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悲悯

2015-07-07 08:20
新西部 2015年6期
关键词:一块钱宠物店众生

在成都文殊院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铭记在心:让别人快乐是一种慈悲,让自己快乐是一种智慧。在佛学中,关心关爱他人并给予快乐谓之慈;体恤怜悯他人的疾苦并伸出援手谓之悲。佛陀所谓的大慈大悲、同体大悲,便是要我们以众生之苦作为自己的苦,以慈悲之心感同身受并帮助众生脱苦离难。

数年前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至今难忘。有一个喜欢狗狗的小朋友,每天都去宠物店隔着橱窗看小狗,店门口的牌子上写着“每只20元”。老板见小朋友天天来,就说:你想要的话,进来看看,便宜你10块钱。但小朋友口袋里只有一块钱,不过他想,能进去摸摸小狗狗也不错。

老板打开笼子放出几只小狗说:你选吧,喜欢哪只10块钱抱去。小朋友对老板说:我要扒在笼子里的那一只。老板说:那只腿是瘸的,不卖。小朋友坚持说要那只,并怯怯地与老板商量:先生,就20元吧。不过我现在身上只有一块钱,能不能先让我把它抱走,以后保证每个月还你一块钱。

老板一看拗不过孩子,便说:它就是长大了也不会跑不会跳,你为什么非要它呢?如果你坚持,那就送给你,不过你一定要好好对待它哦。但小朋友坚持要给钱,说不能白要。老板说:那不行,我怎么能欺负小孩子呢?既然同样是付20元,你为什么不挑一只健康漂亮的呢?小朋友拉起裤脚管对老板说:我和它一样,我会知道它哪里痛的。老板看着小朋友的假肢,眼圈潮红了。此时老板醒悟到,那只小狗只有找到了解它痛苦的人,才是真正的善缘。

一个健全的人格,慈悲心是与生俱来的。它东西不大,却是人生快乐的源泉。虽说人性善恶自古至今论争纷呈,高下难分,但无论孟子的性善论,还是荀子的性恶论,均印证了环境的力量不容小觑。一个良好的环境能让人有种生得光荣,死得其所,两小无猜,夜不闭户的自豪感;而一个恶劣的环境则会让人产生生不逢时,心灰意懒,相互猜忌,孟母三迁的沮丧感。

窃以为,慈悲是一种天性,善良是一种本能。以慈悲为怀的人是忘我的,随缘随行,活在当下,既无意设计未来,又不把目的当做目标,亦不把目标当做目的,心怀坦荡,快乐从容。

猜你喜欢
一块钱宠物店众生
爱心宠物店
还钱
一块钱
会说话的鹦鹉
会说话的鹦鹉
你说风雨中,一块钱算什么
这只是家宠物店
王家卫妙解“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