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格列柯绘画艺术中的“望”

2015-07-13 06:33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210093
大众文艺 2015年4期
关键词:南京大学艺术作品画家

周 琪 (南京大学 艺术研究院 210093)

论格列柯绘画艺术中的“望”

周 琪 (南京大学 艺术研究院 210093)

西班牙画家格列柯的绘画作品多以宗教为题材,其画中人物有一个经典的动作—“望”,而人们对格列柯的研究则多是基于其异教信仰和性格的背景,但格列柯的“望”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以致在美术史中再无如格列柯这般能将“望”诠释得如此生动和震撼,“望”不仅仅单纯只是一个动作,本文将从审美对象本身阐述画作中“望”的内涵和价值意义。

格列柯;望;宗教;自我矛盾

宗教背景和性格分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研究西班牙画家格列柯的有力工具。格列柯生于希腊的克里特岛,流行圣像画,圣像画的训练并不是简单的表象勾勒,克里特岛的培训要求格列柯以固有的范式描绘神像,并要求内发地带有一颗忠实的追随者之心达到与神圣对象相交流的目地。1565年,格列柯来到威尼斯,这个到处充斥着16世纪意大利绘画风格的城市伴着威尼斯特有的蓝色基调给予格列柯在创作方法上极大的灵感,格列柯后期的作品中依然渲染着威尼斯式闪烁的光与迷离的影。之后,格列柯拜师提香引导至罗马深造学习。

格列柯人生的最后一站是西班牙的托列多(Toledo),作为16世纪西班牙反宗教改革运动的核心城市,其始终保持着古老的宗教崇拜,禁欲主义深深影响了格列柯,他的画作题材从世俗转向宗教。不同于希腊的克里特岛,托列多的宗教如同当时西班牙的政治格局,古老而又迷狂,这里允许格列柯性格中的孤僻乖张。可以说格列柯一生的训练都集中于这几个阶段。

在格列柯的诸多艺术作品中,“望”的动作尤为经典。长久以来,人们多习惯于直接从西班牙社会、宗教、画家的个人因素直接分析画面的内涵,忽略了审美对象本身。

(一)人物比例

研究者们总是对格列柯画的人物比例失调的现象颇有说词。一方面说格列柯之所以总是将画面人物画成九头身(有的则达到12个头长)是因为其患有错视症。然而,格列柯在罗马学到了正确的人体解剖素描和几何透视关系1,有着过硬的解剖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格列柯最初接触的圣像画训练是绝对不允许画家出现比例失调的问题。当时的艺术认知尚还不能接受人物比例受到改变的先例,就连格列柯的老师提香在这方面也是尤为循规蹈矩的;最后一点,托列多的圣多明哥修道院为格列柯带来了大量的订件,代表着当时的旧没落贵族并没有对格列柯异常修长的人物比例提出质疑,且变相地承认了格列柯的这种画风,我们有理由相信格列柯的“有意图而为之”。对于绘画艺术研究来说,去深究格列柯是否患有错视症,终究无意义,刻意拉长的人物比例到底有着什么样的作用才是关注点。显然,与同类画作相比,格列柯的人物更具有震撼力,其画中人物能够将观者的视平线和人物的下部置于同一平面造成仰望的效果,上小下大。观者本身的渺小和审美对象的立体宏大与希腊人物雕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二)色彩

在格列柯的艺术作品中,人物表情通过色彩表达。受早期门徒训练时的影响,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主棕色调和提倡理性作画的杰出大师列奥纳多·达·芬奇2,格列柯将情绪方面的发泄投射到了画面的色彩中,人物的眼神本不会说话,是个死物,在画家笔下色彩的渲染后,眼神逐步能表达一切,给观者一种默会3的认同,无表情的演绎是极为高超的技法。格列柯又擅长色彩诡异的冷色调,营造神秘的宗教气氛。

(三)构图

有别于提香的构图的丰满,格列柯的画面存在一种“未完成性”。提香的画面存在一种上升式的瞻仰和顶部构图的戛然而止,而格列柯的构图旨在强调一种单纯为上升式的强调。在他的画面中,动荡的背景和僵直的身体、过度夸张的人物造型,其所望之处都能够在观者的脑海中继续向画面边缘逐步延伸。因而说,格列柯的构图也是为“望”这个动作服务着的。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格列柯的仰望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格列柯式专有的人物比例、色彩、画面构图共同为“望”作出铺垫,从而营造出一种宏大、动荡、永无止境的视觉效果。格列柯式的“望”与美术史上特别是中世纪宗教画的一些艺术作品相比,具有充满戏剧性的悲剧意识,在画家的营造下,人物的“望”如同一把凛冽的剑,直指心灵,这同宗教带来的效果如出一辙。

格列柯的画作在他所处的时代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因为这种新型视觉形象已经超越了当时的绘画艺术(超越了时间和真实的空间)。直到浪漫主义时期,才逐步引起世界的关注。今天,格列柯的艺术作品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肯定,其本人超前的意识和激昂求变的胆识是所有创作者应当学习的。

对于主观意识强烈的画家,也主张从艺术家具体作品分析,切勿从观世界的角度猜测艺术家的精神境界,忽略画家固有的经历和精神状态。对于绘画艺术本身,其一不能忽略作品本身的语言形象,其二为了避免由于个人鉴赏能力的高低引起的异同,又需要结合画家的时代背景和鲜明的个人特征进行总结,由小到大,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避免谬误,体现特殊性。

“艺术家往往都是非常敏感、非常有个性、很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甚至有些神经质的人。”4格列柯的艺术作品无疑对于今天全世界范围内坚守特立独行的创作者们来说已经成为一种莫大的鼓舞。

注释:

1.洪涛.神秘的绘画、诡异的个性埃尔·格列柯.文艺评论.

2.列奥纳多·达·芬奇,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主张理性作画,认为色彩是宣泄人的情感,是不好的.

3.波兰尼.《个体知识》.1958年.“默会的知识”(又称“缄默的知识”,又称“内隐的知识”),主要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

4.黄淳.《艺术学研究》第一卷.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273).

[1]黄淳.《艺术学研究》第一卷,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273).

[3]汪跃进.美术史研究与图像的深层理路.东方早报.2011(12)(19)第C06版.

[4]范景中.美术史的形状[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

[5]李顺庆.论西方艺术家的特立独行精神—16世纪以来西班牙的画家及其作品.学术界(月刊).2013.6.

周琪(1990年12月5日-),女,民族:汉,籍贯:江苏盐城,工作单位: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学位:艺术学理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艺术教育、艺术学理论。

猜你喜欢
南京大学艺术作品画家
谆谆教导 殷殷期望——南京大学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 第38卷 2021年 总目次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征稿简则
酷炫小画家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