治疗。”经过郭月清及其他民警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充满真情的关爱,何某的病情日渐康复,在自己人生的最后阶段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出院后不久看守所收到了何某送来的感谢信,对看守所人性化管理以及郭月清、全体管教及医护人员耐心、周到的教育和治疗工作表示感谢。“在押人员哪怕是死刑犯也要得到应有的尊重。”郭月清常对年轻的同事们说:“对在押人员要做到‘三要三不,即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要关心他们的疾苦,要照顾好他们的生活;不打骂、不体罚、不侮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在押人员,让他们在和风细雨中转化自新。”

“我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

郭月清所在的医疗保障团队由30名民警组成,以女性为主,她们大多已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媳。作为这个团队的负责人之一,郭月清是同事眼中的好大姐和知心人。“专案工作往往离家一走就是数周,萦绕在心头的那份难以割舍可想而知。”郭月清不止一次地说,“作为团队的负责人和老大姐,我会尽量克服自己的困难,多替同事分忧,让他们多陪陪家人和孩子。”

郭月清的爱人在军工企业上班,经常出差。而她本人更是忙起来三五天都不能回家。因为无暇照顾孩子,她让女儿初中时就住校了。当时孩子不理解,经常与妈妈赌气,母女关系一度紧张。郭月清的手机里至今都保留着女儿高中时班主任发的信息:“孩子在学校很乖很听话,请您放心。我知道您很忙,但我希望你们能多陪陪她,因为我发现她很孤独。”收到信息后,一向沉着冷静的她再也控制不住,眼泪夺眶而出。她特意去学校找老师深谈了一次,并请老师多关心和照顾她的女儿。郭月清说:“这些年,我亏欠家人很多,特别是孩子高考那年,因为要保障一个工作对象,我几乎没有回过家,本来孩子成绩不错,因为我基本没管过她,后来只考了一所普通大学。我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每当提及女儿,郭月清都黯然神伤,充满愧疚。

2012年,郭月清的婆婆得了严重的尿毒症,每周需要透析三次。她没有告诉领导和同事,而是在爱人经常出差不能照顾的情况下,独自承担起带婆婆看病治疗的责任。在一次透析中,婆婆出现肾衰的症状,有生命危险,这把正在上专案的她急坏了,为了去照顾婆婆,这才向组织说出了“真相”。 2013年,郭月清在体检时,发现自己得了子宫肌瘤,她的主治大夫多次“命令”她住院接受手术治疗。她总说“工作太忙,过了这阵我就去住院手术”,可是每次都一拖再拖,就在住院的前一天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对于郭月清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在她的影响下,同事们在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补台、携手前行,以超一流的工作状态被誉为监管医疗战线的“玫瑰团队”。

对于自己曾经取得的荣誉,她总是淡然一笑:“真的很感谢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认可。我现在的主要工作重点除了做好监管医疗保障工作外,还在积累大量的医疗工作日志,里面记录了很多案例和治疗方法,希望能对同行们起到帮助和借鉴作用。”郭月清主编的《监管医疗常见急危重症治疗手册》,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涉及20多种急危病症的治疗方法,被内部系统广泛使用。

多年来,她所在的医疗保障团队从未因人情或私利开过一张诊断证明,也从未收受过一份患者的礼物,被领导誉为最廉洁的“放心团队”。郭月清不善言谈,却用自己全身心的工作和付出,践行着人民警察的誓言,塑造着她看似普通实则不凡的人生。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猜你喜欢
监区在押人员何某
济南市某看守所在押人员童年创伤经历与自杀意念的关系
暴力威胁致被害人自陷危险而死亡如何定性
“心灵”体操对看守所在押人员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提升监狱基层监区领导执法管理能力初探
看守所在押人员安全风险程度调查分析
浅议监区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