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状描摹到情态评注:副词“生生”再虚化研究

2015-07-06 03:37张谊生
语言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情态词典副词

张谊生

(上海师范大学 语言研究所,上海 200234)

一 引言

就当前常用的虚词词典来看,无论是现代的,还是古代、近代的,几乎都是只收录副词“生”,而不收“生生”一词①只有侯学超和朱景松主编的两本《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在解释“生”时,提到了重叠式“生生”。。至于通用的语文词典,像《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上外教育出版社,1995年)、《应用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年)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语文出版社,2014年第三版)等也都未见收录,只有《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六版)收录了副词“生生”一词。就研究的现状来看,王玉丽(2007)和张振羽(2009)曾经分别从河南鹿邑方言和古代汉语的角度对程度副词“生”做过一些分析,但均未涉及“生生”,迄今只有闵捷(2011)的硕士论文,对副词“生”与“生生”作了力所能及的考察与比较。

《现代汉语词典》(六版)增收副词“生生”,应该讲是很有见地的②直到2005年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一直没有收录副词“生生”。严格地讲,除了动词、名词的重叠形式“生生”(请参看本文第6页注③的相关解释)以外,现代汉语中实际上存在两个唯状的重叠式“生生”:一个是重叠式副词“生生1”(本文直接用“生生”表示);一个是程度副词“生”的构形重叠式“生生2”。比如:我周身的血液被颠缀得沸腾起来,飞奔的马对于我来说是不好骑的,我的脚踝在马蹬的磨擦下生生地疼,大腿和臀部都像在被颠簸所肢解。(池莉《让梦穿越你的心》)。“生生2”尚未成词,用法相对简单,不在本文讨论之列。。然而,该词典的释义:(1)活活(这孩子不好好学习,~把人气死),(2)强制地、生硬地(这对恋人被家长~地拆开)用来解释下列四句中的“生生”似乎并不适合,甚至完全不行。例如:

1) 这些天来,你神不守舍地捱着日子,你白天怕天黑,天黑了又怕天亮……你就在这种欲死欲活的苦闷中,生生(?活活、?强制;≈义无反顾)地煎熬出了《废都》。(田珍颖《平凹,咱们聊聊……》)

2) 在21日的其它几场季前赛中,湖人88︰90输给了勇士,生生(*强制地、*生硬地;≈竟然白白地)糟蹋了布莱恩特的35分;……(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3) 没什么背景的,生生(*强制地、*生硬地;≈眼睁睁地)看着“亲骨肉”被“抓了壮丁”,赶忙托人求情,交笔罚金,立正听喝儿……(1994年《报刊精选》)

4) 当她躺下来的时候,那就是一滩泥了,一滩任你揉搓的泥,就像是和面一样,你想把她“和”成啥样都成,那腰,生生(*强制地、*生硬地;≈简直)就是一个“绵”字了……(李佩甫《羊的门》)

那么,为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不都管用呢?问题的症结在于:在主观化机制的作用下,“生生”已经由原来表示情状的描摹性副词进一步虚化为表示情态的评注性副词;还用描摹的义项解释其评注的用法,自然不行。由此看来“生生”与“活活”既相近又不同,尤其是“生生”再虚化衍生出来的各种主观评注用法相当有特色,很值得研究。

因此,本文将从再语法化(re-grammticalization)和主观化(subjectivisation)的角度,本着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原则,从三个方面对副词“生生”及其同源词、派生词进行考察与分析。首先描写“生生”的分布特征、句式选用及连用共现。然后分析“生生”表达功用,刻画其多样性的摹状方式与评注特点。进而探究“生生”副词化历程与评注化动因与机制,揭示其从构形重叠转化为评注副词,从连用共现发展为重叠式构词后缀的演化历程;揭示“生生”与“活生生、硬生生”的关系与差别,探讨“生生”与“活活”的竞争分工与共现配合。

本文用例引自于北大语料库及网络报道与博客(略有删节),例句全部注明出处。

二 句法分布与表达功用

本节描写副词“生生”的分布与用法,经常出现的句式及其共现与配合。

(一)基本的分布与用法

作为副词,“生生”的基本分布自然是充当状语;一般都是在谓语前充当状语,但特定情况下也可以在定语位置上充当句法成分的状语。请比较:

5) 她这么一咬,德顺急了,伸手就去推她,一推推到了胸脯上,“窄过道儿”一下子觉得她被“流氓”了,顿时恼羞成怒,就那么死咬着他不松口,生生咬掉了德顺半个耳朵!(李佩甫《羊的门》)

