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管类大学生产业结构性失业分析

2015-07-10 20:02陈宇璇杨佳丽林逢春李树基林晓翡
卷宗 2015年1期

陈宇璇?杨佳丽?林逢春?李树基?林晓翡

摘 要:产业结构性失业导致就业岗位供需失衡,是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本质,其成因表现是我国经济政策影响下,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虚拟经济过度繁荣、第二产业转型失败而第一、三产业发展滞后。在此产业结构下,经管类大学生由于自身专业的局限,就业状况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解决经管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国家必须采取宏观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创造就业机会;同时高校应调整人才培养方式以提升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经管类大学生、产业结构性失业、就业对策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课题“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背景下广东经管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研究”(项目编号:20131184502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0 引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00万,预计“十二五”期间将达到近750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现实中,在每年的高校招聘会上,上百人竞争一个职位的现象已不绝耳闻。但从劳动力市场整体的供需状况来看,两者并不存在这么明显的数量差异。据测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每年可增加1200万个就业机会。在大学生纷纷苦诉就业难的同时,也有不少用人单位表示招人难,例如近年来,技工荒蔓延到普工荒的现象。这说明,我国大学生就业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的特点。

1 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本质

1.1 结构性失业的概念及成因

结构性失业,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失业。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对结构性失业在我国的成因表现,我国学者大体把它分为以下几类:1.产业性结构失业,是由我国的第三大产业发展失衡造成的[1] [2][3];2.观念性结构失业,是由大学生就业观念不正确,对岗位的期望值脱离实际造成的[4][5][6][7];3.技能性失业,是由与产业升级换代所需新技能与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不相匹配造成的[4][6];4.专业性结构失业,是由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的[2][3][4][5][6];5.层次性结构失业,是由高校教育培育模式趋同导致培育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多样性需求并且在同一岗位情况下造成职位排挤造成的[4][7];6.区域性结构失业,是由劳动者的区域分布不对称造成的,具体表现为城乡分割、地区分割和行业分割[1][4][5][7] 。

1.2 结构性失业的本质

无法否认,以上所提的六种结构性失业的成因均与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现状紧密贴切,但究其根本,笔者认为,针对经管类大学生,产业结构性失业才是其失业的本质。我国产业结构的失衡直接来源于我国经济政策调控的不合理。唯GDP增长优先的发展理念和政策导向导致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把经济发展落实在经济增长速度而不是产业结构是否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中国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

对于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表现,可通过与发达国家相对应的发展历程对比看出。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在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时,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达到10%以上,与之相对应的劳动力结构也是如此。(见图一)相对比,我国的人均GDP在2001年时就已超过1000美元,随后在2008年超过3000美元,2010年超过的4410美元,至2012年已经接近6300美元。但是,在如此高的人均GDP水平下,我国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所占GDP的比重相对比仍低于3%,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比第二产业仅高了6%左右。(见图二)由我国的人均GDP在大于发达国家三倍的情况下,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的比例却无法与之看齐的现象,可得出我国当前产业结构非常不合理以致劳动力结构趋向失衡的现状。[8]

图一:

发达国家 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 人均GDP接近2000美元

产业结构 劳动力结构 产业结构 劳动力结构

第一产业(%) 26.7 51.7 21.8 38.1

第二产业(%) 25.5 19.2 29 25.6

第三产业(%) 47.8 29.1 49.2 36.3

资料来源:《时寒冰说·未来经济二十年大趋势·现实篇》[8]

图二:

中国 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2001) 人均GDP接近6300美元(2012)

产业

结构 劳动力

结构 产业

结构 劳动力

结构

第一产业(%) 14.4 50 5.7 37.4

第二产业(%) 45.1 22.3 48.7 29.5

第三产业(%) 40.5 27.7 45.6 35.7

资料来源: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贡献率和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根据国家统计局

网站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m=hgnd)中相关数据编制

2 经济政策影响下我国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的现状

2.1 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虚拟经济过度繁荣

2003年,《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18号文”)第一条文正式把房地产行业定义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且在18号文中把住房供应主体由“经济适用房”改成了“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这意味着保障性住房被改成了市场化的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的保障性和平抑房价上涨的职能被废除,随之确立的是商品房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中国的房价正是从18号文的开始,步入了飞速上涨的轨道。全国商品房的平均售价由2003年的2359(元/平方米)上涨至2012年的5791(元/平方米),增长达到145.5%。而全国的房屋竣工造价由2003年的1273(元/平方米)上涨至2012年的2498(元/平方米),仅增长了96.2%。对比之下,可见房地产行业的庞大利润。房地产市场的暴利,赚钱效应蔓延,不劳而获的价值观被接受,使社会产生了一种扭曲的激励机制。于是,大量企业将精力与资金投入房地产。但我们必须知道,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是虚拟经济的核心。它直接导致流向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的资金大幅减少,从而对实体经济造成抽血效应。同时必须注意的是,在房地产开发中扮演最重要角色的建筑业,虽属于第二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最多,但其就业人口大多是没有知识文化的低素质劳动者。

