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ESP教学调查与策略研究

2015-07-02 00:19宋春艳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用途院校英语教学

宋春艳

(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2.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高职高专ESP教学调查与策略研究

宋春艳1,2

(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2.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广泛深入, 即有专业知识又具备专业领域英语能力的人才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ESP),强调从学习者所学专业的需求出发,探求一种英语学习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方式。因此,本文从ESP含义及其在中国研究发展现状的介绍入手,探讨其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通过调查分析软件类专业ESP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材使用,学生需求等状况,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改革策略。

在现在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已经成为一种热门的英语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方向。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之所以ESP的英语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根源在于职业教育的目标与特点,即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的专业与职业发展。为了配合职业教育的这一特点,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就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需求分析。以学习者的专业与职业发展作为立足点,并围绕这一立足点制定英语学习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材料,教学活动等等。而这样一种英语教学模式便是区别于传统通用英语(EGP)的专门用途英语(ESP)。这正如一位英语教育学者所说:ESP的教育原则就是“Tell me what you need English to do, I’ll teach you the English you need”[1]。

1 ESP的定义及研究发展状况

1.1 ESP的定义

专门用途英语 (ESP)教学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1964年Halliday即于所著的《The Linguistic science and Language Teaching》一书中最早提出ESP的概念[2]。 60年代后,ESP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很多国家地区的高等学校,甚至培训机构都纷纷开设各类ESP课程。而我国的ESP迅速发展是从2000年开始的。

专门用途英语是与通用英语(EGP)相对应。英国雷丁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pauline·C·Robinson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有两个最基本的判断标准[3]:

第一,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一定是拥有特定的目标的英语教学,也就是因为特定方向的职业的需要,学生必须在某个专业领域内达到应用相关英语的水平;

第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应该是在分析学生的需要的基础上建立。

学者Stevens指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有4个主要特征::第一,ESP教学与学生的专业联系紧密; 第二,ESP的词汇、语句,乃至于文章主要内容常与特定专业!职业活动相关;第三,ESP主要是为学生的专业与职业发展提供辅助;第四,ESP在词汇、句法及结构等方面与普通英语有着很大的区别。

综上所述,ESP是一种为满足高等学校特别是高职高专学生的专业学习及职业发展需要,而进行的英语教学与学习。因此,ESP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与普通英语的教学都会有所不同。

1.2 ESP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ESP才进入高校的英语教学中,当时的ESP是以《科技英语》为代表。1999年,修订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首次将ESP课程列入英语必修课。2000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首次提出了英语教学改革方案并指出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教育目标。2013年2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布了《上海市教育委员关于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并且,在文件的附件——《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 试行)》( 以下简称《框架》)中,对ESP进行了分类,比如从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把英语教学分为通用英语(EGP) 和专门用途英语(ESP)两大类;前者主要训练学生各学科通用的学术口语交流能力和学术书面交流能力,例如听讲座、做笔记、报告展示、撰写文献综述和课程论文、参加学术讨论等能力。后者是以某一特定学科领域(如金融、法律、工程、医学等)为内容的英语教学。其中针对ESP进行了细分,从使用目的方面,把ESP分为职场英语(EOP) 和学术英语(EAP),而EAP又分为通用学术英语(EGAP)和专门学术英语(ESAP)[4]。《框架》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确地区分了EGP与ESP的分类以及ESP教学内容的细分。

2 高职院校软件类ESP课程现状调查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

要调查主要以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校的2013级200名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以及17名从事ESP英语教学的老师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主要采用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目的是了解三所高职院校ESP教学大纲设计、教材、师资现状,学生的学习需求及职业岗位需求等相关内容。

2.2 调查结果

2.2.1 软件类专业ESP课程设置、教材及师资现状 从课程设置来看,三所院校软件类专业英语课程都是以公共英语学习为主导,教学重心均放在四、六级考试以及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上,依然是以应试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三所院校ESP英语课程从时间上一般是放在第三或第四学期;课时量一般为每周2~4学时,课程时间短,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教材上,主要是与计算机硬件、较件、网络、通信等方面相关的英语教材,比如《计算机英语》《通信技术英语》《IT英语》等,这些教材的特点往往是内容陈旧,过于理论化,不能真正的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或者说岗位需求相结合。另外,从师资来看,三所院校的ESP教学多数为英语教师任教,教学方法以翻译法为主,讲授其中语法、词汇和句型,由于任课教师没有专业培训经历和企业实习经验,对软件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较为缺乏,为了避免出现专业常识错误而往往照本宣科,仅仅翻译文章了事,难以结合学生的专业及职业发展需求开展有深度的教学。