6) 如此刻毒的张楚却丝毫没有刻毒之意,他深深感到的是自身撕裂的痛苦,是梦想被生生剥去的痛苦,他所反抗的现实正是自身内部正亲历的一切。(《读书》vol-195)

区别在于:评注性强的,基本都出现在谓语前;摹状性强的,也可以出现在定语位。再比如:

7) 汽车喘着粗气在半山腰生生凿出的公路上小心翼翼地跑了大半天,车窗外片石砌就的藏、羌民居越来越少,山下江流越来越细,车内温度也越来越低,人们呼吸越来越急。(1996年9月《人民日报》)

8) 好嗓子加上铺天盖地的锣鼓唢呐声,实在是最好的广告,谁叫乡土文化发轫之初不具备扩音器大喇叭现代音响设备呢!生生给逼出来的调门儿。(1996年2月《人民日报》)

在具体使用中,“生生”大多是无标记的;为了凸显摹状情态,也可以带上“地”,尤其是如果中心语是单音节动词,那么,为了协调音步,这个标记词就是必需的了。试比较:

9) 三个人把我按在地上,反铐。先把两条胳膊反关节别向后,铐子是扁圆的,套上不能转动手腕,然后愣掰胳膊往一块兑。就觉得肩窝的肌肉全绷起来,生生地撕裂。(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

10)你的犹疑间,我于是明了,声气相求的知音、腹心相照的知己,远远敌不过长长岁月的恩德相结。我生生地等(?生生等),却因生生地错过,生生的迟到,便生生的痛惜。(《相知如镜》2011-06-25新浪博客)

(二)典型的搭配与选择

由于受到副词“生生”所表情态义的需要与制约,受“生生”修饰的成分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动结式与动趋式短语,而且都还可以带宾语。例如:

11)司机对人暗地里侦察出他所携带的货物,颇为气恼,好像是一个了不得的秘密被人戳穿了。说:“不带!这么冷的天,你蹲大厢板,会生生冻死!”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毕淑敏《翻浆》)

12)薛非死亡的原因已经调查清楚,不是死于锐器捅入或是钝器的击打,而是一个武功高手突然从背后点中膻中大穴,导致休克后被生生割开手腕血尽身亡的。(管虎《冬至》)

就出现的句法环境与句式选择来看,“生生”一词还经常出现在把字句与被字句中。例如:

13)面对巨大压力,杜丽豪情万丈,枪枪紧逼,生生把俄罗斯老将加尔金娜迫上绝路。(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14)张启龙为了不连累李贞,也在监狱中签了离婚书。一对革命夫妻,就这样被“左”倾错误路线生生拆散了。(曹检生、姚文奇《女将军李贞的三次婚恋》)

其实,动结式、动趋式与把字句、被字句,经常可以结合在一起出现。例如:

15)许布袋(人名)正有气没地方出,一把攥住扑过来的狗脖子,生生地把个大狼狗给攥死了。(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

16)要知道,六个月的引产同样等于生产一次,但她们是瓜熟蒂落熬过了阵痛,而我那小精灵却是在生命在成长中生生地被撕扯下来。(韩春旭《背对命运的独白》)

那么,为何动结式与动趋式、把字句与被字句特别适合用“生生”呢?那是因为,这两类句法格式都能够凸出结果性——“生生”本义是“活着的状态下(主体对客体强行处置、客体失去生命、或遭受意外)”,这就必然会形成强调结果和凸显意外的表义特点。再比如:

17)那天,他累得回到家里倒头就睡,一睡不醒,有尿也不醒,生生地尿在了床上,直到睡在身边的林小枫都被他的尿泡得醒了过来,他都没醒。(王海鸰《中国式离婚》)

18)“别说了。”他的脸色阴沉得吓人,“他们?你知道他们是谁?!你,别搅到这里边!添乱!”一顿训斥,扭头就走,把个满腔希望的她生生晾在东院的门洞里。(胡辛《蒋经国与章亚若之恋》)

“在……上/里”充当补语时,也能清楚地体现行为结果,所以,也同样适合用“生生”。

(三)特定的连用与共现

与“生生”连用的副词,大多是表意外情态的副词。例如:

19)若你心里只念着一个人,可那人偏生生忘了你,你该如何自处?(萧由梨《问君可知卿心》)

20)整条街,好像有人挨家挨户的通传了一般,竟然生生为他们让出了一条宽阔的道路。便是王卿贵族,钦差视察,也不过如此了吧!(《后宫朱砂泪》2013-11-18起点中文小说网)

表意外态的“X是”类副词“硬是、愣是、偏是、就是”,也常与“生生”一起连用。例如:

21)如今来看,价格战的加速确实如期而至,进入6月这原本是传统上零售业的相对淡季,而众多电商硬是生生地用疯狂促销,“造”出了一个旺季。(《电商大战“点燃”消费内需》2012-07-22《解放日报》)

22)见他微微牵唇而笑,嘴角似乎溢出一丝难言涩苦,她这一句问,偏是生生堵在喉中,她到底是羞于启口,又或许,她更是畏葸他可能给予的回应。(《昭怀皇后》2013-12-05,17K小说网)

在特定情况下,这些副词也可以有限分离,共现、配合使用。此外,评注性的“生生”还经常可以与转折性关联副词“却”配合使用。例如:

23)因为几十年一贯制,坐地经营等客上门。市场经济一来,那些原先让大企业压根儿瞧不上眼的小厂子实行了上门服务,又主动又热情,愣是把咱大厂的客户活生生给拉跑了。(刘朱婴《艰难的再就业》)

24)今晚本来是一个新的开始,并且是一个多么体面的开始,却生生被自己搞糟了。(谌容《梦中的河》)

从连用、共现的位序来看,不管是“X然、X是”,还是“却”,是单音节的还是双音节的,所有的副词几乎都必须出现在“生生”前面。这是因为虽然有些“生生”已经可以表示主观情态,但其原型是重叠式表摹状的方式副词,而描摹性副词一般都必须紧邻中心语。

三 描摹方式与评注功用

本节主要描写副词“生生”的不同的描摹方式及其相应的情态评注功用。

(一)生动化的方式描摹

“生”的基本义之一是“具有生命”,尤其是指“人”处于有生命的状态,而这一义项的“生”充当状语时,就是表示在“有生命状态下”。不过,此类用法现代汉语已经不多了,只是作为语素还保留着,但“生生”却完全可以单用。试比较:

25)美军5日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生擒一名“基地”组织头目,此人据信与1998年美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和美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两起爆炸案有密切关联。(《美军利比亚生擒“基地”头目》2013-10-07《羊城晚报》)

26)面对弃铜涉水逃窜的犯罪分子,三班长杨辉带领四班战士刘振才,从5米高的围墙上,奋力一跃,跳入冰冷的湖面,硬是将罪犯生生擒获。(《青春热血铸忠诚》2010-8-10鹰潭政法网)

所以,现代汉语直接描摹“在有生命状态下”的“生生”,基本上都是描摹性副词。例如:

27)他说,这一位革命义士,在哈尔滨被捕,在吉林被满清的大员及汉族的卖国奴等生生地杀掉了;我们要复仇,我们要努力用功。(郁达夫《书塾与学堂》)

28)药家鑫的悲剧就是在道德滑坡中,越过了一级又一级的底线,以至于最后将人撞伤后竟连刺数刀,生生把伤者扎死。(《药家鑫案宣判,一审被判处死刑》2011-04-22人民网)

除了描写各种“死亡”的状态以外,“生生”的引申用法,就是描写对人的掠夺、摧残。例如:

29)陈蓝兀自叹:“这简直就像是,一个美丽的良家妇女,生生地给糟蹋了。”(电视剧《新结婚时代》)

30)人与人的关系如此随便和赤裸裸,真没多大意思,但我只能这么做。我才不能让李晓非生生地欺负人。(池莉《让梦穿越你的心》)

再进一步,只要是对人体、人生有一定影响的行为方式,也可以用“生生”。例如:

31)他心里说:“你们懂得什么!懂得什么!包善卿的政治生活非生生让你们吵散不可!包善卿有什么对不起人的地方!混账,一群混账!”(老舍《且说屋里》)

32)一个月后釜山亚运会决赛,刘炜被韩国队员紧逼包夹丢了球,后来中国队的冠军生生地被韩国队抢走。(《刘炜,十年铸就大赛型“背锅选手”》2013-07-30网易体育)

表述视点反过来,在“有生命状态下”将人命挽救回来,当然也可以用“生生”。例如:

33)还有的说,老天爷,一个字,就是一个字的差别呀!天成生生救下了一个年轻人的命……然而,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就在那天夜里,秀丫曾求过呼天成。(李佩甫《羊的门》)

34)董萱跪坐在她身边,泪涟涟地说,他们从被炸药炸平的土坡下面找到她的时候,她都没气了,是生生抢救过来的。(《追赶我可能丢了的爱情》2005-09-20新浪读书)

