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2015-07-12 15:00姚万仞中国人民解放军65117部队
科学中国人 2015年20期
关键词:隐私保护安全

姚万仞中国人民解放军65117部队

试论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姚万仞
中国人民解放军65117部队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深化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大数据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并改变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但是,由于大数据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相关技术还不够成熟,以至于大数据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隐私性还有所不足,用户的隐私可能被泄露,信息也无法充分的保证真实性。对此,应当不断丰富和改善相关技术,使其不断趋于完善,从而更好的发挥作用。

关键词:大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前言

在大数据背景下,分析和研究数据信息相比之前更加的繁琐、复杂。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几年之内所产生的数据量,甚至超过了过去数百年的数据产生总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企业或个人的数据不断增加,对于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数据面临的安全与隐私保护也受到人们更为广泛的重视。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对大数据的安全和隐私进行保护,已经成为业界人士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大数据的概述

(一)大数据的来源和特征

通常来说,人们将利用现有的数据处理工具和处理方法无法处理的,而且结构较为复杂、规模庞大的数据集合称作大数据。大数据具有价值性、高速性、多样性、规模性等特点,大数据是通过一些设备或是操作而产生的,例如移动设备、射频ID、网站点击、传感器等,都能够产生大数据[1]。

(二)大数据的应用

在当前社会中,在医药、科学、商业等诸多领域当中,都广泛的应用了大数据。在不同的领域当中,大数据的用途不同,但目的基本一致,都是为了对当前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从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对多角度长期数据的对比、积累和分析,总结用户的个性化特征。同时对仔细的分析数据,还能够及时辨别其真伪。在当前网络当中,虚假信息和数据的传播十分广泛,而利用大数据的高速性、多样性等特点,能够进行信息真伪的辨别,有利于信息的筛选。

二、大数据的安全和隐私面临的问题

(一)大数据的隐私性问题

在对大数据进行应用的时候,如果没有进行妥善的处理,将会极大的威胁到用户的隐私。大数据的隐私保护主要包含三种,分别为标识符保护、连接关系保护和位置保护。在大数据的应用当中,用户面临的隐私问题不仅仅是使用者的个人隐私,还包括大数据对其行为状态的预测和分析。当前有一些企业认为,对于相关的数据信息,只要进行匿名处理,不公布带有用户标识符,就能够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安全。但是实际上,匿名处理对于用户隐私的保护效果却十分有限。当前,用户在进行信息数据的管理、使用、储存、采集等操作的时候,相关的监管、规范和标准较为欠缺,过于依赖和相信企业的自律性。

(二)大数据的可靠性问题

在传统概念中,人们往往相信眼见的数据就是真实的。但实际上,数据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很多时候都是真假难辨。如果不能仔细的对数据进行辨别,将很可能被虚假的数据所欺骗,从而做出错误的选择或决策。大数据的不真实性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伪造的数据,二是失真的数据[2]。在现实网络当中,有的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往往会利用伪造的数据来制造一定的假象对相关人员的分析造成影响。大数据具有多样性和规模性等特点,因此使得数据的真伪难以辨别。人们时常会被虚假数据所影响,得出错误的结论。同时,在收集和存储数据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误差,这也将会导致大数据的失真,从而影响数据分析的结果。

三、大数据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

(一)数据溯源技术

早在大数据出现之前,数据溯源技术就已近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该技术能够帮助用户对数据的来源进行确定,从而对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检验,同时对数据进行更新[3]。在数据溯源技术当中,最为基本的方法就是标记法。在长时间的不断应用和发展中,逐渐演变为Where和When两种不同的模式,分别侧重数据的出处和计算方法。在文件的恢复和溯源过程中,该项技术能够发挥出极大的作用,同时,还可在云存储场景中得到应用。目前,数据溯源技术已经被列为保护国家安全的三大重要技术之一,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信息安全领域当中,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宽阔的发展空间。

(二)角色挖掘技术

在最初的以相关角色为基础进行访问控制的相关技术当中,采取的是自顶向下的管理模式,即按照企业的角色,进行角色分工。其后则采取了自底向上的管理模式,即以当前角色为基础,优化和提取角色,也就是实现角色的挖掘。根据用户的实际电机情况,该项技术能够对角色进行自动生成,从而及时的提供个性化服务,第一实践发现用户异常,发现潜在的危险。

(三)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能够对用户及其使用设备的行为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获取其具体的行为特征。然后,可以利用获取的这些特征,对用户和使用设备的行为进行验证,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身份认证技术能够较为有效的减少和避免黑客的攻击,降低用户的负担,同时,还能够对不同系统的认证机制进行统一。

结论:

大数据是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极大的动力。但是,大数据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尤其是在安全性和隐私性等方面,给人们的切身利益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为此,相关专家的技术人员应当利用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大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进行保护,使其能够更加可靠、稳定的为人们提供帮助和服务。

参考文献:

[1]冯登国,张敏,李昊.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J].计算机学报,2014,01:246-258.

[2]应钦.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探究[J].硅谷,2014,10:72+52.

[3]张志平.大数据的安全与隐私保护[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5,01:11-13.

作者简介:姚万仞(1982-),男,汉族,吉林梨树人,200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指挥自动化专业,现供职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65117部队,职称是助理工程师。

猜你喜欢
隐私保护安全
数据安全事件频发 “隐私”何处安放?
新形势下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研究
室内窗帘装饰性探析
浅议隐私权的边界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