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的赞美深切的同情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人道主义情怀

2015-07-12 12:13田晓杰河南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濮阳457000
名作欣赏 2015年30期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克莱尔哈代

⊙田晓杰[河南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濮阳457000]

热烈的赞美深切的同情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人道主义情怀

⊙田晓杰[河南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濮阳457000]

《德伯家的苔丝》讲述了19世纪英国农村姑娘苔丝的爱情故事和人生悲剧。在对苔丝的悲剧遭遇和不懈抗争的叙述中,作者展示了自己对纯洁爱情和美好人性的赞美,对人性和社会的阴暗面的批判,对自由、平等、仁爱的向往和对人生的苦难,尤其是对普通人的苦难的关注与同情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探究与思考,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同时,小说也流露出作者在思考人生命运和社会问题中的困惑、忧郁和无奈。

人性赞美批判同情人道主义情怀

一、引言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享有盛誉的作品。小说讲述了19世纪英国农村姑娘苔丝的人生悲剧。她出生在英格兰南部威塞克斯的穷苦家庭。有一天,她的父亲偶然得知自己是古代贵族德伯维尔的后代。渴望尊贵、财富的父亲一下子看到了改换门庭的转机,立即得意忘形,喝得大醉。次日,苔丝和弟弟代替喝醉的父亲去凯特桥送蜂窝。途中,拉车的马不幸被飞奔的邮车撞死,全家人赖以生存的贩运生意就此断了。陷入绝境的苔丝父母决定让女儿到一个自称也是德伯维尔家族后裔的老太太家里去认亲。自尊心强的苔丝非常反感父母的想法,但是,为了让家人摆脱生活的困境,她极不情愿地走进了老太太家里。不久,苔丝因为老太太儿子亚雷的诱奸而失身怀孕,这使她感到无比的羞辱。有着强烈自尊的苔丝不愿屈居亚雷身边,做他享乐的工具,毅然回到了父母身边。虽然父母百般劝说,亚雷再三诱惑,但她没有返回老太太家里,成为父母期待的富太太。然而,周围世俗的舆论和传统的道德观念,时时刺痛着她的敏感的心灵。为了躲避舆论的困扰,忘却不幸的丑事,苔丝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第二次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几十里之外的牛奶场,做了挤奶的零工。在这里,她认识了牧师的儿子克莱尔。学识渊博、举止文雅的克莱尔让她心生爱慕。但是,失身的遭遇让她非常自卑,屡次拒绝克莱尔的求爱。面对克莱尔锲而不舍的狂热追求,渴望美好爱情的苔丝十分喜爱,甚至崇拜克莱尔的品行和才华,在经历了长时间情与理的冲突后,改变初衷,她接受了他的求婚。单纯、善良的苔丝不愿因为自己的失身而伤害心爱的人,几次想把自己的遭遇和盘托出,都未能成功。新婚之夜,苔丝终于向丈夫坦白了自己遭受的凌辱。然而,貌似开明的克莱尔尔并没有原谅她,对新婚的妻子做了简单的安排后,就只身远涉重洋去了巴西,发展种植事业。被遗弃的苔丝孤苦无依,生活困顿。这时苔丝家也发生了重大变故,父亲猝然离世,住屋又被房主收回,生活难以为继。恰逢此时,四处布道的亚雷再次遇上了苔丝,用金钱和谎言厚颜无耻地诱逼苔丝和他同居。为了家人的生存,善良的苔丝不得不委曲求全,重回亚雷身边。不久,在巴西历尽磨难的克莱尔回到了家乡,认识到苔丝纯真、热烈的爱情,悔恨不已,决心找到妻子,重归于好。得知实情的苔丝从浑浑噩噩的生活中猛然惊醒,悲愤地刺死了同居的亚雷,飞蛾扑火般投入克莱尔的怀抱。然而,在短短几天的欢聚后,苔丝被捕并处以绞刑。在逃离追捕的路上,善良的苔丝无视法律的规定,让心爱的克莱尔娶下自己的妹妹,继续美好的生活。后来,克莱尔实现了苔丝的遗愿,开始了新的生活。

