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浮顶油罐计量误差的措施

2015-07-04 11:13魏海杨春来
信息周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准确性计量

魏海 杨春来

【摘 要】分析了浮顶油罐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将油品体积、温度、取样、密度测定等环节对于综合计量误差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减少计量误差、避免油品虚假盈亏,提高计量准确性的几项措施。

【关键词】浮顶油罐;计量;虚假盈亏;准确性

一、前言

油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蒸发和洒漏造成的损失为自然损耗,也可称为“合理损耗”。从油品的计量结果看,数量多了或是少了,但实际上油品的量值并未变化[1]。

虚假盈亏掩盖了油品损耗的实际情况,出现亏而实际没亏,出现盈而实际没盈,给结算和管理带来不便,也使交接计量中的某一方受到损失。港口作为油品运输企业,每年中转量较大,且客户众多,因此,基于公平交易的原则,尊重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对油品虚假盈亏进行分析,提高对客户油品的计量准确度,从而确保服务质量和信誉。

二、原因分析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油罐的实际收、发油量是客观且绝对的量值,而经过检尺、测温后统计计算而得出的交接量是一个相对量值,计量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于油品的液位、温度、密度等方面进行检测,从而达到对“油量”的定量确认,使测量和计算结果最大限度的接近客观值。由于油品计量是基于体积、温度、密度等方面的计算结果,因此,分析虚假盈亏也应从这几方面着手。

1、从体积上找原因

油罐容积是在空罐状态下进行测量计算而得到的,其液体静压力和罐壁温度对罐容积的影响均为理论计算结果。但在实际生产中,当油罐进行充油时,由于油品重量的增加将引起罐底向下沉陷,罐底随着收、发油循环作弹性变形,且罐底中心的沉陷量大于罐壁,而立式金属油罐罐容表并未考虑液体静压力对于罐底的影响,因此会导致罐内油品计量结果产生误差。按照JJG168-2005《立式金属罐容量检定规程》,罐容量检定后的总不确定度不大于0.1%,但实际总不确定度要比其大,特别是新投产的油罐,经过多次实液校验和比对发现,罐容量的总不确定度约为0.2%。

按照JJG168-2005《立式金属罐容量检定规程》,对于浮顶油罐的标定采用容积比较法,该方法对于大型浮顶的油罐标定实施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多采用竣工图纸上所标注的质量来代替,而图纸上的质量为理论质量,势必与实际质量有误差,从而造成浮船落地前后的油品计量有误,具体影响如下:

(1)空罐(浮船落地)收油至浮船浮起,若罐容表中给出的浮船重量大于浮船的实际重量,则计量结果与实际收油量比较结果为:

设罐容表中给出的浮船重量为M船表,而浮船实际重量为M船实,即M船表>M船实,当空罐收油至浮船浮起后,实际收油量⊿M实=M后尺-M船实-M前尺,而计算收油量⊿M计=M后尺-M船表-M前尺,⊿M实-⊿M计=M后尺-M船实-M前尺-(M后尺-M船表-M前尺)=M船表-M船实>0,即⊿M实>⊿M计,因此付油方将受损失。同理,当发油至浮船落地时,付油方将受损失。

(2)空罐(浮船落地)收油至浮船浮起,若罐容表中给出的浮船重量小于浮船的实际重量,收油方将受损失。

2、从温度上查原因

油品体积变化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体积膨胀,温度降低体积缩小。温度测量失真,将直接影响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以油罐卸船收油前尺为例,假设罐内油品实际温度为t实,对应K值为K实,对应标准体积为V20实;测得温度为t测,对应K值为K测,对应标准体积为V20测。在油量计算过程中

Vt=f×V表=【1+0.000036×(t-20)】×V表

V20=K×Vt

即V20=K×f×V表

假设测得前尺温度高于油品实际温度,即t测﹥t实,通过查K值表可知K测﹤K实。

V20测-V20实=K实×f实×V表-K测×f测×V表

={K实[1+0.000036(t实-20)]-K实[1+0.000036(t实-20)]}V表

=[0.9928(K测-K实)+0.000036(K测t测-K实t实)]V表

当检尺无误差时,V表即为定值,且V表﹥0,因此,只需对上式[0.9928(K测-K实)+0.000036(K测t测-K实t实)]进行分析,由于0.000036(K测t测-K实t实)值远远小于0.9928(K测-K實)的值,因此可忽略不计,故只需考虑0.9928(K测-K实)值为上式的影响,由条件知K实﹥K测,即上式结果V20测-V20实﹤0,进而可知M前尺↓,则收油量⊿M↑=M后尺-M前尺↓,即前尺测温偏高将导致计算交接量大于实际收油量,即收油方将受损失。

同理可知

收油后尺温度偏高时,⊿M↓=M后尺↓-M前尺

即 交接量 < 实际收油量,付油方将受损失;

发油前尺温度偏高时,⊿M↓=M前尺↓-M后尺

即 交接量 < 实际发油量,付油方将受损失;

发油后尺温度偏高时,⊿M↑=M前尺-M后尺↓

即 交接量 ﹥ 实际发油量,收油方将受损失;

收油前尺温度偏低时,⊿M↓=M后尺-M前尺↑

即 交接量 ﹤ 实际收油量,付油方将受损失

收油后尺温度偏低时,⊿M↑=M后尺↑-M前尺

即 交接量 ﹥ 实际收油量,收油方将受损失

发油前尺温度偏低时,⊿M↑=M前尺↑-M后尺

即 交接量 ﹥ 实际发油量,收油方将受损失

发油后尺温度偏低时,⊿M↓=M前尺-M后尺↑

即 交接量 ﹤ 实际发油量,付油方将受损失。

原油温度每变化1℃,其体积变化率在60/000~180/000左右,对于10万方原油储罐为例,在满罐状态下温度每差1℃,结果将相差70t左右,因此,确保温度的客观准确具有重要意义。

3、从密度上查原因

密度是油量计算的重要参数,如果密度不准确,则计算的结果自然不会准确,影响密度的不准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采取的试样不具有代表性。主要是未按规定方法取样,样品不能代表被计量油品的平均密度。应确保样品是根据GB/T4756-1998《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取样法(手工法)》的规定要求进行定点取样。

(2)密度与温度关系较为密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即温度升高,密度变小;温度降低,密度增大。根据GB1884-92《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规定,石油计量用的密度计应选用SY-I型,其最小分度值为0.0005g/cm3,测量密度时使用的温度计最小分度值为0.2℃,取石油密度温度系数为0.0008 g/(cm3·℃),考虑到读数误差和温度测量误差等因素,由温度误差(±0.3℃)引起的密度误差为0.00024g/cm3。

三、应对措施

提高大型浮顶油罐油品计量的准确性,杜绝虚假盈亏,应做到以下几点:

1、积累油罐罐底和浮船对于计量结果影响的经验数据,做到心中有数,并对这种影响向客户说明,探求合适的解决方案。

2、对于温度测量,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确保仪表准确,必须经过标定且是在检定周期内;

其次测得的温度必须具有代表性,应严格按照“GB/T 8927-2008|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的要求进行测量。

再者就是操作者必须认真负责,必须确保温度示值稳定后再进行读数。

3、减小密度误差带来的影响,应确保平均油样符合采样标准,做到单独按时采取。测定油品密度时要在化验室内进行,要求水浴温度必须与罐内油温接近,一般在±5℃以内,最好控制在±3℃以内。

猜你喜欢
准确性计量
航空工业计量所60年发展史的回望与传承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理解语境与名句的关系,提高默写的准确性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为桥梁领域的示值准确性护航
计量与测试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