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之路

2015-07-09 18:21苑辉史鹤幸
上海企业 2015年7期
关键词:昆山开发区发展

苑辉++史鹤幸

昆山东靠上海,西依苏州,南联嘉兴,北邻常熟,历史悠久,造化灵秀,人杰地灵。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发展速度之快,成效之著,举国瞩目,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县级市前列。

昆山发展的基因何在?后劲如何?怎样才能更好地与上海联动发展?6月10日,在胡茂元会长、蒋苏平秘书长的带领下,上海企联组织沪上34位企业家径赴昆山考察。昆山市市长杜小刚与企业家们进行了座谈交流,副市长金铭以及商务局的领导全程陪同参观交流。

上海企业家们参观考察了昆山花桥规划馆、恩斯克投资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观看了昆山改革开放成果展。充分领略了昆山的发展速度,感悟到昆山的改革力度和发展之道,进一步增强了两地联动的愿望和信心,两市的联动必将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协同发展。

改革开放成就“昆山之路”

昆山位于长三角核心经济区,东靠上海,西依苏州。改革开放以来,昆山率先改革、率先开放、率先发展,以自费开辟工业小区发为起点,走出了一条以改革开放为时代特征、以“三创”精神(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为强大动力、以全面小康为显著标志、以人民幸福为不懈追求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昆山之路”。

发展五大转变

这条“昆山之路”以国际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实现了由单一农业向全面小康的跨越式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一个鲜活样本。细数其中转变,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

“农转工”:上世纪80年代,抓住国家实施沿海开发开放战略的机遇,自费开辟工业小区,提出“东依上海、西托‘三线、内联乡镇、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思路,工业发展基础得到奠定,对外开放开始起步。实现了农转工的历史性跨越。

“内转外”: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前后,抓住浦东开发开放、昆山开发区获国家批准等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迅速形成以开发区为龙头,带动乡镇工业小区的开放格局。实现了内转外的格局性转变。

“散转聚”:面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强化“昆山就是开发区、开发区就是昆山”的理念,大规模引进台湾IT产业,并由分散发展向各类园区聚合。实现了散转聚的阶段性变化。

“低转高”:进入新世纪,作为江苏全面小康指标的样本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行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型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新的历史任务,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提升发展层次,高水平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呈现了低转高的发展态势。

“大转强”:根据党的十七大的新要求、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以新的思想解放为强大动力,不失时机地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奋力开创改革发展和各项事业新局面,努力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正在向大转强阶段迈进。

开放的昆山

改革开放之初,昆山还是一个经济落后、对外封闭、产业结构单一的农业小县。1978年的GDP仅有2.42亿元,被称为苏州的“老小”。然而率先改革,率先开放成就了昆山。

昆山在人们的印象中,曾经是“昆山就是开发区,开发区就是昆山”。开发区的发展,恰是昆山经济国际化的缩影。

1984年,昆山在老城区东侧,划出3.75平方公里的土地,创办全国第一个自费建设的开发区,采取“富规划、穷开发”“依托老城、开发新区”“滚动发展、逐步延伸”的策略,走出了一条“投资少、速度快、效益好”的开发开放之路,被赞为“昆山之路”。1992年8月,国务院批准昆山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2000年4月2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昆山等15个出口加工区。10月8日,昆山出口加工区率先运行,成为全国首家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2006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准昆山出口加工区等7家出口加工区进行拓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经过20多年的艰辛努力,昆山开发区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龙头,昆山形成了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省级花桥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旅游度假区为重点的园区型开放型经济格局。

“精细化产业链招商”是昆山开发区的创造;产业链伸长,昆山开发区的磁力陡增。亚洲金融风暴时期,昆山在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的分析比较中,敏锐地发现台湾产业基础好、风险较低,果断做出了“主攻台资”的战略决策,引来了大批IT企业,并由此开启了“昆山制造”的滚滚洪流,成为东南亚金融风暴中的收益者。如今,随着台资IT制造业高度集聚,昆山建成了实力雄厚的第一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全球IT产业重要生产基地。坊间笑谈,如果昆山IT企业感冒,全球IT市场都要打喷嚏。

多年来,昆山坚持把电子信息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以光显示为重中之重,形成了一条完善的光电业链。产业链的上游有龙腾光电,它位于光电产业园内。它的玻璃基板月产量高达11万片。产业链的中游有维信诺:在中国大陆建成了第一条OLED大规模生产线,标志着我国第一次在该领域实现产业化。产业链下游的康佳电子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液晶模组基地,年产820万片液晶模组,410万台电视机整机。

开发区的成功起到了“纲举目张”效应,开发区帮助全市所有乡镇的工业配套区引进外资项目,形成了一批专业特色园区,带动了乡镇的全方位开发开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昆山加快重点园区“二次创业”,放大开发区的品牌效应,实现园区经济向“大平台”经济转变。如今,昆山率先形成 “全产业链式”金融服务集群;总部经济形成聚集优势,全市具有总部形态的企业近100家,总部营业收入超2000亿元;现代物流产业异军突起;会展经济蓬勃发展;现代金融业加快提升,引进银行、担保、信托和风险投资等金融机构,使财富驱动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创新引领走高端

