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东仓河流域文化探究

2015-07-05 01:36李茹刘园园
2015年52期
关键词:高平市

李茹 刘园园

摘要:丹河流域东侧支流在今高平市内主要是大小东仓河,东仓河几乎贯穿高平市南北,然而在清代以前的史料中极少或者并未出现有关东仓河的记载,与丹河西侧的长平水形成鲜明的对比。本文通过文献考证证明东仓河在历史记载中的缺失,并分析得出其中原因,最后将东仓河作为历史时期的流域文化的弱势方看待,此类文化同样值得我们去关注。

关键词:高平市;丹河;东仓河;弱势流域文化

丹河流域文明是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泽州盆地,自泽州盆地北端的山区向南延伸,流域辐射高平市、泽州县、晋城市并于河南省注入沁河。

高平市内的丹河及其各支流在各种文献中记载较为混乱,其中丹河很早就出现于文献记载,然而对于丹河东西两侧支流的记载中,仅能够找到西侧各支流的大量记载,位于东侧的三大支流却未载与史册,直到清代方才见于记载中,这便是问题所在。因为今东仓河和大东仓河亦发源于泽州盆地北部的山区,河道相当稳定。

一、主要历史时期丹河的记载

(一)春秋战国时期

此时期的丹河记载较少,仅《山海经》之北次三经之谒戾之山,“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其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二)两汉时期

此时期的有关记载较为宏观,并未提及具体的支流问题。如《汉志》上党郡有“泫氏县,杨谷,绝水所出,南至野王入沁”,“高都,莞谷,丹水所出,东南入绝水”等。记载中东西侧的支流出现都很少。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本时期内最详细的记载见于《水经注》中,(沁水)又东与丹水合,水出上党高都县故城东北阜下,俗谓之源源水……丹水自源东北流,又屈而东注,左会绝水。

此处除了丹水自源头出,又有自北而来的第一个支流绝水。

绝水出泫氏县西北杨谷……东南流,左会长平水,水出长平县西北小山,东南流迳其县故城,泫氏之长平亭也……其水东南流,注绝水。

按注文分析,并以今天的河道推断,此处“左会长平水”应为“右会长平水”,长平水位于丹河的西侧,为第二个支流。

绝水又东南流迳泫氏县故城北……绝水东南与泫水会,水导源县西北泫谷,东流迳一故城南,俗谓之都乡城。又东南迳泫氏县故城南,而东会绝水,乱流东南入高都县,右入丹水。

此河段内丹河继续东南流又汇入第三条支流——泫水,该水西北-东南流向,同样位于丹河的西侧。

由此,以今天的高平市辖区为限,《水经注》再无其他支流。通过以上的分析,发现丹河所有汇入的支流都来自河右,并未有关于河左支流的记载。

(四)唐宋时期

《新唐书·地理志》载泽州高平郡,高平县,有泫水,一名丹水。《元和郡县志》高平县下有“泾水,在县西北三十六里”。《太平寰宇记》高平县下云“泫水,一名丹水,在县西北四十里。源出伞盖山,穿太行,入河内县沁源水”,“绝水,在县西北二十里。源出骷髅山杨谷”,“丹水,一名长平水,水出长平故城也”。本阶段的记述也是相对宏观,并没有表明河流流向以及具体支流,可能与《新唐书》、《元和郡县图志》和《寰宇记》的宏观性有关,本身具有对于地方记载的缺陷性。

(五)元明清时期

在此时段尤其是后期的清朝,方志保存了大量的地方资料,顾祖禹在《太平寰宇记》泽州中记载:“丹水,州东北三十里。源出高平县西北仙公山,流经州境合白水”。

而乾隆《钦定一统志》中对丹河做了详细的记载:丹水,源出高平县四十五里,一名莞谷水,一名源泽水,一名源源水,一名源漳水,俗名丹河。发源丹朱岭东南,流入凤台县界……

除此之外还将长平水和长河单列出来进行记述:长平水,在高平县西北。长河,在高平县东北,南流入绝水,其流绵连,春夏涨溢冬涸。

这是东仓河①在清代文献中被记述的一次,这在宋代以及之前的很长时期内都是没有的。

光绪《山西通志》主要采用《高平县志》之言,而乾隆、同治、光绪三次修《高平县志》都大同小异,其中《乾隆高平县志》中,除了丹河中出现的长河和东长河的信息,也将其与长平水并列而作记述,其中:

长河,源出县东北四十里羊头山,西南分流入丹水。河渠迤逦环带萦纡,而七佛山界其中,故有东西长河之别,春夏涨溢冬涸。

此处两长河即为长河和东长河,即今天的东仓河和大东仓河。另外,“七佛山,县东七里,高出群山,左右环河,即东西长河”。

《光绪续修高平县志·山川》中载:

于小冯庄而长(长河)丹(丹河)合流为北干。

于川起村则两长河合流为东二干。

对丹河的记述中除了西侧的长平水、泫水、许诸水等,也出现了长河和东长河:(丹河)又南至于赵庄西,而西长河之水合,又南至于仙井北而东长河之水合,又南至于河西镇,而许诸水合……

在整个清朝的所有古籍文献记载中,关于今东仓河和大东仓河的记载出现次数放佛一下子多了起来,同之前特别是宋元之前的时期相比,竟完全处于两种境地。

二、重大事件中涉及该地中的东仓河

在高平市的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莫过于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史记·秦本纪》载“(昭襄王)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

其中韩王山的廉颇赵军和位于西山的白起秦军相互对峙,而“赵将廉颇积米于此,土人名大粮山”②。但是从此次战争之后,绝水、丹水都由此次事件得到名字的传说由来,如绝水“俗云秦军筑绝不令赵饮”③,再如丹水,《水经注》云“秦坑赵众,流血丹川,由是俗名为丹川,斯为不经矣”。但环绕七佛山的两条长河却未见于史料,一直到清朝才出現,这是令人疑惑的。

三、原因分析

东仓河和大东仓河为季节性河流,“其流绵连,春夏涨溢冬涸”是清代文献对其记载中共同出现的特征,一直到今天仍是。常年河流流量的不稳定容易对河流本身的历史地位造成动摇,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在人口远不如现在稠密的古代小农社会,河流流量不稳不利于耕种,容易造成农民脱离流域,使该流域成为史料记载中的弱势者;另一方面在地方志还未发展起来的的时代,河流本身时有时无相对不易引起记述者的注意,记述者需要至少观测一年才知道这种河流的状况,因此它们能够像常年河一样被记录不易实现。

四、小结

东仓河作为丹河流域中的一个小流域,其文化几乎不见于历史记载,而在清朝之后,提高平县之川必提东西长河,该流域在清代以前俨然成为弱势的流域文化。

流域文化是作为一种文化,只有有人活动在流域之上,该类文化才能算是存在的,但是由于河流的种类差别,有一种虽然一直存在却消失在历史记述者的视野中的流域文化,笔者认为这种弱势流域文化是否值得我们去关注的问题很快就能得出答案,就像当下我们关注弱势群体一样,弱势的流域文化同样值得我们去探讨。(作者单位:1.太原师范学院;2.海南师范大学)

注解:

①长河,即今东仓河.

②[清]傅德宜修,[清]戴纯纂.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乾隆高平县志,凤凰出版社,2005年.

③[清]傅德宜修,[清]戴纯纂.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乾隆高平县志,凤凰出版社,2005年.

参考文献:

[1][清]和珅等.钦定大清一统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2]张元济主编百衲本.史记,商务印书馆.

[3]张元济主编百衲本.汉书,商务印书馆.

[4]张元济主编百衲本.唐书,商务印书馆.

[5][清]傅德宜修[清]戴纯纂,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乾隆高平县志,凤凰出版社,2005年.

[6][清]陈学富,庆钟修,[清]李廷一纂,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光绪续高平县志,凤凰出版社,2005年.

[7][民国]杨守敬、熊会贞疏,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

[8]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9][唐]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1983年.

[10][宋]乐史撰,王文楚等点校.太平寰宇记,中华书局,2007年.

[11][清]顾祖禹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5年.

猜你喜欢
高平市
高平市实验小学炎帝文化校本教材投入使用
高平市:科普日宣传活动丰富多彩
晋城市首个乡村科技馆在高平市陈区镇建成
高平市年屠宰加工100万头生猪项目全面竣工
退耕还林还草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FLAWLESS医疗美容视觉形象
“明厨亮灶”让消费者知悉接受真实服务
高平市:搭建纪检干部学习交流微信平台
晋丰举行配方肥直销点签字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