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歼日军的15场血战(二)

2015-07-06 01:06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日军日本

日军发明守岛新战法

贝里琉,美军在这里伤亡率最高

文/章 骞

瓜达尔卡纳尔战役后,盟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开始进行反击。由于要跨越广袤的太平洋,必须夺取诸多岛屿作为支撑点。因此,到了1943年,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人数猛然扩充到了309559人,与1940年27925人相比几乎增加了10倍。为了维护持续登陆作战的态势,海军陆战队还编入了陆战队航空兵、炮兵、装甲部队以及后方支援部队等,在1944年,终于组建了舰队海军陆战兵团这一庞大的两栖作战集群。

对美新战术的出炉

在太平洋岛屿争夺的战斗中,海军陆战队首先对吉尔伯特群岛的塔拉瓦实施了攻击,但是由于海军陆战队依然缺乏岛屿登陆经验,加之岛上拥有日军重兵,因此,在登陆过程中,大量美军死伤在水际。在此后的岛屿防御作战中,歼敌于水际成了日军大本营《战斗教令》中规定的原则。

然而,随着兵力的扩充、装备的完善以及各种登陆作战经验的完备,情况发生了变化。首先,美军对于驻守重兵的日军主要基地,比如特鲁克、拉包尔等采用了依靠火力破坏但是并不直接登陆占领的方针,从逐岛攻击改为越岛攻击。其次,由美国强大的海军形成的强有力的火力支援使得日军的水际防线愈发显得脆弱。而且,日军还在拥有强大火力的美军面前,采取白刃突击,也就是被美军称为“万岁突击”的战法,徒然消耗有生力量。因此,日军开始反思如何更有效地对岛屿加以防御。

1944年6月,日本大本营陆军部第二部(情报部)第六课(英美课)参谋堀荣三少佐根据自己对美军岛屿登陆作战方法的研究,完成了一本小册子《敌军战法速通》。其中,对于美军在登陆作战过程中,舰炮射击的威力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指出若要冒着美军舰艇的炮火抵抗登陆作战,有三個要点。首先是为了使海上舰炮射击的效果难以发挥,应该将防御阵地建设在岛屿中央;其次是避免对美军进行歼敌于水际的战法;最后基地的防护墙,应该建成能够抵挡战列舰主炮,厚度为2.5米的水泥壁。堀荣三指出,日军当时奉行的歼敌于水际、夜间刺刀突击等战法不外乎是自杀行为。这本小册子在出版之前的3月14日,其内容便传达到正从中国东北调往太平洋岛屿的日军第14师团。其中的第2联队以及第15联队的一部在同年4月便调遣到了贝里琉岛,第2联队队长中川州男陆军大佐成了岛上日本守军的最高指挥官。中川大佐彻底贯彻了这本《敌军战法速通》的精神,开始利用岛上比较坚硬的地质,以挖掘坑道的方式加以准备。结果,这个岛屿成了对美新战术的第一个试验场。而在贝里琉岛之后,这样的战术也在硫磺岛被日军采用,因此,美军对于这两个岛屿的登陆作战付出的代价极为高昂。

准备周全的贝里琉守军

1944年夏天,随着对马里亚纳群岛的占领,美国获得了可以起飞远程轰炸机直接空袭日本本土的重要基地。对于下一步行动,盟军统帅部发生了分歧,陆军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战略是首先夺回菲律宾,而后通过攻占冲绳岛跃进日本本土。而海军上将切斯特·尼米兹则提出干脆越过菲律宾,直接攻克冲绳和台湾联通中国大陆,随即登上日本最南端的岛屿。虽然总体战略有异,但是他们的战略中,都希望攻占日本太平洋上的重要据点帛琉群岛。当然,他们各自的用意是不同的,麦克阿瑟是希望获得一个稳固的侧翼,以对夺回菲律宾的战斗加以支持;而尼米兹则认为,帛琉作为一个前进基地具有相当的价值。于是,占领帛琉群岛提上了盟军的议事日程。

帛琉群岛为西加罗林群岛的一部分,西距菲律宾棉兰老岛490余海里,有大小岛屿109个,陆地总面积478平方公里。主要有巴伯尔图阿普岛、贝里琉岛和恩古卢岛等。其中科罗尔岛为其行政中心,也是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国联托管获得的“南洋厅”的所在地。根据美军获得的情报,整个帛琉群岛共有守军25000人左右,美军估计日军会将主力集中在科罗尔岛以及最大的巴伯尔图阿普岛上,因此,计划跳过这两个岛屿,集中力量攻击拥有飞机场的贝里琉岛和恩古卢岛。

1944年7月7日,尼米兹下达了准备命令,计划在9月15日登陆贝里琉岛。当时日军为了防守其所谓的“绝对国防圈”,将关东军最为精强的第14师团调遣到帛琉群岛,其中守备贝里琉岛的便是其中的第2联队以及第15联队的第3大队。加上海军西加罗林航空队,整个贝里琉岛守军有陆军5332名,海军3646名,外加各种作业人员和航空地勤人员,总兵力大约有一万人。全岛一共拥有火炮97门,机关炮211门,95式轻型战车16辆。

守备队的总指挥官中川州男大佐46岁,具有比较丰富的实战经验,在接触了《敌军战法速通》后,基于对这个战法的理解,结合他自身的设想以及贝里琉岛的实际地形特征,利用岛上坚固的洞穴,发动矿工挖通交通壕,使之彼此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地下防御网。他设置的海岸防御线尽可能靠后,并以坚固的防御工事为骨干,彼此还能互相得以支援。其防御体系被编成《贝里琉地区队战斗指导要领》,计划用比较有限的力量投入海岸防御,依托岛屿西北部山地地下深广的主阵地进行抵抗,然后利用复合阵地反复使用少量兵力进行持久性骚扰反击,并对美军可能进行的各种攻击样式进行假想,制订了1号到7号的反击计划。可谓是准备周全。

首日损失超出美军预料

美军对帛琉群岛进行的轰炸从1944年3月起便已经开始,到了6月以后,空袭行动更加强化。从8月31日起,为了支援即将进行的登陆作战行动,开始对小笠原群岛、棉兰老岛及菲律宾中部各岛的日本陆海军航空基地进行扫荡性轰炸。到了9月6日,则正式由舰载机开始对帛琉群岛的轰炸,同时开始派遣水下破坏组对岸边的水雷、暗礁等障碍物进行排除作业。

