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

2015-07-12 07:53郑秀兰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课外课外阅读读书

郑秀兰

郑秀兰,教师,现居山东日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真正来源于教科书的内容极少,绝大多数都来自于课外。可见顺应当前教育发展的潮流,重视并大力提倡中学生课外阅读已是当务之急。为此,本人在培养学生大量阅读、扩大阅读面方面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做法。

一、讲清读书有益的道理,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认识

有专家研究证明: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的时候,才能形成语文能力。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籍,能让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读书能提高人的修养,净化人的心灵,能让人从枯燥的工作和烦琐的生活中挣脱出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拓宽视野、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收获审美体验和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经。诸如以上这些道理,学生听多了,听明白了,便会因读书对自己一生的重要性而促使自己去多读书。

二、教师以身作则,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只有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传递,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才能引领学生读书。

语文教师更应该是阅读活动的践行者,要经常泡图书馆、逛书店,及时给学生推荐图书馆和书店里的新书、好书。试想:当你在课堂上口吐珠玉、游刃有余、见地别具,当你经典名著随口道来、如数家珍,给学生带来一路春风,学生怎会不心生敬佩与向往?惟其如此,语文教师也才能够以自己的书卷气去熏陶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也能热爱读书,终身与书为友、与书为伴。

三、教给方法,科学指导学生阅读

读书得法,潜力巨大。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效率的关键,把好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后,教师不能撒手不管了,还要教给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

(一) 课内课外要有机结合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讲过:“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课外阅读指导,必须要配合教材进行。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对作品中所涉及的人物或问题,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会有进一步探索的愿望。因此,我们老师要善于把课堂上要教的教材跟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使两者互相促进,提高学生两方面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例如学习曹禺的《雷雨》 节选,我们就可以课外阅读《雷雨》 原著;结合学习巴尔扎克的小说《守财奴》,可以阅读《儒林外史》 中写严监生的有关内容以及果戈里的《死魂灵》中写泼留金的有关情节等,以加深对“吝啬鬼”类艺术形象的认识,提高自己的比较分析能力。一般来说,一个课内阅读专题读本往往配备二至三个专题的拓展阅读。

(二) 精读和略读相结合

新课标提出:“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鲁迅先生说,在“应做的功课已完成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浏览。……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时遇到重要的读物,要逐字逐句研读,应鼓励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努力学会运用课内学过的读、划、查等方法,以求对内容的理解、透彻、准确。对于一般的课外读物,较快地浏览过去,可以达到提高阅读效率,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强知识的目的。

(三) 勤动笔写随感做摘录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是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范例来指导学生进行摘录,并逐渐使其形成一定的能力。如《祝福》一课中,对祥林嫂的动作、神态描写得极为生动逼真。教学这课时,在引导学生赏析这个片段后,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着从课外阅读中摘录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精彩片段。

四、加强对虚拟课外阅读的指导

这是一个网络的时代,信息极其丰富。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网上阅读加以指导。首先,充分发挥网络在学生语文学习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搜集资料,并对资料加以鉴别、思考、整合,培养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习惯。其次,网络资源便捷而时新,丰富而博杂,指导应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个体特点,并对学生的网络阅读情况加以跟踪调查,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而不沉迷网络。

猜你喜欢
课外课外阅读读书
小满课外班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读书为了什么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