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的“X然”类形容词探析

2015-07-02 01:39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词尾词根谓语

尹 思

(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庄子》中的“X然”类形容词探析

尹 思

(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庄子》中的“X然”类形容词是一种特殊的状态形容词,主要由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和拟声词性词根加词尾“然”构成,并以“A然”“AA然”形态居多。在组合能力上,“X然”类形容词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但可以受时间频率副词、否定副词和能愿动词的修饰;不带宾语,可以重叠。句法功能上,该类词主要作句子的谓语(或谓语中心)和状语;在一定情况下也能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和补语,但较为少见。

《庄子》;然;词尾;形容词

《说文·火部》:“然,烧也。”“然”本义是“燃烧”,后假借作指示代词,相当于“如此、这样”。随着语法位置的变化和意义的虚化,“然”逐渐由指代意义转变为具有摹物状貌功能的拟象意义,表示“……的样子”,先秦时期多用作形容词词尾。郭锡良先生曾指出:“相当多的状态形容词是由音变构词所产生的重言词和双声叠韵联绵词,也有的是单音词或带词尾的复音词”[1]197。“X然”类形容词即属于状态形容词的一类,它由词根加词尾“然”构成,用来描写事物的情貌、状态,或对行为动作的情貌状态进行强化。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指已经凝固成词、在词汇意义和语法特征上具备形容词特点的词,不包括尚未成词的“X+然”词组和“X然”类副词(如“俄然”“全然”)。

在《庄子》①一书中,“∪涣”类形容词共计出现120个(不计重复使用者,下同)。本文试通过归纳《庄子》中大量出现的“X然”类形容词的构词类型和形态类型,探析其语法特征和句法功能,以更好地理解该类词的语法意义。

一、构词类型

《庄子》中的“X然”类形容词主要由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和拟声词性词根加词尾“然”构成,总计120个。其中,“名词性词根+然”3个,“动词性词根+然”53个,“形容词性词根+然”56个,“拟声词性词根+然”8个。以“形容词性词根+然”和“动词性词根+然”类形容词出现的频率最高。需要说明的是,词形相同、词根意义完全不同的词视作不同的词,如表示“无心地”义的“傥然”和表示“怅然”义的“傥然”,其词根分别表示“无心的”和“惆怅的”,本文视为不同的词,分别标记为“傥然1”和“傥然2”。同时,构词词根相同而构词形态不同的词也视为不同的词,如“欣然”和“欣欣然”。此外,每个词在《庄子》中出现的次数标注在该词右上角,如“释然3”。

(一)名词性词根+然

由名词性词根加上词尾“然”构成的形容词在《庄子》中较为少见,共出现3个,分别是“果然1”“块然1”“崖然1”。由于词尾“然”具有状态指示性,表示“……的样子”,当名词性词根加上“然”以后,便从表示事物的名称发展成描摹事物的性质和状态。

(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逍遥游》)

《说文解字·木部》:“果,木实也。”《庄子集释》成玄英疏:“果然,饱貌也”[2]10。“果”的本意是指“树木的果实”,与词尾“然”构词表示“饱的样子”,用来描摹“腹”的状态。

(2)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应帝王》)

陈鼓应注:“块然,如土块,形容去琢复朴之状”[3]261。原本表示“土块”义的“块”在带上词尾“然”之后意为“像土块一样(无知无识)”。

(3)而容崖然,而目冲然,而颡頯然,而口阚然,而状义然。(《天道》)

《说文·屵部》:“崖,高边也。”《庄子浅注》:“崖,岸。崖然与‘道貌岸然’的‘岸然’意同,摆出很庄重的样子”[4]200。“崖”由“高峻的崖边”引申出比喻义“(像山崖一样)庄重的样子”,与词尾“然”构词用来描摹人的容貌。

可以看出,“名词性词根+然”类形容词的意义一般是该名词的比喻引申义,用以描摹事物所具备的某种性质或状态。

(二)动词性词根+然

《庄子》中,“动词性词根+然”类形容词共计出现53个,出现频率较高,仅次于“形容词性词根+然”类形容词。包括:“犹然1”“释然3”“向然1”“怵然3”“怫然2”“冲然1”“缺然1”“废然1”“蹴然6”“成然1”“倘然1”“贽然1”“勃然3”“忿然3”“瞒然1”“阚然1”“欣然1”“奭然1”“偃然1”“冁然1”“犁然1”“傥然21”“薰然1”“慹然1”“注然1”“油然2”“漻然1”“画然1”“挈然1”“诱然1”“蹶然1”“洒然1”“惧然1”“披然1”“恂然1”“瞿然1”“索然1”“超然1”“畅然2”“惝然1”“蹙然1”“愀然3”“喟然1”“阙然1”“决然1”“欣欣然1”“窃窃然1”“喘喘然1”“觑觑然1”“蹶蹶然1”“睆睆然1”“局局然1”。其中部分词语流传使用至今,比如“勃然大怒”“忿然作色”等。

