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与转移知觉的良器:评量问句

2015-07-10 13:54许维素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年6期

摘要本文将介绍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中评量问句。评量问句乃呈现了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核心架构。以数字来代替语言的描述的评量问句,极具弹性地协助当事人能将抽象的观点与情绪的内容与强度量化表达,也能协助当事人在看到晤谈的终极目标、形成下一步骤或进步的同时,提高当事人的意愿与信心,并向具现实感的更小目标迈进。

关键词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评量问句;量化表达

分类号 B84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中的评量问句(scaling question)是一个非常有效用的代表技术之一。

评量问句运用了一刻度量尺的工具,此一刻度量尺通常为十个刻度(也可依需要改为百分制或五分制),常见顶端的10分常是代表当事人所欲的结果或奇迹的图像,1分则为相对的低点,再询问当事人目前所处的位置,及其与奇迹愿景的距离与差异,进而逐步引发当事人在朝着自己所欲愿景的方向下,以适合自己的速度与方式,向前迈进一步。所以,评量问句经常接在奇迹问句之后使用,而有“奇迹评量”的雅称(De Shazer, Dolan, Korman, & Trepper, 2007)。

除询问奇迹愿景之外,咨询师藉由评量问句1到10分的评量,邀请当事人将自己对任何事物的观点、印象、与预测放进评量,包括认知与情绪的状态、对目标与例外的看法、有用资源与所需协助、以及进步与改变的观察等不同重要向度;咨询师只需提出最高与最低点所代表的意义,再由当事人来评量他自身的知觉以及思考别人可能会给予的评量分数即可(Pichot & Dolan, 2003)。这些向度的评量与讨论,将而帮助了当事人表达出对于过去经验的复杂感觉,同时评估了未来的可能性,而把处于困境中的当事人常见之强烈而抽象模糊反应,转化为更具体、可测量以及可介入的行动(De Jong & Berg, 2007; Hansen, 2005)。

1 运用评量问句的基本原则

处于困境中的当事人往往难以主动提出任何例外,或是不愿描述自己太多生活细节,此时,评量问句就是很适当的工具,因为当事人只需要说分数,甚至不需要详述分数背景的确实内容(特别是负面的事实),仍能使晤谈继续往前迈进。若当事人的情感状态可以被确认接纳、被审慎地评估时,其将能帮助当事人辨认出他们可以做哪些想做的事或必须做的事,进而影响与改变因困境所产生的情感状态。即使是面对有创伤的人,评量问句将协助当事人能开始沟通他们的需求,产生处理情绪的“有效行动”,而此也具有暗示痛苦不会如此一直恶劣地缠着当事人的效应(Berg & Dolan, 2001)。例如:

“如果10分表示问题解决时你能过你想要过的日子了,1分表示当时你很痛苦地决定必须打电话预约晤谈,今天你来到晤谈室了,你觉得你目前在几分的位置?”

“如果1分表示目前的情况很糟,10分表示情况慢慢在恢复正常了,你现在会给自己打几分?什么力量让你不是处在最低分?”

“10分表示你可以看到一点点的希望与亮光,1分表示完全没有希望感,你目前在几分?”

“何以能有此分数?你是怎么做的?什么帮助了你?”

“需要什么才能继续维持这个分数?”

“这三个月来有比现在分数更高的时候吗师”

“需要发生什么才能现在的你往上走1分?”

为使评量问句的回答对当事人产生作用,咨询师要记得要先多问当事人“何以能有目前的分数”、“曾经有过更高的分数”与“如何使分数增加”等问句;当提及变得高1分时,可先询问“高1分会与现在有何不同”的差异问句,以及“周围重要他人所见所想与当事人的差异”等刺激,才能使当事人有所暖身,而可激发出增加1分的灵感。此外,咨询师不可预设当事人打出的分数高低的意义,例如1~3分不见得在当事人的标准中是较低的分数;每位当事人对每个分数的间隔与标准,也不尽相同(Korman, 2011)。