9月12日,包括5艘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14艘驱逐舰在内的大舰队出现在贝里琉海域,并开始了连续三天的炮火准备,炮弹投射量达2255吨。美军认为,炮轰是成功的。事实上,大多数日军阵地完全没有受到伤害。参加登陆贝里琉的美军为在瓜达卡纳尔岛声名赫赫的海军陆战第1师以及陆军步兵第81师,总兵力达44000人。他们搭乘运输舰由瓜达卡纳尔岛启航,在15日拂晓前抵达贝里琉岛的换乘海域,经过大约3个小时的直接火力准备之后,海军陆战队第1师3个团约12000人先头分队,搭乘296辆水陆坦克及履带登陆车,于8时30分开始分6波在贝里琉岛西岸约2.3公里宽的正面突击上陆。

首先,由18艘担任火力支援的炮艇一齐进行火箭弹袭击,48架F4U海盗式战斗机担任空中支援。当第一波的73台两栖登陆车搭载4500名官兵到达距离海岸150米处时,依托于坚固工事的日军海岸炮火开始射击了。在美军的登陆正面,日军当时还有3门75毫米野炮、6门47毫米速射炮以及6门20毫米高射机关炮。而且,山中150毫米重型迫击炮也加入了炮击的行列。滩头上的美军损失惨重,到了第一天夜幕降临,美军仅夺占了宽2.7公里、纵深0.4至1.3公里的阵地。第一天美海军陆战队就有210人阵亡,負伤者高达901人。损失舟艇60余艘,M4中型坦克3辆,两栖作战车26辆。这样的损失完全超出了美军指挥官的预料。

二战中最后一次正式投降

美军除以一部兵力继续清除南半岛日军残部外,主力分两路沿东西两岸向北迂回。9月底占领了岛上的平坦地区,最后集中全力围攻日军核心阵地。但是,在岸上却遇到了日军游击战的抵抗,美军的陆战队遭到了惨重的打击。第1海军陆战团到了9月23日损耗率已经高达54%,几乎达到了崩溃状态,不得不撤出贝里琉岛。而就在海军陆战队第1师登陆贝里琉岛后第3天,美国陆军第81步兵师的两个团仅遇日军轻微抵抗便成功登上贝里琉岛西南方向大约10公里的恩古卢岛,4天即占领岛上大部分地区,之后集中一个加强团的兵力对岛上西北小高地的洞穴中死守的日军第59联队第1大队进行清剿,直到10月19日才彻底肃清日军。

在逐一清剿日军洞穴阵地的过程中,美军付出了难以估量的损失,由于事前美军对日军岛上的防御体系和日军的战术严重估计不足,对清剿岛内工事所必不可少的M-4谢尔曼坦克仅仅准备了30辆。尽管使用了强有力的远程火焰喷射器,凝固汽油弹等新式武器,甚至动用155毫米“长汤姆”加农炮平射来直接打击那些坚固的混凝土工事,但是日军的渗透攻击战术还是使得美军陷入苦战。到了10月30日,由于贝里琉岛上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损失已经超过了60%,可以说陷入了溃灭状态,只能和完成占领恩古卢岛的第81师进行替换。与此同时,日军也从帛琉本岛派出步兵第15联队的第2大队前来增援,这支援兵在没有制海权的情况下进行了拼死登陆,却获得了成功。

日军有组织的抵抗一直持续到11月中旬,随着弹药不足,抵抗开始减弱。11月24日,由于弹药告罄,中川州男大佐等日军残存的主要指挥官在发出了“樱花呀,樱花”的诀别电报后,烧掉联队旗切腹自杀。第二天,55名残存兵在作自杀冲击后全军覆没。历经两个半月,贝里琉岛终于被美军占领。岛上的日军一共有10022人战死,446人被俘。直到1947年,贝里琉岛上还发现34名日军残兵,在日军一名原将军的说服下,他们终于在4月22日向美军投降。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最后一次正式投降。

美军原计划仅用数日便占领全岛,他们认为日军还会像往常一样,连续不断地作无谓的自杀性突袭而消耗掉自己的兵力。但日军顽强的抵抗最终使美军付出了1460人阵亡、6327人负伤、73人失踪的惨重代价。如果考虑到参战兵力,贝里琉战役的伤亡率是在太平洋战争中最高的。美国官方太平洋战史的作者莫里逊博士甚至将这场作战称为太平洋舰队司令官犯下的为数不多的错误之一。然而,如果帛琉群岛完全留在日军手中,那么这不但会给麦克阿瑟对菲律宾的进军带来后顾之忧,而且在这次作战中美军兵不血刃轻取了贝里琉附近的乌利希环礁,这个环礁给太平洋舰队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锚地和补给基地,中太平洋部队此后的作战,便有相当一部分是以西加罗林群岛为基地的。

当然,美军在作战过程中,也有不少值得肯定之处。由于吸取了以往岛屿攻坚战的经验教训,美军对可能产生的伤员数量进行了事先的估算,并且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卫生支援体系。在争夺滩头阵地的过程中,海上的医院船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整个作战中,美国派遣了3艘医院船,1艘辅助医院船,4艘改装为医院船的坦克登陆舰,以及大量运输伤员的小型登陆舰艇和两栖车辆。此外,还首次采用了拥有冷冻设施的坦克登陆舰作为血液配给船,直接将血浆抢滩送给岸上的卫生营。完善的卫生体系使得大量战地伤员能迅速而有效地得到治疗。

数万生命换取战略

轰炸支点

硫磺岛“绞肉机”

文/章 骞

由于在贝里琉岛的占领过程中,美军遇到了出乎意料的严重损失,因此,美军对于以后的攻击战略进行了修正,决定更为彻底地实施“越岛战略”,极力避免不必要的攻坚作战,将“蛙跳”的幅度进一步扩展。于是,原来计划对棉兰老岛及台湾的登陆行动被放弃。1944年10月3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进攻日本本土前的三个战略目标。首先是1944年12月20日对吕宋岛,其次是1945年1月20日对小笠原群岛一个以上岛屿的登陆作战,最后则是1945年3月1日对琉球群岛一个以上岛屿的登陆作战。1944年10月9日,太平洋舰队海军陆战队司令官霍兰·史密斯接到了尼米兹将军的密电,命令他对小笠原群岛的登陆目标定为硫磺岛。

