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装配式住宅发展的思考

2015-07-04 05:07白宇
信息周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思考发展

白宇

【摘 要】装配式住宅(尤其是钢筋混泥土装配式住宅),作为当前住宅建设的新型技术手段,以住宅产业急需实现标准化、工业化、集约化生产,积极推广配式住宅是一条可行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发展;思考

前言

裝配式住宅是利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工业化施工和信息化管理等方法来建造、使用和管理建筑,是建筑(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转变城镇化建设模式、全面提升建筑品质的有效途径。发展以住宅为重点的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住宅)产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筑(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品质,减少消耗;提高效率,减少投入。其根本标志是标准化、工业化和专业化,标准化是前提,工业化是根本,专业化是途径。

一、我国装配式住宅发展

回顾我国住宅工业化发展历程,在这方面有许多经验和教训。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通过大规模引进欧、美、日本等技术与设备,建立起了建筑构件厂、门窗厂等产业门类齐全的住宅工业化生产体系。提出了住宅工业化的“三化一改”方针,即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墙体改革,重点发展了大型砌块住宅体系、大板(装配式)住宅体系、大模板(内浇外挂)住宅体系和框架轻板住宅体系等,推广住宅标准化设计图集,建造了一大批PC大板体系、预制装配式住宅。如:北京前三门大街大板体系高层住宅。但由于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出现了外墙渗漏等一系列质量问题,对发展装配式住宅出现了分歧。近年来,由于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人口结构不断变化、建设“两型社会”、节能减排迫切要求及巨大住房需求,发展装配式住宅又成为行业发展的关注点。国内一批大型企业进行积极的研究与探索,部分地区和项目建设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初步成效。

如万科建设的深圳保障性住房龙悦居(三期)项目实现“四化”:图纸标准化、施工工厂化、管理可视化、现场整洁化。施工全过程采用“四化”管理,生产效率与工程质量大大提升。长沙远大住工建设的长沙宁乡蓝色港湾项目具有五点优势:质量好、工期短、成本低、安全、环保。杭萧钢构建设的包头万郡大都项目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北新房屋建设的成都青白江新农村等项目,都取得了成效。

总结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地区差异性大的特点,推广应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体系、钢结构住宅体系(大中城市)和多层轻钢结构住宅体系等装配式住宅(新农村建设、小城镇)有一定积极意义。对转变住宅建设方式,促进住宅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居住水平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我国装配式住宅发展中的问题

我国装配式住宅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尽管有许多企业进行研究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但还存在诸多问题。

1、技术标准滞后。

装配式住宅的设计、生产、安装施工、验收评定等技术标准还尚未建立,尤其是不同类别的装配式住宅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标准等尚不健全,试点成果无法大规模推广。

2、建造成本偏高。

目前装配式住宅的建造成本比传统方式成本高500元/平方米左右。原因有:未形成大规模生产,规模效益无法体现;同时,工业化生产属生产企业,构件工业化生产产品要交纳17%的增值税,增加了生产成本;建设管理体制也是造成成本增加的原因之一。

3、项目建设管理体制不利于装配式住宅发展。

目前具备总承包资质的企业不具备专业化生产能力,尤其是装配式住宅生产、安装的能力,具有装配式生产能力的企业并不多,少数具备能力的企业又无承包项目资格,造成专业化公司还要挂靠,增加管理成本。同时,装配式住宅有利于建造成品住宅,成品住宅又增加企业税费,等等。

三、完善措施

1、加大科研投入,突破关键技术,完善技术标准。

一是建筑体系标准化。建筑体系标准化是实现工业化建造的基础。建筑体系主要是承重结构体系和围护结构体系。目前易形成标准化体系的结构形式有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包括轻钢)、钢管混凝土结构等。在研究、试点的基础上,应逐步由专用体系走向通用体系。尤其是预制混泥土装配式住宅,预制部分与现浇部分连接方法、节点等一些涉及到主体结构安全的技术问题,要重点关注和加强质量控制。

二是构件部品系列化。轻质墙板、复合墙板、保温装饰一体化墙体等相匹配的新型围护体系;整体厨卫、外遮阳技术、节能门窗;电力设备、电梯设备、供水设施设备、照明设备、空调与除湿设备、电气设备、散热设备、智能管理设备、空气净化设备及热回收通风技术与设备等门类齐全、节能高效的住宅节能设备等。

三是技术系统成套化。保温、隔热、隔声装饰一体化装饰成套技术;供热系统的调节控制与热量计量技术、热转换技术、高效热传送技术、供暖运行智能管理、热、电、冷联产联供及新能源利用等成套技术。

2、建立统筹规划、经济支持与政策激励的运行机制,加快装配式住宅发展进程。

目前,对预制装配式住宅缺乏统一规划和政府引导,导致一些企业盲目跟风,不管是否具备条件,都以装配式住宅为噱头,大有一哄而起之势。所以国家应制定装配式住宅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强管理,正确引导,统一规划。将致力于工业化住宅研究的企业、科研院校进行资源整合,重点突破、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建立研究开发、建筑设计、技术推广与运营管理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对从事技术研究的企业事业单位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同时,尤其对从事工业化住宅研究开发的企业在信贷、财税及试点项目建设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建立项目建设条件见书制度,将装配式住宅要求在土地招牌挂或出让时纳入评价条件,并对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示范项目给予经济政策奖励。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房建设项目应率先推广试点。

3、加快项目建设体制改革,创造有利于装配式住宅发展的市场环境。

要研究解决适应于工业化住宅研发、生产、推广应用的项目管理体制,鼓励大型企业集团从生产、设计、安装与管理一体化(如日本的大和、积水等)的社会化大生产模式发展。加快施工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进程,优化建筑企业结构,淘汰技术力量薄弱、挂靠、分包小队伍,促进建筑业结构调整。改革现有的以项目公司运做的房地开发管理体制,有利于开发企业统筹协调发展。

4、扶持和培育大型企业集团,激发市场主体推进住宅产业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装配式住宅发展必须实现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从项目策划、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生产加工、运输施工、设备设施安装、装饰装修及运营管理等全过程统筹协调,形成完整的一体化运行模式。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以项目公司来运作,仅仅只是资金的运作者,也只能靠规模发展,不利于产业化的推进,无法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同时,其他致力于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建筑企业及相关企业也应走以开发为龙头的集团化发展道路,有利统筹协调、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效,也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发挥规模优势的市场发展需要。

5、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推进机制。

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将推进住宅预制装配式住宅作为推进住宅建设方式转变,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提高品质性能的重要工作,统筹规划、统一协调、有序推进,形成整体合力。推进以住宅为重点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全面深化建设行业改革的重大课题。发展装配式住宅要根据各地区经济、技术及自然条件,在传统建造方式基础上,不断提高工业化生产水平,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因地制宜、稳步发展,逐步探索出适应本地区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四、结束语

总之,目前我国装配式住宅发展潜力很大并且节能效果很好,而且在克服PM2.5空气污染方面也可发挥很大的作用,也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新趋势之一,有条件也有必要整合各类资源使其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洋,张蕊,古小英,钱昭羽.上海市装配式住宅发展策略建议[J].住宅科技,2014,06.

[2]陈晓红.装配式住宅—绿色住宅的发展趋势[J].山西建筑,2012,09.

[3]梁小青.我国预制装配式建造住宅技术与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研究与思考[J].住宅产业,2012,07.

[4]梁桂保,张友志.浅谈我国装配式住宅的发展进程[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09.

猜你喜欢
装配式住宅思考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装配式住宅中的连接技术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研究
初探装配式住宅的发展对住宅产业工业化的推进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装配式住宅外墙穿插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