使用评量问句时,咨询师仍须同步于当事人的状态且稳扎稳打的进行,不可急进地将当事人推至某一个评量量尺或变得好些的位置。例如,咨询师需注意当事人目前的能量与改变的意愿,若当事人的能量意愿偏高,则可多加询问:为了使分数更接近奇迹1分,当事人本人需要做些什么;若当事人的能量意愿偏低,则改为先探问“如何先维持平稳?”“周遭需要发生什么?”,以使当事人觉得压迫感不会那么高,也比较容易掌握。倘若当事人于回答如何提高1分的描述是很多、很难执行时,咨询师要再次提醒当事人,只是1分的间距;或者以增加0.5 或 0.1的小分数来引导当事人思考真正的一小步。而如果当事人表示不知道如何回答量尺分数所代表的意义时,至少表示当事人并不否认已经拥有一些优势力量;面对当事人的不知道,咨询师可以请他想想,或换向度再加以询问,或过一会儿再次邀请之(De Jong & Berg, 2007 ; Pichot & Dolan, 2003)。因此,咨询师需要视当事人的情况,可以如何更朝向目标构成的方向前进,而建立起一个小小的、可行的、符合现实的良好目标与行动(许维素,2013)。

若要评量问句大大发挥效能,咨询师需要创意地依据当事人的表述与所重视之处,设计、订定评量向度的高、低分两极所代表的意思,亦即,评量问句的量尺必须符合当事人对话当下的脉络与需要,所谓的较好与较差的两端,还是得视对话的方向而定,咨询师可依当事人讨论的话题与情况,来选择适当的评量向度。咨询师需尽可能地让当事人的评量分数可以“说话”,也唯有由当事人与咨询师共同建构出来的数字才具有意义,也才能协助当事人及咨询师了解与澄清处于困境的情况,并启动任何改变的可能(许维素,2009)。

由于当事人身处困境状态的独特性,咨询师在选择评量问句的两端时,需要透共专注倾听、不预设的态度以及晤谈的共同理解基础,配合当事人的状态以及曾描述过的事项,细腻地设计引发各种微小正向力量的向度,而同步于当事人的整体知觉与情绪状态,不躁进的推进建构解决之道。亦即,一本SFBT的精神,咨询师以评量问句来了解当事人与推进改变的过程,都是在接纳、尊重而不驳斥当事人任何主观的评量,且不放弃在当事人所认同的方向、方法与速度上,来引导当事人扩大与转化知觉,而能渐进改变(许维素,2014)。

2 评量问句的多元变化应用

同时,透过评量问句与当事人互动,咨询师还可以搜集一些当事人在困境或危机中的相关背景资料,即使会带有一些问题导向的探问机制,SFBT都以评估并提高当事人现今的安全性为主要目的。即使当事人有身陷囹圄之感,SFBT咨询师都持续抱持着未来导向,试图了解当事人希望他的生活可以有什么改变,以及他需要做什么才能造成此改变;因为倘若当事人对所欲改变描述地越具体、越多的细节产生时,当事人改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Pichot & Dolan, 2003)。对经历痛苦或失落的当事人来说,评量问句具体与可测量的特性能让他们在第一次晤谈后即能感受到自己想要的方向,这往往能带给他们希望感与期待的力量,也能看到自己已经拥有的力量或改变(Berg & Reuss, 1998; Hansen, 2005; Simon, 2010),例如:

“面对这个困难的情况,若以一个量尺来评分,10分代表你处理与应付这个情况还不错,1分是代表着你一点都无法处理、应付,你觉得自己目前是在几分?”

“如果10分代表你对自己可以面对这个困境很有信心,1分代表你没有信心,你打几分?”

“何以还有4分?4分代表着什么?”

“你做了什么让情况还有4分?”

“如果要再往前走一格,你需要多少时间停留在此分数上?”

“如果你能正常早起,你认为可用几分来代表?”

咨询师也可调整与设计评量的两极向度,而使当事人回答时,更容易看到自己的进展或引发因应之能力:

“如果1分表示你觉得这困境带给你的压力很大,10分表示你很平静地面对这一切,你觉得困境刚发生时是几分?”

“我知道你正处于一个困难的时期,我也看到你很努力地在解决问题,所以我很好奇你觉得目前自己解决问题的情况究竟如何:如果有一个量尺,1分表示你就只是在处理问题而已,10分表示你觉得你在处理问题时,表现得比你原先想象得还要好,你觉得自己目前在几分?”

“你是怎么做到的?”

“曾经有过更高的分数吗?”

“那时是如何发生的?”

“你觉得如何让它更常发生?”

必要时,咨询师也可直接针对当事人有可能会结束自己生命的议题进行讨论:

“你需要在情绪稳定的这个量尺上的几分位置,你觉得你才不会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以1到10分来评分,1分代表着你可能会决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10分表示奇迹已发生的日子,来晤谈之前的你是几分?”