(4)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女至道。”(《在宥》)

陆德明释文:“蹶,惊而起也”[2]381。“蹶然”意为“惊讶而起立的样子”,此处用来描摹“起”这一动作的状态。

(5)子方出,文侯傥然,终日不言。(《田子方》)

陈鼓应注:“傥然:自失的样子。马叙论说:‘按傥,借为怅’”[3]614。《说文·心部》:“怅,望恨也。”“傥”指“惆怅、恼恨”,是心理动词,加上词尾“然”的“傥然2”意为“惆怅失意的样子”,用以描摹人物失意的状态。

可以发现,“动词性词根+然”的构词结构由于受到词尾“然”状态指示作用的影响,词根的动作性明显减弱,转而强化了对这一动作所处状态的描摹。

(三)形容词性词根+然

在《庄子》中,这类形容词共出现56个,包括:“窅然3”“昭然2”“侗然2”“魁然1”“凄然2”“暖然1”“呺然1”“蘧然1”“莫然2”“苶然1”“樊然1”“茀然1”“芒然4”“泠然1”“昧然4”“漠然1”“僓然1”“静然1”“扢然1”“魏然1”“窢然1”“岿然1”“頯然1”“又然1”“憯然1”“傑然1”“翛然4”“澹然2”“危然1”“空然1”“傥然12”“燋然1”“闷然1”“髐然1”“从然1”“泛然1”“扁然1”“惛然1”“辄然1”“晏然1”“謷然1”“忽然2”“适适然1”“规规然3”“誙誙然1”“栩栩然2”“蘧蘧然1”“畜畜然1”“汲汲然1”“愦愦然1”“蹴蹴然1”“搰搰然1”“顼顼然1”“儃儃然1”“数数然2”“溟涬然1”。部分词语至今仍在使用,如“昭然”“漠然”等。

(6)夫仁义憯然乃愤吾心,乱莫大焉。(《天运》)

陈鼓应注:“憯:通‘惨’”[3]444。《說文·心部》:“惨,毒也。”“憯”意为“惨毒、残酷”,加上词尾“然”表示“惨毒的样子”,加深对“仁义”惨毒之状的描写。

(7)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謷然不顾;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傥然不受。(《天地》)

成玄英疏:“‘謷’是诞慢之容,‘傥’是无心之貌”[2]437。“謷”和“傥”分别表示“傲慢”“无心”的意思,分别加上词尾“然”之后对傲岸不理、淡然无心的情貌描摹得更加生动形象。

“形容词性词根+然”类形容词在《庄子》中出现频率最高,稳固性和继承性最强。因为词根本身属于形容词,已经具有描摹事物情貌、状态的功能,带上词尾“然”则进一步强化了对情貌、状态描摹的程度。因此,相对于其他的构词类型而言,该类“X然”形容词的结构更加牢固,意义更加稳定,使用也更为广泛。

(四)拟声词性词根+然

这类构词形式在《庄子》中共出现8个,分别是:“砉然1”“騞然1”“嗑然1”“蓬蓬然3”“噭噭然1”“嚗然1”“跫然1”“削然1”。

(8)大声不入于里耳,《折杨皇荂》,则嗑然而笑。(《天地》)

陈鼓应注:“嗑:笑声”[3]384。“嗑”本指“咯咯的”笑声,加上词尾“然”后则表示对“笑”这一情貌的摹写,意为“咯咯笑的样子”。

(9)神农隐几拥杖而起,嚗然放杖而笑。(《知北游》)

成玄英疏:“嚗然,放杖声也”[2]755。“嚗”本是模拟放杖的声音,“嚗然”则用以描摹放杖发出声音的状态。

如果在拟声词后面加上其他类似的拟声词语,便觉繁琐累赘,古人便巧妙地在拟声词后加上表示“……的样子”的词尾“然”,用来描摹声音及其所处的状态,既让词汇意义更加丰满充实,也让其语法位置更为灵活自由。

二、形态类型

在古代汉语中,“X然”类词语主要存在四种形态类型:单音节词+然(即“A然”)、双音节词的重叠形式+然(即“AA然”)、双音节词的非重叠形式+然(即“AB然”)、四音节词的重叠形式+然(即“AABB然”)[5]22。《庄子》中的“X然”类形容词主要是前三种类型。其中,“A然”类形容词最多,“AA然”类形容词次之,而“AB然”类形容词仅有1例,且属于“叠韵连绵词+然”。

(一)A然

“A然”类形容词是最早产生的以“然”作词尾的形容词类型,具有强大的构词能力。该类词在《庄子》中共97个,数量最多,使用范围最广。包括“犹然1”“向然1”“怵然3”“闷然1”“蹶然1”“欣然1”等。

