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2015-07-10 03:30廖炼炼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6期
关键词:关元肾衰灌肠

廖炼炼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南宁530021)

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廖炼炼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南宁530021)

慢性肾功能衰竭;针刺;中药;灌肠;敷脐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后期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和全身各系统症状,为各种肾脏疾病持续发展的最终归宿。中医属于“关格”“癃闭”“肾劳”“水肿”“溺毒”“哕逆”等病症的范畴。《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将现代医学的肾功能衰竭中医命名为“慢性肾衰”。目前中医临床治疗CRE的研究多集中在单味中药、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灌肠方面,而对针灸疗法的研究较少。

笔者以实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针药结合对慢性肾衰的治疗效果。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选自我院2000年1月~2014年7月的住院病例。均符合第9版《实用内科学》中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其中慢性肾炎65例,糖尿病肾病32例,狼疮性肾炎12例,中毒性肾病15例。将上述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针灸中药结合治疗)62例,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28~65岁;病程1~5年,平均(3.3±2.4)年;治疗前肌酐151~592μmol/L,平均(442±263)μmol/L。对照组(中药治疗)62例,男性33例,女性29例;年龄26~67岁;病程1~5年,平均(3.5±2.8)年;治疗前肌酐为155~583μmol/L,平均(431±225)μmol/L。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轻重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方法

1.对照组:采用分期论治内治法和外治法相结合方法。

(1)内治法:①第一阶段,即疾病的早期。a.脾肾气虚,夹有痰浊或湿浊化热者。方剂组成:黄芪30g,大黄5g,淫羊藿25g,党参25g,茯苓皮60g,海螵蛸12g,天麻15g,阿胶15g,秦皮12g。b.虚实夹杂,以湿浊邪毒壅滞为主。方剂组成:生大黄10g,黄连3g,半夏6g,枳实12g,紫苏12g,白茅根30g,陈皮6g。②第二阶段,即疾病晚期。a.脾肾阳虚,夹痰浊瘀血者,可以温阳化浊为法。方剂组成:熟附子10g,肉桂8g,熟地黄15g,山药20g,茯苓30g,益母草15g,晚蚕沙10g,大黄6g。b.气阴两虚,夹瘀夹湿热证。方剂组成:党参30g,丹参30g,黄芪30g,熟地黄10g,山萸肉10g,牡丹皮10g,牛膝10g,砂仁10g,肉豆蔻10g,黄连10g,茯苓15g,葛根15g。操作方法,常规煎煮,每日3次。

(2)外治法:①保留灌肠法。方剂组成:生大黄30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肉桂10g,槐米50g,红花10g,锡类散1支。浓煎取20mL,每天保留灌肠1次,保留时间不少于0,5h,每2周为1个疗程,休息1周后可继续第2个疗程。②外敷神阙法。生大黄30g,熟附子30g,枳实15g,肉桂10g,益母草30g,牡蛎30g。研末调成糊状,敷脐用胶布固定,3~4d换1次,8周为1个疗程。外治法应用于肾衰治疗的各个阶段。

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

(1)穴位。1组:中脘、水分、关元、天枢、足三里、丰隆、三阴交、阴陵泉。2组:京门、大椎、命门、肾俞、脾俞、太溪、三焦俞。

(2)操作方法: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1次,每次1组,留针30min。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休息2d。关元、足三里、肾俞、脾俞用补法,其余穴位平补平泻。大椎、关元、足三里、肾俞、中脘、命门、水分用温针灸。温针灸操作方法为:取2cm长艾炷插入得气后的需温针灸的针柄。注意艾灸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度。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率比较(例)

结果:对于治疗早中期脾肾气虚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肾功能、临床症状及体征。两组治疗方法相比较,治疗组在改善肾功能(尿素氮、血肌酐)、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优于对照组,说明针药结合治疗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讨论

慢性肾衰与六淫、七情、饮食、药物应用和先天禀赋密切相关。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成为慢性肾衰的诱发因素。慢性肾衰主要相关的脏腑为脾肾。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两脏在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两脏共主人的正常水液代谢,散布精微的生理功能。

刘渡舟认为慢性肾衰是因为脾肾之清阳不升,而湿浊下注于肾,肾脏的气化功能失常,浊毒停留体内而成。

《诸病源候论·疸水候》云:“水病无不有脾肾虚所为。”本病本虚标实贯穿始终,包括气血阴阳的虚损,其中以脾肾虚衰为主,标实是在脾肾虚衰的前提下湿浊、水毒和瘀血等毒邪瘀积。治宜升阳化瘀,解毒利水,标本兼治。方中党参、黄芪益气健脾。肉桂通阳以助膀胱气化。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补肾滋阴。淫羊藿温补肾阳。半夏化湿降浊。大黄化湿降浊,据研究大黄的攻下、泄毒及导滞作用能使一部分氮质从肠道清除体外,还可纠正肾衰竭的脂质代谢紊乱。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机制主要是通过肠黏膜毛细血管壁的物质交换,清除血中的代谢产物,同时将中药有效成分吸收到血中发挥药效。中药的泻下作用也可缓解机体水潴留。灌肠还可以减轻大黄等苦寒之类的药物易伤脾胃的不良反应。

针灸及神阙穴位贴敷是通过疏通经络来达到调和气血、升阳益气、活血化瘀、升清降浊之效。神阙穴居中腹,内连脏腑,主治中焦诸症。水分利尿行水,配三焦俞温阳化气、利水消肿。阴陵泉利水渗湿,利下焦湿热,通利小便。关元、三阴交均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理肝脾肾,助膀胱气化。足三里、关元、肾俞、命门加温针灸温阳化气以行水。

针灸相互配合治疗慢性肾衰诸症在古籍中已有论述,如《金针秘传》说“治腰痛恶寒,少腹坚急,癃闭下重,不得小便涩痛,腰背卒痛。可灸五七壮,针入五分”。

中医治疗慢性肾衰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基础之上,中医的治疗方法针、灸、药及外治法等各有所长。临床需相互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014-10-31)

猜你喜欢
关元肾衰灌肠
肾衰宁胶囊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和mate分析
围手术期急性肾衰伤患者的预后研究
肾衰合剂对大鼠肾盂高灌注压损伤的保护作用
夏秋之交 灸关元壮阳气
血液净化治疗慢性肾衰病人的临床效果研究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评估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不同温度退黄灌肠液治疗肝胆湿热型黄疸90例
栀子金花汤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