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规训、反抗与惩罚

2015-07-12 12:13顾嫄媛陈静蕾华东理工大学上海200237
名作欣赏 2015年30期
关键词:黛西规训了不起的盖茨比

⊙顾嫄媛 陈静蕾[华东理工大学,上海200237]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规训、反抗与惩罚

⊙顾嫄媛 陈静蕾[华东理工大学,上海200237]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不仅彰显了对“美国梦”传奇的幻灭与嘲讽,而且揭示了社会权力对人的规训作用,这种规训权力与米歇尔·福柯对权力的理解有异曲同工之妙。规训力量对主人公们的影响匪浅,他们在做出反抗的同时受到了程度不等的惩罚。社会规训权力是导致盖茨比这一人物悲剧的根本原因,任何反抗,在此种权力的控制与监视下只会招致惩罚。

《了不起的盖茨比》规训惩罚反抗

《了不起的盖茨比》奠定了菲茨杰拉德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使其成为“爵士时代”的发言人。自问世以来,广大学者和批评家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品论。纵观现有的研究话题,大多集中在小说主题、时代背景、写作技巧、叙事手法等方面,如美国梦、空间叙事、女性主义等。总的说来,学界并没有试图从规训与惩罚的角度解读这部小说,菲茨杰拉德凭借这部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其深刻的主题思想和特殊的创作背景固然值得关注,但书中所体现的规训力量以及对反抗的惩罚等也应当得到充分挖掘,从而对小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崭新的诠释。

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曾指出,在任何一个社会里,人体都受到极其严厉的控制。控制的模式则意味着一种不间断的、持续的强制,控制的方法可以称为“纪律”,纪律即规训,是一种“规范化训练”。①规训权力理论的普适性,为解读文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小说中以盖茨比为首的诸多人物角色都受到了当时社会思想的控制,无一幸免都成为被社会规训的对象,“他们的行为和主体都是权力作用与塑造的结果”。本文从规训权力理论出发,结合福柯著作《规训与惩罚》,研究小说中社会规训对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解读不同身份做出反抗的异同,分析社会面对他们的反抗所做出惩罚,试图借此角度,更深入地分析人物性格,旨在印证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

一、《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规训力量的形成与表现

“一战”后,享乐主义思想风靡,靠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的纯洁的“美国梦”已逐渐销声匿迹,社会施与人的思想锁链也就由奋发向上的“美国梦”变为消费文化。与此同时,白人与有色人种之间、新贵与旧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进一步激化,这种根深蒂固的阶级制度也在规训、塑造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而主人公盖茨比从“美国梦”坚定不移的信仰者,到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监视者、阶级制度控制下的受害者,始终作为社会规训力量的奴隶存在着。

规训监视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能形成一个不间断的网络,从而可以增加层次,并把各层次散布在需要监视的整个平面上。二是结构合理,不会将一种惰性力量压在需要规训的活动上。换言之,它必须被分解成较小的因素,但其目的在于增大其生产功能:使监视具体化并切实可行。②《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所展现的规训监视即符合这种表述:小说中的社会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以汤姆、黛西等人为首的贵族阶级,盖茨比所代表的“暴发户”一族,以及威尔逊夫妇所处的底层社会。主人公盖茨比的豪宅位于西卵,就在汤姆夫妇的宅邸对岸,这种地理上的划分即象征新贵受到的旧资产阶级的监视。灰谷中,T·J·埃克尔堡大夫的眼睛依然若有所思,目不转睛地看着住在那里的下层社会的人们,监视着他们的一言一行。③这些无形的监视与层级监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规训力量被分解成较小的因素,分散在不同的社会等级,警醒着人们不要僭越。正是这种监视使得盖茨比即使坐拥豪宅、家财万贯,也无法获得汤姆代表的贵族阶级的认可;也正如即使茉特尔与汤姆相好,也无法成为布坎农夫人一样。

根据规训理论,检查是一种追求规范化的目光,一种能够导致定性、分类和惩罚的监视。20世纪20年代的人们皆醉心于社会活动,因为这是一个发现新事物,交流传播新闻的平台。而盖茨比作为一个神秘莫测的富豪,自然成为大众的焦点,人们不断猜测、交换关于他的消息,这便是社会规训力量的检查;而且登门想要采访盖茨比的人不在少数,目的也大都是挖掘更多关于他的新闻。另外,盖茨比总是会接到很多生意上的来电,都与“不法勾当”脱不了关系,它们实质上也是检查的手段之一,确保盖茨比不会做出“出格”的事情。盖茨比时时刻刻都遭受着不同形式的检查,这是因为在规训中,受权力支配的对象必须是可见的,他们的可见性确保了权力对他们的统治。正是被规训的人经常被看见和能够被看见这一事实,使他们总是处于受支配、受规训的地位。小说中社会各界对盖茨比的探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信息的传播等行为极大地提高了盖茨比的曝光度,从而使其成为被监视、规训的重点对象。