空袭日本本土的眼中钉

当时美国已经将马里亚纳群岛作为B-29的主要基地,开始对日本本土实施空袭。硫磺岛北距东京1200余公里,南距塞班岛1100余公里,恰好处于中间点的位置,岛上设置的雷达站以及机场对于空袭日本本土的机群而言恰如眼中钉、肉中刺。硫磺岛一旦被美军夺取而加以利用,不但能够提供护航战斗机的基地,还能为因故障而无法返回马里亚纳的轰炸机提供应急机场,其战略价值之大无法估量。

硫磺岛位于小笠原群岛岛链的南部,海岸线长约22公里,面积约20平方公里,岛上很多地区为较厚的火山岩所覆盖。火山灰要轻于沙,不但人员难行,各种车辆更须铺上垫板才能通过。由于美军开始逼近,日军在1944年5月新设第109师团加强防守,由陆军中将栗林忠道为师团长,并兼任小笠原地区集团的指挥官。下辖步兵第145联队、第2独立混成旅团、战车第26联队以及独立混成第17联队等作战部队,陆军部队兵力为13449人。装备的炮火几乎相当于日军一个师团炮兵火力的4倍,尤其是其中巨大的火箭炮和臼炮,威力相当于大型航空炸弹,但是由于只有简易的发射架,可以迅速从放列状态退避到地下阵地。除了陆军部队以外,在岛上还有海军少将市丸利之助指挥下的第27航空战队以及硫磺岛防备队等力量,总计人员为7703名。这支部队也被置于栗林忠道的指挥下,总计兵力达到两万以上。

栗林上任之后立即将司令部从父岛转移到硫磺岛,亲自四处巡查硫磺岛各处,了解实情,撤走居民,重新制定新的防御规划,并替换掉固执地坚持歼敌于水际战术的指挥官。在内陆部分聘请矿业工程师,开始计划建设总长28公里的地下坑道,彻底贯彻在坚固的地下阵地进行长期持久战、游击战的作战方针。他向全体将士发布自己起草的《敢斗誓言》以及《胆兵战斗心得》,提倡“不消灭十个敌人就不能去死”“就算剩下我一个,也用游击战术让敌人坐立不安”等做法,针对日军士兵一旦绝望便经常发起自杀式突击或者干脆自杀的情况进行作战指导。而且,栗林用极为务实的方针进行备战,要求士兵用七成时间训练、三成时间构筑工事。甚至为了在土木作业中尽量节省时间,规定即便见到他也不用敬礼。

在防御部署方面,以折钵山为核心构成南部阵地。由于这里完全在舰炮的打击范围之内,因此仅仅作为牵制用。而以中部的大阪山、天山、两个飞机场及元山地区构成硫磺岛的主要防御地带;以永备发射点和支撑点为骨干构成东、西滩岸防御阵地。有些主要工事和大型坑道掩蔽部以及天然岩洞都有网状地下坑道相连接,通信照明设施齐备。各阵地间火力能互相支援,炮火可以控制全岛及滩头。

最猛烈的直接火力准备

早在1944年10月7日,美军已经计划攻占硫磺岛。为此,美军集中了两栖第5军的第3、4、5海军陆战师,登陆部队为70647人,火炮168门、坦克150辆,进行运载的两栖作战舰艇达到485艘。进行支援的有17艘航空母舰、15艘战列舰、8艘重巡洋艦、11艘轻巡洋舰、92艘驱逐舰、32艘潜艇、11艘护航航空母舰等,参战舰艇高达800余艘,占当时美军舰艇总量的69%。飞机则有2000余架,总兵力约111308人,如果将间接支援的高速特混舰队算入其中的话,全部兵力则达到22万以上。指挥这场战役的最高司令官为第5舰队司令官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两栖部队的总指挥官为联合远征军司令特纳中将,登陆部队则由霍兰·史密斯中将指挥。

这次作战的开展时间正好处于吕宋与冲绳登陆之间,因此,即便是当时工业实力超群的美国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各种准备工作无法做到尽善尽美,登陆部队中的坦克以及火炮等支援部队无法完全满足前线的需要,史密斯中将要求给予10天舰炮支援最终也只能减为3天。

在作战开始以前,美军首先对硫磺岛进行了长达74天的连续轰炸,到了1945年2月16日,登陆舰队到达硫磺岛海域,开始对全岛滩岸和纵深防御阵地进行3天的舰炮火力准备。同时掩护扫雷舰进行外围扫雷,水下爆破队对海滩进行侦察和设置灯标。19日,舰队对硫磺岛发射炮弹3855万余发,据称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猛烈的一次直接火力准备。随后,美国海军陆战第4与第5师最初5个登陆部队由履带登陆车载运上陆。9时45分,一共8个营的突击梯队按原定计划顺利上陆。在这个过程中,岛上没有射来一发子弹。

到了上午10时40分,正当美军的第三波登陆部队完成上陆后不久,隐蔽在半地下的日军炮兵阵地忽然一齐开火了。100毫米加农炮和120毫米榴弹炮连续不断地射来炮弹,47毫米速射炮则将一辆辆两栖作战车辆打得烈火熊熊,天上不时还有一发发巨大的有翼火箭弹拖着白烟飞来,并伴随着奇特的声响在滩头阵地纷纷爆炸。美国海军陆战队最险恶的战斗打响了。

依托于强有力的地下工事,日军的阵地在美军的炮击空袭之下几乎没有受到损失,位于岛屿南端的折钵山炮火观察站在山头被炮火削去七分之一的情况下依然完好,并不断提供正确的炮击方位。美军上陆后,陆战第5师即分兵进攻折钵山和一号机场;陆战第4师一部向一号机场进攻,另一部沿海岸向北进发。这一天美军约有3万人登上硫磺岛,得到的滩头阵地只不过是宽3.6公里、深900米的狭窄地区,但却付出了战死548人、负伤1755人的惨重代价。入夜后,日军也并未实行大规模的夜袭,仅仅进行了骚扰性袭击,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拔掉火力点的基本步骤

