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观察

2015-07-12 18:35栾培胜
中国医疗美容 2015年3期
关键词:切牙牙髓牙体

栾培胜

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观察

栾培胜

黑龙江省孙吴县人民医院,黑龙江 黑河 164200

目的 观察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8例(50颗牙)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例(25颗牙)。对照组采用常规去牙周修复断端的治疗方式,研究组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的治疗方式。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χ2=10.3636,P<0.01)。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的治疗方式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术后并发症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牙体牙髓正畸;牙齿外伤;去牙周修复

牙齿外伤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恒前牙疾病[1],通常都是采用去除牙周和断端后再修复的治疗方式,但牙龈下牙折治疗效果不理想。直接修复和加固处理可保证在根管治疗结束后能够保留更多的残端和牙周组织,恢复患者正常牙齿功能,消除患者的疼痛感。本研究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38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分别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和常规去牙周修复断端,现报告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患者均为2013年9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8例(50颗牙)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例(25颗牙)。研究组,男10例,女9例,年龄17岁到50岁之间,平均年龄(30.01±4.49)岁。对照组,男11例,女8例,年龄17岁到50岁之间,平均年龄(29.92±5.01)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去牙周修复断端的治疗方式,在患者的牙周和断端周围进行清洁处理,之后消毒止血,将患者的牙槽骨充分的暴露在手术视野范围内,利用烤瓷牙进行修复治疗。

研究组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的治疗方式,在对患者病情确诊后,需要对其实施牙根管治疗,在患者实施牙根管治疗两周后实施正畸治疗过程,利用钢丝将根管内进行充分的固定,然后形成一个弯曲的牵引弓,将牵引弓和牵引桩之间形成一段固定距离,之后对其进行固定处理,临床医师需要对患者每周都进行病情诊断和治疗检查,对治疗后的牵引弓和牵引桩的位置以及两者之间固定的距离需要不定期的进行核对,确保牵引弓和牵引桩能够达到理想的固定位置,保证患者治疗后的牙齿功能恢复正常,减少术后并发症[2]。在治疗实施一个月到两个月期间,需要对患者分别实施牙冠延长术和保留修复。当然选择哪种类型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依据患者的发育情况和病情情况。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痊愈表现为患者的牙根尖及其周围的相关组织炎症反应消失,患者的牙齿没有出现松动情况,同时牙齿疼痛感消失,经过X片检查诊断后,确定患者的切牙缘短于同名切牙缘不超过1mm[3];治疗显效表现为患者的牙根尖及其周围的相关组织炎症反应明显减少,患者的牙齿基本上没有出现松动情况,同时牙齿疼痛感明显减轻,经过X片检查诊断后,确定患者的切牙缘短于同名切牙缘不超过1mm;治疗有效表现为患者的牙根尖及其周围的相关组织炎症反应有所缓解,患者的牙齿出现轻微的松动情况,同时牙齿疼痛感有所减轻,经过X片检查诊断后,确定患者的切牙缘短于同名切牙缘在1~2mm之间;治疗无效表现为患者的牙根尖及其周围的相关组织炎症反应严重,患者的牙齿出现严重的松动情况,同时牙齿疼痛感明显,经过X片检查诊断后,确定患者的切牙缘短于同名切牙缘超过了2mm。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χ2=10.3636,P<0.01)。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研究组术后出现了1例牙周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对照组术后出现了4例牙周炎患者,4例因为亚洲偏向失败,且修复没有明显效果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11%,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n,(%)]

3 讨 论

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38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分别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和常规去牙周修复断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70.00%;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42.11%,差异显著。

笔者认为: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的优点在于适用于患者牙龈下牙折断位置较深者;修复后牙龈组织与邻牙关系协调,边缘接触良好。但此法应用于牙低位冠根折断患者时,会增加患者术中疼痛感。

总之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可有效保护牙周及周围组织的健康,充分的保留了牙周组织本身,使修复体固定效果增强,效果理想。 通过此手术, 取得与邻牙较相似的龈缘关系, 使修复体的外形更加具有美学特点,也表明了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的治疗方式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术后并发症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阳桂香. 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效果的观察[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5):539-540.

[2]姬永科. 牙体牙髓正畸在修复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中的应用[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4):315-316.

[3]洪切木·米吉提. 牙体牙髓正畸在修复25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7):1634-1635.

更正声明

于《中国医疗美容》2015年第2期,“口腔美容”栏目(87-89页),刊登的“桩核金属烤瓷修复失败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一文,作者署名“储惠文,吕少亮,车延梅”更正为“褚惠文,吕少亮,车延梅”,特此声明。

栾培胜(1970-),男,副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切牙牙髓牙体
牙髓可以再生吗
上颌阻生尖牙牵引治疗后邻近切牙牙根吸收情况的研究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定量研究
橡皮障使用情况在牙体牙髓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成年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研究
多次法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临床效果评价
牙周牙髓综合征92例的综合治疗
根管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