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我国云出版研究述评

2015-07-01 03:11杨明等
现代出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数字出版大数据

杨明等

摘要:云出版是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案。2010年云出版概念提出以来,国内研究者在云出版概念与特征、编辑与读者、产业发展、法律规范等相关方面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数字出版;云出版;大数据

2002年,亚马逊把富余带宽、存储服务器等资源租给第三方用户,并于2006年推出云服务平台。2006年,苹果联合企鹅、麦克米伦等5家著名出版商一起构建云出版服务平台。2010年5月,方正阿帕比公司在国内率先提出云出版概念。目前,云出版已成为数字出版的前沿发展方向,也是当前出版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专家学者近5年来已就云出版各层面问题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

一、云出版概念与特征

刘成勇认为云出版是云计算技术应用于出版产业而产生的新的应用与服务,包括出版内容云、出版技术云、出版渠道云、出版服务云四层含义,共同形成云出版。①刘锦宏认为云出版是编辑加工、复制生产、发行推广、阅读存储等出版环节使用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出版活动。②刘永坚等认为云出版是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以按需付费为商业模式,具备弹性扩展、动态分配和资源共享等特点的数字内容出版、交易及管理模式。③彭绍明则认为云出版是一个完整产业链的实现方案,是一项工程。④康存辉认为,云出版提供的是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出版内容经编辑加工然后直接存储于云端;读者通过传播云工具可随时了解、触及、获取云出版物;出版商可通过云出版平台自主管理数字出版内容,并可面向市场自主经营。⑤

概言之,无论将云出版定义为一种活动、一种商业模式、一项方案或者工程,实际上云出版本质上仍属于数字出版范畴,具备数字出版的基本特征;同时,云出版平台具有的分布式与云计算技术特征,使出版机构能投入很少即可共用和分享众多云资源,这也大大增强了云出版资源的应用范围和服务功能。

二、云出版编辑与读者

无论传统出版、数字出版还是云出版,都是离不开“人”的活动,编辑及其工作、读者及其阅读活动均是云出版研究的重要研究对象。

云出版编辑工作流程包括策划组稿、数字编校、发布管理、动态维护等。云出版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和多元化、云出版海量的内容资源等因素加大了编辑选择、加工的难度,云出版编辑还需对既有出版物进行统计分析、避免内容同质化。因此,云出版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3年,某刊邀请四位出版人共同研讨云出版时代如何做编辑、做好编辑工作。其中,周蔚华提出云出版时代编辑应发挥“优选、优化、发现、创造、创新、集成、文化传承、娱乐引导、引领文化消费、把关”等十大功能;金马洛强调了编辑自强的重要性;邵培松则从营销策划角度强调了云出版时代编辑整合能力的重要性;李又顺提出云出版编辑要有“编辑灵魂”。⑥⑦吴平也强调云出版时代“编辑是出版的灵魂”。⑧现有研究大多关注编辑如何适应云出版,这是必要的。另一方面,云出版工作急需大量复合型人才,而不仅仅是适应云出版的编辑人才。因此当务之急应重点研究政府、行业及教育界如何积极推动云出版人才的教育培训、领军人才的发掘与引进;深入研究云出版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机制及措施等。

云出版能更好地满足读者个性阅读的需求与体验,当代读者云阅读习惯也已逐渐建立,一些研究关注了云出版读者及其阅读活动。王利明指出阅读需求驱动云出版改革发展是云出版成功路径,须注重读者体验,包括获取便捷性、阅读舒适性、导读全面性、互动可行性等。⑨由于手机阅读的普及,王丹丹提出应借助云出版平台资源和技术,重新布局手机阅读内容资源结构,多层次深化产品形式以满足多样化需求。⑩