总体而言,上面各句的表达功用,尽管有的直接、有的间接,有的消极、有的积极,有的从客体着眼、有的从主体着眼,但这些“生生”所表的语义,主要还是词汇义,其功用还是重在生动性与形象性,所以,这些“生生”都还是描摹性副词,或者说状态词、实副词。

(二)形象化的情状刻画

在上述用法的基础上,“生生”的词义进一步扩展,随着具体义素逐渐脱落,使用范围开始进一步扩大。首先,用于人生遭受的各种不如意情况。例如:

35)她自身地位都岌岌可危,哪里还有多余的精力能力去帮助别人?可恶的是,她的不能而不说不能,就这么拖着耗着,生生把高飞的事情给耽误了。(王海鸰《中国式离婚》)

36)可是,这位名门闺秀却毫无淑女的表现,自己端起茶壶,连饮了三杯,生生地把他这份儿殷勤晾一边了。(谌容《梦中的河》)

这些用法中的“生生”,具体的客观语义开始弱化,而发话人的主观态度开始逐渐增强。

其次,“生生”也可以用于人们为了各种目的付出了相应代价的情况。例如:

37)她全家的尸首还是她一个人掩埋的呢!她生生用一双小手,在房前那块平地上挖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坑,她的大部分手指头都被磨去了一截……想想看,她知道的肯定不会像人们说得这么简单!(冯骥才《石头说话》)

38)赶到在闲散的衙门或汤儿事的宅子里,连站门的时候都满可以随便,拄着枪立着也行,抱着枪打盹也行。这样的差事教人不起一点儿劲,它生生的把人耗疲了。(老舍《我这一辈子》)

最后,与人体、人生只有间接关系的各种特殊意外情况,也可以用“生生”。例如:

39)后期制作时,徐耿钻进总参招待所的一间小屋,像是着了魔,竟半年多没有出屋,生生坐烂了一把电脑椅。(1996年3月《人民日报》)

40)在江户村偌大场院,各色金菊像满天繁星洒落四处,生生要斗出个俏来;而东照宫一角展出的菊花每棵只绽一朵,朵朵硕大如碗,似在着意张扬生命的蓬勃,分外令人激赏。(1993年4月《人民日报》)

上面各句“生生”所表达的语义,虽然仍然跟“人命、人体、人生”有一定的关系,但都已经不是直接刻画的了,所以,这些“生生”都是正在向情态副词转化中的副词。

(三)情绪化的态度表

随着“生生”的语义进一步虚化,说话人的主观化的逐渐渗透,“生生”就逐渐转化成为一个表示反预期情态的评注性副词了。大致有以下用法。

首先,相当于“不合事理地、不顾情理地,或使人感到意外地”。例如:

41)从周林公司分裂出来的一些人,也生生(≈居然就)造出了一系列假冒怪胎。(1994年《报刊精选》)

42)北京万丰奥特队在铁定进保级区的形势下奋力一搏,以超出2分险胜辽宁盼盼队,生生(≈出人意料地)将陕西盖天力队提前送上岸。(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很显然,这类用法的“生生”主观情态显然已超过了客观描述,成了评注性副词。

其次,接近于“不顾条件、不顾限制,令人感到失望地”。例如:

43)我师傅那一批,大约二十来人,都达到主任科员的条件了,但编办给的指标少,当时又没有好的考评机制,给谁都摆不平,最后只好都不给,生生(≈非常无奈地)把指标给废了。(《我国警界面临改革压力 太原警察全员下岗竞聘》2010-04-06搜狐新闻)

44)和济南的缘分生生(≈令人失望地)是擦肩而过了,且一错就是3年,直至去年秋日的章丘之行,才因偶然的际遇而续起。(1995年1月《人民日报》)

在这一系列的表述中,说话人的主观情态开始逐渐增强,转向纯粹的主观化评注性副词。最后,转化为“克服各种困难、突破条件限制、出人意料成功地”。例如:

45)老驴头说:“反正是他们俩的事儿,要不怎么能生生的把庄稼地踩成小道儿?这不是一日之功!”(梁斌《红旗谱》)

46)好嗓子加上铺天盖地的锣鼓唢呐声,实在是最好的广告,谁叫乡土文化发轫之初不具备扩音器大喇叭现代音响设备呢!生生给逼出来的调门儿。(1996年2月《人民日报》)

这一用法的“生生”已经逐渐从不如意情态逐渐扩展到如意的情态。再比如:

47)可是,就这么个貌不惊人、声不动地的淮北汉子,到安徽省灵璧县汽车运输公司后,闷着头儿搞改革,一招更比一招鲜,生生把个老马车行变成了现在的大集团。(1996年12月《人民日报》)