近年来,昆山人认识到,经济持续增长不可能长期依赖投资驱动,而且,如果大多数产业仍处于“高端产业的低端制造”环节,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也不利于一个地方的可持续发展。进军高端!充分发挥昆山的率先开放优势,走出一条扩大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之路,已是当务之急。在经历了发展乡镇企业和开放型经济两次高潮后,昆山开始迎来以科技创业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发展高潮,从“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的转变。endprint

昆山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创新平台。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构建以 “1院3区10基地”( 即工业技术研究院,昆山开发区、昆山高新区、花桥经济开发区,模具、传感器、软件园、电路板、可再生能源、光电、先进装备制造、小核酸生物技术、新材料、服务外包等特色产业基地)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特区。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8月17日,中国教育部发出行政许可:由杜克大学、昆山市政府、武汉大学三方合办的昆山杜克大学正式获准筹建。昆山杜克大学是一所非营利性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到2024年三期建设结束时,将向在校数千学生提供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和工程等领域的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学历和学位教育项目。杜克大学成立于1838年,是一所著名的私立综合研究型大学。杜克大学在美国社会和高等教育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着世界性的影响力。

昆山已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集群,支持企业承担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促进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每个区镇至少与国内一所高校或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各类研发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昆山全力推进人才国际化,大力实施“人才生根”战略,获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昆山已集聚多名“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在美国、德国、日本设立4个海外人才工作站。

如今,科技贡献正在成为昆山发展的新动力源。

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再迈新台阶

2014年,历经30多年改革开放发展的昆山,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地超过了3000亿元,工业总产值8708.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263.7亿元、进出口847.9亿美元……经济总量超过了很多地级市。

然而,在令人振奋的数字背后,昆山也清醒地认识到“尺有所短”。昆山要在新常态背景下打造发展升级版,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土地开发强度超标;二是人口成本不堪重负;三是生态水平有差距;四是公共服务水平不高。为此,昆山提出算好“土地账”、“人口账”、“生态账”、“公共服务账”和“差距账”这“5本账”,寻找差距,明确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新思路。

2015年昆山出台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2015—2020年)》让我们看到昆山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决心和路径。

这份“行动计划”表明昆山要用6年时间,全面推动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更稳健、产业结构更合理、质量效益更显著、创新实力更雄厚、生态环境更优美。核心指标是: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占比过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比达12%,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提高到3.5%,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建设用地规模零增长,人口总量负增长。

明确任务:实施“2136”工程

实现目标,重点是要实施“2136”工程,即建好两大平台、画好一张蓝图、做好三篇文章、推进六项改革创新。

建好两大平台是要抢抓两大国批平台建设的重大机遇,推动区域自主创新和扩大改革开放,为全市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增添动力和活力。全力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沿沪对台”优势,学习对接上海自贸区发展,放大先行先试政策效应,重点在两岸产业深度对接、服务业开放、金融创新合作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形成新亮点,构建新机制,打造投资贸易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高效便捷、两岸特色鲜明的开放开发战略平台。

画好一张蓝图是要抓住“十三五”规划有利时机,加快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积极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融合,逐步实现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推动资源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切实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粗放的空间开发模式。优化空间布局,构建产业与城市同步转型新格局。划定开发边界,确立全域功能管控新导向。推进“五量”调节,形成土地高效集约利用新体系。

做好三篇文章,是要顺应网络时代发展新趋势,鼓励和扶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培育创客文化,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健全创业辅导指导制度,打造良好创意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强化招才引智,加快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高端人才、创新团队、高科技企业集聚发展,以达到“插柳成荫”的效果。

支持现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增资扩股、重组嫁接等途径盘活存量、就地转型,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鼓励上下游企业集群配套,促进老企业增资重点投向装备更新、节能减排、研发设计、品牌建设、售后服务、市场拓展等高附加值环节,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智造转变,以收到“老树开花”的成效。

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并结合区域功能规划调整,通过依法停产关闭、搬迁转移、兼并重组、盘活调整等多种途径,有计划、有步骤地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安全风险、低产出效益的“三高一低”企业,为产业结构调整腾出用地、能耗、环境容量等空间,以实现“腾笼换鸟”的目的。

推进六项改革创新,是要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抓住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一“牛鼻子”,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为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是推进规划管理创新,指引转型发展方向。二是推进土地利用改革,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三是推进价格机制改革,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四是推进金融服务创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五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六是推进资金扶持创新,发挥导向激励作用。

财政扶持:每年20亿资金推动转型升级

明确了方向,重在落实。昆山各项落实政策中,市委市政府拟定的《关于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财政扶持若干政策》最为醒目。据悉,市、区(镇)财政将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每年投入不少于20亿元,设立昆山市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专项资金,集中力量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endprint