三、云出版产业的发展

1. 云出版模式

由于视角或分类依据不同,云出版模式的提法较多,如产业模式、经营模式、服务模式、技术服务模式等。云出版模式是云出版研究的热点问题。

美国云出版产业发展领先于世界,其发展模式具有借鉴价值。韩成、周中华的研究表明,美国重复性商业模式很少。亚马逊、苹果、谷歌等都有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各具特色,优势鲜明。k刘锦宏等归纳云出版有售卖式、租赁式和混合式三种商业模式,亚马逊、中国知网等为售卖模式;天津云计算中心、方正云出版服务平台等为租赁模式;混合模式同时采用售卖和租赁模式,苹果的 Book Server项目即为混合模式,混合模式是云出版的主要发展方向。l朱嘉蕊、徐丽芳研究了互联网档案馆Book Server项目模式,并指出它实现了读者、作者、出版商、销售商、终端设备制造商以及数字图书馆的整合开发。m以中国知网为例,王丹丹总结提出了“云出版+云数图”服务模式。n沈明锐、王希华从内容云、渠道云、服务云三个方面在理论上构建出云出版模式。o而周荣庭、谢广岭对云出版交易平台、运营平台、互动平台、服务平台的设计提出构想,并以框架图方式描述了云出版平台的交易与商业模式。p

目前云出版模式研究的成果并不少,但主要是对国内外代表性企业的成功云出版模式进行概括与总结,依然属于被动式研究。今后,在借鉴和剖析先进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多样化或特色化的云出版模式应成为国内云出版模式研究的重要内容与方向。

2.云出版产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吕莉、王利明、周伟良等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归纳了云出版面临的多方面问题:一是信息安全与隐私问题,如存储在云平台中心的数据安全问题,稿件涉及政治、泄密与隐私问题等;二是技术与服务标准体系问题,如内容资源格式、受众服务计量计费标准未统一等;三是版权问题,如版权纠纷不易取证;四是产业链连通及商业模式构建问题,如出版企业设备与资源迁移、结构与组织调整问题;五是产业急需人才的培训与培养问题,如内容制作、市场开发、大数据处理、大规模集群服务器管理等环节的人才急缺。qrs

在云出版发展策略研究上,张博等提出要转化运营模式、深化技术应用、加强服务创新、促进多方集成等。t周伟良提出一是营造环境,扶持重点;二是云平台服务商要增强商誉与客服信赖度、追求差异化;三是加强产学合作,开发新技术、培训培养人才;四是做好顶层设计;五是出版单位对内容资源精耕细作,与服务商协作获益。u汪全莉、徐志武就云出版的国家政策、技术研发、管理模式、法律法规、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全面建议。如国家应制订扶持优惠政策,设置专项科研经费,奖励技术创新成果,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立法与执法;云出版行业与企业应加强安全技术开发,开展关键标准研制,开展产业链横向、纵向、混合式整合,探索多维赢利模式。v

云出版毕竟是个新事物,其发展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很多。现有研究虽然在宏观与微观层面均不乏成果,但研究成果总体上显得离散,依然缺乏系统的解决方案,缺乏云出版发展的顶层设计,在解决关键问题与突出矛盾时所提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对策仍显不足,这些方面应该成为今后对策研究的重要着眼点与切入点。

四、云出版的相关法律问题

目前,相关法律法规滞后已成为制约云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云出版实践中版权问题及网络安全问题凸显,对云出版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日益重要。

陈琛指出云出版面临诸多法律问题,一是产业链主体间交易关系的法律属性发生改变;二是著作权实施和保护规则亟须完善;三是读者对作品的点击、浏览、购买、阅读、评注等被记录,其阅读隐私权受到威胁;四是产业链新增主体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尚待明确。w 张秀芹认为云出版带来了版权保护的新挑战,版权方地位进一步降低;传统版权方利益空间被挤占;侵权成本下降,维权难度加大。x王一伊认为相关法律条文比较模糊,操作性差。y针对上述问题,黄丽霞,陈新昕认为需建立系统完备的数字版权保护机制,包括完善版权立法,建立数字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完善版权行政监管机制,加快国家层面数字版权数据平台建设,加大出版方话语权等;z应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用户权利,明确读者阅读隐私权利客体、权利范围;明确出版商、服务商、渠道商及用户间的法律关系。