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对规训的反抗

有压迫的地方就会有反抗,在这个受到严格监控的社会中,主人公盖茨比也不例外。盖茨比的反抗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反抗的是森严的等级制度,其反抗意识从其少年时期就可见一斑。小说最后盖兹先生向尼克展示的时间表反映了盖茨比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思想,他的个人决心也展现其雄心壮志。他不相信命运,坚信只要努力就能打破制度对人的禁锢。他精心编排自己的过去,模仿上流人的仪态、谈吐,试图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以及他对黛西深深的执念,都是对根深蒂固的阶级制度的反抗。

另外一种是盖茨比对主流价值观——享乐主义思潮的反抗。19世纪20年代,享乐主义盛行,人们皆追求物质享受,年轻人在伦理、道德上极度堕落,生活既没方向更无目标,但盖茨比却是一个例外。他的生活目标再明确不过——重新赢回黛西,所以他才贩卖私酒,买豪宅、办舞会。然而,纵然举办了多次舞会,盖茨比却始终置身事外,不跳舞,不交际;他不近女色,更不像汤姆那样私生活混乱;身为大私酒贩子,他竟没堕落成酒鬼,这些举止都体现了盖茨比对享乐主义的坚定反抗。盖茨比不似汤姆、黛西那样——他们砸碎了东西,毁灭了人,然后就退缩到自己的金钱或者麻木不仁或者不管什么使他们留在一起的东西之中,让别人去收拾他们的烂摊子。④盖茨比是了不起的,他始终心存希望,勇于反抗,说明享乐主义并未侵蚀他的人性,这本身就是对社会规训力量旗帜最鲜明的反抗。

书中还出现了另一种反抗行为,反抗的主角并没有反抗意识,态度也不坚定,代表人物是黛西。此前,针对黛西的研究得出的大多是消极论断。有学者认为“她硬被当作傀儡,麻木地去实现作者或读者心中诗性愿望”;还有评论称“黛西听任任何力量的摆布,随时保护自己,绝不陷入感情困扰或义务之中”。但是从规训权力的角度看,黛西似乎更像是一个无意识的反抗者。

年轻的黛西爱上了盖茨比,甚至准备到纽约去跟他告别,而家里人“有效地”阻止了她,可是事后她有好几个星期不跟家里人讲话。⑤这不外乎是一种反抗,毕竟面对充斥的物欲,鲜有人执着于爱情。但是由于没有意识支撑,黛西的反抗不可能持久;再者,她身处规训的监狱之中,家族对她的监控使其反抗还在萌芽中就被摧毁。婚礼前夕,黛西收到了盖茨比的来信,叫嚷着要悔婚。她掏出了那串汤姆送给她的珍珠,“把这个拿下楼去,是谁的东西就换给谁。告诉大家,黛西改变主意了”⑥。这是黛西的第二次反抗,但此时反抗意识仍未成型,最后还是败给了主流思潮,败给了规训力量,前两次反抗都是针对家族和社会对女孩子命运的掌控。

婚后黛西才认清汤姆作为纨绔子弟的本质——骄傲、风流、自私。毋庸置疑,汤姆是一个成功规训对象,然而黛西不同于他,“即使他们总是和一帮花天酒地的人来往,但是她的名声却始终清清白白”⑦。后来为了反抗婚姻对女子的束缚,找回自己遗失的什么东西,黛西投入了盖茨比的怀抱,这便是她的第三次反抗。可是好景不长,盖茨比的真实身份使她却步,肇事的恐惧使她退缩,选择与汤姆远走高飞,第三次反抗也同样无疾而终。

黛西作为一个无力的反抗者,缺少明确的反抗意识,些许诱惑或挫折就能将她吓退。她也曾为爱情、为婚姻反抗过,但是规训力量对她的严密监控,加之残酷的惩罚与裁决制度使她畏惧,她始终难逃其摆布。可以看出,无意识的反抗终究难成气候。

三、《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因反抗受到的惩罚

社会规训力量如此强大,一切试图反抗的人都会受到惩罚,规训处罚所特有的一个惩罚理由是不规范,即不符合准则,偏离准则⑧,而惩罚的力度总是与偏离程度,也就是,反抗的剧烈程度相呼应。除却重大惩罚制度,规训权力的成功无疑应归因于使用了简单的手段,例如规范化裁决。纪律分割了法律所不染指的领域,作为“内部处罚”的规范化裁决因此确立,它确保了规训权力的管控,规定和压制着重大惩罚制度不那么关心因而抬手放过的许多行为。⑨

本书中,盖茨比无疑是反抗程度最强的人物,因而无可避免地遭受了重大惩罚——死亡。他的死绝佳地印证了规训力量只手遮天,不会放过任何反抗者。比肉体的死亡更痛苦的是,盖茨比葬礼上的冷清场面。书中有不少篇幅描写了参加派对的人,如今他们除了看热闹,竟无一人想悼念这个死去的富豪。惩罚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加之各种经济、政治因素,惩罚已不仅包括肉体的死亡,还有深入灵魂、思想、意志和欲求的惩罚。⑩盖茨比一生都在反抗固有的阶级制度,生前虽是上流社会话题的中心,死后却被他们弃之如敝屣。雪上加霜的是,他一直到死都没能等到黛西的来电,这代表着盖茨比几近一生的梦想都没能实现。在黛西心中,他的死活远没有安逸的生活来得重要,这种心灵上的伤痛对盖茨比才是最沉痛的一击,也是比肉体的死亡更加严酷的惩罚。