《德伯家的苔丝》完成于1891年。小说描绘了资本主义发展给英国偏僻农村依靠小农经济生活的农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揭示了社会下层人民命运的悲剧性,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法律和虚伪的宗教。在对社会现状的描写中,哈代也流露出对平民悲剧命运的关注和同情。小说的主人公苔丝,作为农民阶层的一员,只想凭借自己的双手劳动谋生,摆脱生活困境,追求个人基本的幸福,但是社会却把她逼得走投无路,最终酿成绞死的悲剧。在那个思想保守的时代,周围人对她指指点点,把她看成是离经叛道的人。但是,在作者哈代的眼中,苔丝是善良、坚强、多情的“一个纯洁的女人”,闪耀着美好人性的光辉,集中体现了哈代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二、哈代人道主义情怀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主要表现

1.赞美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是哈代倾心塑造的核心人物,对于她的勤劳、善良、淳朴、坚强、宽容、诚实、自尊等个性品质,哈代给予了热烈的赞美。按照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观念,失身的苔丝是一个备受指责的有污点的人,但是作者却认为,“尽管苔丝的过去受到了玷污,但像她这样的女人,就凭她身上现在所存的东西,也远远胜过别的处女的清新”。在哈代眼中,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他还刻意把它作为小说的副标题。这充分表明他对苔丝这一角色的喜爱,也折射出他对人性中美好品质的赞美和追求。

对纯真爱情的赞美,也是哈代人道主义情怀的一个亮点。在小说中,哈代详细叙述了苔丝和克莱尔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在哈代的笔下,他们的爱纯洁真挚,和物质利益、社会地位毫不相干,他们的爱深厚、热烈,为了爱,苔丝可以豁出命去,克莱尔不顾家人的反对。特别是最后,苔丝在被捕前,嘱咐克莱尔和妹妹结婚,继续新的生活。按照当时的法律,男子不能与死去妻子的姐妹结婚。作者公然违背这一规定,鲜明地反映了作者对纯真爱情的追求以及对现世幸福生活的希冀。

2.批判 哈代在赞扬美好人性的同时,也直面人性中丑陋的一面,比如苔丝父亲杰克·德贝菲尔的虚荣。他刚刚听说自己是德伯维尔骑士家族的后代,就急不可待地向旁人炫耀自己“是一个高贵家族的人”。公寓老板娘布鲁克斯太太,利欲熏心,整天算计客人的腰包。再比如富家少爷亚雷,他的身上集中了人性中很多丑陋的元素。他是一个典型的花花公子,依仗上辈的财富,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常常四处游荡,吃喝玩乐,乐于显富摆阔、拈花惹草。他自私骄横、虚伪奸诈,而且玩世不恭、轻浮浪荡。当苔丝去他家认亲的时候,他极尽情场老手的表演伎俩,花言巧语,讨好苔丝,甚至用淫荡的动作挑逗对方,最后巧设诡计,诱骗苔丝失身。他在布道途中,偶遇苔丝,禁不住情欲复发,故伎重演,不仅巧舌如簧,百般纠缠,还借助家人,施以利诱,迫使苔丝与他同居。作者在字里行间明显流露出对其丑陋人性的反感。

作者的批判不止于人性的丑陋,还触及社会中的黑暗现状。例如,周围人对苔丝的婚前失身、怀孕生子指指点点、风言风语;教堂遵循教条规定不给苔丝的孩子洗礼;克莱尔偏执于道德成见,离弃坦言相告的妻子;法庭对刺死恶棍亚雷的苔丝判处绞刑。小说中的这些情节不仅表现了哈代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也表现了他对虚伪的宗教伦理、资本主义社会法律、道德的抗议和批判。

