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移就修辞特色

2015-07-13 12:19林英魁宁波大学文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名作欣赏 2015年15期
关键词:蒋氏辞格狗崽

⊙林英魁[宁波大学文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浅析苏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移就修辞特色

⊙林英魁[宁波大学文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苏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具有鲜明的先锋实验性,小说独特的语言特色是其先锋特质之一,而这离不开对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移就辞格是小说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修辞方式。本文以苏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的移就修辞特色为切入点,分析归纳移就修辞在该小说中的使用特色。

苏童 《一九三四年的逃亡》 移就

一、引言

移就作为一种辞格,谭永祥在《汉语修辞美学》中指出:“将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性状,这种修辞手法叫‘移就’。”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定义:“遇有甲乙两个印象连在一起时,作者就把属于甲印象的性状移用于乙印象,名叫移就辞。”倪宝元《大学修辞》指出:“移就是指将适用于彼事物的修饰语移来描写修饰此事物的一种辞格。”综上所述,移就的本质是词义层面的超常搭配,即超出规范句法结构范围之外的语义上的超常搭配。移就修辞格能够增加语言的新鲜感,形成陌生化效果,扩大读者的想象空间,丰富作者构建的文本空间。在苏童的小说《一九三四年的逃亡》中,苏童通过大量移就辞格的运用,加大了语言的弹性和语义容量,创造出不拘于传统的独特语言,发挥了语言的巨大潜能,深化了作品的荒诞主题,表达了他对人性苦难的深刻理解。

二、苏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移就使用特色

1.修饰语倾向于突出被修饰语特征的移就

(1)那个凤子仿佛一片美丽绝伦的叶子掉下我们家枝繁叶茂的老树,化成淤泥。

(2)农村少年狗崽愚拙的想象被竹光充分唤起,沿着老屋的泥地汹涌澎湃。他想象着那座竹匠集居的城市,想象那里的房子大姑娘洋车杂货铺和父亲的店铺。

(3)一条夜奔之路洒满秋天醇厚的月光。一条夜奔之路向一九三四年的纵深处化入。

(4)轿子里飞舞着霉烂的灰尘和男人衰弱的鼻息声,蒋氏仰起脸看见了陈文治。陈文治蜡黄的脸上有一丝红晕疯狂舞蹈。

(5)他的眼前隆起了我祖母蒋氏的腹部,那是被他拳头击打过的腹部将要诞生又一个毛茸茸的婴儿。

(6)我还写了一首诗想夹在少年时代留下的历史书里。那是一首胡言乱语口齿不清的自由诗。

例(1)中“美丽绝伦”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独一无二,不可比拟,这里用来形容“叶子”,突出了凤子的悲戚的美,也突出了凤子命运的无常和悲惨。例(2)“愚拙”指人的愚昧笨拙,这里修饰“想象”,看似描写狗崽,实则隐藏着作者对狗崽家乡村民的愚昧和无知的叹息。例(3)“醇厚”用来指人淳朴厚道,形容为人淳厚谦逊。“月光”本没有这种属性,苏童超常地将人的感情的性状移用于“醇厚”,增强了月光的情感色彩。例(4)中“霉烂”本是形容事物发霉腐烂的特点,作者将“灰尘”的性状移于“霉烂”,增强了“灰尘”中隐藏的悲凉的意味,也将陈文治身体的虚弱和生命的微弱表现了出来。例(5)“毛茸茸”一般形容身上长毛的动物的毛皮,用作形容“婴儿”的特点,是对蒋氏和婴儿顽强生命力的独到刻画。例(6)“口齿不清”是指说话语言表达不清、口出含糊等,用来形容“自由诗”,表达了苏童对待历史的态度,凸显了历史的荒诞色彩。

