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钚的分离方法

2015-07-02 20:29郭沛然
山东工业技术 2015年12期
关键词:氟化物微量磷酸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钚的分离方法的分离方法,主要有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萃取色层法和沉淀载带法等。

关键词:微量;钚;分离

1 引言

目前,微量钚的分离方法主要有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萃取色层法和沉淀载带法等。钚的化学分离方法早期多采用沉淀法或共沉淀法,后来就采用选择性好的溶剂萃取法或纯化效率高的离子交换色谱法。高压离子交换色谱技术,既能提高分离的效率,又能达到快速分离的目的,此方法曾为超微量的超钚元素的分离和鉴定做出了重要贡献。萃取色层分离技术则是溶剂萃取法和离子交换法的结合,兼有两种方法的优点。

2 溶剂萃取法

虽然Purex流程已成为现代后处理厂唯一实际应用的流程,但各国仍致力于流程的Purex改进和实现流程的最佳化,这些流程仍然使用TBP为萃取剂。另外,。焦荣洲等[1]研究了TiAP对U(VI)、Np(IV)、Np(VI)、Np(V)、Pu(III)、Pu(IV)的萃取,结果示于图1。由图1可看出,TiAP对U(VI)、Np(IV)Np(VI)、Pu(IV)有较高的萃取能力,对Np(V)、Pu(III) 萃取很少,这与TBP萃取上述核素规律相同,而TiAP对Np(IV)、Pu(IV) 的萃取能力还稍高于TBP。Shukla J P等[2]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结果示于图2。TiAP对U(VI)、Pu(IV)及一些FP的萃取行为列于表1。

水溶液之间的分配比:

1—Np(IV),2—Pu(IV),3—U(VI),

4—Np(VI),5—Np(V),6—Pu(III)

3 离子交换法

由于Pu(IV)形成阴离子络合物的能力比U(VI)和裂片产物更强,所以对钚来说,阴离子交换法的选择性比阳离子交换法更好,应用更广泛。李辉波等[3]研究了硅基季铵化分离材料(SiR4N)在硝酸溶液中对Pu(IV)的吸附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SiR4N 对Pu(IV)的吸附等温线基本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吸附为放热反应,△H= -7. 23 kJ/ mol。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分配比D与树脂功能基团 SiR4N+的关系式为: lg D = 3.43 + 1.74 lg n(SiR4N+),其配位比接近于2,由此可推测 SiR4N在硝酸溶液体系主要吸附的是[Pu(NO3)6]2-。

4 萃取色层法

萃取色层法是溶剂萃取法和离子交换法的结合,兼有两种方法的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微量钚的分离方法。目前,萃淋树脂主要以有机聚合物骨架,其中最常用的是苯乙烯系树脂,其合成方法已非常成熟。

目前,生产聚苯乙烯系的大孔共聚体的主要方法有:(1)溶剂致孔法;(2)线性聚合物-溶剂提取法。所谓溶剂致孔法,就是在合成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合珠体时,在单体混合液中加入适量的致孔剂,这种惰性溶剂只溶解单体而不参与共聚反应。另外,线性聚苯乙烯-溶剂提取致孔法就是:将一定数量的线性聚苯乙烯溶解于苯乙烯、二乙烯苯单体混合液内,进行悬浮聚合制得珠体,再用有机溶剂提取线性聚合物。刘永勋[4,5]等人研究了苯乙烯交联共聚中致孔剂的致孔作用,随着良溶剂甲苯用量的增大,堆密度先减小后增大,比表面积先增大后减小。随着非良溶剂液体石蜡量的增大,比表面积比表面积先增大后减小。 (下转第221页)

(上接第218页)

5 沉淀法

微量钚的共沉淀方法有氟化镧法、磷酸铋法等[6]。高价钚能生成可溶氟化物,而低价钚的氟化物则不溶;钚在高价时不被稀土氟化物沉淀载带,在低价时则能被稀土氟化物载带。故用稀土氟化物(一般用氟化镧)循环载带,就能有效地分离和浓集钚。第一次从铀和裂变产物中分离微克量钚就是采用此方法。磷酸铋可以将Pu(III)和Pu(IV)共沉淀,以Pu(IV)共沉淀最完全,Pu(IV)在0.1-1.0mol/L HNO3溶液中与磷酸铋共沉淀,进一步增加酸度就会使钚的分离恶化。磷酸铋对Pu(IV)具有高选择性,只捕集少量的裂变产物。

参考文献:

[1] 焦荣洲,韩升印.磷酸三异戊酯萃取U、Np、Pu性能的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1995,29(02):161-166.

[2] Shukla J P,Gautam M M,Kedari C S,et al. Extraction of Uranium(VI),Plutonium(IV)and Some Fission Products by Tri-Iso-Amyl Phosphate[J].J Radioanal Nucl Chem,1997,219(01):61-67.

[3]李辉波,叶国安,王孝荣等.硅基季铵化分离材料对Pu(IV)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0,32(02):65-69.

[4]刘永勋,徐和德,王瑞香等.苯乙烯交联共聚中致孔剂的致孔作用[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5,11(03):279-282.

作者简介:郭沛然(1989-),男,河北邯郸人,在读硕士 ,专业:核燃料循环与材料。endprint

猜你喜欢
氟化物微量磷酸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的作用分析
兽医实验室微量移液器使用期间的核查
大阪地下水有机氟化物超标110倍
磷酸氯喹
谈刑事侦查中微量物证的作用及常见发现方法
以杆菌肽为模板的金簇制备及其在腺嘌呤核苷三磷酸检测中的应用
国内主要生产厂砖茶中氟化物含量调查与分析
尿微量蛋白测定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