第二天起,在战列舰“华盛顿”号长达一个小时左右的猛烈射击下,在改装为喷火坦克的谢尔曼型坦克的支援下,第5陆战师麾下第28团开始向折钵山发起进攻。但是在日军的顽强抵抗下,到了21日傍晚,该团丧失了所有坦克,残余兵力只剩下了四分之一,美军不得不将作为预备队的第3海军陆战师投入登陆。就在这一天,日军航空队对美国舰队发动了这次战役中唯一的一次空袭。这次空袭的主力是20架装有炸弹的零式战斗机。这支机群对美军支援舰队发起了神风特攻,击沉了护航航空母舰“俾斯麦海”号,重创了大型航空母舰“萨拉托加”号,同时还击伤了“伦加角”号护航航空母舰以及一艘货船。

22日,美军对日军地下阵地投入了黄磷发烟弹,通过冒出地面的烟来确认日军坑道的出入口,用推土机堵住出入口并在坑道顶部凿洞灌入汽油火攻,一举摧毁了折钵山的日军阵地。23日,在观战的海军部长福雷斯特眼前,美军将星条旗插在了折钵山顶。

随着折钵山的攻陷,美军的三个陆战师可以全力向北,攻击日军在岛上的主要阵地。截止到24日,向北进攻的陆战第4师和第5师向前推进了约700米,并夺取了中部元山机场中心附近的一个据点。美军还是采用类似在折钵山的战术,逐一摧毁日军的地下阵地。经过激战,美军终于在27日完全占领元山机场。至此,美军已经付出了死伤8000人的代价,而日本守军的伤亡也已经过万。

元山机场的正面守军是日本第2混成旅团,这个旅团利用地下坑道,截止到3月3日,给美军造成了6600人左右的伤亡。美军的火炮因为无法对地下要塞起到作用,最后只能一个一个地寻找火力点。一旦遇到日军的火力点,通常首先对准射击口集中扫射,减弱日方的火力,同时依靠装备火箭筒、火焰喷射器以及炸药包的突击班逼近,由火焰喷射手对准射孔喷火。由于当时燃料筒的压力只能持续喷射6秒,因此,最后还要依靠携带炸药包的突击兵将这个火力点最终拔除,这基本上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对付日军火力点的基本步骤。尤其是一个被美军称为“绞肉机”的复合型地下要塞,美军从2月25日开始一直打到3月10日,付出了死伤4075人的代价。

日军指挥官在突击时自杀

3月5日,栗林中将决定缩短战线,将司令部从岛的中央转移到了北方。3月7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实施了罕见的拂晓奇袭作战,突破了日军的阵地,最终在10日到达东海岸,成功地将日军阵地切割。日军在硫磺岛的阵地,被分成了北部和东部两块。到了8日,日军第2混成旅团千田旅团长认为已经无法进行组织抵抗,向栗林请示希望实行决死突击,在遭到拒绝后千田还是抗命,于9日傍晚对第4海军陆战师发起了自杀突击,最后基本上全军覆没。

机场一被攻占,美军立即投入了对机场的修建工作,首先将南部的千鸟机场初步整修,使得观测机可以使用。到了3月4日,第一架空袭东京受损的B-29轰炸机在两军的炮声中成功地在岛上的机场降落,进行了维修和补给。硫磺岛在没有完全被占领的情况下,其航空基地的机能已经开始显现。

到了3月14日,日本的小笠原兵团的组织性抵抗已经无法实施,但是那些残存的日军士兵还是利用各种工事对美军进行骚扰性袭击,这一时期美军的前进距离每天最多不过60米,但是付出的伤亡却在每天120人左右。

此时,日军残余的阵地被压缩到了北部和东部的若干地下工事,日军第26战车联队的坦克也全部损失,栗林中将在3月16日发出了诀别电报:“面对数量和质量占优的陆海空攻击,卑职已尽全力,然现在险要尽落敌手,卑职万分抱歉。”并烧掉了军旗。17日,日军大本营电令将53岁的栗林忠道晋级,使之成了日军最为年轻的陆军大将。

不过,始终坚持不进行自杀性突击的栗林,已经意识到了整个硫磺岛即将陷落,他开始寻找突击的机会。26日,他除去了领章、勋章和军刀,率领400名左右的残兵对美军陆军航空兵的营地进行夜袭,造成美军53人死亡,119人受伤,栗林率领的日军全部战死。由于扯掉了军衔章,栗林的遗体无法辨认,据称是由于突击时被迫击炮弹击伤,在附近洞穴自杀身亡。

此外,海军少将市丸,第26战车联队长、奥运会金牌得主陆军中佐西竹一男爵都在这一阶段战死。3月21日,日军大本营发布硫磺岛日军“玉碎”的报告。美军于3月26日宣布战役结束,然而直至4月底,残存的几百名日军还在做零星抵抗和偷袭,岛上发现最后的两名日军士兵,是在1949年的1月2日。

巨大伤亡换来的战略意义

在这次硫磺岛登陆作战中,美军最终付出了阵亡6821人,负伤21865人的巨大代价。而日军全体守军中,被俘的仅仅1023人。美军之所以付出如此巨大的伤亡,其主要原因在于日军在栗林的指挥下,以比较合理的计划,制定出纵深立体防御体系,并组织起太平洋战场上少有的火力集中,给予美军沉重的打击。首先,美军对岛上守军实力估计不足。其次,由于同时进行多次大规模登陆行动,在火力支援方面也无法面面俱到,在硫磺岛尤其缺乏诸如“长汤姆"炮等能直接攻击日军火力点的强打击装备,而喷火坦克以及装备火箭发射器的坦克数量不足,海军的火力支援也并不充分。

