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滑冰项目的专门性训练

2015-07-04 01:36娜,熊
冰雪运动 2015年3期
关键词:方法

赛 娜,熊 铮

(沈阳体育学院 竞技体校,辽宁 沈阳 110102)

速度滑冰项目的专门性训练

赛 娜,熊 铮

(沈阳体育学院 竞技体校,辽宁 沈阳 110102)

摘 要:通过多年对沈阳体育学院竞技体校速滑队运动员16人(健将6人,国家一级运动员10人)的非冰期训练的研究,并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和文献,通过访谈几名速滑专业教练员对本研究的意见,认识并发现陆上专门性所存在速滑技术是一个相对不稳定的因素、技术训练上存在差距等问题。把采用的专门性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比较和分析,重点探析陆地专门性训练中不同的问题采用针对性较强的训练方法和动作对冰上技术和运动成绩的影响,为陆地专门性训练提供有效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速度滑冰;非冰期训练;专门性;方法

速度滑冰属于体能为主导的周期性运动项目。由于利用器械,虽是体能类项目,但是其技术的复杂性也不亚于有些技术类项目[1]。运动员需要长年连续的周期性训练,在不断提高体能和技能的同时达到两者相互协调、统一。技能的提高需要运动员掌握规范的技术动作反复磨练,提高驾驭冰刀的能力。在陆地训练期,规范和完善专项技术,提高专项能力,是专门性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2]。随着速滑运动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训练方式出现在日常训练中,而针对运动员自身所存在的不同问题,如何选择不同的训练手段,从而达到对症下药,是本文阐述的重点。

1 对专门性训练的认识

速度滑冰的技术性较强,以往在平时训练中,对专门性训练的认识比较粗浅,对整个项目的特点和规律并不清楚。只知道盲目跟从,并没有对专门性训练的目的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重心点的处理,蹬冰方向,主要用力肌群做功方式都不甚了解[3]。通过多年系统的专业训练、执教过程和相关的学习,逐渐对专门性训练以及整个项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专门性训练是为了改进专项技术提高专项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发挥体能[4-6]。训练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不同,其目的性也不同。

通过对专门性训练的进一步认识,对不同方法手段的目的性和所能够解决的问题逐渐明确,结合研究对象自身训练的体会,以主要项目1 500 m为例,列出不同时期,所采用的专门性训练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所采用的训练方法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Training Methods for Different Ages

如表1所示,在青少年时期,注重基础技术的训练,重心点的调配,平衡能力,等全面的发展[7-10],运动成绩稳步提高,提高幅度为6 s。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年时期要采用更加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解决冰上技术的不足和专项能力上的欠缺,运动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提高幅度为10 s。进入成年期,要更进一步的加强专门性训练的针对性,完善和稳定专门性技术的同时,大力提高专门性的力量和力量耐力水平[11],运动成绩继续进一步提高,提高幅度为9 s。由此可见有针对性的陆地专门性训练对冰上运动成绩的影响。

2 专门性训练存在的问题

2.1 速滑技术是一个相对不稳定的因素

速滑技术的不稳定性是指它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即使是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运动员也会因为体力的变化,导致情绪的变化。我们在训练过程中如果不能时刻坚持保证正确技术的训练,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技术倒退和破坏原有技术的后果。这一点在国内各队是带有普遍性的,比较明显的例子是,这几年国内各队出国训练的较多,每次回来都会有许多运动员的技术发生了良好的变化,但是随着在国内训练时间的加长,这些变化又渐渐地消退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在青少年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运动成绩的提高非常明显,能力上的提高或多或少的掩盖了专门性技术上的不足。而在这个时期运动员对专门性训练的认识不够清晰,概念上并不很明确,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容易对专门性技术的理解产生偏差,从而导致技术上会出现反复。相反我国大部分老运动员在退役之前,都表现出技术相对成熟和稳定,这个时候,技术上的成熟和稳定可以大大弥补体能上与年轻运动员的差距。可见,技术的稳定性可随着系统训练逐步完善和提高。当然它的因素还是源于训练,源于训练的指导思想。