2.2 第二产业以加工制造为主,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升级失败

持续上涨的房价是中国制造业处于困境的重要推手。房价上涨推动地价上涨,地价上涨又带动房价和租金上涨,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劳动者打工成本上升,而企业不仅用地成本上升,人工成本也被迫上升,实体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另一方面,房地产业的暴利吸引着企业投入大把资金,导致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大大减少。这导致中国的制造业至今仍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类企业仍是我国主要的企业类型。生产类企业需要的是大量的生产工人和技术工人,与之相反的服务类制造业需要的是大量的知识性人才,特别是企业管理中的人力、财务、物流、销售等专业性人才。这些正是经管类大学生的所学所长,因此我国制造业的现状,使得其吸纳经管类大学生就业的空间十分有限。另一方面,适合经管类大学生就业的第三产业由于建筑业和重工业拉动第二产业快速发展,所占GDP比重有限,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呈现不相协调的状态。同时,低端的制造业无法产生服务性需求,致使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无法调整升级,传统服务业仍占主要份额,而生产型服务业发展滞后。产品调查、市场营销、售后服务、信息咨询等生产型服务业发展不足,自然对经管类大学生的就业容纳能力也十分有限。

农业不发达,国家扶持力度不够,大量农民工进入城镇对大学生就业造成挤压。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资源越来越稀缺。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态环境问题越发突出,农业发展面临着亟需解决的问题。加上国家对农业科研投资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以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9]。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发展缓慢,使得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10]。《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指出,2013全国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外从业的外出农民工为16610万人,比上年增长1.7%;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内从业的本地农民工为10284万人,增长3.6%。农民工进入城镇解决了第二产业招工难的问题,农民工的素质虽不及应届毕业大学生,但由于目前我国主要的企业类型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更青睐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农民工。监测显示,2013年中国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为2609元,而应届毕业生平均月薪为3945元。因此,大多数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制造业更愿意聘用人力资本较低的农民工,而不愿选择应届毕业生,对大学生就业造成挤压。

3 解决大学生产业结构性失业的对策

3.1 政府采取宏观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化升级,创造就业机会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调整,应依托创新,通过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化全面升级。第一,大力发展服务产业,支持鼓励旅游业、餐饮业、咨询业等社会服务业。第二,政府应采取宏观政策鼓励实体经济的发展,严厉调控房地产投资和打击投机热,从而将资源引向制造业,推动第二产业结构升级。第三,政府通过提供财政、信贷、外贸等方面政策,加大力度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龙头产业的扶持力度,增加农业就业量。

3.2 政府加大教育投资,各高校提高师资水平,通过实践培养“应用型”人才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与高校教师的素质和知识水平有关,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并运用幽默诙谐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用人单位对管理类学生和技术类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存在差异,对管理类学生更侧重于非专业类知识和管理技能方面[11]。因此,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应更加重视经管类学生的实践环节,建立与地方政府及企业的合作关系,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同时出台实习导师制等相关政策引导教师重视学生实习实践,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需求,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3.3 产业结构升级与高校人才培养相结合,力求供需平衡

自2003年高校扩招后,我国大学应届毕业生面临着高经济增长、高失业的外部就业环境。《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0-2012年,我国高校各专业毕业生人数年均增长率超过10%的6个专业中,增长最快的是管理类。[3]第三产业在我国产业结构所占比重较小,而经管类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第三产业。因此劳动力市场上供大于求,对经管类毕业生的就业及其劳动力价格水平造成消极的影响。对此,各高校在对经管类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要与我国的产业结构相适应,进行科学合理的专业调整规划,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就业能力,从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实现供需平衡。

参考文献

[1]王颖、潘茜,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解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05

[2]姜世健,產业结构与就业弹性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教育科学,2014.08

[3]王志华、贝绍轶、董存田,我国产业结构与高校专业结构协调性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2.09

[4范明、安弋锋,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结构性原因分析[J],教育探索,2009.03

[5]曾辉,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及其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9

[6]孙红永,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04

[7]李同果,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2008.11

[8]时寒冰,时寒冰说·未来经济二十年大趋势·现实篇[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7

[9]黄国勤,中国农业发展研究Ⅱ—现状与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08.06

[10]吴晨映,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根源及对策探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05

[11]王霆、曾湘泉、杨玉梅,提升就业能力解决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3.03

作者简介

陈宇璇,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12级学生,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杨佳丽,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12级学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林逢春,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外交。

李树基,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11级学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林晓翡,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11级学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