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低量级的相对程度副词“稍稍”的用法探究

2015-07-05 16:33滕亚丽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探究

滕亚丽

摘 要:表低量级的相对程度副词“稍稍”最早出现在西汉贾谊的《新书》中表“逐渐”之意,在唐代产生表“稍微”意,近代以后逐渐使用。本文利用语料库对“稍稍”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用法进行比较并分析异同,试图为分析其他表低量级的相对程度副词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表低量级 相对程度副词 稍稍 探究

副词是汉语中意义比较复杂而又研究得很不充分的一个词类,程度副词又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类。它们在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个性,现代汉语中的程度副词大都是从古代、近代汉语中演变而来的。关于程度副词,以往的研究一般局限在古代汉语中或现代汉语中进行,结合这两个时代历史地研究程度副词的用法和特点的文章尚不多见。

王力先生把“凡无所比较,但泛言程度者叫做绝对程度副词”,把“凡有所比较者叫做相对程度副词”。本文选取了表低量级的相对程度副词“稍稍”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考察它的来源,分析它在近代和现代汉语中用法的异同;找出它在历时演变中用法之间的关系,试图对这种演变的动因和机制作出解释。

本文的语料主要来源于电子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中文信息处理开放实验室开发的TIR中文全文检索系统中“历代汉语”“现代汉语”中的文献。历代汉语部分涉及从先秦的《周易》《诗经》到清代的《红楼梦》《老残游记》等一系列著作;现代汉语部分包括从鲁迅、巴金、茅盾到王朔、毕淑敏等许多现当代作家的作品。另外还有《国学宝典》中“中国典籍库”当中的大量例子,还有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开发研制的网络版CCL语料库,另外又补充一些其他的用例。

下面探讨“稍稍”的来源及其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异同。

一、“稍稍”的来源

“稍稍”最早出现在西汉贾谊的《新书》中“故周平王既崩以后,周室稍稍衰弱不坠”表“逐渐”之意;随后在《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又出现了这样的例子,“(灌夫)坐乃起更衣,稍稍去”表“随即、已而”的意思;到唐代杜甫的诗中出现了“稍微”的意义,如:“区区甘累研,稍稍息筋骨”;明代何景明《乡射礼直节》中“乃使学官草具其仪,予稍稍为说,其文辞义意,略去。”也表“稍微”的意义。到宋朝出现了“偶然”的意义,王安石《送子思兄参惠州军》诗:“先朝有名臣,卧理讼瀡息。稍稍延诸生,谈笑预宾客。”到了明代又出现了“已经、业经”的意义,何景明《平坝城南村》诗之一:“儿童候晨光,稍稍荆扉啓”。按以上的推测,“稍稍”表“稍微”意是在唐代产生到近代才逐渐使用的。

二、“稍稍”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异同

“稍稍”在近代汉语中用得不多,唐五代时的语料显示“稍稍”此时用得很少。在《敦煌变文》、《祖堂集》中都没有见到,在宋代的《朱子语类》、《太平广记》中略有出现,但也是寥寥无几,直到近代的白话小说中还不太常见[5]。

(一)相同处

1.稍稍+动宾短语

“稍稍”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可以跟动宾短语,表示所修饰的动词短语所表情状程度低。

(1)及至见姑娘纵上房来,镖行之人并不追赶,这才稍稍放下心去。(清·倪钟之《三侠剑(上)》)

(2)父子俩为这事情倒稍稍存了一些芥蒂。那仙赐立志坚定,凭他父亲如何压制,决难变初衷。(清·无垢道人《八仙得道(上)》)

(3)果见一个大田螺埋在土中,只剩下一个口子可以稍稍伸出头来,略略呼吸,并等那游过的小虫,接些来吃。(清·无垢道人《八仙得道》)

(4)自是惮多铎之英明,稍稍敛迹。(民国·许指严《十叶野闻》)

(5)我觉得你稍稍化点淡妆,依旧光彩照人,按你的实际年龄,您得算保养的好的。(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

2.稍稍+形容词(短语)

表示事物的性状所具有的量达到的程度不深。

(6)先生曰:岂可一向如此!只是令稍稍虚闲,依旧自要读书。(《朱子语类第一百一十卷》)

(7)既都沈阳,起居仪从渐仿汉制,官禁稍稍森严,独九王以参与密谋故,恒出入自由。(《朱子语类.第一百一十三》)

(8)标下刚据飞探禀知平凉之事,我们寿卿军门似乎稍稍疏忽一些。(民国·徐哲身《大清三杰》)

(9)薄太后听了道:“这才不错,非是为娘干涉朝政,绛侯人本忠厚,春秋又高,哪能受得这般惊吓?况且汝是由王而帝,不比汝父自己打来的天下,对于功臣稍稍倨傲一点,尚不要紧。”(民国·徐哲身《汉代宫廷艳史》)

(10)其宫商管色之配合,虽稍稍凌杂,得非先代之遗声乎。(俞平伯《谷音社社约引言》)

(11)哪怕再稍稍逊色点我也会有勇气努力一下,真让人心灰意冷。(王朔《痴人》)