尽管付出如此巨大的伤亡,但是硫磺岛作战的意义还是马上就显示出来。3月6日,第一支P-51战斗机部队就进驻硫磺岛南部机场,并于不久之后执行了对B-29轰炸机的护卫任务。等到全岛占领之后,经过美海军“海蜂”工程队卓有成效的努力,硫磺島的航空基地得到了迅速的扩大,最终硫磺岛常驻的航空力量达到了P-51战斗机222架,P-61夜间战斗机24架,B-29轰炸机21架,其余海军陆战队作战飞机12到18架。到战争结束时,仅仅在岛上降落的B-29轰炸机就达到了2400架次,大幅提升了对日本政治和工业核心的东京进行战略轰炸的效率。

在硫磺岛作战中,相对于美军主要依靠强大的兵力、火力以及物力,日军依靠合理的作战思想与务实的指挥官指导,依托巧妙设置的工事以及坚韧不拔的斗志,给予登陆部队沉重打击,这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激战过后40年,1985年的2月19日,日美双方的老兵大约400人重新回到了硫磺岛,踏上了这块当年曾经渗透了双方鲜血的火山灰沙上。他们一起对40年前的亡灵进行了祭奠,并相互流泪拥抱,竖起了一块用英日两种文字撰写的石碑。

“我们铭记着我等曾经共同跨越生死,以勇气和名誉而战的往事,在硫磺岛上我们将永远铭记过去的死者,并祈祷不再重复这样的悲剧。”

促使对日投放原子弹血战冲绳:美军的“破门之役”

文/黄金生

1945年7月3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布命令:鉴于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无条件投降,美军可在8月3日以后,在天气许可的条件下,立即在日本的广岛、小仓、新潟和长崎四座城市中选择一个目标,投掷特种炸弹。1945年8月6日,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被投放到了广岛;8月9日,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被投到了长崎,两次原子弹爆炸共造成数十万日本人伤亡。同时,美军在日本还投下大量传单,称如日本再不投降,将会遭到成千上万颗原子弹的轰炸,直至彻底毁灭。

而此时战局已定,是什么原因让胜利在望的美军决然使用这种“死神武器”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人迫切希望让那些在太平洋战场上侥幸存活的美军尽可能多地返回故乡。然而,通过研究与日本进行的一场登陆战役的损失情况,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得出一个惊人的数字:对日本本土作战,美军将不得不付出伤亡达20万人左右的代价。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认为这一数字甚至可能多达100万。这场给美军带来强烈恐怖震撼的登陆战役就是冲绳岛登陆战役。

冰山行动

1945年3月,已经夺取了塞班岛、硫磺岛、菲律宾等日本外围据点的盟军部队终于打到了日本的大门口。数十万盟军将士在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指挥的美国海军第5舰队和英国第57特混舰队的支援下,准备攻占离日本九州仅350海里的琉球群岛。

琉球群岛由140多个火山岛组成,明朝时期是中国的附属国,每年都要向中国进贡。明治维新后,国力迅速上升的日本认识到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开始觊觎该群岛,支持琉球岛独立,直至1879年将其强行吞并纳入版图。

冲绳群岛在琉球群岛中位置居中,距中国大陆、台湾和日本本土的距离分别是360、340、340海里。主岛冲绳岛面积1256平方公里,人口当时为46万人。该岛对日本来说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它与硫磺岛共同组成了日本本土南面海域上的门户,素有日本“国门”之称。随着美军占领菲律宾湾,对日本来说,冲绳岛如果失守,日本本土、朝鲜以及中国沿海地区的制海权、制空权都会化为泡影,其通往东南亚的海上交通线也将被彻底切断。如果盟军占领该岛,便可破“门”而入,直接攻击日本本土,因此冲绳岛登陆战被称作“破门之战”。

1944年10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就向太平洋战区下达了攻占冲绳岛的指令。遵照这一指令,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立即开始组织有关人员筹划作战。1945年1月3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了冲绳岛作战计划;2月9日,又批准了具体的登陆计划。

美军极为重视这次战役,拟定的作战计划书数以吨计,而调动的参战兵力几乎包括了太平洋战区所属的全部盟国陆海军,投入的总兵力达54.8万人。担任地面进攻任务的是陆军中将巴克纳指挥的美国第10集团军,下辖陆军第24军(兵力为4个师)和海军陆战队第3军(兵力为3个师),共7个师18.3万人;担任支援和掩护任务的是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指挥的美太平洋舰队第5舰队(下辖7支特混舰队)和弗雷泽海军上将指挥的英国太平洋舰队(辖有4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和15艘驱逐舰,实力相当于美第5舰队的一支特混大队),共计航空母舰34艘、战列舰22艘、其他作战舰艇320艘、辅助性舰船1139艘、舰载机2108架。除了19万吨弹药、123万吨燃料外,还有各类军需物资,仅香烟就有270万包,需要分发的各类信件是24117599件。英国观察员称此役为“美国两栖兵力尚未承担过的最大的、最复杂的计划”。

美军将冲绳战役命名为“冰山”,意即此役美军出动的庞大兵力仅为总体实力的冰山一角,王牌之师尚隐没在海面之下,待到进攻日本本土时才亮相。同样,日本方面亦非常重视冲绳一战。1945年3月20日,日本大本营在新的训令中指出:冲绳岛是“为了防守日本本土而进行决战的焦点。”日本大本营强调:“应于海上歼灭进攻冲绳的大部分美军,冲绳地面防卫部队应阻止残余的登陆敌军获得基地,以使天号作战得以顺利执行。”“天号作战”的含义是:冲绳之战,将决定日本帝国的生死存亡,关系重大。日军将以大量的“神风”特攻队、自杀舰、“回天”鱼雷等大量自杀性武器攻击盟军。一句话:“用脑袋去撞击登陆的美军舰只。”

李梅火攻

美军将登陆日期最后确定为1945年4月1日。他们认为冲绳岛距离日本本土较近,必定会遇到日军航空兵的全力反击,尤其是自杀飞机的拼死撞击,尽管这些自杀飞机并不足以改变战役的最后结局,但不可否认对于美军的威胁是巨大的。因此,美军计划在登陆之前,先以航空兵对日本本土、琉球群岛和台湾等地的日军航空基地进行大规模突击,以尽可能削弱其航空兵的力量。同时在登陆前一周,以陆军第77师在庆良间列岛登陆,建立前进基地,以便在战役中就近进行后勤补给和战损抢修。