在财政支持方向上,围绕做好“插柳成荫”“老树开花”“腾笼换鸟”三篇文章,通过着力支持存量优势支柱产业,实施以智能化、自动化为重点的技术装备改造、以优化结构为路径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以提高附加值为目标的产业链重构,提升企业内涵发展能力,推进产业产品结构高端化,通过着力支持以提升竞争力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撬动金融资本为导向的产业金融体系建设、以集聚生根为目标的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推进创新驱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通过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依法关停关闭、搬迁转移等方式,支持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加快腾出发展空间。

如何用好财政资金,直接关系到支持转型升级的效果。新常态下财政政策将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变化,加快探索“资金改基金”的运作模式,积极推进“拨改投”“拨改贷”“拨改担”等改革,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市场化方式运行管理,建立由企业申请、专家评审、集体决策的基金运作机制,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保险资金加大对初创期、成长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项目的投资力度。对特色产业基地、产业集聚区实施产品展示、技术服务和智能化等功能性建设项目给予补助,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我市共建科技合作载体,发挥阳澄湖科技园、工业技术研究院成果转化主阵地作用,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做大国有创业投资、融资担保、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等规模,建立财政科技金融联动机制,增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能力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引导能力。

这些政策的落地,势必撬动昆山经济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经济增长更稳健,产业结构更合理,质量效益更显著,创新实力更雄厚,生态环境更优美的目标。

人文昆山“醉江南”

江南,长江中下游之南,一个人文与富庶并存的地方;她既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她更是一个人文名词——昆山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营造着昆山一派恬静内秀的韵味,也铸就了昆山的城市气质。

“风到这里就是粘,粘住过客的思念;雨到了这里缠成线,缠着我们流连人世间;你在身边就是缘,缘份写在三生石上面;爱有万分之一甜,宁愿我就葬在这一天”——歌手林俊杰以一首《烟雨倾城》,演绎了一幕独特的歌谣式的文化乡愁、一曲倾城之恋。

“杨柳阊门外,悠悠水岸斜。乘船向山寺,著屐到人家。夜月红柑树,秋风白藕花。江天诗境好,回日莫令赊”。“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昆山以“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文力量,蕴藉着催生了历代文人无穷的想象空间和巨大的创造潜能,成为数代中国文人的精神故乡。“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堆金积玉地,温柔富贵乡。”——昆山,堪称一个“人文江南醉有味”的地方。

良辰美景三生梦,姹紫嫣红六百年——更以一曲“水磨腔”的《浣纱记》,就好像江南人的水磨漆器、水磨糯米粉、水磨年糕一样细腻软糯,柔情万种……而“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竟风靡长江下游600个春秋,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一举成就昆山的一张城市名片而馨香久远。因为,昆曲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方水土,滋养着一方人。在以农为本的社会环境中,很难培养出真正的浪漫的气质;而这样的人,就像我们整个民族中的几颗闪亮的星星一样, 特别地值得垂念。今天,在昆曲的前世今生里探寻民族艺术形成、发展、生存的土壤;在昆曲的大美臻美中,重拾中华民族传统美学,重树中华民族传统自信与文化担当。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这是在昆曲最为衰微的时候昆曲艺人由衷的慨叹。唯愿沟通彼此,达成共识,以期身体力行,以昆曲为契机,共同担负起一个复兴民族传统文化之责任。缘此,2001年的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冷雨幽窗不可听, 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 岂独伤心是小青——仿佛声邈思远,演绎着一幕不朽的传奇;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成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感时伤春的一声轻叹,中国文化的一个发轫。

那些人、那些事,或许会湮没于岁月的沧桑之中,而文化永恒,永远地成为一代一代国人的精神财富,一场永不谢幕的文化对话。

如果说,昆曲六百年是一支“盛世元音”,吟唱着一个民族的梦想与追求;那么,今天社会经济的高歌猛进,就是一个迈向创业创新创梦的“昆山之路”……昆山属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境内河网密布,地势平坦,自西南向东北略呈倾斜,自然坡度较小。北部呈低洼圩区,中部呈半高田地区,南部呈濒湖高田地区;东西最大直线距离33公里,南北48公里,总面积927.68平方公里——山川形胜的昆山,因经济的快速发展,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县之首。

深厚的积淀与紧扣时代的发展,使昆山具有独特的魅力,不仅宜居,也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2013年,昆山旅游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近18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8亿元。未来,昆山旅游度假区将紧紧围绕以打造江南水乡文化经典、东方旅游度假胜地、昆山转型升级示范为总体定位,着力构建水乡古镇、商旅度假、都市田园和城市休闲“四大旅游体系”,全力打造最具江南水乡特质的国家级休闲度假区。

新常态下,昆山正在探寻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路径,实现“昆山之路”从头越,相信昆山将迎来更美好的时代。endprint

猜你喜欢
昆山开发区发展
江苏省句容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昆山之路为何震撼人心
国办发文部署开发区工作
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黄昆山
陈昆山治疗痹证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