3.向往 哈代对自由、平等、仁爱的向往是他人道主义情怀的另一侧面。

哈代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主要体现在克莱尔和苔丝身上。苔丝是一个执着追求精神自由的坚强女性。她希望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不愿攀附他人,当父母提出认亲结缘的想法,她坚决反对;她憎恶亚雷,宁可做粗活也不愿和亚雷同居;当她看到寻找自己的克莱尔后,她不顾后果,刺死亚雷,投身克莱尔的怀抱。虽然苔丝迫于家人的生计需要,不得不多次委曲求全,但是她从来没有放弃对压抑的抗争和对自由的追求。和苔丝一样,克莱尔也强烈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他不喜欢刻板、冷淡的神学人士,坚决拒绝父母为他选定的妻子;他反感超凡脱俗、死气沉沉的宗教生活,没有接受父亲期待的牧师职业,而是顺从自己的性情,从事自由舒畅的田园劳作。哈代对平等的向往是通过克莱尔表现的。出身牧师家庭、受过良好教育的克莱尔本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他对社会地位和财富不感兴趣,自愿放弃不劳而获的富足生活,去农场学农务农。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农民处于社会的底层,是中上层社会看不起的乡巴佬。但出身中层社会的克莱尔却对下层人士毫不鄙视。在奶牛场,他和周围的工友平起平坐,称兄道弟,和谐相处。另外,同样出生于牧师家庭的哈代,能够对农村小贩家庭出身的苔丝热情赞美,也体现了他的平等情怀。

哈代在小说中表现仁爱的细节比比皆是。苔丝家的老马意外死亡后,生活艰难的德贝菲尔家人没有把老马卖给收购的商人,也没有把它宰杀吃掉,而是悲痛地把它埋在自家的院子里。苔丝在树林过夜时,看到被猎人射杀的山鸡,伤心落泪,觉得“他们对大自然的大家庭中的弱者是极其粗暴、极不仁慈的”。宽厚慈祥的老克莱尔把儿子送的黑腊肠送给穷苦人家的孩子。在小说中,作者对苔丝刺杀亚雷的场景不置一词,对苔丝入狱后的遭遇以及接受绞刑也只字不提,只是轻描淡写提到克莱尔和苔丝的妹妹离开了监狱。可以看出,作者不愿把残忍的情景摆到读者眼前,也不忍自己喜爱的主人公受到残酷的惩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说的所有人物没有一个是非常凶恶、残暴的。在作者笔下,农场主格罗比算是一个反面人物,他因为调戏苔丝吃过克莱尔的拳头,完全可能乘着苔丝在自己手下做工的机会凶恶报复苔丝,但他除了用重活刁难和粗野责骂,并无残暴行为,比如毒打。这些细节都反映出作者的仁爱之心。

4.关注,同情 哈代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虽然位居社会的中上层,但他对下层民众的艰苦生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同情。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作者多处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例如,作者描写马洛特村庄游行队伍中几个年长的妇女“一个个饱经风霜,尝尽艰难,一头白发,满脸发皱”。在弗林库姆阿什农场,“黑桃皇后”和“方块皇后”姐妹俩为了生计,不得不干男人才干的活计,包括掘井、开沟、挖坑。苔丝和同伴玛丽安冬天在农场的山地里挖萝卜时,被寒冷的空气冻得“眼珠子发酸,眉头疼痛”。苔丝的父亲因病猝死后,母亲和几个弟妹失去了定居的房屋,流落街头,连吃饱都成了问题。面对苔丝的不幸遭遇,作者不禁感慨,“那生命还年轻,却已看到了太多的肮脏与黑暗,人欲的残忍和爱情的脆弱”。另外,哈代精心创作《德伯家的苔丝》,把贫苦小贩家庭出身的苔丝作为贯穿小说发展的核心角色,满怀深情讲述苔丝的人生遭遇和爱情悲剧,也充分反映了他对下层人民的关注和同情。

三、对哈代人道主义情怀的解析

哈代生活的19世纪中后期,英国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展,但是,处于“维多利亚盛世”的英国社会里,存在着种种矛盾和问题。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农村社会迅速崩溃,农民陷入破产、失业、贫困的境地,不得不去资本主义农场做工,遭受压迫和剥削,虽然拼命工作,却摆脱不了生活的贫困和苦难。除了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当时的英国还有其他问题,例如财富分配不均造成的贫富矛盾、虚伪僵死的宗教信条对人性的压抑、陈旧保守的道德观念对人的束缚、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束缚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深刻影响着当时人们的生活。哈代,作为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社会中的黑暗现状深感愤慨,用他的小说对维多利亚时代戕害人性的阶级矛盾、宗法制度、伦理道德、宗教观念、妇女地位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哈代的故乡位于英国南部的多赛特郡,也遭受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入侵。他目睹了宗法制家乡受到猛烈冲击致使农民纷纷破产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劳苦民众的痛苦、挣扎、失望。出身贫穷牧师家庭的哈代,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写作,并没有通过苦力劳动谋生的经历,但满怀仁爱之心的他对社会下层人民的不幸和苦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同情。