(10)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水》)

(11)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女至道。”(《在宥》)

(二)AA然

相对于“A然”类形容词,“AA然”型在描摹事物的情貌、状态方面具有更强的描写性。因为该类型的词将本身已经具有描摹状物功能的词根“A”进行重叠,再加上同样具有描摹状物性质的词尾“然”,因此在双重作用下强化了对事物的描摹能力。《庄子》中“AA然”类形容词共22个,包括“窃窃然1”“喘喘然1”“蹶蹶然1”“栩栩然2”“欣欣然1”“蹴蹴然1”等。

(12)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知北游》)

(13)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至乐》)

例12中的“欣欣然”,即“欣喜欢乐的样子”,相对于例10中的“欣然”,词根“欣”的重叠使得其所表达的欣喜之情更加强烈;例13的“蹶蹶然”相对于例11的“蹶然”而言,更进一步突显人物“惊讶不安”的情态。

(三)AB然

“AB然”是一种特殊的形态类型,在古代汉语中较为少见。《庄子》中“AB然”类形容词仅见一例,且属于“单纯词+然”的形式,没有见到“合成词AB+然”的形式。

(14)若然者,岂兄尧舜之教民,溟涬然弟之哉?(《天地》)

“溟涬”,马叙伦注为“叠韵连绵词”[6]92。陆德明释文:“溟,亡顶反。涬,户顶反”[2]432。可见是韵母相同的叠韵连绵词。陈鼓应引李勉注:“‘溟涬’者,无知盲从之貌”[3]370。“溟涬然”即“无知盲从的样子”。

三、语法特点

(一)组合能力上

1.“X然”类形容词能受时间频率副词、否定副词的修饰,也能受能愿动词的修饰。

(15)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逍遥游》)

(16)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齐物论》)

(17)能翛然乎?能侗然乎?能儿子乎?(《庚桑楚》)

例15中,“果然”作句子的谓语,受到时间频率副词“犹”的修饰;例16的“释然”作句子谓语,受到否定副词“不”的修饰;例17中,“能”是能愿动词,充当句子的状语,分别修饰作为谓语的“翛然”和“侗然”。

2.“X然”类形容词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不能带宾语,部分词能够重叠。

该类形容词之所以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应当是由于词尾“然”具有较强的程度加深化作用,使得这类词本身具有比一般词语程度更深的描摹功能,所以没有再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必要性。例如:

(18)孝子操药以修慈父,其色燋然,圣人羞之。(《天地》)

“燋”本指“憔悴”,“燋然”指“憔悴的样子”,在描摹人物的情貌上比单用“燋”字的程度更甚,因此前后并无程度副词的修饰。

“X然”类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但能够重叠。其重叠的形式与普通形容词有所区别:一般形容词尤其是状态形容词主要按照“AA式”和“AABB”式进行,而“X然”类形容词则主要按照“AAB式”重叠。如:“欣然”(见例10)重叠为“欣欣然”(见例12);“蹶然”(见例11)重叠为“蹶蹶然”(见例13)。

(二)句法功能上

1.“X然”类形容词最主要的句法功能是:能够作句子的谓语(或谓语中心)和状语。

能够作句子的谓语或谓语中心是形容词的基本语法特征之一,“X然”类形容词也不例外。《庄子》中的“X然”类形容词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共计65次(包括重复使用者,下同)。例如:

(19)而容崖然,而目冲然,而颡頯然,而口阚然,而状义然。(《天道》)

(20)芒然仿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大宗师》)

例19中,“崖然”“冲然”“頯然”“阚然”“义然”均作所在短句的谓语,描摹人的形体容貌;例20是状语后置句,“乎尘垢之外”作状语,“芒然”与“彷徨”则一起作句子的谓语,描摹人无所系累的样子。

有学者认为,当“X然”类形容词处于状语位置时应当看作副词。对此,我们认为,由于“X然”类形容词既可以作谓语,也可以作状语,而且作状语时的意义与作谓语时的意义保持一致。同时,“由形容词构成的状语表示的是动作的方式或状态;就性质来说,这种状语是描写的,不是限制性的”[7]29。也就是说,形容词作状语是描摹动作的情貌状态,而副词作状语则是限制动作行为,二者性质上有很大区别。因此,“X然”类形容词作状语时词性没有发生变化,应当看作形容词而非副词。由于“X然”类形容词经常用作状语,“作谓语或者作状语实际上就是状态形容词两个最基本的句法功能”[8]50。

《庄子》中“X然”类形容词充当句子状语共出现84次。主要用于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其中,修饰动词有两种基本形式:“X然+动词”和“X然+而+动词”。例如:

(21)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逍遥游》)

(22)云将见之,倘然止,贽然立。(《在宥》)

(23)孔子愀然而叹,再拜而起。(《渔父》)