从以上各例中可以看出,“稍稍”后的成分要么是双音节的形容词,要么是形容词、动词后接表少量的“一些”(如例56)、“一点”(如例57)、“点”(如例59)来补充说明形容词的量少,所接的形容词、动词大都是双音节的也有一部分是单音节的,单音节形容词、动词后必须加上表少量的“点”“些”作补语。在所见到的例子中只有一个是比较特殊的,即《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三》中“兼虏之创业之主已死,他那边兄弟自相屠戮,这边兵势亦稍稍强,所以他亦欲和。”这个例子中出现了“稍稍”修饰单音节的形容词,且后面没有补语成分,这样的例子很少见。这种“稍稍”加形容词、动詞所组成的短语一般在句子中作谓语,但也有一部分是在句子中做定语的,如下面的例子:

(12)遗物清单上稍稍值钱的东西是一架百元多的袖珍收录机,孔繁森用它收听国内外大事。(《人民日报1995》)

(13)《科技之光》只是一朵稍稍早开的小花。(《人民日报1996》)

(14)稍稍了解点历史的人知道,这几位“竹林七贤”的人物,诗文写得好生了得!(《人民日报1995》)

(15)每个人都干着稍稍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读者(合订本)》)

3.稍稍+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或者心理活动所具有的量达到的程度不深、数量不多。

(16)不觉秋风动,悲风稍稍飞。(《杜甫诗集.卷六》)

(17)然实谬为此说,其心岂肯如此?此便是言行不相应处。今世俗有一等卑下之人,平日所为不善,一旦因读佛书稍稍收敛,人便指为学佛之效,不知此特粗勝於庸俗之人耳。(《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六·释氏》)

(18)内务大臣继禄慰之曰:“你来得辛苦,我们总不叫你们吃亏的,不过他们在这里进项太苦是有之,你们要稍稍原谅。”委员将各节一一出而述诸人。(清·佚名《西巡回銮始末》)

(19)且说晋武帝新遭母丧无心外事,但将内政稍稍整顿,已是兆民乐业四境蒙庥。过了年余,方欲东向图吴,特任中军将军羊祜为尚书左仆射,出督荆州军事。(民国·蔡东藩《两晋演义》)

(20)可是,卜局长那边,你也得稍稍点缀,防他看得眼红,也要来敲诈。(茅盾《林家铺子》)

(21)二人急奔一阵直到转了好几个弯,不见怪客追来这才稍稍放心。(《神雕侠侣》)

从以上各例可以看出,“稍稍”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所修饰的动词大都是双音节的。搜集到的近代汉语的例子中只有杜甫诗中有一例是单音节的“稍稍飞”,这可能与诗律有关,古人为了押韵,达到韵律和谐的效果才采用了这种形式。“稍稍”是双音节的,所以它后面所修饰的成分一般也应该是双音节的。

4.稍稍+有点+动词、形容词(短语)

(22)或许于崇伯稍稍有点裨益,亦聊表某区区微忱而已!(民国·钟毓龙《上古秘史》)

(23)钱宁又把虎豹分开训练,练了两个多月,才稍稍有点模样。(民国·齐秦野人《武宗逸史第八章》)

(24)后来,周先生的画逐渐为人重视,能够换一点钱了,生活也稍稍有点转机。(《人民日报1996》)

(25)只要沙漠里稍微降了一点雨,地面稍稍有点湿润,它就立刻发芽,生长开花。(《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26)那是个好月夜,稍稍有点冷。(茅盾《春蚕》)

(27)稍稍有点遗憾的是,柳莺上午去球迷专卖店买V字型塑料吹气大手时,把颜色给买错了。(徐坤《狗日的足球》)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稍稍”加“有点”的例子在近代汉语中用得不多,但到现代汉语中逐渐多了起来。“稍稍”加“有点”修饰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有单音节的也有双音节的,双音节的居多。

(二)不同处

“稍稍”在古代汉语中还可以修饰单音节动词,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却没有找到这样的例子。

(28)坐乃起更衣,稍稍去。(《史记》)

(29)其後门下乃复稍稍来。(《史记》)

(30)乃挂著屋檐前,汁稍稍出,蛇渐焦小。(《搜神后记》)

(31)末年,恒见此奴捧心而立,始于百步之外,稍稍而近。(《太平广记》)

(32)只是令稍稍虚闲,依旧自要读书。(《朱子语类》)

(33)待视力稍稍恢复后,为了养家,他做了一名乡镇企业的推销员。(《人民日报1993》)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表低量级的相对程度副词“稍稍”最早在西汉出现,但最初的意思是表“逐渐”之意,在唐代产生表“稍微”意,近代以后逐渐使用。在总结其后所带成分的过程中,分析出“稍稍”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用法的不同。

参考文献

[1] 王继红.现代汉语副词重叠现象考察[J].绥化师专学报,2001(3).

[2] 周小兵.论现代汉语的程度副词[J].中国语文,1995(2).

[3]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 蔺璜,郭姝慧.论现代汉语程度副词[J].山西师大学报,2003(4).

[5] 王继红.现代汉语副词重叠现象考察[J].绥化师专学报,2001(3).

[6] 肖奚强.相对程度副词句法语义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2003(11).

猜你喜欢
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高中开展体育社团活动的必要性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P=Fvcosα应用探究
对公路运输的探究
“推”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