从3月9日开始,美军开始用B-29轰炸机对日本本土飞机制造厂和航空基地进行轰炸。第21航空队司令李梅少将为提高对日本军事工业的轰炸效果,将原来采取的白天高空精确轰炸战术改为夜间低空轰炸,并拆除了B-29轰炸机上除尾炮以外的所有机载武器,这样就使B-29轰炸机的载弹量增至7吨,而且全部使用燃烧弹。燃烧弹的威力不在于爆炸冲击力,而在于能够迅速引起火灾,这个战术被称为“李梅火攻”。但这样做也同时增加了B-29轰炸机的危险性,因为卸载了所有机载武器的B-29轰炸机一旦遇到日军战机的狙击,笨重的它几乎无任何还手之力,所以,这个冒险的行为又被称为“李梅赌注”。当晚,334架B-29轰炸机掠过东京上空,一夜之间便投下了近两千吨的燃烧弹,东京变成了一片火海,42平方公里的城区化为一片废墟。无数个燃烧弹在地面上炸成绚烂的花朵,犹如地狱之火般恐怖。因这次燃烧弹袭击丧生的日本平民约8.3万人,约10万人受伤并且流离失所。随后美军又以同样的战术组织了对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城市的大规模轰炸,至3月19日共出动B-29轰炸机约1600架次,投掷燃烧弹近10000吨,迫使日军将这些城市的飞机制造厂进行了疏散,从而大大降低了飞机产量。

与此同时,斯普鲁恩斯还组织航空兵在冲绳岛、庆良间列岛和奄美大岛进行了航空侦察和空中摄影,获取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这些都为冲绳战役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美军从3月26日就开始了登陆冲绳岛的炮火准备。凌晨4时,戴约少将的第51特混编队第一大队开始炮击冲绳岛。天亮后,美军第58特混编队的航母舰载机和第52特混编队第一大队的护航航母舰载机及从马里亚纳、菲律宾甚至中国大陆基地起飞的陆军航空兵也对冲绳岛进行了持续而猛烈的轰炸。参加轰炸的飞机数量多,任务也各不相同,有的对日军机场进行压制性轰炸,有的轰炸日军防御工事,有的为舰炮火力进行校正,有的担负空中警戒,有的进行反潜巡逻……为了有效地进行组织协调,美军专门成立了由帕克海军上校为队长的空中支援控制分队,对所有参战飞机进行统一指挥和协调。

愚人节消失的日本人

3月29日,因为美军扫雷舰已经将接近冲绳岛航道中的水雷清扫干净,所以战列舰、巡洋舰能够驶到距冲绳岛很近的距离进行精确射击。至3月30日,美军的火力准备已经进行了整整5天,却没有遭到日军的任何还击,这不禁让美军感到非常诧异。

1945年4月1日,天气晴朗,美军的登陆开始了。4时许,特纳发出“开始登陆”的命令,美军炮火支援编队的军舰随即开始射击,掩护登陆部队抢滩上陆。猛烈的炮击一直持续到7时35分,战列舰、重巡洋舰的炮火刚一停,蜂拥而至的美轰炸机就对登陆滩头进行了不间断的扫射和轰炸,并发射了大量的火箭弹。整个登陆场硝烟弥漫,火光冲天。8时,美陆战第6师、第11师、步兵第7师、第96师在冲绳岛西海岸从北到南约9公里地段登陆。4路大军各自分为8个登陆波,列成方阵,浩浩荡荡地向白沙滩头压上去。8时32分传来“第一波已经抢滩”的报告。10时,传来嘉手纳机场和读谷机场已落入美军之手的捷报。這样的登录过程简直像是和平时期的一次演习,登陆的美军士兵都不约而同地问:“日军在哪里?”

下午4时,特纳向斯普鲁恩斯和尼米兹将军报告:“各海滩上的登陆继续进行着,正向纵深顺利地推进,抵抗轻微。登陆场已被我们完全占领……约有5万名部队已登陆……”日军的不抵抗令登陆的美军士兵深感意外,美军第7师的一名士兵登上一个山头时说:“我活得比原来估计的久了!”特纳中将指挥部队登陆后,因为没有遇到日军的抵抗,心情极好,居然向他的上司尼米兹上将发出了这样一份电报:“我可能是疯了,不过,看来日本鬼子已放弃战争了,至少在这一地区是如此。”尼米兹倒是比特纳清醒得多,他立即回电:“把‘瘋了两字后面的字全部删掉!”

美军上至特纳,下到普通士兵,对日军的神秘消失大为不解,而以往美军在太平洋上的每一次岛屿登陆战,都会遭到日军顽强的火力抵抗。登陆这天正好是西方的愚人节,难道这是日军开的愚人节玩笑?

美军顺利的登陆一直持续至6日,仍不见日军有任何动作,美军大批坦克、火炮如入无人之境。4日,美军顺利地占领冲绳岛中部地区,将该岛拦腰切断,致使日军防线一分为二。美国原计划15天完成的任务,仅用4天就顺利实现了。

菊水特攻

难道日本人真的打算放弃冲绳吗?当然不可能。其实,日军的主力部队就潜藏在岛内,而设计这场“空城计”的正是日本冲绳守军最高指挥官、曾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牛岛满。这场“空城计”与其说是一种战术,不如说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就在1944年11月初,日军大本营提出抽调牛岛满的32军第9师团去台湾。要知道第9师团是牛岛满所仰仗的主力,拥有大量重型火力,兵力和战斗力都十分强大,以善打恶仗著称。在冲绳岛开战前,日军无法确定美军要攻击的是冲绳还是台湾,于是,日本驻台湾的司令官强行把第9师团调到台湾参与防守,使得32军的实力大大减弱。日军本部曾允诺把本州的第84师团调至冲绳岛参与防守,但后来由于战事吃紧作罢,从而使牛岛满不得不改变原来的作战计划,被迫改为让美军登陆部队全部登陆,然后将其诱至得不到海空军火力掩护和支援的丘陵地带,再一举歼灭美军登陆部队。

