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的女性文学世界

2015-07-03 20:10黄丽佳张菁袁月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亦舒女性

黄丽佳++张菁++袁月

摘 要:亦舒是和金庸、倪匡并称为香港通俗文学界的三大奇迹。作为女性写作,亦舒是严肃的,她对女性问题的思考是深层的,本文将从亦舒文学作品里女性的爱情、寂寞、独立等方面探讨女性形象的塑造。

关键词:亦舒;女性;文学形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53-01

在香港,亦舒是家喻户晓的高产女作家,至20世纪90年代末为止,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亦舒系列已逾183种,她和金庸、倪匡并称为香港通俗文学界的三大奇迹。作为女性写作,相对大陆90年代后期以来现代都市里所谓的“新新人类”的女性写作来说,亦舒是严肃的,她对女性问题的思考是深层的———之所以与她们对比,是因为她们的创作背景与亦舒所处的七八十年代香港有着渐趋相同的文化语境与文化认同———后者“身体化”、“私语化”的写作,把肉体当作女性心灵栖居地,并非是她们所宣称的真正的个体自由与个体解放的表现,更多地暗示的是一种女性立场的退缩与对女性生存问题与生命价值意义追寻的逃避。

一、关于爱情

可以这么说,亦舒小说中的女主人都是渴望邂逅爱情的,爱情是重要的,奋不顾身的,但是爱与她们的现实生活是有别的,她们大多都是都会里的白领女性,聪明干练,但是在感情生活中却往往饱经沧桑,或情感受到挫折,或感到都市优秀男性的匮乏,苦于难觅知音,因而她们总是对男女间的感情有着清醒的认识,而非一般人的盲目。当面对现实的残酷时,她们会对自己的选择做出掂量,然后选择一个自己应该生存的方式,当你看完《喜宝》一书时,如果你叹息了,你就绝对没有体会到其中的深意。其实喜宝的命运并不悲剧,如果你是个小资情调的人,你也会如此的选择自己的生活,因为在吵杂烦乱的环境里是没有你的容身之地的。于是我们又怎能说喜宝是个现实主义者呢?也许我们更应该把她看成一个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自己的爱情不懈努力、付出、追逐着的女人形象,因为在她的骨子里,浪漫的定义有别于其他很多的人,如果说有的人对于爱情的追求不过是享乐与同爱的人迷醉在一碗热腾腾的白米粥里。

亦舒笔下的女性形象到底对爱情抱着怎么样的一种态度呢,我想是分为几点的。首先,要么她们就不爱,她们为了一种良好的生存氛围而舍弃了真爱,物质才是享受的首要条件。这类女人不属于普通的小鸟依人的形象,她们是新时代突厥起来的女性,她们的世界里包含了太多的不如意,于是她们想要为自己寻得一份自己的乐子,爱情与物质的享受比较起来,我们可以听亦舒述说到,当我们在饿了的时候,那些情爱的缠绵并不能填饱自己的肚子,爱情和白面包比起来,还是温饱更重要。其次,就是如果要爱,就在得到了物质的时候保持淡淡温存的小幸福的爱。亦舒笔下的小资女人没有琼瑶笔下女人们对奋不顾身的为爱而生的特点,在这些女性形象里体现出来的更多的小资的特性,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爱情淡雅的触碰,如果你要让她们像紫菱,像绿萍一样的疯狂都是不可能的,因为爱情对于她们来说并不是生命的全部。

二、关于寂寞

亦舒曾说过她自己是个寂寞专家,而她笔下的女性似乎跟她一样,个个都有孤独的情怀。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隔阂越来越深,难以沟通的孤独成了现代文明病。《心扉的信》中的女主角梁守丹就是个孤独的主儿,她幼年丧父,又乏母爱,生活贫穷潦倒,小小年纪就有着无穷无尽的寂寞、忧愁和烦恼。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从杂志中结识了可以倾诉衷肠的心扉信箱,从此她和心扉信箱结下了终生的缘份。在梁守丹看来,心扉信箱就是她一生惟一可以依靠的支柱。给它写信成了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她似乎认定此生除了心扉信箱再无他人能与她沟通。

由此可见,在亦舒的小说中,尽管不同的女性生活道路的选择不同,但她们都是寂寞———她没有选择悲观、悲惨之类的词。她们享受着寂寞,因为只有寂寞的人才是能够有思想的人,就如只有懂得寂寞,懂得享受寂寞的人才会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懂得在一定的环境里,独自去思考,而不是随波逐流。

三、关于独立

在亦舒的小说中,大多的女性都有一种独立的意识,而这种独立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上的独立,二是精神上的独立。

首先,作为女性,经济上要独立自强。《两个女人》中,施扬名与任思龙也因经济问题导致一段感情无疾而终。施扬名离婚要负担妻儿的生活费,又要与任思龙建立二人世界,当然就捉襟见肘了。而任思龙的经济环境比施扬名好得多。由贫困到奢华是庆幸的,而由奢华回复到普通则是不幸的。任思龙不会与他一块捱苦,话不投机,任思龙潇洒的一走了之,回到她石澳海滩豪华舒服的别墅。施扬名总说:“我只配住大厦中的小单位……如果你爱我,你不会反悔,有什么事请你与我辩白,请不要一走了之,表演得那么潇洒”。然而,当初他喜欢她,不就是因为这份潇洒吗?所以恋爱是一回事,生活又是另外一回事,当恋爱遇上生活实际时便各自原形毕露了。经济的独立,使女主角具有强人气质,在纷繁的现实社会中随机应变,自信自强。

其次,就是作为女性,应该有自己的思想。要自尊、自信,保持自己精神上的独立。亦舒对世上有没有爱情这回事根本是持怀疑态度的,她曾借子君之口表达了她的想法:“爱情就像一场瘟疫,终身不遇方为幸运。”她的观点虽然消极,但也有积极的因素。她至少告诫现代女性:不能像传统女性那样,一生只寄希望于爱情婚姻,把爱情婚姻看做高于一切。对待感情过于执著,在现实生活中必然会感到一无所有的空虚。女性应有自己的精神。寄托,对婚姻、家庭、工作、事业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只有这样,一旦情变婚变,女性才不致于无所依托、精神崩溃,而能跳出婚姻家庭狭隘的圈子,走向广阔的社会。

古往今来,我们女人都在俗话里被男人比喻成衣服,一年四季衣服是不停的更换,而在亦舒的笔下,她给了我们一个更多的选择,给了女人一份自尊、自信、与自爱,就是:“做一个女人要做的像一幅画,不要做一件衣裳,被男人试完又试,却没有人买,待残了旧户,五折抛售还有困难。我情愿做一幅画,你看中了我,买下来,我不想再易主。”endprint

猜你喜欢
亦舒女性
从女性主义叙事视角解析亦舒作品《胭脂》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女性的生存图景
我看亦舒小说中的小资女性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