较盖茨比而言,黛西的抗争意识较弱,反抗力度也不强,但是规训权力为了实现警示和威慑,对其实施了程度较弱的规范化裁决。由于自己的不坚定与周遭环境的管控,她投向了汤姆的怀抱。然而汤姆作为纨绔子弟,一成不变的家庭生活束缚不了他。在他们的女儿出世还不到一个钟头,他就不晓得跑到哪儿去了。她对尼克说自己生了个女孩,“我很高兴是个女孩。而且我希望她将来是个傻瓜——这就是女孩子在这种世界上最好的出路,当一个美丽的小傻瓜”。她的确已饱经世故,却把早已忘怀的梦一年又一年还藏在心里,汤姆的出轨便是对她不彻底、不坚定反抗的惩罚。黛西也受到了规训力量的监视,但她并未麻木地顺应主流思潮。作为一个有思想的奴隶,黛西因反抗所受到的惩罚便是: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思想却被缚上了沉重的枷锁。后来为了避风头,黛西与汤姆虽远走高飞,但是她必将背负沉痛的良心谴责,终其一生;再者,茉特尔的死也不能保证汤姆不会故态复萌。

统观整部小说,黛西终其一生都在“被规训——反抗——惩罚——被规训”中度过。福柯曾说过如果一种机构试图通过施加于人们肉体的精确压力来使他们变得驯顺和有用,那么这种机构的一般形式就体现了监狱制度。小说中黛西父母家的房子、汤姆的豪宅都是监狱的化身。婚前,黛西住在父母家中,家里人密切地监视着她,不容许她做出有违“大家闺秀”规范的事:母亲阻止了她的私奔,家人和乔丹制止了她退婚的念头。婚后,她对汤姆的放荡风流无可奈何,她没有自己的生活,整日被困在偌大的豪宅之中。在一个自由属于一切人、每个人都患者一种“普遍而持久”的情感向往自由的社会里,监禁怎么会不成为典型的刑罚呢?毕竟失去自由对一切人都是同样重要的。黛西始终处于坚固的牢笼之中,而每当她试图做出反抗之时,规训力量便会做出惩罚——在监狱之中施加更加严密的监控。从黛西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社会中的任何人,不论阶级差异,财富多少,都必然会受到规训;而且但凡反抗,无论程度强弱,都必定招致惩罚。

四、结语

主人公盖茨比的命运以死亡告终,叙事者尼克也从曾心向往之的东部回到了家乡西部,故事就此落幕。作为最坚定不移的反抗者,盖茨比一直在与腐朽的阶级制度作斗争,在享乐主义盛行之际仍坚守自己的梦想,美国梦自始至终一直是他心中最圣洁、最真实、最美好的信仰。但是,社会规训力量的存在使得盖茨比的死亡成为必然,无论是从肉体上还是精神上。权力和纪律不能容忍任何反抗的发生,一经发现必定予以惩罚,以巩固社会的稳定和确保权力的实施。规训权力无处不在,是导致以盖茨比为代表的小人物的悲剧的根本。但是作为一个反抗者,不可否认,盖茨比是“了不起的”,他身上质朴、坚定、果敢的特质在今天仍令人钦羡。就像尼克在最后一次见盖茨比说的那样,“他们是一帮混蛋,他们那一大帮子都放在一堆还比不上你”。

①②⑧⑨⑩[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成、杨远婴译,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113页,第197页,第202页,第202页,第259页。

③④⑤⑥⑦[美]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巫宁坤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第20-21页,第150页,第63-64页,第65页,第129页。

[1]Fitzgerald,F.S.The Great Gatsby[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1.

[2]周和军.空间与权力——福柯空间观解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7(4):58-60.

[3]赵宏伟.社会透视下“美国梦”的幻灭——剖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深刻内涵[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8): 94-97.

[4]林莺.人格的缺失命运的必然——从心理学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3):4-7.

[5]何大军.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与乔丹的“人生姿态”[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92-94.

[6]罗思尧.规训与惩罚——福柯式解读《马丁·伊登》[D].重庆:西南大学,2014.

[7]冉艾妮.福柯空间权力视阈下《大主教的天花板》中空间化的权力[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作者:顾媛、陈静蕾,华东理工大学在读本科生。

编辑: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本文系华东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项目(2014-2015年度)最终成果,项目编号:ws1325003

猜你喜欢
黛西规训了不起的盖茨比
大班语言活动:戴眼镜的芭蕾女孩
关于实现规训的发展性价值的思考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意式苹果酱圣代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形象再解读
摄影表征、权力与规训
康德《论教育学》自由与规训的关系解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人物形象分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文学到电影的嬗变
空位
魔鬼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