哈代非常重视人的地位、尊严和价值,总是把人作为小说创作的中心。而且,小说的主人公不是王公贵族,而是生活在乡村的普通人物。他在作品中鲜活地描述了普通人同个人命运和社会环境的抗争。这些普通人物不管生活多么艰辛,也不管结局如何悲惨,从不放弃自己的追求。悲剧主人公在寻求自我实现中表现出人的尊严和价值,虽然他们在抗争中无一例外地失败倒下了。小说的这种创作倾向体现了哈代厚重的人道主义情怀。

深受资产阶级人道思想影响的哈代向往精神自由、人际平等、社会公平,热情赞扬人的美好品性和纯真爱情,肯定人的尊严、对现世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在逆境中的抗争精神,反对压抑、摧残人性的宗教教条和道德观念以及压迫人的社会体制。但是,他耳闻目睹的现实社会却是一个“有毛病的”物质世界:人与人对立,人与社会对立,人性受到压抑,正常的感情和合理的需求受到社会的限制,很多人生活在苦难的深渊。哈代以悲观的视角审视人生,认识到人生充满了忧患和痛苦。他的态度毫不掩饰地表现在他的小说中。例如,在《德伯家的苔丝》里,苔丝告诉弟弟说“我们生活在坏的星球上”。当苔丝一家人失去房屋,不得不流落街头时,他禁不住感慨,“对于她和她命运相同的人们,降胜人世本身就是一场个人无法抗拒的屈辱磨难”。哈代并不止于表现人生的痛苦,还积极思考痛苦的根源和解除痛苦的途径。在思考社会和人生问题的过程中,哈代的内心很是矛盾,既深深眷恋宗法世界的淳朴生活和传统美德,又认识到资本主义文明是社会的进步。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不能深刻理解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历史必然,也无法认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替代。所以,深切同情下层人民疾苦的哈代陷入了深深的忧郁和困惑。

哈代在认识社会、思考人生中,夹杂着悲观的态度和宿命论的思想。他认为人的命运是由神的意志安排和支配的,包括女性的不幸也是命中注定的。小说中每个悲剧情节的出现,似乎都是不可避免的,如她家的贵族身世莫名其妙地被发现;老马横死路中;结婚前夕苔丝把坦白信偏偏插到了地毯下而没被克莱尔发现;苔丝去见克莱尔父母未果,却在归途中遇到了亚雷。有时,作者还用神秘的因素预示悲剧的必然性,如苔丝和克莱尔结婚前离开奶牛场时,公鸡在下午打鸣,而且正对着克莱尔。这使哈代的小说流露出明显的悲观和宿命思想,削弱了作品的批判力量。

四、结语

《德伯家的苔丝》反映了资本主义入侵英国农村后引起的经济、道德、风俗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尤其是农家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并批判了扭曲的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和虚伪的宗教。他的揭露和批判鲜明体现了对社会下层人民的深切关注和同情。从他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人性和纯真爱情的赞美,对人的尊严、自由、平等的向往和追求。所有这些都体现着哈代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哈代对社会和人生的悲观态度和宿命思想,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但我们没必要过多指责他,因为一个人很难超越时代的局限。

[1]匡兴主编.外国文学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2]钱青.英国19世纪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英]哈代.苔丝[M].王惠君,王惠玲译.奎屯:伊犁人民出版社,2003.

[4][英]哈代.苔丝[M].郑大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作者:田晓杰,硕士,河南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编辑: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德伯家的苔丝克莱尔哈代
哈代诗歌的民谣艺术
退赛的克莱尔
树洞里的皇冠
《德伯家的苔丝》中情与景的巧妙融合
《德伯家的苔丝》中希腊神话原型理论分析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宿命论思想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Tragedy of Tess
The Tragical Cause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