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研究

2015-07-05 05:06郭霞
2015年52期
关键词:教育者美学思想政治教育

郭霞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对美学的融合、借鉴,将审美活动和审美教育的规律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当中,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思想的熏陶,开阔精神世界和思想境界,提高学生们整体的思想政治素养。教育者在这种融合的境遇下充当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美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集德育、智育于一体的学科,结合美学基本思想,不难发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还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因素:“思想美”、“理想美”、“道德美”、“实践美”、“文化美”、等,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的、任务、原则、环境等也恰恰体现美学中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是教育人、塑造人、创造人的过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要用科学的方法作指导。而科学方法的实施需要教育者这一角色来帮助完成,教育者借鉴美学理论、规律中的一些方式、方法和手段,找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授与受”的规律,可以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一些新的理念和途径,也有益于挖掘出思想政治课本身所蕴涵的美学因素。

一、教育者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艺术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领导者、决策者、组织者、发动者、实施者,是对教育客体实施影响的主体,这一主体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性等属性,是品格、智慧、学识、才能、胆识、使命感、责任感等的综合体现。教育者只有具备了完善的人格、广播的学识、强烈的责任感与胆略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更好的利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这一门艺术的实行是找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与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达到两者的和谐美,达到思想政治家教育最有效果。

二、教育者应注重“形、音、情”的美学特征

形,是指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形态,不仅包括外貌衣裳的静态美也包括教学体态的动态美。教学形态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沟通的桥梁,是教育者的气质、修养、知识的重要体现,对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和情感的升华有着激发作用。首先,教师的衣着打扮要体现“职业与自身性格相结合”、“整洁大方和时代性相结合”的特点,不伦不类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坚决摒弃的。其次,教育者在课堂上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也是信息传递很常见的教学艺术,教师的一举一动深深的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思想政治教师温和、甜美的形象感,让学生有亲近感,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音,指教学语言的节奏、音色、力度、密度等。单调、乏味、过于严谨是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一贯看法。因此,培养教师美的教学语言是当务之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用语不失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科学性、逻辑性和规范性特点的基础上,达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激情美、韵味美、情趣美,营造出一个生动形象、情趣盎然的语言环境,令学生心旷神怡,乐听乐学。

情,是指教育者感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而发出的情感。思想政治教育课是一门理论性、思想性很强的学科,要让文化素养本身不高的学生来理解、接受、消化这些理论,必须以情為导,以情动人,融洽师生关系。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教师饱满的热情、乐观向上的情感对于营造美好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对真理的渴求,对善、对真的共鸣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三、教育者应精心选择美的教学资料,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美

美的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审美客体,这些内容以最直观的形象给学生以审美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挖掘和利用美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积极愉快的接受健康的思想情操的熏陶是教育者必须具备的美质。在现实世界中,“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俯拾皆是,其中包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学的良好素材”。但这些美的教学内容不是随意安排的,应符合审美主体的特点,在选择时,即要突出“形象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又要突出渗透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综合性”,既要注重“典型事件又要关注身边小事”,让学生在可触摸、可感受、可践行中把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提高辨证统一起来。

四、教育者应创新教学方式与手段,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的载体美

美的教学形式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沟通的载体。我们的教育要给审美客体留有咀嚼、回味、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选择的载体具有美的特征,加强载体对审美客体的感染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美的载体应具备以下特征:

(一)民主意识的建立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高高在上的教学姿态,总是不被接受和理解,提出的建议总是被打入冷宫,这些现象反映了民主意识和民主氛围建立的必要性。由“灌输式”向“启蒙式”、“单向式”向“双向式或多向式”、“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让学生拥有独立自由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和教师受与授的关系更加和谐。

(二)科学化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高质量地完成任务,还要借助于科学的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手段。多媒体终端图文并茂、音像兼备、动静相辅,可模拟再现出现实社会中各种真实的事例,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把书本严谨的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直观形象。在这种动态美的学习环境中,能有效激活审美客体的创造性思维,使师生在美好的视觉听觉互动中进行思想交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美学鼓励教师以活跃、形象的形式去启迪智慧,激发想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融合美学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学思想在教育者中的运用,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愉悦性、情感性、创造性原则的构建。(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风志.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美学方法创新[J].探索,2012(3).

[2]邢建昌.美学[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12.

[3]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4]张寅.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M].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教育者美学思想政治教育
仝仺美学馆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盘中的意式美学
纯白美学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妆”饰美学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教育者应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