但在牛岛满率领的日军与美军玩“躲猫猫”的游戏时,看到美军登陆部队势如破竹地向前推进,日本军部大本营却坐不住了,他们制定了一份保卫冲绳岛的作战计划:由牛岛满指挥的第32军在岛上抗击美军登陆部队;以伊藤整一海军中将指挥的第2舰队组成海面特攻队,突入冲绳海域,向美军舰队作自杀性进攻;同时,宇垣缠海军中将组织“神风”特攻队,展开代号为“天号作战”的特攻,摧毁位于冲绳海外的美军舰队;一旦美军登陆部队失去了舰队支援,牛岛满的防守部队便大举反击,将登陆美军赶下海去。

日本人将在冲绳进行的“神风号”自杀攻击称为“菊水特攻”。菊水就是水中的菊花,这是14世纪日本著名武士楠木正成的纹章图案。楠木在众寡悬殊的战斗中立下“七生报国”的誓言,意为即使死去7次也要转生尽忠。在此刻,日本军部决定利用国民的宗教心理和狂热的爱国精神,在空军中组织“菊水特攻队”,驾驶满载炸弹的飞机,采取与敌舰同归于尽的方式,直接冲撞敌舰,以挽救帝国的命运。

日军将4月6日定为首次“菊水”作战的时间。这些被武士道毒化的年轻飞行员抱着“一机换一舰,名传千秋”的观念,同美国水面舰艇展开殊死搏斗。4月6日至7日,日本以九州的第5航空舰队和第6航空军为主要兵力,出动海军飞机462架,陆军飞机237架,其中自杀飞机355架,击沉美军驱逐舰3艘、坦克登陆舰1艘和万吨级军火船2艘,击伤战列舰、航母、护卫舰和布雷舰各1艘,驱逐舰8艘,美军伤亡达数百人。日军将这两天的战斗称为“菊水1号”作战,出击的日机共被击落335架,约占出击总数的48%。日军这种近乎歇斯底里的“集体自杀”举动,使美国人惊恐万分。其来势之凶猛,攻击之疯狂,破坏之惨烈,几乎令美军束手无策。甚至连意志坚强的斯普鲁恩斯也心有余悸地向尼米兹报告:如果日本人继续进行自杀式攻击,将会出现严重情况。

4月6日下午,日本海军的超级战列舰“大和”号由巡洋舰“矢矧”号开路,8艘驱逐舰紧随,自九州海岸南下冲绳。这是一支特攻舰队,没有任何空中掩护,油料只够单程。尽管有不少军官极力反对此行,但舰队司令官伊藤整一中将宣布:“执行命令吧!皇国兴废,在此一战,诸君恪守尽职吧!”这些海军官兵们知道此次出击冲绳,将一去不返,必死无疑,但他们仍高唱着《樱花歌》,奔向战场。7日晨,“大和”号向冲绳海驶近,另有250架日机也从天空中呼啸而来。美军在该舰队出发不久便发现其行踪,斯普鲁恩斯迅速电告第58特混舰队米切尔迎战,40多架飞机穿过低厚的云层和火网冲向“大和”号。由于缺少有效的空中掩护,一枚鱼雷和两枚重型炸弹命中“大和”号,“矢矧”号也负重伤。不久,美军的第二批、第三批飞机接踵而至,“大和”号连中11枚鱼雷,战至下午2时25分,终于横倒,2000余名日军官兵与“大和”号同归于尽。

这艘在世界海军史上无与伦比的巨型战列舰——“永不沉没的大和”,就这样消失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残余战舰也渐渐沉没,只有4艘驱逐舰载着为数不多的日本士兵返回了日本。

疯狂的自杀行为

“大和”号被击沉,令美军大大地兴奋了一阵,但好景不长,从11日下午1时30分开始,“菊水2号特攻作战”又开始了。因为在“菊水1号”作战中损失的飞机还没来得及补充,所以出击的飞机数量要比第一次少,海军出动200架,陆军192架,共392架,其中自杀飞机202架。在这次特攻行动中首先遭难的是米切尔的特混舰队。14时10分,一架架“神风”特攻机冒着失速坠海的危险,迎着密集的弹雨向美“企业”号航空母舰冲来。该舰几乎动员了舰上所有的火器对空射击,然而,一架特攻机还是掠过“企业”号右后方的舰舷,撞在舰首下部,机身碎片飞到飞行甲板上,使停在飞机弹射器上的一架挂好弹的飞机起火爆炸,并在舰上引起大火。14时43分,一架自杀飞机撞中“密苏里”号战列舰,飞机碎片和飞行员的尸体被抛到了战舰后部。

第二天,自杀机又重点攻击了冲绳岛附近的雷达哨舰和其他舰船。下午,一架自杀机撞中了“埃伯尔”号,使该舰负伤。一分钟后,一枚樱花弹好像一颗陨石似的高速直扑“埃伯尔”号,撞中该舰右舷,驱逐舰被炸成两截。

4月16日,日军又派出165架自杀机,在百多架战斗机的掩护下,发动了第3次“菊水特攻”。8时27分,哨舰“拉菲”号在荧光屏上发现自杀飞机从四面八方涌来。在80分钟内,该舰经受了22次自杀飞机的攻击,总计有6架自杀机撞中了该舰,5颗炸弹在舰面爆炸。哨舰“普林格尔”号、扫雷舰“雷布森”号等舰的运气也不佳。9时10分,一架日机穿过密集的高射炮火,撞中“普林格尔”号的烟囱后部,剧烈的爆炸使该舰龙骨弯曲,军舰裂成两半,5分钟内便葬身海底。