48)贵州人和从不可一世的恒大手中生生抢下足协杯,让所有旁观者欢欣鼓舞:看,蚂蚁也能绊倒大象!(《中超新赛季土帅集体反弹 土豪恒大成反面催化剂》2013-12-24东北新闻网)

综合以上分析,描摹性与评注性“生生”的表义特点与倾向,可以大致归纳如下:

描摹性表达的语义特征 评注性表达的情态倾向客体状态 主体状态 主观消极情态 主观积极情态活着地 残忍地 全然不管不顾地 突破各种限制地无辜地 野蛮地 竟然违反事理地 不惜一切代价地好好地 强行地 无可奈何被迫地 义无反顾努力地正常地 生硬地 实在令人失望地 出人意外成功地

总之,随着“生生”的主观化不断增强,语义进一步虚化,所表示的只是一种主观形态和评注,或者说只是发话人在表达某些客观命题时的一种主观意识和情感流。发展到这一步,“生生”具体表达功用,已经不能用简单几个词语来解释了,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而我们前言中提到的四个例句中的“生生”,其实都是这种主观化的用法。

四 构形重叠到评注副词

本节从历时的角度,考察“生生”从构形重叠到评注性副词的演化历程与动因。

(一)构形重叠到构词重叠

动词“生”表示“活着状态”做状语,在先秦已出现。例如:

49)生拘石乞而问白公之死焉。对曰:“余知其死所,而长者使余勿言。”(《左传·哀公十六年》)

50)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史记·李将军列传》)

随着这类状语分布的定型化、高频化,至迟到宋元,“生”已经基本副词化了①动词状语转化为副词取决于该义项的唯状率是否达到95%,如该义项还经常充当其他成分,表明其副词化尚未彻底完成。《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认为该“生”在先秦就已副词化了,恐怕不妥。。例如:

51)既无罪杀我,我未死间,又生割我肉,脔脔苦痛,我思此毒,岂肯放汝耶。(《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三十二,报应三十一·杀生)

52)十二年,兴州监军重儿以兵叛,吾也而往征之,贼军射杀所乘马,军士愤怒,奋戈冲击,大破贼军。十五年,从征山东,大战东平,驰赴陷阵,生挟二将以还。(《元史·吾也儿传》)

另一方面,部分比较常用的“生V”,比如“生擒、生劫、生埋、生捕”及“生离(死别)、生吞(活剥)”等,由于“生”与被饰成分经常共现、渐趋凝固而逐渐语素化了②《汉语大词典》第7卷,就收录了“生擒、生劫、生埋、生捕、生离死别、生吞活剥”等词条。。例如:

53)况吾生离死别,多历暄寒,孀室婴儿,何可言念。(《陈书·徐陵传》)

54)闻氏道:“既然如此,官人有何脱身之计,请自方便。留奴家在此,不怕那两个差人生吞了我。”(《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宋元以后,随着戏曲、话本的流行与发展,古白话的双音化趋势日趋增强。为了协调音步,以重叠式“生生”来表示“有生命状态下”的用法,也就逐渐多了起来③“生生”一词上古就已有了,但还不是表“活着状态”,而是“滋生、养生”及“众生、世世”等。。例如:

55)从别后,渡孟津,思君尽日欲见君。风北鸾南,生生地镜剖与钗分。(施惠《幽闺记》)

56)将刀放在桶内,笼儿挂在担上,也不去褚家堂做生活,一道烟径走,穿街过巷,投一个去处。你道只因这个画眉,生生的害了几条性命?(《喻世明言·沉小官一鸟害七命》)

由于不断出现在状位,构形重叠逐渐转化为构词重叠,“生生”就成了双音节副词④闵捷(2011:31)认为副词“生生”是强化程度的副词“生”由构形重叠转化而成的构词重叠形式,但却难以解释为什么还有许多“生生”不表示程度,其实,表示程度的是构形重叠式“生生2”。。例如:

57)匡超人洗了脸,走进去见丈母,被丈母敲桌子、打板凳,哭着一场数说:“总是你这天灾人祸的,把我一个娇滴滴的女儿,生生的送死了!”(《儒林外史》二十回)

58)黛玉笑道:“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庵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庵一大哭!”(《红楼梦》四十九回)

总之,“生生”副词化的机制是:在紧邻语境(adjacent context)的诱发下,加上特定时期内的用频保证,重叠形式由状态化(stativizaion)转向了词汇化(lexicalization)。

“生生”在成词之初,受原动词语义积淀的影响,还只是一个描摹情状的实副词。例如:

59)许氏见儿子已去,正好进去把娇奴羞辱一番。偏是那娇奴嘴强,以许氏骂她无耻,便生生地要她拿出赃证来。(《明代宫闱史》六十三回)

60)公公宠爱了他纵容他,把我个强盗般的婆婆生生被他气成瘫痪,与我百世之仇;我不是将他杀害,我定是将他药死!(《醒世姻缘传》五十六回)

尽管渐渐受到“活活”的竞争(rivalry),描摹性副词“生生”从明清一直沿用至今。例如:

61)李老儿夫妻见他勤谨小心,膝下又无儿子,只有一女,便将他招赘作了养老的女婿。谁知他旧性不改,仍是嫖赌吃喝,生生把李老儿夫妻气死。(《七侠五义》二十四回)

62)天哪,我丈夫昨儿个还好好的,你问丫头们,你问医生,昨儿个心里还清清楚楚,还说得话,还吃了稀饭,我这一转背,生生的让你们把他给药死了!(张爱玲《连环套》)

(二)客观描摹到主观评注

由于“生生”充当状语时的基本用法,就是描写与刻画“生命”被外力以各种方式强行剥夺,所以,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和语义的泛化自然会引申出两种相对的义项:当发话人的关注视点是行为主体与方式时,就会引申出“生硬地、勉强地、强行地、强制地”,甚至“不管不顾地、不计后果地”等意思来。例如:

63)那位打算诗酒风流的公子,何尝不是被他姊妹两个一席话,生生的把个懒驴子逼上了磨了呢!(《儿女英雄传》三十三回)

64)当时这班人,原只要迎请秦伯母去,谁知令堂生生的要奉陪他走走,弟再三阻挡,他必不肯依,因此,弟只得叫连巨真兄送去。(《隋唐演义》五十四回)

当发话人的关注视点是行为对象与结果时,就会引申出“残忍地、痛苦地、可怜地、无助地”,甚至“境遇非常悲惨地、招致不好结果地”等意思来。例如:

65)可怜这个阿娟还止得十四岁,晓得什么事情?听得哥哥把他典在堂子里头,一时也无可如何,只得依着老鸨,做起生意来。生生的把一个宦家小姐,落在把势里头去了。(《九尾龟》一百八十五回)

66)到了第二年,他丈人死了,也是惠征的晦气星照到了,他在关上扣住了一只江御史的坐船,说他夹带私货,生生地敲了他三千两银子的竹杠。(《清代宫廷艳史》六十八回)

在此基础上,随着主观性的增强,“生生”的表达功能逐渐地从客观描写转向了主观评注,逐渐虚化为一种体现发话人感到无奈、流意外之情态的语用化标记了。例如:

67)他娘说:“你既见了他渗渗的,你往屋里去,就且好生睡觉,别要就生生的惹他。你听我说,去罢。”(《醒世姻缘传》四十五回)

68)胜爷背后贾明说道:“大小子有勇无谋,终无大用。怎活那么大个子?生生世界上无用,他也抓不着你,你也得不着抓。你是金钟罩,抓一下子怕什么?”(《三侠剑》三回)

这一用法的“生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分别接近于“简直是、实在是、怎么也、眼睁睁地”等等,已不能用一两个词来概括了。另一方面,同样是随着主观性增强,“生生”在一定语境中则虚化为一种发话人感到“不合情理、不可思议”的反预期意外情态的手段。例如:

69)公子要与他姊妹相与,那姐姐是个傻子,不知道风流的趣味,生生推脱了;那妹子生定是有福之人,就与那公子相好了。(《野叟曝言》三十回)

70)郭槐闻听,将双眼一瞪,道:“既是你掌刑,生生是你下了毒手,将寇承御打的受刑不过,他才触阶而死。为何反来问我呢?”(《七侠五义》十九回)

发展至此,“生生”的用法已经接近于评注性的“竟然、硬是、愣是、偏偏是、明明是”。

(三)配合竞争到生动后缀

如前所述,无论是表描摹还是表评注,副词“生生”在使用中都经常会与一系列近义的副词配合连用。由于发话人视点和立场不同,合用的副词也就不同,导致进一步词汇化的结果也不同:当发话人关注行为主体与方式时,就会前加“硬”,当发话人关注行为对象与结果时,就会前加“活”;从而导致“生生”分化出同义词,分别在晚清与民国,派生词“硬生生”、“活生生”依次成型,而“生生”则弱化为构词后缀。例如:

71)那大姑却更不会讲,只唯唯遵命,点头领教。两口子含着两肚皮的眼泪硬生生(≈生生)分手而别。(《八仙得道》十八回)

