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角色与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关系研究

2015-07-02 01:39雷伟贺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

雷伟贺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性别角色与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关系研究

雷伟贺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以498名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法考察性别和性别角色类型与职业认同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女生的职业意志高于男生,女性化组和双性化组均优于未分化组,性别和性别角色类型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因此,对于男性和性别角色未分化群体的职业准备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性别;性别角色;师范生职业认同感

0 引言

教师职业认同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过程”是说,教师职业认同是个体自我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是说,教师职业认同是当下教师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1]15-17.师范生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是他们能否成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的内驱力,是他们进入“准教师”行列的基本心理品质,关乎我国教育事业长远稳定的发展.

个体没有现成的认同,认同需要个体自身去建构并为之负责[2]9-16.职业认同感形成的过程中,个体的性别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育行业男女失衡由来已久,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报告(2012)》指出,“中小学教师队伍愈加‘女性化’.截止2009年,女性教师的比例已达52.93%,在大城市近八成的小学教师岗位由女性把持着”[3]129-140.事实上,男教师少这种现象在教师培养的环节上已经显现,“课堂上几乎清一色都是女生,男生一般都是个位数,坐在最后排或是角落里,大多都是沉默的少数派”,这是一个师范类的班级中的通常状况.一般来说,女性对教师职业拥有更高的认同.

然而,个人不仅存在生理性别,同时也存在心理性别,即性别角色.前者是指男女两性生理上的差异,后者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应的行为规范[4]99-104.一般来说,现在公认的采取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即典型男性化、典型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性别角色与人们的职业兴趣、职业效能感、职业选择都有一定的关系.例如,Bem(1981)认为,双性化个体职业的选择建立在兴趣和能力的基础上,而不是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5]658-664.Correll(2001)认为,高度性别类型化的个体经历了对某些特定职业的认知障碍,而双性化的个体会突破认知障碍的限制,会考虑选择一些与性别不相符合的职业[6]1691-1730.

在教师职业都越来越呈现女性特征,越来越多的男性逃离教育队伍的状况下,关注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研究性别和性别角色与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了解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特点,为增强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提供一些建议.

1 方法

1.1 被试

选择河南省某本科院校2010、2011、2012、2013级学生共600名师范生,采用现场测试的方式实施问卷调查.最终回收问卷516份,其中有效问卷498份,有效率为96.5%.其中男生57人,女生441人;小学教育专业299人,学前教育199人;大一161人,大二92人,大三207人,大四38人;城镇170人,农村328人.

1.2 研究工具

1)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问卷:本研究采用西南大学王鑫强等人编制的《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共12道题目,采用利克特五级计分法,得分越高,表明职业认同越高.包含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意志、职业价值和职业效能四个维度,全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783和0.913,问卷信效度良好.

2)性别角色问卷:本研究采用刘电之编撰的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采用利克特七级计分法,从“1”到“7”,“1”表示完全不符合,“7”表示完全符合.包括男性分量表化分量表 16 个题项,女性化分量表同样为16个题项,中性化分量表18个题项,全量表共50个题项.量表间隔4周的重测信度,男性化和女性化分量表分别为:0.82和0.80.

1.3 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9.0进行录入和相关数据的处理.

2 结果

2.1 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总体情况

师范生总体职业认同得分为3.53,呈中上水平.各维度当中,得分最高的是职业意愿,其次是职业效能,再次是职业价值,最后是职业意志,职业价值和职业意志得分低于总体水平. 除了职业意志维度,小学教育学生职业认同各维度均高于学前教育学生,见表1.

表1 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专业差异

注:*P<0.05,**P<0.01

2.2 师范生性别角色类型分布

根据Spence&Helmreich的中位数分类法,男性分量表和女性分量表的中位数(男性4.81分,女性5.15分)将性别角色分为四类:未分化,M < 4.81, F < 5.15;女性化, M < 4.81, F≥5.15;男性化, M≥4.81, F < 5.15;双性化, M≥4.81, F≥5.15.

本研究调查显示:双性化的比例最高,占到33.7%;未分化其次,占到32.5%;男性化和女性化比例相等,分别占总体的16.9%.单性化、双性化、未分化三者比例相当.统计表明,四种性别角色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χ2(3,498)=52.843,P<0.001,见表2.

表2 师范生的性别角色分布

2.3 不同性别、性别角色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差异比较

从性别和性别角色类型两个角度,了解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差异,研究结果如下,见表3.

表3 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在性别、性别角色类型上的描述性统计

1)在职业意志维度上,性别差异极其显著,女生的职业意志高于男生.

2)职业认同总分及职业意愿、职业效能和职业价值三个维度上,性别角色类型差异显著.多重比较表明:职业意愿维度上,双性化>男性化>未分化;职业价值维度上,双性化>男性化,双性化>未分化;女性化、男性化、双性化的职业效能显著高于未分化;双性化、女性化的职业认同总分显著高于未分化.

3)为了进一步了解性别与性别角色类型的交互效应,以性别、性别角色为自变量,以教师职业认同感作为因变量,进行2(性别)*4(性别角色类型)的方差分析,性别和性别角色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见表4.