4月21日至6月22日,日军竭尽全力出动飞机,甚至将水上侦察机和教练机都改装成自杀机,总共拼凑了2153架次,其中自杀机753架次,发动了“菊水4号”至“菊水10号”作战。此外还有零星的飞机出击,给美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共击沉美军军舰33艘,击伤360余艘。其中在第6次“菊水特攻”中,米切尔险些丢掉性命。5月11日上午10时,一架自杀机突然从低厚的碎云中窜出,直冲向米切尔的旗舰“邦克山”号航母,航母躲避不及,被撞中飞行甲板。机上的炸弹穿透飞行甲板,在机库内引发大爆炸。此次劫难,“邦克山”号航母上共计死亡353人,失踪43人,伤264人。该航空母舰受伤很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都没能重返战场。米切尔只好率司令部其余人员转移到“企业”号航母上。不料3天之后,“企业”号也遭到了自杀机的撞击,失去航行能力,使得米切尔在3天内两易其舰。日军飞行员们的疯狂自杀行为使美国人不寒而栗,布朗海军中将后来说:“眼睁睁地看着一架飞机,不顾死活地向你的战舰撞来,驾驶员决心与你一起粉身碎骨,这真是使人周身血液都凝固了……随着一架架‘神风机冲将下来,我们一个个魂飞魄散,好像目击某种惨相那样。顷刻间,我们忘掉了自己,忘掉了自己是受害者,而是不由自主地猜测从高空飞来的那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美国人为了制止日军的自杀攻击行为,在冲绳岛设置了16个雷达驱逐舰、警戒哨,专门对付低空入侵的日机。他们还研制了一种“将‘鼠群捣在它们‘老巢里”的方法:出动大批舰载机,连续轰炸日军机场,争取斩草除根,在日机起飞前将其彻底摧毁,使许多自杀飞机还没来得及起飞便被摧毁在自己的窝巢里。日本方面由于飞机和飞行员的损失得不到补充,能够出动的飞机越来越少,“菊水作战”才告结束。

浴血冲绳岛

当海空战斗进行时,陆上也开始了惨烈程度绝不亚于海空的战斗。在经历了最初超乎   寻常的顺利登陆后,牛岛满的诱敌战术开始发挥威力。冲绳南部是日军重点设防的地区,牛岛满充分利用悬崖峭壁、深沟高谷等险峻地形,构筑起坚固隐蔽的防御工事。他决心以此为依托,挫败美军占领全岛的企图。在日军顽强的抵抗下,美军在4月5日以后的8天时间内伤亡高达4000余人,苦战到24日才突破日军的第一道防线。在伊江岛市的“中央高地”争夺战中,美军向前推进的单位是以尸体来丈量的,用了整整6天才拿下此高地,并将其命名为“血岭”。4月21日,美日在峰城山岛展开血战,日军死亡4700人,美军伤亡超过1100人。针对岛上坚固的防御工事,美军司令不禁感叹:“这仗实在太难打了。在岛的南端,大约有6.5万到7万日军藏在洞里,除了一点一点把他们炸出来外,我是没有别的办法了。”

美军冒着日军的枪林弹雨,碾压日军的战壕,冲入日军的阵地,喷火坦克将凝固汽油射入日军隐藏的山洞和坑道,日军终于支撑不住,其防线逐渐被突破,但牛岛满在夜色和烟雾的掩护下,悄然组织部队有序地撤往下一个防线,因此战斗发展成这样一种模式:日军先是凭险死守,接着美军在猛烈的火力支援下取得突破,日军后撤到下一道防线再死守,如此几次反复,日军防区逐渐缩小。

5月31日,美军终于取得了重大进展,攻入了已是一片废墟的首里城,第10集团军司令巴克纳满心喜悦,以为冲绳首府被占领就意味着战斗即将结束。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更残酷的战役还在后面。

牛岛满率余部后退了约10公里,退到岛南端精心准备的最后防线。这是由两座山峰构成的天然屏障,地势崎岖险峻,日军充分利用地形,筑有巧妙隐蔽的炮位和坑道工事。困兽犹斗中,日军的抵抗丝毫没有减弱,美军主要依靠喷火坦克开路,不少浑身着火的日军冲出阵地,抱住美军士兵同归于尽,美军前进每一米都非常艰难。面对日军更加疯狂的抵抗,美军还以更猛烈的炮火,海陆空密集火力对日军据守的岛南部几平方公里地区进行了最猛烈的轰击,日军虽然只剩下3万余人,大炮也损失过半,弹药更是所剩无几,但仍是死战不退。

6月18日,美军指挥地面作战的司令布克纳中将在外出视察海军陆战队的阵地时,一颗日军炮弹刚好在他的上方爆炸,布克纳中弹身亡,这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战死的最高级别将领。

6月21日,美军攻入冲绳最南端的荒崎,盖格少将宣布冲绳已被盟军攻占。这时牛岛满和他的下属意识到他们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分别发电报和写信,与大本营诀别。牛岛满在发给大本营的电报中写道:“我军运用了一切能用的戰略和战术,浴血奋战,但是在物质上占优势的敌人面前,这些都没有起多大效果。”他还说,在离开人世时“并不觉得可耻和内疚”。

6月23日凌晨4时30分,牛岛满和他的参谋长长勇中将在吃过丰盛的早餐之后,穿着崭新的制服,佩挂着勋章,跪坐在洞外岩石上的一块白布上,依武士道仪式剖腹自杀,并由一个军官砍下了他们的脑袋。然后,在场的7名参谋用手枪集体自杀。虽然指挥官们都自杀了,但残存的日军仍在各处抵抗着,一直持续到日本投降为止。

1945年7月2日,美军正式宣布冲绳岛战役结束。至此,冲绳血战以美军胜利而告终。

这场战役历时三个多月,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美军在整个战役中伤亡7.5万人,其中死亡1.3万人(包括陆军4600人,海军陆战队3400人,海军舰艇人员4900人),损失飞机763架。在海上,美军有34艘舰船被击沉,368艘被击伤。战役结束后,美军没有举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

日军在冲绳死亡的军人和平民总计18.8万人,损失飞机3400架,舰艇20艘,其“帝国联合舰队”被全歼。至此,日本本土已全面处于盟军的攻击之下了。

冲绳岛三个月的血战,为日本的本土防御争取了时间。1945年4月25日,日军大本营发出“一亿特攻”的口号,号召全体国民(包括朝鲜、台湾)人人参加战斗,不惜“一亿玉碎”。而对于美国来说,冲绳战役和之前不久进行的硫磺岛战役,使美军无法想象如果要在日本本土实施登陆,将面对什么样的疯狂抵抗,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美国决定对日本动用刚研制成功的原子弹,以争取尽快结束战争。

〔本刊责任编辑 君 早〕

〔原载《国家人文历史》

2015年第2期〕

猜你喜欢
日军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捶醒穿日军制服、行纳粹礼的无知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日本访学随笔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
对日军编制和军衔称谓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