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历史高考选择题的特点及2015年复习策略

2015-07-06 12:13高书平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5年7期
关键词:命制考试题基础知识

高书平

新课程高考在河南省已经进行了四年,试题承载着新形势下全新的人才选拔责任,所以命制更加谨慎、题型更加灵活、区分度更加明显、和热点联系更加密切、能力考查更加突出、师生反映更加强烈……在新形势下,纯粹靠原来的“填鸭式”教学,死记硬背学习已经不行了。随着时间推移,高考题命制“站”的越来越高,而备考方式却不怎么改变,势必距离会越拉越大,老师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做题能力会离高考越来越远,慢慢会感到力不从心,进而会对高考备考产生迷茫、彷徨。我们要想在历史高考中出奇制胜并非没有出路,只要我们彻底弄清高考试题的命制特点,探索真题背后命题专家的真实意图,剖解每道试题所要考查的能力类型,就一定能在历史备考中“柳暗花明”“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神清气爽”的。我们就以近两年河南省历史高考选择题为例来谈谈试题命制特点及2015年备考策略:

一、试题命制特点

1.基础性——隐性考查基础知识

近两年高考试题紧扣课本基础知识,而且越扣越紧、越扣越巧、越扣越出神入化。命题专家们总能在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围绕基础知识命制试题,而试题所考查的知识从现行课本表面文字是看不出来的,需要对该段历史有通史性了解且经过自己反思沉淀过了方可轻易选准答案。例如,(2013年高考全国卷I第30题,4分)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政治决议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方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本题难度系数为0.216,正确答案为B。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命制较好、迷惑性很大。该题考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中央依然坚持“城市中心论”的革命策略。具体史实:大革命失败。中共从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但尚未认识到“城市中心策略”不符合中国国情。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但未得到党中央的认可。一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该道路才真正被党中央认可,而现行教材并未明确告诉学生这一观点而是讲了一系列史实。其实,该题正是对课本知识的隐性考查,考查的依然是课本的主干知识。因此,在高考历史备考中决不能放松对基础知识的备考。

2.技巧性——技术考查无处不在

作为国家大型考试、世界第一大考——中国高考,要在全国选拔出优秀人A-就必须命制出有技术含量的试题来。近几年高考命题新题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其实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高考题并不是盲目求新,它一般新得有理。从近期高考试题来看,高考试题推陈出新的地方往往都是命题专家思维火花闪现的地方,非常值得研究。近两年高考试题设计得非常巧妙,具体表现在:材料新;设问活;紧切时代脉搏。所以,学生要想做对高考试题,就必须掌握相应的方法。只要我们遇山钻洞、见河架桥、见招拆招,就一定能战胜高考。

3.能力性——能力立意贯穿始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当今社会需要更加思辨性的人才出现。那么高考就要迎合这种形势的需要,具体到历史学科能力究竟体现在哪里?《2015年考试大纲》给出了能力四大层次: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事物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二、高考历史选择题备考策略

1.“咬定青山不放松”——扣紧记牢基础知识

高考备考中究竟我们应该怎样去复习基础知识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高考试题对基础知识怎么考我们就怎么去备考。高考出题往往以通史形式命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通史形式复习;高考试题往往考查历史现象背后宏观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要对知识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整合。

2.“三十六计多掌握”——让技巧与学生同行

前面我们分析新课程高考试题体现灵活的技巧性,那么我们应该在备考中格外注意解题技巧的培养。具体可以从四个层次人手:

第一层:讲技巧。先有老师对高考历史试题所要运用的做题技巧归纳到位,让学生充分思考各种技巧的特点。

第二层:练技巧。在学生了解到各种技巧之后,通过各种练习让学生对技巧熟练运用。

第三层:反思技巧。反思技巧的来源、反思技巧的特点,让技巧在反思中得到沉淀,在沉淀之后得到升华。

第四层:用技巧。“苦练制胜”应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

3.“直挂云帆济沧海”——备考的最终目的是能力的提升

历史思维能力既包括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比较历史事物异同、概括历史进程、归纳论证某些历史观点等方面的思维能力,也包括从历史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观念和方法。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1)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历史。历史本来就是多面体,是丰富多彩的。在平时教学中应该经常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历史。

(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新课程试题设计体现了材料的多样性、设问的开放性、思维的多面性及答案的非唯一性。所以,应重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这就要求老师讲课时应多引导学生对不同模块、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等大跨度的历史知识进行纵横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建议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将历史理论简单化、历史方法简要化、理论运用常态化、方法讲解通俗化、历史训练平时化、反思总结及时化。只要在平时功夫下得深,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升绝对能成真。

总之,当今形势下高考以全新的面孑L袭来,我们必须以全新的策略应对它方可制胜!只要我们明确方向、坚定信心,就一定能在新课程高考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猜你喜欢
命制考试题基础知识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清律的基础知识
一道集训队选拔考试题的推广
例谈不等式题的命制方法
例谈几道2018年高考试题
高中历史试题命制中需把握的相关要素
掌握基础知识
由命制唐朝使职选择题引发的思考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