2.2 技术训练上的差距

2.2.1 理论上重视,实践上忽略

多数人对技术的重要性都有较明确的认识,但是在实际训练中却很难把技术训练和体能训练完美地融合到一起。技术教学训练的完整过程并没有被列入和成为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训练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往往是很随意的,是附带着进行的,很少有专门的技术训练的安排,尤其是在基本期的冰上训练也往往是重视滑跑速度而忽略技术[12],这些对于技术的稳定发展是很不利的。

2.2.2 重视体能训练,忽略技术训练

教练员们普遍认为技术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体能[13]。其实两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体能需要技术去表现、去释放,而技术的掌握和控制又源于人的肌肉和神经系统,两者完美的统一正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2.2.3 缺乏对正确技术概念的统一认识

近年来对技术的发展和变化缺少细致深入的研究,在主要的技术环节上众说纷纭,各行其道,这样就导致了运动员在转换教练员以后,使运动员的技术发生茫然的变化,这不可能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14-15],反而迫使运动员为这些变化付出体能上的代价。

3 专门性训练方法

3.1 单支撑蹬起

要求:去滑冰的基本姿势,单腿支撑体重,浮腿放松于身体侧位。浮腿放松回收自然下垂前提至胸下,支撑腿以臀部为发力点向上蹬体重,落回原位。两腿交替进行。特点:单支撑蹬起这个动作是属于基本功的诱导性练习,动作简单,没有负荷强度。

作用:控制体重和蹬体重是冰上滑行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然而在技术掌握不成熟,对冰刀的利用不够熟练地时期,在冰上很难找到控制体重和蹬体重的感觉。单支撑蹬起这个动作,正是为这一点而设计的。通过这个动作的练习,可以培养运动员支撑体重和蹬体重的肌肉感受,使肌肉做功的感觉与冰上技术相结合。

3.2 屈膝走

要求:取滑冰的基本姿势,保持两肩和臀部平稳并与地面平行。目视前方,单腿直接后蹬由前脚掌和膝关节合力加速送体重,结束蹬冰动作。同时,浮腿前提至胸下,加速同时前摆,使小腿有前踢动作。加力蹬冰后,原蹬冰腿顺势借反作用力放松回收,变成浮腿。特点:屈膝走的动作特点与冰上技术十分相似,但用力方向不同。

作用:屈膝走的训练方式是灵活多变的。针对短距离选手,要采用距离较短,以屈冲的形式大力量快节奏的速度练习,提高屈身下蹲状态下,蹬冰的速度和节奏。针对长距离选手,采用相对时间较长,节奏较慢的训练方式,提高专门性的有氧耐力水平。对于陆地提高专门性的力量耐力以及专项能力,能够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

3.3 侧前屈走

要求:取滑冰的基本姿势,保持两肩和臀部平稳,并与地面平行,目视前方。单腿向侧后方向蹬冰,由前脚掌和膝关节合力加速送体重结束蹬冰动作,同时,浮腿前提至胸前,加速同时前摆,在身体的侧前方接体重,接体重时脚的方向要与身体平行,不可向内或向外。加力蹬冰后,原蹬冰腿顺势借反作用力放松回收,变成浮腿。特点:侧前屈走与屈膝走动作相似。也是屈膝走动作的升级变化。不同点在于蹬冰方向由向前改为侧前方,与冰上技术结合更加紧密。

作用:相对于屈膝走而言,侧前屈走重点提高运动员专项肌群侧位接体重的能力,由于向侧前蹬冰,达不到屈膝走提高节奏的目的。

3.4 滑板

要求:取滑冰的基本姿势,身体重心位于脚的中后部,始终保持肩、髋与板面平行的滑行姿势。以滑板两端的挡板固定蹬冰脚,以单腿支撑,直接侧蹬。侧蹬动作要做得迅速有力。同时浮腿前提与版面接触,蹬冰结束时膝盖要和脚掌合住,借反作用力迅速回收,双腿支撑向侧滑行。滑行过程中要保持臀部和上体的稳定。当滑行脚触及挡板时,重心立即移向支撑腿,浮腿放松回收下垂。特点:滑板是进行陆上直线技术练习的一种专用器材,运动员在光滑的板面上模仿冰上滑行技术,能够产生真实的滑动感觉,是一种有益于掌握蹬冰动作的练习手段。