上例中,“呺然”修饰作为谓语的形容词“大”,充当句子的状语;例22中,“倘然”“贽然”分别直接修饰动词“止”和“立”,均作句子状语;例23的“愀然”作为状语修饰动词“叹”,中间用“而”连接。

2.“X然”类形容词能够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但较为少见。

《庄子》中的“X然”类形容词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成分,共出现6次。这包括两种情况:一是“X然”类形容词之前加上定语,形成定中短语之后再作主语;二是“X然”类形容词直接做主语。

(24)昔之昭然也,神者先受之;今之昧然也,且又为不神者求邪!(《知北游》)

(25)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大宗师》)

例24中,“昔”与“昭然”“今”与“昧然”构成定中短语,分别作后一分句的主语;例25中的“凄然”“暖然”和“静然”直接作所在分句或句子的主语。

《庄子》中的“X然”类形容词也可作句子的宾语,但仅出现2次。

(26)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逍遥游》)

(27)于是乎有僓然而道尽。(《外物》)

上例中,“视”(“感觉”)是心理动词,“有”是存现动词,均属于动作性不强的动词,可以用谓词性词语作宾语。因此,“缺然”和“僓然”分别作“视”和“有”的宾语,且意义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3.“X然”类形容词能够作句子的定语和补语,但都极为少见。

作句子的定语是形容词的基本句法功能之一,但“X然”类形容词却很少充当定语成分。《庄子》中的“X然”类形容词作定语仅见如下1例:

(28)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齐物论》)

《庄子》中的“X然”类形容词还可以充当补语,用来补充说明事物的性质或状态。但仅见如下1例:

(29)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徐无鬼》)

成玄英疏:“跫,行声也”[2]823。“跫然”即形容脚步声,用在宾语“足音”之后进一步补充描摹脚步声的状态,作句子的补语。

由上可以看出,“X然”类形容词既具备一般形容词的语法特点,同时也具备有别于一般形容词的独特的语法特点。其与一般形容词的共同之处是:都不能带宾语,可以重叠;都可以充当句子的谓语或谓语中心,并作为主要句法功能之一;在一定情况下,都能充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而它们的主要不同在于:一般形容词能够受程度副词的修饰,“X然”类形容词没有这样的特点;一般形容词的主要句法功能之一是充当句子的定语,但“X然”类形容词作定语十分少见,作状语是其主要句法功能之一。(见表1)

表1 “X然”类形容词与一般形容词语法特点对比表

四、结语

“X然”类形容词因为词尾“然”的影响而具有鲜明的状态指向特征,成为一种较为特殊的状态形容词。从构词类型来看,《庄子》中的“X然”类形容词主要是由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和拟声词性词根加词尾“然”构成,以“形容词性词根+然”和“动词性词根+然”居多。从形态类型来看,该类形容词包括“A然”“AA然”和“AB然”三种类型,其中“A然”类数量最多,能产性最高。组合能力上,“X然”类形容词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但可以受时间频率副词、否定副词和能愿动词的修饰;不带宾语,部分词可按照“AAB”式进行重叠。句法功能上,“X然”类形容词主要充当句子的谓语(或谓语中心)和状语,并在一定情况下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和补语,但都较为少见。

注 释:

① 本文的研究对象《庄子》,以清代郭庆藩编撰的《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85年)为底本,并参考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

[1] 郭锡良.先秦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发展[J].中国语文,2000(3).

[2] 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4] 曹础基.庄子浅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2.

[5] 马东红.古汉语“然”类后缀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5.

[6] 甘斐哲.《庄子》X+然类形容词语法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2004(9).

[7] 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J].语言研究,1956(1).

[8] 王兴才.“然”的词尾化考察[J].汉语学报,2009(3).

[责任编辑 袁培尧]

Analyzing the Type ofXRanAdjectives inZhuangzi

YIN Si

(School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China)

The type ofXRanadjectives inZhuangziare a special kind of state adjectives. They are made of nominal root, verbal root, adjective root or onomatopoeia part-of-speech root adding the endingRan,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 form ofARanandAARan. On the syntactical, the type ofXRanadjectives can not be modified by adverb of degree, but they can be modified by time and frequency adverbs, negative adverbs or modal verbs. They can’t be followed by objects, but can overlap. On syntactic function, this kind of words mainly act as the predicate (or predicate stem) and the adverbial in the sentences. They can also act as the subject, object, attribute and complement in certain circumstances, which are not common.

Zhuangzi; Ran; suffix; adjective

2015-03-06

尹 思(1992- ),女,四川乐山人,华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

H141

A

1671-8127(2015)04-0101-05

猜你喜欢
词尾词根谓语
词根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与实施策略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九)
非谓语动词
大学生如何通过学习词根来改善英语词汇学习
-CK Sounds
非谓语动词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高职英语教学中“词根教学”的应用探微
非谓语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