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方言中“再”“到”“在”用法探究

2015-07-10 17:44武娜
文学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枣阳枣阳市句末

武娜

内容摘要:本文以湖北省枣阳市区方言为语料,主要探讨枣阳方言中“再”、“到”、“在”存在的形式,依附的成分等具体的用法及其表达出来的特殊意义,以期从语法方面弥补湖北枣阳方言研究中的空白,对湖北枣阳方言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枣阳方言 “再” “到” “在”

湖北省枣阳市地处鄂西北,位于鄂豫两省的交汇处,隶属于襄阳地区,但与襄阳方言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枣阳方言中“再”、“到”、“在”的特殊用法充分体现了枣阳方言特殊的表意方式,也是枣阳方言的特色所在。

一.“再”

“再”一般出现在句末(语气词除外),另外还有一个自由变体“着”,它们在语义及功能分布上没有任何差别,用此用彼完全因人而异。

(一)“再”一般存在于以下几种形式之后

1.位于动词后,不带宾语、补语成份,“动-再”之间常要用“了/到”。

例如:明天可能要下雨,你把衣服洗了再。(表建议或劝告,意为先洗完衣服然后做别的事)

要想玩,把课文背到再。 (表要求,意为先把课文背熟然后去玩)

2.位于形容词之后,“形-再”之间必须要用“了”。形容词后用“了”,不再表示性状,而是表示一种变化,具有动态性。

例如:等天热了再。

3.位于宾语后,“动-宾”之间可以用“了”也可不用,对句义无影响。例如:等买(了)电视再。

4.位于补语后,“动+补+再”,补语和“再”之间不容出现别的成分。

例如:你累了就歇一会儿再。

(二)“再”所表达的不同语义与其所依附的成分不同相关

1.附于带“了”的动、宾、补之后,表示先进行某件事情然后做别的事情,即“先……再说”。

例如:先吃了再。(表示先吃完饭了然后去做别的事情)

2.当附于带“到”的动词之后时,则表示采取某种行为动作或维持某种状况是暂时的,即“暂时/暂且”。

例如:(把旧衣服)先穿到再,明天去买新的。(表示暂且穿着)

3.当附于带“了”的形容词之后,表示待情况发生之后再来办理或考虑某事。

例如:等天热了再(吃冰棒)。

“再”一般都用在祈使句中表达说话人的一种要求、建议、劝告或希望别人能够接受的想法,因此也可以把“再”看作一个表达祈使的语气词。

二.“到”、“在”

“到”一般用于动词和形容词的后面,构成“X到”的形式。“在”用在句末表示正处的一种状态,相当于普通话“正……着呢”,有“正在进行中”的意味。在许多地方,“在”和“到”通常连用,其表达的持续意味有所增加,并强调一种目前的状态。

(一)“到”用在动词后面,相当于“上、住、见”等意义;也可表示动作的持续,有“着”的意义;还可以表示估量,有“刚好/估计差不多”等意义;有时还有祈使、命令等意义。

1.“到”相当于“上、住、见”等意义。

例如:你赶紧把他拦到,让他把帽子戴到,听到没?(拦住、戴上、听见)

2.“到”表示持续意义,相当于“着”。

例如:还在跪到,赶紧起来吧。(跪着)

表示“着”时,有“动+到+动+到”的生动形式。

例如:他跳到跳到把脚扭了。

3.“到”表示估量,有“刚好/估计差不多”等意义。

例如:一间小屋能放到五个柜子。(估计能放五个)

4.“到”表示命令、请求、建议、提醒等意义,构成祈使句。

例如:起来,站到!(表命令)

你帮我拿到,我打个电话。(表请求)

(二)“到”用在形容词后,则体现一种特别的意义。

例如:钱过细到花。(应该节省着花钱)

这里用“到”也有祈使意味,表建议、提醒某事应该怎么做。

(三)“在”和“到”的连用。

例如:外面下到雨在。(外面正在下雨)

电扇关到在。(电扇此时没有打开)

参考文献

[1]赵元任.湖北方言调查研究报告[M].商务印书馆,1948.

[2]王志方.湖北方言中的几种语法形式[J].孝感师专学报,1984(2).

[3]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民俗方言卷)[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

[4]湖北省枣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枣阳志》[M].北京: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90(9).

(作者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枣阳枣阳市句末
小蜗牛求救
聪明的小老鼠
会跑的胡萝卜
四川方言句末助词“哆”
完整句末不一定都用句号
“也”“还”在英语中的用法
我家的老风扇
蔡伦小可能居住枣阳造纸
句末“没”和“没有”的演变分析
枣阳市植烟土壤主要养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