作用:针对不同特点的运动员采用不同长度的板以及训练方式非常重要。很好的控制和利用体重是做这项练习的要注意的要点。对于短距离特点的运动员,应采用较长的板,注意每一步蹬冰的速度和力量,来提高专门性的力量和蹬冰速度。而相对于长距离特点的运动员则采用相对较短的板,有效的利用体重加力和放松,来控制节奏的快慢,提高专门性有氧耐力水平。

3.5 双摆侧蹬

要求:取滑冰的基本,两臂放松下垂,以单腿支撑,浮腿放在身体侧位。以支撑腿臀部为稳定点,浮腿从侧位回收,双臂回摆,同时支撑腿以臀部为发力点,向侧或侧前方以爆发用力的跳跃形式蹬冰。浮腿提到胸下,落地完全承接体重,两臂用力摆动以带动体重。摆臂时机要和脚下的蹬冰加力时机协调配合好。支撑腿加速蹬体重后迅速放松。特点:双摆侧蹬这个动作是专门针对短距离的项目特点而设计的。它与蹬跳的加力方式相似,但更强调蹬冰的最大力量和速度。做动作的时候要强调蹬冰的宽度,加上摆臂的协调用力,每一步都要用最大力量来完成。

作用:通过这个动作的长期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短距离项目直线滑行技术,提高专项肌群的力量和速度能力,帮助提高短距离项目的运动成绩和水平。

3.6 弯道牵引

要求:以橡皮筋牵拉的方式保持始终向左倾倒的姿势,右腿随身体平行左倾向右侧方向以臀部为发力点蹬体重,与此同时左腿前提至胸下,右腿以脚内侧蹬冰,体会弯道内刃的感觉。蹬冰结束动作要迅速,有力,左腿立即承接体重以左脚外侧与右脚平行着地。右脚离开地面后,屈膝屈髋向左摆动,经左脚上方以脚内侧并与右脚平行着地,与此同时左腿随身体继续向左倾倒过程中,向右侧以臀部为稳定点和发力点蹬送体重。动作要迅速有力,结束后立即放松屈膝屈髋向右摆动重复右腿蹬冰动作,两腿交替进行。特点:弯道牵引这个动作与传统的弯道模仿不同,它是对弯道滑行模仿和滑跳的结合而产生的。通过对冰上滑行技术的研究,我们发现在冰上滑行的过程中,弯道加速的能力非常重要。在弯道滑行过程中需要有集中加力送体重的过程,这一点和弯道滑跳的动作特点相近,但又要注意向下蹬冰的力量和向侧平行移动,这一点又与弯道滑行的动作特点相近。于是通过对这两个动作的结合,可以说弯道牵引这个动作是最为接近冰上滑行技术的。作用:改进弯道技术,是提高弯道加速能力非常有效的训练方式。

3.7 弯道单腿蹬跳

要求:以橡皮筋牵拉的方式,保持始终向左倾倒的姿势,以单腿支撑体重,由支撑腿臀部为发力点向左以爆发跳跃的方式蹬冰。再由支撑腿接体重,向左侧蹬冰,反复5~10次后再换支撑腿。特点:弯道单腿蹬跳是弯道蹬冰力量强化练习的一种手段。单腿反复练习,对肌肉的刺激和负荷较大。作用: 这个动作通过对支撑腿肌肉的反复刺激,可培养专项肌群蹬冰加力的感受,提高对专项肌群的训练负荷强度。强迫支撑腿接体重的稳定,和加力蹬冰的集中。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倾倒角度不用过大,支撑腿能控制住体重蹬冰就好。