表4 职业认同感各维度及总分上的方差分析

注:*P<0.05,**P<0.01,***P<0.001

3 讨论

3.1 师范生性别角色特点

师范生性别角色类型分布呈三足鼎立的形态,单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比例相当.男性当中,女性化最少.女性化中,双性化最多,未分化其次,男性化最少.该研究结果与2011年刘电芝研究结果相似,与2000年钱铭怡研究结果相比,典型的男性化和典型的女性化比例下降,双性化和未分化的比例呈显著上升趋势[4]99-104,[7]639-649.

与生理性别不同,性别角色会随着经济、文化、社会而发生改变.我国目前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降低了对劳动者体力的要求,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分工协作的关系,它打破了性别壁垒,模糊了社会分工对性别的要求,使男女有了更广阔的择业空间.在此环境之下,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正逐步瓦解,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走出家庭,参与社会活动与男性竞争,也有一些男性开始尝试颠覆传统男性性别角色,比如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单调的性别化正逐渐发生变化,女性开始有机会展示自己刚毅有控制力等阳刚的一面,而男性更加乐意去表现细腻、温柔的一面.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逐渐被打破,社会赞许的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都符合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人们力求获得的品质.由此导致典型的男性化和女性化数量不断地减少,而同时具有较高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的双性化不断增加.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未分化个体比例约占大学生群体的三分之一,较钱铭怡之前研究大幅度提升,此种现象应引起学校教育的重视.造成该现象很大原因是媒体和社会对“中性之风”的宣扬,学校应端正学生对双性化的认识,区别双性化和“中性化”,引导学生性别角色健康发展.

3.2 性别、性别角色与教师职业认同感关系探讨

本研究中对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性别、性别角色主效应都非常显著,但性别与性别角色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这表明性别和性别角色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有显著影响,而两者之间互不影响.

从性别差异来看,女生的职业意志要高于男生.也就是说,女生的职业选择更坚定,倾向于当一辈子教师.女性似乎更钟情于当教师,事实上,从数量上已经能够看出端倪.以本次调查为例,师范生男生的比例仅占11.4%,小学教育有的班级只有一个男生.以全国为例,在大城市近八成的小学教师岗位由女性把持着.究其原因,更多的是因为教师行业待遇较差,职业晋升空间小,缺乏挑战性,难以满足男性较高的成就动机,以及对成功、金钱、欲望的渴求.而基础教育阴盛阳衰,最终可能导致学生阴柔有余,阳刚不足,造成全民族的女性特质过剩.因此,基础教育如何吸引男性,留住男性优秀教师已经成为一个大的问题,亟待解决,刻不容缓.

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职业意愿维度上,双性化、男性化和未分化得分依次降低.在职业价值维度上,双性化得分均高于男性化和未分化.可能是由于双性化类型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对压力的应对更加积极,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困惑的时候,能克服困难并坚持自己的主张.在职业效能维度上,未分化学生的职业效能最低,这表明未分化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较低,缺乏自信.这可能是由于未分化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经历更多的失败经验,也可能是因为性别角色未分化者一般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在应对自身心理问题上耗费了较多的精力,对于职业学习疲于应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总体研究表明,女性化组和双性化组均优于未分化组,说明温柔、温顺、文雅、善解人意等传统女性特质适应教师行业,女性化者对自身有较高的评价,认可自己选择的专业.

4 结语

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形成是个体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教师角色的过程,是社会、学校、个体自身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提升也依赖于整个社会对教育问题的重视,只有提高教育投资,关注农村教育,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有进一步的提高,师范生乃至教师才会对自身有更高的认可.学校担当着培养职业人才的重要职责,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关注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和性别角色未分化群体的职业认同感,对不同类型的个体实施差别化教育,因材施教,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分析,结合自身的个性特点,扬长补短,规划自身成长,提高职业准备,提升职业认同感.

[1] 魏淑华,山显光.国外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现状[J].外国教育研究,2005(3).

[2] 王成兵.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 曾晓东.教师蓝皮书: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报告(2012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4] 钱铭怡,张光健,罗珊红,等.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0, 32(1).

[5] 王道阳,张更立,姚本先.大学生性别角色观的差异[J].心理学报,2005,37(5).

[6] Correll.gender and the career choice process:the role of biased self-assesment[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2001,106.

[7] 刘电芝,黄惠欣,贾凤芹,等 新编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揭示性别角色变迁[J].心理学报,2011,43(6).

[责任编辑 迎客松]

A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x Role and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

LEI Weihe

(PingdingshanUniversity,Pingdingshan467000,China)

In order to know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x role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 this study adopts sex role questionnaire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 questionnaire, researching 498 normal students from two universities of He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girls’ career will is higher than the boys’; Feminine group and dryognous group are both superior to the undifferentiated group; There is no interaction between gender and sex role. Conclusion: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areer preparation of masculine and the undifferentiated group of sex role.

gender; sex role;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

2015-07-26

雷伟贺(1983- ),女,河南平顶山人 ,平顶山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

1671-8127(2015)05-0115-04

G65

A

猜你喜欢
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
探究男装女性化时装的色彩运用
油画创作中的女性化语言分析
对《消失的地平线》中布琳克洛小姐矛盾的人物性格的探讨
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技术男性化的研究
从艺术造型角度探讨观音形象女性化现象
体育活动提高男生基本特质与作用
教师对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发展影响的研究
小学男性音乐教师走向成功的双性化人格分析——以A学校音乐教育名师陈老师为例
一部唐宋词史研究方面的力作
教师对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发展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