“决定来晤谈时的你是几分?”

“现在的你是几分?”

“到几分左右你觉得可以不用再来?”

“你说你目前是在2分的位置,要能留在2分位置,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是你一定得记得继续做的?”

“另一个也得记得继续做的重要事情是什么?”

“你需要什么,才能帮助你自己不往下掉1分?”

“需要发生什么,才能减少想结束自己生命的念头?”

“如果你能到3分时,你会是什么样子?”

“你会做些什么事是现在尚未做或不能做的?”

“或者不用做些什么事是现在必须做的?”

“发生了什么,才能让你好一点而增加0.5分?”

“你的感受、想法、行动会有何不同?”

当然,询问评量问句时,咨询师记得多连结当事人的情绪、想法、行动,以扩大当事人的知觉;咨询师也可多加连结“关系问句”的使用,询问重要他人的观察或在同一向度上的评量为何,让当事人觉察到外界对他的看法与自己的落差,而获得支持或现实感,对处于困境的当事人来说特别重要。当关系问句与评量问句相互结合时,更能使两个问句的交互作用产生更佳的引导效益:

“若一位十分了解你的人来分别评量你克服困境的决心、信心以及积极程度,他又会打几分?”

“何以与你的分数不同?”

“他认为若发生什么事,则会让他评量的各分数再增加1分?”

因为对于挫折甚至想放弃的当事人,常因着所爱之人,而终于鼓动愿意努力的意愿与信心(许维素,2013&2014):

“10分表示奇迹发生后,1分表示开始要变好了,你觉得你自己目前在几分?”

“你会怎么解释自己在2分呢?”

“你的好友会认为你在几分的位置?”

“何以他们不是打最低分?”

“他看到什么是你没有注意到的?”

“你又拥有什么是他还不知道的?”

“需要发生什么,才能到2.5分?”

“如果到了2.5分,你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

“谁会第一个注意到你有改变?”

“你的家人(好友)又会发现你有什么不同?”

“那时他们会说些什么?”

“有这些改变,对你何以是有帮助的?”

“你的家人又会认为这些改变会对你有些什么帮助?”

“因为你的改变,你与家人(好友)之间又会有什么不同?”

除了上述各种评量的静态向度外,评量问句的设计还可以配合晤谈当时状况用来讨论咨询过程的立即性:

“如果1分表示你觉得谈这件事很困难,10分表示你觉得能很自然地谈此事,你觉得现在你会打几分?”

“如果1分表示你觉得谈这件事毫无帮助,10分表示你觉得谈此事会很有帮助,你觉得现在你会打几分?”“你家人的看法又会是什么?”

“发生什么才能增加1分?”“你好友的建议会是什么?”

“前进一格的时间可能需要多久?”

“我需要知道些什么,就可能会再增加1分?”

当然,Simon(2010)也提醒着,丧亲者在亲人过世的头一两周时,往往会被亲人与朋友所围绕,因而通常会处在麻木而不真实的情况中,直到大家都离开后才开始经验到其失落与悲伤的历程;因此,在运用评量问句时,咨询师将1分定义为失落事件发生后的两到三周,通常会比较有效、有意义。

除此之外,可多元变化设计与应用的评量问句,还可以用来测量其他向度,包含:自尊的程度、晤谈前的改变程度、对改变的投入程度、问题需优先解决的次序、对希望的看法、愿意修复关系的努力度等。对于处于困境或危机中的当事人特别去评量的向度包括:目前恐惧的程度以及处理恐惧的能力、目前事情有多糟以及承受压力的程度、自我责怪或需要负责的程度、愿意接受结束生命以外的选择之程度、需要保护计划及医疗介入的程度、认为自己可以照顾自己或信任自己的程度、愿意讨论创伤事件或愿意面对问题的程度、认为晤谈已有助益的程度等(Pichot & Dolan, 2003; Hansen, 2005)。因为,即使面临问题或危机事件的冲击,不少当事人来晤谈当时的分数是高于1分的,而此也创造了咨询师询问当事人“何以不是0分”的机会,如此将可让当事人去探讨已有分数的例外所在,或可评估当事人的进步程度,而鼓舞、赋能了受困的当事人愿意思考如何再继续维持因应、或创造例外与进步。