可见,云出版法律法规问题研究主要围绕数字版权保护、用户阅读隐私权保护、相关主体间的法律关系界定展开。目前,这方面的成果并不丰富,而版权保护与网络安全问题研究显得相对滞后,今后有待加强。

五、结语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迅速推广,云出版产业发展迅猛,面临的问题也很多。近年来我国云出版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理论成果,对云出版产业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建言献策作用。但总体而言,现有研究成果分布整体上呈现出宏观、定性、粗放分散式成果较多,被动的总结归纳式成果较多的特征,大多数研究采用定性分析方法,针对云出版的实证调查研究、基于理论模型的定量分析研究较缺乏;深入而系统的理论研究成果很少,尤其是针对云出版特定方面问题开展深入研究的成果少。今后云出版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在研究方法上,应注重实证研究方法的使用,及寻找或建立更为合适的理论模型,以提高研究的学术价值。在研究的内容上,一方面应加强系统的综合研究,另一方面,应在产业模式、政策制度、法律法规、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战略环节开展专项攻关研究,提出具有实效性的对策建议。而政府、行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应协同建立产学研一体化联盟,设置专项经费深化云出版研究,以有效助力云出版这一新业态的发展。

(杨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教师;陈少志,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教授;陈志文,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 本文系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媒体时代数字出版教育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4CXW041)、2014年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吉林省数字出版产业人才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40418028FG)、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约束控制和数字指纹的数字出版资源抗叛逆者侵权研究”(项目编号:14YJC870003)、2013年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数字出版媒体的身份标识研究”(项目编号:13ZS148)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刘成勇.关注“云出版”[J].出版参考,2010(21):1.

②刘锦宏,李思洁,袁晓群. 云出版商业模式研究[J].出版科学,2012(6):74-77.

③ 刘永坚,刘拥军.“云”建设助力出版产业升级[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03-26.

④ 彭绍明. 云出版:数字出版发展的整体方案[J]. 出版发行研究,2012(2):10-13.

⑤ 康存辉,操菊华.基于长尾理论的云出版研究[J].中国报业,2012(24):167-169.

⑥ 周蔚华等. 云出版时代,好编辑如何修成正果?[J]. 编辑之友,2013(7):6-11.

⑦ 周蔚华等. 云出版时代,好编辑如何修成正果之再探[J]. 编辑之友,2013(8):6-13.

⑧ 吴平.2013编辑出版学的十大观点[J].编辑之友,2014(1):14-18.

⑨ 王利明.阅读需求驱动下的云出版发展走向[J].中国出版,2014(9):54-56.

⑩ 王丹丹.借力云出版平台,打造手机阅读崭新业态的策略研究[J].编辑之友,2013(2):109-111.

韩成,周中华.中美电子书市场分析与比较[N].中国出版报,2010-08-26.

朱嘉蕊,徐丽芳. Book Server:自由开放的云出版模式[J].出版参考,2013(25):58.

王丹丹.公共文化事业中的“云出版+云数图”服务模式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13(21):95-98.

沈明锐,王希华.传播学视角下的云出版模式初探[J].今传媒,2013(11):117-118.

周荣庭,谢广岭.云出版: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新的理念构建和方案设计研究[J]. 中国出版,2013(10).

吕莉. 论我国云出版的发展现状[J]. 新闻世界,2013(4):249-250.

王利明. 云出版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14(4):97-100.

周伟良. 我国云出版平台的发展障碍与应对策略[J]. 中国编辑,2012(6):64-67.

张博,庄子匀,陈敬良.云出版是解决数字出版面临问题的根本出路[J].出版发行研究,2012(2):14-17.

汪全莉,徐志武.我国云出版:发展与问题[J].出版发行研究,2013(1):81-84.

陈琛.云出版架构下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法律策略[J].出版广角,2013(17):73-75.

张秀芹.“云出版”时代数字版权保护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J].前沿,2013(15):82-84.

王一伊,王铁军.云出版在非时政类报刊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2).

黄丽霞,陈新昕.泛在信息环境下数字出版经营模式发展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3(1):14-18.

猜你喜欢
数字出版大数据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学术期刊云出版研究
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实施方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