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并购之路,像在象牙尖跳舞(中国故事之企业走出去)

2015-07-04 00:14
环球时报 2015-07-04
关键词:环球时报伦敦英国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梁晨

“三一广场10号”位于英国伦敦金融城,是坐落在泰晤士河岸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伦敦二级保护古迹建筑。20世纪20年代,该建筑作为伦敦港务局总部而建造。1922年,时任英国首相大卫·劳莱·乔治亲自为这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办公大楼落成剪彩。1946年首届联合国成立大会招待会召开于此。70年代,这栋身世显赫的大楼易主,成为英国保险公司WillisFaber的欧洲总部。2010年,中国资本华彬集团在欧洲经济最困难的时期豪掷1.06亿英镑将其买下,收购案轰动英国。5年过去了,这一史诗性建筑有着怎样的新风貌?中国公司打造世界一流品牌的梦想如何走进现实?华彬集团执行总裁、华彬投资(英国)有限公司总裁倪松华日前在伦敦接受《环球时报》特约记者专访时,形容这几年的经历就像“在象牙尖上跳舞”。

重细节,工程延期两年完工

环球时报:华彬集团收购“三一广场10号”后,对其进行了怎样的改造?目前这一建筑的现状如何?

倪松华:作为华彬集团的旗舰项目,这个项目如果在伦敦能成功就可以一炮打响,我们创造世界顶级品牌的梦想就会实现。我们在其他领域都在努力,但还没有在世界领先城市、领先品牌的地方成功过。具体到这个项目本身,我们计划将它改造升级成集高档住宅、四季酒店以及私人会所三位一体的混合型生活空间,预计项目在2016年年底竣工。在伦敦同时做这三件事,是很需要勇气的。因为酒店业在伦敦是一个非宽容市场,如果做失败了,基本上没有太多余地。公寓方面,英国在建筑质量、设计等各方面的要求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伦敦建筑是超时间的。英国还是会所文化的发源地。如果这个三位一体的项目成功了,就可以说明我们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成功了。

环球时报:三一广场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压力和挑战是什么?

倪松华:并购后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依据项目本身和现实情况,进行整合、整顿与管理。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是在象牙尖上跳舞——由中国企业来打造一个世界级的一流品牌,对于进军海外的中国企业来说,这是首次尝试。因此,目前主要的压力来自如何培育品牌公信力。尽管华彬实施并购战略缩短了不少时间,但我们的国际化战略是,成就世界一流品牌和产品,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我们处于品牌的培育期,这一阶段大概需要3—5年。中国企业家到伦敦进行如此庞大的历史古迹再开发工作,需要充分了解英国社会关于文物古迹的法律法规。整个过程都是一次次的学习过程。比如,文物部门对于三一广场项目安装的窗户的外观都有严格的要求,具体到窗户的大小、防风程度、隔音效果等。我们希望尽可能保证现代化的舒适性,文物部门要求保持原来的古建筑风貌,我们只能听文物部门的建议。另外,我们必须要尊重当地政府和社会的办事规则。英国不同部门都有不同的工作节奏,一个很细微的改动可能需要经过十几次批复修改。每一点细枝末节的处理,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成本、工期、项目进程等。原来我们预计三一广场项目2014年完工,现在延期了两年。这是所有海外资本来到英国之后,都可能遇到的问题。项目延期,每一天都在花钱,企业若是没有耐心去等待,做出的产品达不到世界一流品质,容易引起笑话。此外,还要关注细节,比如内部装修中地缝粘合的宽度、采用哪种石材、卫生间采用何种马桶等,都是我们在打造一流品牌时需要关注的问题。

本土化,成立咨询智囊团

环球时报:华彬集团2014年还收购了英国百年企业温特沃斯高尔夫俱乐部。对于这种英国老牌的品质企业,中国企业如何既保护好百年文化传承,又注入现代企业的活力?

倪松华:为改变当地人对中国企业的固有形象,温特沃斯暂时未聘请中国雇员,目前企业雇员300人,管理层20多人,全是英国人。这个有着90多年历史的企业,有自己的强项,但也有因循守旧、不够开放、不够国际化的弊病。会员结构主要为生活在周边20英里以内的人士、亚洲会员占比不到10%。所以我们下一步需要向更多国际会员开放,并最终打造成英国第一国际会所。同时,我们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做了一些事,比如,尊重当地人意见,并形成定期对话机制。我们成立了不同的咨询智囊团,都由当地有影响力的人士组成:有俱乐部会员的咨询智囊团,也有周围居民的咨询智囊团。我们听取他们对于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的建议,包括对中国人成为管理者的看法、希望我们在哪些方面提升价值等。我们还聘请了全球高尔夫经营管理咨询公司,让他们从专业角度提供意见。

环球时报:中国企业大多选择投资周期短、投入产出快的项目,而华彬收购的这两个项目都需要较长的市场培育期。这是出于怎样的战略考量?华彬全球化战略的下一步整体战略布局是什么?

倪松华:企业发展不能被地域等条件束缚,而是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要站在世界前沿,用国际化的视野和胸怀去和对方进行对话,去管理世界顶级企业,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良性的品牌互动效应。三一广场和温特沃斯项目目前都处在品牌培育期,暂时不盈利。为了支持品牌的长期运营和成长,我们在国外收购了一些高端快消品品牌,通过快消品领域的布局,占据国内、国际饮料市场领先地位,打造世界饮料市场的一线品牌。我们希望用几年时间将华彬的企业品牌打造成一个世界级品牌,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中国品牌。

对中企,英国社会看法在变

环球时报:英国人做生意的思路、做法和其他国家有什么不一样?

倪松华:英国法律对资产的保护很完善,资产的安全性和增值性也可以得到保证,是很好的投资地。英国社会是一个很有规则的法制化社会。从伦敦市政府到英国政府,官员都不出席宴请,逢年过节不收礼。一切大小事公事公办。当然,如果政府觉得你的项目符合整个英国的社会规则,符合英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就会在政府审批、公文等方面给予一定优先权。相反,如果想越过公开透明的规则,走捷径,反而容易带来不便。英国人注重细节、品牌和质量。靠时间积累的品牌只有在英国和欧洲才有。比如说,三一广场这样的项目在中国做可能一两年就上马了,国内遵循“多快好省”的原则。而英国的房地产项目有很严格的规定。当地的建筑事务所、设计所、建筑公司等有自己的时间表,他们绝对不会为了赶工而追求速度。这也是为什么伦敦的建筑平均寿命70年,而中国只有20多年。英国的建筑屹立几百年还是保持原样,这是追求品质和细节质量的最好诠释。

环球时报:英国社会对中国企业的态度是怎样的?

倪松华:英国吸引了众多国际资本投资。不论资本来自哪个国家,英国的态度都很开放。以前,英国等发达国家企业在和中国企业交流时居高临下,如今,英国主流社会对于中国企业的看法不断在变化,他们在逐渐转化为平等和接受的态度。这个变化取决于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英国和欧洲商人认为,和中国企业合作是给自己企业壮大的机会。东方的企业到西方寻求品牌,西方的企业到东方寻求增长。这种投资一定是互惠互利的。这也使得中英双方能在轻松交流的环境下形成互信。不过,现在去谈当地企业家是否与中国企业达成深层次的互信,还为时尚早。▲

猜你喜欢
环球时报伦敦英国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伦敦畅游记(二)
伦敦畅游记(一)
伦敦之歌
电影中的伦敦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拔牙有“树”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