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语文德育教学内容

2015-07-06 15:33李震海唐甜甜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德育教材语文

李震海 唐甜甜

赫尔巴特认为:“教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实际上说的就是教育教学和德育之间的关系。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知,人文教育应是语文教育的内涵,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但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引导下,重知识和轻人文已成为语文教学的桎梏,丰富瑰丽的语文课变成了答题套路的分析,忽视了语文作为生命学科对人的成长所起的作用,忽视了德育应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现实性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德育要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等学科要根据各自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民族团结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

语文学科的德育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有别于一般的德育活动,它不是单纯进行说教,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借助教材中生动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认识,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思想,激发学生内在情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达到单纯说教达不到的效果。语文学科总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汲取着丰富的德育营养,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语文德育在德育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语文教材中不难发现,语文学科的内容遍布所有知识领域,不仅包含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信念的内容,还包含有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内容;不仅包含有历史风云人物,还包含有自然的山川风貌……丰富的德育内容为语文德育提供了广泛的资源,融知识教育、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又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

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教育的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并发挥语文学科的独特优势,选择适当的素材、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在教学中把蕴含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入学生的内心,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1.在阅读写作中渗透德育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指出:“教育对象是活泼的生命体,在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须扣紧语文自身的特点,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塑造。”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能力,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牢牢抓住阅读和写作两个主阵地,在阅读写作中渗透德育。

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认为,人类情感的表达、理性的思考乃至任何一种形式的存在都必须以语言或话语的不断沟通为基础。教材中所选编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饱含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独立阅读思考理解文本、感悟文本,不断扩展自我世界,并发现生活的意义。

在语文教材中,关于这方面的德育内容有许多。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德育因素,如《拿来主义》这篇课文涉及对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中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此外,涉及人生观教育的篇目还有庄子的《逍遥游》、苏轼的《赤壁赋》等。在这些文章中,德育因素无处不在,正是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过去与现在的人们对问题的看法或对人生的理解,并且在不断的交流与对话中逐步确立对世界的认识。

作文离不开材料,材料离不开生活。学生的写作材料来源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学生需要辨别真、善、美,假、丑、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就要求学生对生活有美的感受能力,通过生活现象去发现和感悟生活,认识客观世界,从而在写作中受到教育启迪。在批改作文时,教师要注意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反映出来的思想认识,发现学生美好的心灵,加以表扬,让好的思想品德得到发扬光大;在学生的作文中也可能出现对生活的片面理解,以及消极错误的东西,老师要通过正面引导,循循善诱,教育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品质。

2.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美国教育学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说过:“语文的外延几乎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回归生活,加强课程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应是语文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语文活动中,如何渗透德育,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去总结各种方式方法,使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尝试臻于完善。

周记可以反映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周记,通过周记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比如记录亲人之间的代沟、学生之间的纠葛、考试失利等。格言流传久远,言简意赅,启人心智,往往比长篇大论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让学生坚持每天给自己抄写一则格言,比如可以用“贵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来激励自己苦读。另外,还可以采用多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如课前三分钟讲诗歌讲故事、课本话剧表演、办黑板报、征集对联、写作竞赛、演讲、辩论赛等来渗透德育。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影视赏析活动,通过优秀影片表现的美的思想、美的行为来感染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道德教育,以其丰富的内涵教育学生。生活即语文,还可以利用假期开展一些活动,如创作书法或其他艺术作品;阅读名著或名人传记,撰写读后感;写一份社会调查报告,等等。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教师坚持立德树人,自觉把教书和育人当作自己的高尚职责,深钻教材,找准德育渗透的突破口,恰到好处地进行渗透。

德育渗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主要部分,更不是全部内容。语文教学还是以传授语言文化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为主,不能将语文课变成了政治课,否则就是荒了自己的田,种了别人的地。所以,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应本着适度的原则,在正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寻找最适合的德育切入点,既要注意防止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对思想教育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又要注意防止刻意突出语文德育,忽视语文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必须与德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挖掘语言文字中丰富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自然渗透德育,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熏陶,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找寻到精神的家园。

猜你喜欢
德育教材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