3 呈现焦点解决架构的评量问句

评量问句在SFBT中是非常广为应用的。评量问句以数字来代替语言的描述,是极具弹性的,且几乎只要能懂数字的人就能回答。由于当事人透过评量问句将许多难以表达的观点、抽象的情绪状态、内在的感觉想法等的内容与强度量化出来,乃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往往可以协助咨询师评估与了解处于困境中或功能暂时偏低的当事人此时此刻的状态。即使在当事人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评量问句仍可帮助当事人具体表达自身的状况(许维素,2013&2014)。

透过评量问句,可了解当事人目前的状况、形成的例外,也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让当事人确认小小的步骤与改变,因此当事人不论打多少分,都可直接突显了处于困境的当事人仍有的例外与因应能力,而能连结到当事人的资源所在。评量问句也可以评估当事人现况及下一步为何,当能再往前一格时,即是在开始发展解决的方法了。亦即,评量问句乃可有助于了解当事人这个人与其目标与奇迹的关系,并可鼓励当事人发掘例外及形成例外的方法,而能在看到晤谈的终极目标、形成下一步骤或进步的同时,提高当事人的意愿与信心,并向具现实感的更小目标迈进(Berg & Reuss, 1998; Pichot & Dolan, 2004)。

是以,评量问句乃特别反应了SFBT的重要架构,如图1所示,于十分量尺的十分位置即是奇迹、梦想或大目标之位置,1分则为相对的低点。现在的分数到1分之间的距离,即表示例外的存在,而维持在目前的分数可以不更低分,则为应对的概念。如何向上1分、更朝10前进,则为一小步的代表(如图1,许维素,2014)。

明显可见,评量问句可以让当事人表述的模糊信息变得清晰,也可能让已然清晰的信息,变得更为具体(许维素,2009,2013&2014)。评量问句还可帮助深陷情绪困扰的当事人创造更有条理的观点,来重新看待让他们抵挡不住、忧心与脆弱的情感困扰,甚至可以提供某种建构性,让当事人理解其与情绪的紧张关系出自何处,但同时却无须隐瞒或扭曲自己的情感状态(Berg & Dolan, 2001)。特别是,透过评量问句的不同向度之分数的变化,将可催化当事人看到现象的多元角度以及个人的例外与优势,并注意到一至十分量尺的中间连续线段,而不会只陷于是非、对错或好坏的两极选择,于是,当事人对问题与困境的看法会随之变化,原有的情绪会有所转化,而原有的知觉与行动乃将会更朝解决之道迈进(Fiske, 2008; Pichot & Dolan, 2003)。

参考文献

许维素(2009).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的应用.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

许维素(2013).建构解决之道: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宁波:宁波出版社.

许维素(2014).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理论与实务.台北:心理出版社.

Berg, I. K., & Dolan, Y. (2001). Tales of solution: A Collection of hope-inspiring stories. N. Y.: W.W. Norton & Company.

Berg, I. K., & Reuss, N. R. (1998). Solutions step by step: A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 manual. New York, NY: W.W. Norton.

De Jong, P. D., & Berg, I. K. (2007). Interview for solutions (3rd ed.). Pacific Grove: Brooks/Cole.

De Jong, P. D., & Berg, I. K. (2012). Interview for solutions (4th ed.). Pacific Grove: Brooks/Cole.

De Shazer, S., Dolan, Y. M., Korman, H., & Trepper. T. (2007). More than miracles: The state of the art of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Philadelphia, PA: Haworth Press.

Fiske, H. (2008). Hope in action: Solution-focused conversations about suicide. New York, NY: Routledge.

Hansen, C. K. (2005). The workshop of using 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 in crisis intervention. The Training of Teacher Chang, Taipei, Taiwan.

Korman, H. (2011). The workshop of 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 Beijing, China.

Pichot, T., & Dolan, Y. (2003).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Its effective use in agency settings. New York, NY: The Haworth Clinical Practice Press.

Simon, J. (2010). Solution focused practice in end-of-life and grief counseling. New York, NY: Springer.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scaling question, the core structure of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 Instead of using languages, scaling question adopts numbers to assist clients to quantitatively express their abstract ideas, the contents and intensity of their emotions. In addition, it not only helps clients make progress or choose the next step after seeing the ultimate goal in an interview, but also helps clients improve their will and confidence, to move forward towards a more detailed and practicle direction.

Key words: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caling question ; quantitative expression

编辑/黄才玲 终校/王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