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价格贸易条件指数测算与变动分析①

2015-07-11 09:53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李丹滁州学院科技处夏岩磊
中国商论 2015年23期
关键词:因素分析安徽

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李丹滁州学院科技处 夏岩磊

安徽价格贸易条件指数测算与变动分析①

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李丹滁州学院科技处 夏岩磊

摘 要:价格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反映该国或该地区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文章通过对安徽初级产品和制成品的贸易条件指数的测度,展现安徽各类商品在不同时期贸易条件的变动趋势,从经济增长、外商投资等多角度分析安徽贸易条件变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市场拓展、产业结构及投资环境优化、经济合作等促进改善安徽贸易环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价格贸易条件指数 安徽 因素分析

夏岩磊(1982-),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滁州学院经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

作为中部六省之一的安徽,要把握中部崛起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时机,促进安徽经济增长,必然需要提高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深入了解本省的贸易条件现状,测算近年来贸易条件的变动情况,有助于了解安徽对外经贸发展经历的环境及未来趋势。

本文选取2001~2012年度安徽进出口相关数据,测算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指数,并结合安徽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市场、投资环境、经济合作、政府职能等因素,提出改善贸易条件、应对复杂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的对策及建议。

1 安徽价格贸易条件指数的测度及变动趋势

1.1 指标及数据说明

鉴于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可信度,本文重点对安徽进出口贸易的价格贸易条件进行测度。进一步地,根据SITC(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对商品的划分,我们分别对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数据进行了收集与整理,选取的数据以2001年为基期展开测度。

之所以选取2001年为基期,是想探究加入WTO以来安徽外贸环境的总体情况及变化,从而使得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在进行价格贸易条件测算时,我们采用帕氏公式,即:

1.2 安徽贸易条件指数的测度

1.2.1 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指数的测度

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指数的测度以中国加入WTO的时间节点2001年为基期做运算,以t年度的初级产品出口金额与基期初级产品出口金额之比除以t年度初级产品进口金额与基期初级产品进口金额之比得出t年度的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指数,鉴于进出口商品数量的数据难于采集,从贸易平衡角度出发,拟用进出口商品总金额去除价格波动因素后的比值,近似地代替平均价格水平,从而计算出初级产品价格贸易条件。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指数的测算 单位:万美元

1.2.2 制成品贸易条件指数的测度

按照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指数的测度方法,以2001年为基期,用进出口商品总金额去除价格波动因素后的比值,近似地代替平均价格水平,从而计算出工业制成品级产品价格贸易条件。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指数的测算 单位:万美元

1.3 安徽价格贸易条件指数的变动趋势分析

“入世”以来,安徽进出口贸易额稳步增长,出口商品从初级产品逐步向工业制成品转变。我们以2001年为基期,对总贸易条件指数做测度与分析。以t年度的出口商品总金额与基期出口商品总金额之比除以t年度进口商品总金额与基期进口商品总金额之比得出t年度的贸易条件指数(NBTT),如表3所示。

表3 安徽价格贸易条件指数的测算 单位:万美元

进一步地,我们将历年贸易条件描述如图1所示,对比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以及全部商品的贸易条件变动及发展趋势情况。

图1 安徽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动与发展趋势(2001~2012)

如图1所示,三条贸易条件指数线的变动基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3年以前,贸易条件指数都呈现下降形态,外贸环境在不断恶化。这段时间是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引致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主要是对市场规则和国际竞争环境的不适应。第二阶段是2003年以后至2010年,制成品贸易条件指数在不断上升,并于2005年后超过100;而初级产品指数和总指数变化不大,始终在100以下,说明工业制成品出口成为安徽主要出口商品,且贸易环境逐步在改善。2008年前后数值剧烈变化,原因是金融危机。第三阶段是2010年之后,整体上制成品产品贸易条件、初级产品贸易条件以及总体贸易条件都呈现好转的趋势,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安徽承接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劳动力充裕、自然资源丰富等优势逐步显现,借助外资不断涌入,带动了对外经贸领域的发展。

2 安徽贸易条件变动的主要原因分析

2.1 区域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变动的影响

近些年来,安徽对外贸易活动日益活跃,对外贸易额也日益增加,对外贸易收益在安徽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高,两者紧密联系。比较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的比重及随年份变化趋势,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贸易条件指数变化状态呈现相对稳定且有提高的趋势,这说明合理的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以及经济增长方式对贸易条件指数的恶化起到缓解乃至逐步改善贸易环境的作用。

