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揉一捏联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与护理

2015-07-10 03:30孟赵鄂张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6期
关键词:养儿厌食症小儿

孟赵鄂张 洁

(1.湖北省襄阳宜城市鄢城街道办事处卫生院,441400)

(2.湖北省襄阳宜城市刘猴镇卫生院)

三揉一捏联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与护理

孟赵鄂1张 洁2

(1.湖北省襄阳宜城市鄢城街道办事处卫生院,441400)

(2.湖北省襄阳宜城市刘猴镇卫生院)

小儿厌食症;按摩;醒脾养儿颗粒

小儿厌食症是现代儿童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6月龄~6岁儿童。中医认为这种疾病是属于脾胃轻症,预后效果良好,但若是厌食时间持续较长,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身体健康,如引发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1]。一般表现为食欲差或无食欲,喜饮水,懒动少语,面色无华,体瘦乏力,盗汗,经常反复感冒,睡眠差等,身高体重低于同龄儿童。部分患儿血色素低,微量元素缺乏。我院通过对24例厌食症患儿联用穴位三揉一捏及服用醒脾养儿颗粒进行治疗并给予对症护理,二者相得益彰,疗效显著,现将疗效及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按时间先后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8月前来我院儿保科体检的小儿厌食症患儿24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患儿。此次参加的全部患儿均依据诊断标准确诊为厌食症或者食欲减退。其中患儿的年龄在6月龄~6岁,且无肠道疾患等其他疾病。对照组12例,男6例,女6例;6~12月龄3人,1~3岁4人,4~6岁5人。观察组12例,男5例,女7例; 6~12月龄4人,1~3岁4人,4~6岁4人。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遵医嘱给患儿服用醒脾养儿颗粒,服用剂量为1岁以内1次1袋(2 g),1日2次;1~2岁1次2袋(4 g),1日2次;3~6岁1次2袋(4 g),1日3次。温开水冲服,14d为1个疗程。

观察组:在运用对照组同样剂量醒脾养儿颗粒的同时联用穴位三揉一捏法,即揉腹、揉足三里、揉背俞穴、捏脊。手法操作步骤:①揉腹:患儿仰卧。医者中指放于神阙、天枢穴,示指放于中脘穴,力度以皮肤凹陷3~5mm为宜,顺时针方向揉腹5~6min。②揉足三里:患儿仰卧,双下肢微屈。医者以两手拇指指腹放于患儿两侧足三里穴,力度以皮肤凹陷2~3mm为宜,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方向旋揉2~3min,频率80~100次/min。③揉背俞穴:患儿俯卧。医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分别放于脾俞、胃俞、三焦俞,力度以皮肤凹陷1~2mm为宜,点揉2~3min,先左侧,后右侧。④捏脊:患儿俯卧。医者两拇指桡侧缘顶住患儿背部皮肤,余四指放于拇指前方,十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沿两侧膀胱经,先从大杼穴开始向下至下髎穴,重复捏提6~9遍,再从下髎穴向上至大杼穴处,重复捏提3~6遍。结束治疗。全套手法操作1遍约需26min,每日或者隔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2],连用2个疗程。同对照组都治疗14d。此法简单易学,小儿易接受,也很适合家长在家操作,家长不方便来院时,可按照护士教的操作手法在家坚持理疗不中断。

护理措施

对照组:①统一遵照医嘱口服醒脾养儿颗粒,护士告知患儿家长,此药味道微甜,小儿易接受;②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物,叮嘱患儿家长共同配合搞好患儿饮食护理,首先饮食食材宜新鲜,色泽诱人,做法清淡不失鲜味,荤素搭配,营养丰富,少食多餐;③多参加户外运动,但不宜疲劳,按时作息,养成定时排泄大便的习惯;④服药中有任何不适请立即停药并通知医生酌情调整治疗方案;⑤患儿若无异常应坚持治疗完成疗程。

观察组进行如下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①为患儿提供舒适、安全的操作环境,空气清新,室内氧气充足,保持室温在26~28℃为宜,避免受凉;②操作床要平柔,不要太软,便于操作,床上用品俱用纯棉材质,保护小儿皮肤无刺激,防过敏,小床单1床、小棉被1床、小枕头1个、小靠垫1个、小玩具3~5个备用,床上用品皆有动物图案,易吸引小儿注意力;③细心耐心地询问家长患儿的一般情况,如情绪、饮食、大小便,同时护士要为患儿检查体温,观察患儿的面色、眼神、精神状态,排除其他疾病;④检查小儿治疗部位皮肤有无破损、水疱、出血、骨折,若有则不宜揉捏;⑤准备好滑石粉、爽身粉或冬青膏、润肤油等介质备用,有过敏者可用姜汁替代,以免造成皮肤出泡、磨破等;⑥让患儿保持不过饥也不过饱状态,做好操作前的准备,如喝水、排好大小便等。

(2)心理护理:护士要和蔼可亲地接待患儿和家长,和患儿进行一对一交流,让患儿放松,让家长信赖;安排家长在旁陪护,指导家长多和患儿对话、安抚、鼓励,给患儿予安全感;给家长讲解揉捏操作的流程、目的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消除顾虑。