72)看一遍爱一遍,看百遍爱百遍,左右看仍是爱不遍,恨不得活生生(≈生生)吞下此美女,才解心中爱。(《武宗逸史》十三章)

由此可见,“硬生生、活生生”本来都是副词的同义连用,正是语言表达的明确性和羡余性,导致了“活生生”与“硬生生”的出现与运用,现在一部分“生生”已发展为构词后缀了①《现代汉语词典》(六版)收了“活生生”,标注了形容词和副词两种词性,没收“硬生生”。。当然,由于前加词根的功能与语义的差异,这两个派生词的句法功能也不尽相同:“活生生”充当定语的比率还不高,还是形容词;而“硬生生”充当状语的比率高,就是个副词。

随着“硬生生、活生生”的扩展使用,到民国初期就已经逐渐形成了一批“X生生”派生词,主要有“怯生生、脆生生”和“白生生、嫩生生”以及“好生生、薄生生”等。例如:

73)媚英娇羞万状,粉颈低垂,芳颜如醉,怯生生眼波,气喘喘兰息。说不出万种风流,描不来百般体态。(《隋代宫闱》一回)

74)史这八阕词句,令宫女演习歌唱,每当月夜泛湖,歌声四起,一派脆生生的娇喉,真个似黄莺百啭,悦耳动人。(《南北史演义》九十一回)

75)当时先母虽然躲在帐子里面,但是觉得那个女鬼,已经瞧见先母在偷看她的样子,顿时又把她那两只极大的血眼一突,一张血口一张,出了白生生的獠牙,大有扑进窗子,要去攫我先母之意。(《大清三杰·老家人舍身救主 章文案诌谎成真》)

76)罗成也在打量线娘,只见她远山描翠,翠得异样动人,秋水横波,波光分外澄清,娇滴滴的双颊,嫩生生的雪肤,不觉瞧得呆了。(《隋代宫闱史》九十六回)

这一系列“X生生”形容词的“生生”,究竟是“硬生生、活生生”的“生生”派生类推构成的呢?还是只是在构词形式上具有相似性,词缀另有其他来源,都有待进一步调查。到了现、当代,“X生生”进一步发展,甚至出现了“虎生生”与“黑生生”等词。例如:

77)荒荒的大眼虎生生地瞪圆了,大叫着:“胡扯!他们揍我,我给了他们一脚!那么多人揪我的头发,打耳光子,我没吭一声!哼!”(张炜《秋天的愤怒》)

78)我们遇到一个50多岁的汉子,他黑生生的脸膛,憨厚朴实得像原野中的一棵红高粱。他额上的皱纹里,注满了岁月和磨难给他留下的风霜。(1994年《市场报》)

此外,晚清以来,随着“活活”的成型,与“生生”形成了既分工又配合的局面。例如:

79)我怜他贫寒,给他二十多两银子,本是成全他一家三口,不想刘三错疑啦,生生要休了他的妻子,我这就叫生生打开鸳鸯伴,活活拆散连理枝。(《三侠剑》五回)

80)甘制台知事不妙,连夜逃出省城,想檄调各地防兵,徐图恢复。才到镇远,碰着贼军,就被生生捉去,活活处死。(《清朝秘史》二十二回)

二者配合共现时,大多是“生生”在前,在统计的语料中,约为3︰1。这是因为“生生”表示“存活”义到晚清已基本退化,不能单用,没有“活活”显豁、普及,“活活”居后的用法,更能强调、凸显VP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当然,“活活”居前的也不少。例如:

81)《马放南山》(小说家叶兆言的文化随笔)与其让过去的失策,活活折磨,与其让未来的目标,生生蹂躏,为什么不能马放南山,坐下来好好歇歇,喝一口茶。(《读书评论》2013-09-02中国价值)

82)《“山西电信营业厅里办出黑卡”追踪——情侣双卡活活被拆散 七夕礼物生生被亵渎》2011-08-05山西新闻网标题)很显然,用“生生”来修饰书面语色彩的“蹂躏”、“亵渎”,要比“活活”更协调一些。此外,有些“活活”居前或居后的用法,其实是有着一定的功能或组配原因的。例如:

83)“傻孩子,为什么活活的人,生生自己饿死自己呢?”女奸细响亮的声音把两个人全吓了一跳。原来她是装睡呀。(杨沫《青春之歌》)

84)说到底,对于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来说,生活生活,就是生生地、活活地被劳累着,也要无怨无悔。(《两岸白领》2009-11-01搜狐社区)