2.2 外商直接投资对贸易条件变动的影响

安徽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省份,承接产业转移,市场吸引外资的能力逐年增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由2001年的33672万美元迅猛增加至2012年的863821万美元,且实际利用外资多集中在制造业。制造业生产规模和贸易规模的壮大,也影响了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产品的进出口金额及比重,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作用着贸易条件指数的变化。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比重的变化趋势与图1的贸易条件指数数据变化趋势共同呈现大体上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3 进出口产品结构对贸易条件变动的影响

从2001年入世以来,安徽初级产品与制成品出口金额之比由最初的13.82%降至2012年的6.83%,也就是说明,安徽出口越来越倾向于制成品出口,制成品出口金额数量迅猛增长,而初级产品的出口额相对减弱;另一方面,安徽初级产品与制成品的进口额之比由2001年度的60.09%上升至2012年的133.9%,这说明安徽制成品进口额在降低。安徽在进出口贸易产品结构上的调整与转型引发的结果是:制成品价值远高于初级产品价值,大量的制成品出口换回了大量的初级产品,进出口结构比重变化趋势与两大类别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变化趋势呈现一定相关性。

3 促进安徽贸易环境改善的对策与建议

安徽贸易条件指数趋势呈现出稳定提升,贸易环境在不断改善。应紧紧掌握市场动态,积极适应国际市场规则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安徽出口贸易发展,努力创造良好的贸易发展环境。

3.1 调整产业增长模式,保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升,产值稳步提高,俨然成为安徽国民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且对贸易条件的平稳回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转变原有经济增长方式,保持制造业产品出口额的提高,继续提高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以第二产业的产值增长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安徽改善贸易条件,提高对外贸易水平应当把握和选择的。另外,经济增长,出口规模的增大,产出值的增加,会对价格贸易条件的下降有弥补效益,应不遗余力地保持经济增长量绝对的增加,为改善贸易条件做出贡献。

3.2 开拓新兴市场,扩展对外贸易领域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安徽对外贸易经济产生了消极影响,致使其产生明显的波动,说明了省域经济与贸易具有敏感性,容易受到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明显的波动。要缓解外部市场经济动荡的冲击,促进对外贸易经济的稳定安徽也应该突破内陆省份的局限性,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加强与那些市场前景广阔、机遇充足、具有潜力的发展稍落后的国家及地区产业合作,比如非洲、拉美等。

3.3 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对外资的引导

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的增长以及其流入制造业比重连年稳步增长对安徽贸易条件指数稳定中回暖是起到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的。随着制成品生产规模和贸易规模的扩大,安徽的贸易结构得到改善,其价格贸易条件波动性也随之减少。积极引进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对贸易条件指数的稳定回暖也是一种重要途径。

3.4 依托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安徽劳动资源密集型出口产品额虽有所下降但仍占有不小的比重。应依靠先进技术进行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迅速改变出口加工制造业技术含量低的状况,使安徽外向型的产业具有较高的发展效率,产品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发挥安徽作为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的优势,加强加快将科技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价格提高,缓解并改善安徽贸易条件。完善制度创新,培养人才,发展技术,一切以服务于提升产品竞争力为目的,以创新的制度服务于产业调整,以制度保障安徽产业结构的更高层次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 R.Prebisch.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atin America and Its Principal Problems[J].Economic Bulletin for Latin America,1950(7).

[2] H.W.Singer.The Distribution of Gains between Investing and Borrowing Countri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0(5).

[3] Hazali,Tariff,Terms of Trade.Unemployment and The Real Exchange Rate[J].Economic Review,2005(8).

[4] 刘渝琳,杨小玲.外商直接投资、贸易条件与政策选择[J].国际贸易问题,2007(7).

[5] 张秀生,张文斌.中部地区的对外开放:现状与对策[J].武汉大学学报,2006(07).

[6] 马兆良.安徽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8(02).

[7] 后小仙.复杂经济运行背景下省域经济风险评价——基于安徽省1995~2009年的经验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02).

[8] 安徽统计年鉴(2002-2013)[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8(b)-110-04

基金项目:①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增长持续放缓预期下提升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核心竞争力研究”(SK2014A335)。

作者简介:李丹(1982-),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滁州学院经管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国际贸易政策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因素分析安徽
安徽:种子田去杂保纯促增收
5.回声
桥梁抗震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现状分析
无形资产减值因素分析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