(3)操作护理:①护士操作前先摘下双手佩戴的饰品,进行双手清洁,保持双手指甲短平光滑,防止划伤小儿皮肤;②天气寒冷时,护士要让双手先暖和后再操作,避免凉手刺激小儿,造成紧张,影响揉捏效果;③护士操作时先为患儿脱去外套、鞋子,将其轻轻放在揉捏床上,安排家长在旁陪护并协助护士;④让患儿的坐卧姿势舒适自然,一般先仰卧后俯卧;⑤按操作顺序揉捏,定穴准确,根据患儿年龄、胖瘦掌握手法轻重要到位,避免弄疼患儿或伤及皮肤;⑥多和小儿交流,争取小儿配合,为患儿翻身时动作熟练,防止碰撞患儿身体;⑦合理使用揉捏介质,保持操作过程中患儿皮肤光滑无伤痕;⑧揉捏中患儿会有出汗现象,在揉捏结束时护士要为其做好保暖护理,防止患儿受凉。

(4)家庭护理:包括制定并做好患儿健康食谱、锻炼计划、康复记录、鼓励家长之间多交流,互相学习;组织家长参加我院小儿三揉一捏操作培训班,让这一中医适宜技术走进家庭;开展患儿家庭定时回访,了解患儿在家治疗、康复情况,并给予督促和指导。

(5)饮食护理:1岁以内提倡母乳喂养,至少4~6个月以内的婴儿采用纯母乳喂养;其他饮食护理参考对照组,并予于辨证施护。

(6)辨证施护:根据12例厌食症患儿的表现及证候不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配合三揉一捏联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①食滞郁热型:主证:手足心热,喜食冷饮,大便干结,易发口疮,食则腹痛,舌苔白腻或者黄腻。辨证护理:患儿厌食重在调理饮食,以运脾消食为主,改善、调整、提高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捏揉目的:应达到运脾、消食、行滞,清热,导滞,宽肠之作用。②脾胃虚弱型:主证:便次增多,食后即便,量多,含食物残渣,舌质淡,苔白滑。辨证护理:重在控制饮食,定时定量。捏揉目的:应达到调理脾胃,健脾益气之作用[3]。

健康教育

每月利用儿童体检和预防接种之机,组织儿童家长集中观看中医药适宜技术操作影像,并由护士手把手教家长操作,形象传授中医穴位揉捏方法,并发放宣传小册子。护士向患儿家长讲解预防小儿厌食症的有关知识,指导合理喂养,让小儿从小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提倡母乳喂养,减少厌食症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小儿免疫力强,且经济方便,有助于母子感情交流。小儿断奶应避开夏天和小儿身体不舒服阶段,按正确顺序合理添加辅食,品种和数量要逐渐由少到多,不可操之过急。小儿饮食以主食为主,不乱加营养品,不要随便用补药和补品去补充孩子的营养不足,要耐心解释每种食品的性能、味道及价值。鼓励小儿在1岁半左右开始自己用餐具吃饭,逐步定时、定量进餐,饭前不吃零食尤其是甜食和饮料,饭后可吃些水果。家长要注意经常更换食物的种类和烹饪方法,荤素搭配,不挑食偏食,避免造成微量元素缺乏。不要乞求、恐吓、勉强小儿进食,要保持轻松愉悦的进食情绪,有助于胃口提高和食物消化。同时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帮助钙质吸收,有助骨骼生长,加强体格锻炼,不断增强体质,让孩子远离疾病。

做好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护理情况记录,并观察临床各项指征的改变,疗程结束后两组进行比较。

治疗结果

疗效评价。痊愈:厌食症状消失,食欲与食量均恢复到正常水平,小儿面色红润,精力旺盛,营养正常。好转:患儿的厌食症状有所好转,食欲与食量有所提高,营养状况逐渐改观。无效:厌食症症状仍存在。

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及护理后效果对比情况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疗程结束后效果对比(例)

对照组总有效率50%,观察组总有效率91.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讨论

小儿厌食症病因不一,但症结根本还在脾胃。脾运失健,食滞内停。在治疗过程中,应以调理脾胃、运脾消食为原则。穴位三揉一捏联用醒脾养儿颗粒达到了健脾和中、调脾胃、和阴阳、疏通经络之功。再对症护理,尤其有饮食护理的配合,效果良好。

对照组:醒脾养儿颗粒的成分有中草药一点红、毛大丁草、山栀茶、蜘蛛香及蔗糖。主要功能具有醒脾开胃,养血安神,固肠止泻之功。临床常用于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有一定效果。

观察组采用三揉一捏法,简便易行。揉腹、揉足三里、揉背腧穴、捏脊,可使脾胃等消化器官的兴奋性提高,增强消化吸收功能。揉捏法也属于传统自然疗法,安全方便,无不良反应,小儿易配合。通过此次观察,三揉一捏联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加上对症护理,二者相得益彰,疗效比单用药物显著,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1]李倩,孙远岭.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257.

[2]高氏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泻技术.中国中医药报,2009-02-09(5).

[3]袁景荷.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的护理[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5:56.

2014-10-14)

猜你喜欢
养儿厌食症小儿
国王的厌食症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不同剂量索利那新分别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原发性夜间遗尿症
夜盗小儿(下)
探讨中医保健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
夜盗小儿
没有国家的安定,何来小家的幸福
小儿涵之三事
养儿四首 (外二首)
下乡养儿,乡野式教育能否找回育儿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