2.2.2 学生ESP学习情况及需求分析

表1 学生ESP学习情况及需求分析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软件类专业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还是有较强烈的兴趣与需求的。而且,多数学生在英语方面的需求体现为“将英语作为一项工具,或者是结合专业及职业特点进行学习”;而这些诉求正是ESP(专门用途英语)所强调的内容及特点。因此,从以上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软件专业学生对于ESP教学有一定的兴趣,可以迎合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提高英语学习的目的性与针对性,以至于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专业的学习及职业能力的开发。

3 ESP教改的策略分析

3.1 课程规划与管理

随着越来越多的院校逐渐放开英语四、六级与毕业证挂钩的“高校毕业规则”,有些高职高专院校也开始放开英语AB级与毕业证的挂钩制度,但与之对应的英语课程设置却很少院校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革。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就业与职业发展应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宗旨与目标。正如张亚梅所认为的“高职ESP课程设置必须以需求分析为出发点”。她解释“需求分析”的含义是:一方面是目标需求分析,即分析学习者学习英语应达到的目的、动机和目标;另一方面是学习需求分析,即分析学习者在将来的学习工作中有效地交往必须掌握的语言和技能[4]。

因此,外语的教学也应该参考专业课程的开设,摒弃与毕业挂钩的AB级英语课程,转而开设更多的专业英语与职业英语。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在一到三年级分别开设“专业基础英语,专业英语,以及与就业和职业发展相关的职业英语”。教材的选择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适当地进行教材的二度开发或者编写适合学生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需要的校本教材。

3.2 提高ESP教师的师资水平

高职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来适应社会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应每学年抽出一定的时间对英语教师进行针对各个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以满足ESP教学的个性化需求。 只有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才能更好的把握住在英语与专业两个方面都有要求的ESP教学,才能保证ESP教学目的的顺利实现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目前高职院校适合ESP教学的“双师型”英语专业教师非常匾乏,学校应开展EGP到ESP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校本专业课培训与研讨、外出学习与交流、企业实践等方式来提高专业知识与经验,提高教学质量[5]。

3.3 重视教学方法的应用与资源的积累

ESP教学是与专业联系十分紧密的,软件类专业多数是需要使用电脑的,因此,教师应熟练地掌握多媒体教学方式,并了解甚至学会操作一些必要的软件系统。结合多媒体将更多地专业内容融入到ESP的教学当中,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在ESP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单词、课文、语法、习题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乃至于职业应用需求,多采用一些活动的方式,或者任务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比如“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如学术讨论会、软件产品发布会等场景模拟,让学生对书面知识进行应用和表达;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涉外活动中常遇到的应用文,如合同、广告、招标书等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应用能力。”[6]

3.4 考核与评价方式变革

ESP的考核应该与传统EGP的考核方式有所区别,一般EGP的考核是以50%平时成绩与50%期末考试成绩来定学生的最后成绩。而在ESP考核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与未来职业特点建立相应的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比如可采用“平时成绩+专业词汇+专业用语及阅读+口语交际与汇报+模拟面试+英文简历”等听说读写的综合考核方式来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

4 小结

高职院校开设ESP课程确实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教材开发滞后、教学模式落后和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应重新定位专业英语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重构教学内容,组建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并适合专业英语教学的师资队伍,为社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会英语懂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1]Hutchinson Tom, Alan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安宁. 高职院校专业用途英语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3]徐雪婕. 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类学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1):185-186.

[4]张亚梅.高职ESP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08(20):181-182.

[5]胡艳芬. ESP教师素质、现状及培训[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66-168.

[6]梁莉. 软件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10):6742-6743.

( 责任编辑:郭万红)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ESP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SONG Chun-yan1,2

(1.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00,China; 2.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ngbu 233000,China)

with China’s deep opening to the world, students who not only have major knowledge but also have good English capability of this field are well-

in the job market.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emphasizes that English study should start from the basic need of the major.It explores a teaching method combining English with major. So this starts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ESP and its research condition in China. Through surveying and analyzing the implementing conditions of ESP in majors of software, problems and defects can be found and innovative policies will be put forward in this article.

ESP; Teach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2014-10-10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程(ADZX1407)。

宋春艳(1983-),女,安徽省五河县人,学士,助教,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G712

A

1673-8772(2015)02-0078-04

关鍵词: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高职

猜你喜欢
用途院校英语教学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DNA的奇妙用途
用途
书的新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