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在澳门看到了什么?

2015-07-06 04:25佚名
蓝盾 2015年7期
关键词:西海才气汤显祖

佚名

有才气的文人,似乎都无法官运亨通。才气背后没有铮铮傲骨的支撑,一折腰,才气尽流。此论虽非真理,但在不少文人身上也能映照出几分真实。

汤显祖,明代文豪、戏剧大家,戏剧作品《临川四梦》中,以《牡丹亭》流芳最广。但看看汤显祖的经历,那真叫一个官场走背字,怀才不遇。

汤显祖是个神童,5岁能诗,14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可谓早享盛名。但这不是一个“小时了了”的故事,汤显祖的才气一直在持续着。21岁中了举人,却在以后的科举考试中,因为不肯巴结权贵、拉拢同僚,得罪了宰相张居正,连续四次会试均名落中山。直到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病故,汤显祖少了尅星,在第五次会试中考中进士,但他已经34岁了,蹉跎了最好的时光。四次会试的失败,没有改变汤显祖的傲骨;没有转而奴颜婢膝,他依然故我。

汤显祖的官场生涯不曾辉煌过,却在万历十九年震惊朝野——上了一道《论辅臣科臣疏》,揭露钦差杨文举奉旨赈灾却一路贪污受贿、搜刮民财的罪证,将矛头指向宰相申时行和神宗皇帝。此举,无异于时下的实名举报,当年汤显祖水中投下的这枚石头,泛起的何止是漣漪。结果,龙颜大怒,汤显祖获“假借国事攻击元辅”的罪名,被贬到广东徐闻做典吏。

万历十九年,即1591年夏天,汤显祖从家乡江西临川出发,看尽赣州、梅岭、南雄、英德风光,来到广州。从广州绕道罗浮、香山访友,顺道一游澳门。一次澳门“自由行”,放逐心灵,也许给了官场失意的汤显祖一些安慰。七年后经典传世之作《牡丹亭》诞生,其中他两写澳门,可见这里的秀丽、奇异及华洋杂处之风,使其见之难忘。

当时,葡萄牙人已在澳门居住数十年。葡萄牙天主教来华传教的第一座教堂——地标式的圣保禄教堂即我们俗称的“大三巴”的前身,也已经在澳门矗立了近三十年。教堂于1595年第一次遭大火焚毁,此后又连续遭遇祝融之灾,几度重修重建,最后却只剩下教堂的前壁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像极中国的牌坊建筑,故称之为“大三巴牌坊”。

《牡丹亭》应是最早出现澳门风光的中国戏剧作品:

“一领破袈裟,香山墺里巴。多生多宝多菩萨,多多照证光光乍。

小生广州府香山墺多宝寺一个主持。这寺原是番鬼们建造,以便迎接收宝官员。兹有钦差苗爷任满,祭宝于多宝寺菩萨前,不免迎接。”

这里说的多宝寺,就是大三巴;原是番鬼们——葡萄牙天主教来华传教所建。番鬼,澳门人至今还如此称呼外国人。看来汤显祖在澳门听到了最真实的华人民间语言。同时,他也踏足过葡萄牙人的居住区,亲眼见到了“番鬼”:“不住田园不树桑,珴珂衣锦下云墙。明珠海上传星气,白玉河边看月光。”(《香墺逢贾胡》)汤显祖看到了澳门的葡人和中国人不同的生存状态:前者不以农耕为生,专事贸易;同时也看到了异国华裳:珴珂衣锦;并且,仰望过澳门的星空、晒过澳门的月光。而对于葡萄牙少女的刻画更是文字生香:“花面蛮姬十五强,蔷薇露水拂朝装。尽头西海新生月,口出东林倒挂香。”不知汤显祖的澳门自由行历时多久,但他对澳门民风民情的体察绝非走马观花,不但对澳门,对葡萄牙的情况也有所了解。诗中“尽头西海”,道出葡萄牙的自然地理位置,地处欧洲最西端,面对的是浩瀚大西洋。这一句,和葡萄牙文学之父贾梅士的千古绝唱诗作《葡国魂》的“陆终于此,海始于斯”,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汤显祖是否读过贾梅士在澳门成诗的《葡国魂》?“尽头西海新生月”一句,透出时年41岁的汤显祖的孤寂,此时他心中已埋下对朝廷的失望、兼之对故乡的挂牵。

从1591年开始,汤显祖的官场生涯是三年徐闻典吏,五年浙江遂昌知县,1598年借去京述职之机,告归还乡。同年秋天,一部伟大的剧作《牡丹亭》问世。如果汤显祖一直恋栈官场,不曾归去来兮,也许中国戏剧史上就少了一部扛鼎之作。

(摘自《深圳特区报》)

猜你喜欢
西海才气汤显祖
张珂峰:The Best Day of This Year
西海小学:红色情怀育人,西海精神塑魂
读书养才气
大清河西海段河道风场要素的确定
对近年来汤显祖佚作搜集整理的总结与思考
汤显祖墓园发掘的纷扰
汤显祖家族墓初考
汤显祖与明代理学家交游考略
践行“三严三实”要存锐气 增勇气 长才气
《条陈西海善后事宜折》与雍正朝青海政策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