上面前例“活活”是形容词做定语,后例是将“生活”的两个语素拆开,必须这样排列。

总之,经过不断的演化——词汇化、主观化一直到后缀化,“生生”从副词的构形重叠形式,转化、虚化,形成并且扩展出三种功能:情状描摹、情态评注、协助构词。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归纳为以下三点:一、就句法分布看,“生生”的基本分布是充当状语,也可以出现在定语谓词前,通常无标也可以有标;经常出现在动结式与动趋式中,用在把字句与被字句中;而且常常与表意外情态的副词配合、共现。二、就表达功用看,“生生”既可以用来生动化地描摹“有生”的方式、形象化地刻画各种情状,也可以用以体现各种情绪化的态度表。三、从发展演化看,“生生”从副词的构形重叠,经过不断的泛化、虚化与主观化,逐渐形成了互有联系的三种形态:描摹副词、评注副词、构词后缀。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评注性副词不同的是,“生生”不能单独使用,不能用在句首衔接句段,这是因为其前身是必须粘谓的重叠式情状副词。由此可见,在主观情态化的大趋势下,各个副词根据其形成之初的语义积淀,一定还会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句法功能与表义倾向。

“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与“死”相对,再一个与“熟”;而前一个“生”在口语中早已被“活”替代,所以,单音副词逐渐消亡,只是作为一些单词、习语的语素而存在。所以,其重叠形式也早已从构形重叠固化为构词重叠,进而逐渐副词化了①动词、名词的重叠式“生生”,分别在先秦与魏晋时期已经形成,与本文讨论的“生生”无直接关系。。至迟到了近代后期,在与“活活”的竞争中,作为方式副词的“生生”逐渐被更替,“生生”的演化则呈现出进一步分化的趋势,一方面随着主观性的增强,成了强调反预期、表示异常态的一个评注性副词;另一方面,在与“活”和“硬”的连用、共现的过程中进一步虚化为构词后缀,构成了“活生生”、“硬生生”,进而出现了“怯生生、脆生生、白生生”等带缀式形容词。随着状语功能的高频化与固定化,其中的“硬生生”等词,又正在逐渐转化为方式副词。

通过对“生生”的考察,还可以得到三点启示:首先,主观化在语言演化的过程中可以说无处不在,既可能是导致语言表达方式发展的诱因,也在某些方面奠定了语言变化的基本结局;既可以是突破语言既定程式的动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语言发展的前进方向。描摹性的实副词一旦形成,就很可能在主观化作用下,向评注性的虚副词演化。其次,“过去的句法成了今天的词法”,“生生”从构形到构词,“硬生生、活生生”从连用到附缀式构词,就是由句法而词法这样演化而来的。最后,不管是语言研究还是语言教学,乃至编撰各种词典,都必须树立起发展的、动态的语言观,必须对古今语料进行穷尽调查与分析,唯有如此,才能揭示语言的本质,才能提出合乎事实的解释。

【附记】本文曾在第16届中国语言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12.6-7华东师范大学)宣读,根据与会专家及编辑部意见,作了精简与修改。笔者表示由衷的谢意。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汉英词典》组编 1997 《汉英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李行健主编 2014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

刘丹青 2008 《语法调查研究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

刘丹青 2011 语言库藏类型学的构想,《当代语言学》第4期。

罗竹风主编 199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闵捷 2011 《副词“生”与“生生”的多角度考察》,上海师大硕士学位论文。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 2000 《应用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沈家煊 1994 “语法化”研究综观,《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

孙全洲主编 1995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吴福祥 2006 语法演化的共相与殊相,《语法化与汉语历史语法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

王玉丽 2007 鹿邑方言中程度副词“生”的语义研究,《语文学刊》第10期。

张谊生 2000a 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中国语文》第1期。

张谊生 2000b 评注性副词功能琐议,《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商务印书馆。

张振羽 2009 程度副词“生”的来源及其发展,《怀化学院学报》第1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2012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

Heine,Bernd,Ulrike Claudi&Fruederike Uünnemeyer 1991Grammaticalization:A Conceptual Framework.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Hopper J.Paul&Elizabeth Closs Traugott 1993Grammaticaliz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语法化学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2001年).

Zwicky,Arnold&Geoffrey Pullum 1983 Clicticization vs inflection:English n`t.Language59(3).

Zwicky,Arnold M 1985 Clitics and Particles.Language61(2).

猜你喜欢
情态词典副词
米兰·昆德拉的A-Z词典(节选)
米沃什词典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短句—副词+谓语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漫画词典
副词和副词词组
hardly是hard的派生词吗?
情态动词专练
情态动词表推测用法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