4 结语

速度滑冰是技术性较强的体能类项目,专门性技术的训练是为了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体能。充分认识到有针对性的专门性训练对速度滑冰训练的重要性。不同专门性训练方法的目的性不同,和解决的问题各有不同,训练中要针对不同年龄和水平的运动员所存在的问题,采用针对性强的训练手段,达到改进专门性技术,提高专项能力的目的。建议教练员有针对性的制定专门性训练的年内周期安排,如:陆地训练初期,采用多种难度较小的专门性训练动作。注重专门性训练的全面性以及基础训练的铺垫。陆地训练中期逐渐加大专门性训练的比重和训练强度负荷,提高针对性,注重专门性力量和速度的训练。冰陆结合训练期应积极采用与冰上技术结合更为接近的训练手段,把体能向技能转化。不同年龄段要重点采用的训练方法手段不同,少年时期,注重全面的发展。专门性训练要强调基本技术的规范和合理,结合少年的特点科学的安排适当的比例。青年时期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结合各自不同的技术特点,采用针对性较强的训练方法。成年时期,要更进一步的提高针对性。针对个人技术上存在的问题,设计和采用新的训练手段。在训练过程中,针对每个人不同的特点,可以自行设计新的训练手段,以达到改进技术,提高专项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承翼.中国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速滑运动[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298–305.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速度滑冰[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19–87.

[3]冯维斗,董世平,曾伟.我国优秀速滑运动员直道滑行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冰雪运动,2001(1):13–15.

[4]王连军,王清.浅谈速度滑冰的技术训练[J].冰雪运动,2002(4):13–14.

[5]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233-265.

[6]张云,马为.速度滑冰陆地专门性训练手段的探讨[J].冰雪运动,1997(1):10–14.

[7]王曼丽,杨丽娟,张晓玲.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的平衡支撑能力的训练[J]. 冰雪运动,2008,30(3):8–11.

[8]陈阿娟,刘勇强.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技术基础训练的理性认识[J]. 冰雪运动,2007,29(1):14–18.

[9]于晨光,崔丽萍.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弯道技术基本训练[J]. 冰雪运动,2006(4):22–24.

[10]王娟,程绍芳.少年儿童速度滑冰诱导专门性能力的培养[J].少年体育训练,2007(3):41.

[11]郝一伟,李雪艳.对改革我国速滑项目几个训练问题的思考[J]. 冰雪运动,2002(2):10–11,13.

[12]南相华. 我国速度滑冰运动技术水平下降的原因[J]. 冰雪运动,2002(2):12–13.

[13]高伟.短距离速滑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J].冰雪运动,2012,34(4):6–10,26.

[14]程瑞辉,黄明. 髋、踝在速滑新技术中的作用及专门性训练方法[J].冰雪运动,2007,29(3):23–25.

[15]王丽娜. 浅谈速度滑冰的技术训练[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6):136.

中图分类号:G8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488(2015)03–0001–04

收稿日期:2015–02–21;修回日期:2015–03–09

第一作者简介:赛娜(1979–),女,辽宁沈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

Specialized Training of Speed Skating

SAI Na,XIONG Zheng

(Competitive Sports School of Shenyang Sport Univerisity,Shengyang 110102,China)

Abstract:By studying on the non-ice training of 16 athlets from Speed Skating Team of Competitive Sports School of Shenyang Sport Univerisity for many years(6 master sportsmen,10 national first class athletes),and according to the need of reserch,looking up a lot of related books and documents,with the opinion on the study by interviewing some professional speed skating coaches,know and find that the technology of speed skating is a relatively unstable factor and gaps of technical training exist on the land.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method and mean of specialized training,pay attention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which different problems using targeted training methods and movements affect the skaing technology and performance in specialized traning.

Key words:speed skating; non-ice training; specialized; methods

猜你喜欢
方法
中医特有的急救方法
化学反应多变幻 “虚拟”方法帮大忙
变快的方法
学习方法
掌握方法,直面高考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上台前,你用什么方法消除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