以上所举的例子中,苏童通过激发修饰语的语源意义,形象生动地突出了被修饰物的特征和状态,达到一种反常的审美效果。

2.修饰语直接关系主体“人”的特征或心理的移就

(7)陈宝年心中长出一棵灰暗的狗尾巴草,他在祖宗像前跪拜天地的时候,不时蜷起尖锐的五指,狠掐女人伸给他的手。

(8)父亲站在我的铁床前,一只手抚摸着我的脸,一只手按在他苍老的脑门上。

(9)间或有一个刺梅花痣的女人被赶出陈家,在马桥镇一带流浪,她会发出那种苍凉的笑容勾引镇上的手工艺人。

(10)幽灵般在那些男人四周晃来荡去,男人们挥手驱赶蒋氏时胸中也燃烧起某种忧伤的火焰。

例(7)“灰暗的狗尾巴草”的搭配中,“灰暗的”一般形容心情不好,或者形容不阳光不光明等,用来形容“狗尾巴草”这一植物,形成了陌生化效果,将祖父对祖母蒋氏的深深的恐惧心理描写了出来,也为祖父的逃亡埋下了伏笔。例(8)“苍老的脑门”这一搭配中,“苍老”一般用来形容(面貌、声音、树木等)显出老态,或者形容诗文书画的笔力、风格雄健而老练。和“脑门”搭配,刻画出了父亲的年老之态,也隐含了历史的苍凉之感。例(9)“苍凉”一般用来形容景色的苍茫凄凉,这里用来形容“笑容”,看似是拟人,其实是移就格,环子内心的悲凉之感和环子这一人物命运的凄惨跃然纸上,也使得这一表达灵活生动,简洁形象。例(10)“忧伤的火焰”与前几例同理。

以上所举的移就辞格类型既能丰富读者对小说语言的审美体验,又能增进读者对叙述主体“人”的特征或心理情感的了解和把握,从而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3.以待讽刺意味的色彩词做修饰语的超常移就

(11)死亡是一大片墨蓝的弧形屋顶,从枫杨树老家到南方小城覆盖祖母蒋氏的亲人。

(12)我尝试着概括那种独特的影响和教育,发现那就是一条黑色的人生曲线。

(13)环子从她的生命深处开始呕吐,吐出一条酸苦的黑色小溪,溅上她美丽的蓝锦袍。

(14)我还知道这天下午小女人环子站在她的晾衣竿后面绞扭着湿漉漉的蓝旗袍,街上留下一滩淡蓝色的积水。

(15)男女老少的眼睛都看见了从黑砖楼上腾起的瘟疫细菌,紫色的细菌正向枫杨树四周强劲地扑袭。

(16)后代们沿着父亲的生命线可以看见一九三四年的乌黑年晕。我的众多枫杨树乡亲未能逃脱温疫一如稗草伏地。

苏童在《一九三四年的逃亡》中使用了大量的颜色词,而这些词语在词语的常规搭配上是不成立的,这些颜色词基本也都不运用其原有的含义,都成了被赋予特殊情感色彩的词语,用来表达被修饰对象的某种特征或者某种情感,这是苏童主观情感的外在投射,使客观外物的色彩产生变异,具有了荒诞色彩。

例(11)的“屋顶”是没有色彩的,苏童用“墨蓝”去修饰,这是一种移甲物的属性到乙物的移就用法,将死亡表现得阴冷、幽暗、诡异。例(12)的“人生曲线”、例(13)“小溪”都是没有颜色的,作者用“黑色”去修饰它们,深刻地揭露了人生的苦难罪恶和生存的艰难以及环子死亡的宿命。例(14)的“积水”也是没有色彩的,此处用“淡蓝色”来形容,凸显了祖母蒋氏对环子充满了极端的妒忌心理,表现了她对丈夫的外遇行为以及他对亲生子女的漠视充满深切的仇恨情感。例(15)的“细菌”是无法直接看到其颜色的,用“紫色”去描绘,揭示了村民对陈文治荒诞下流行为的悲愤心理。例(16)中的“年晕”是一个抽象概念,无法用色彩进行描绘,苏童将抽象事物融入主观的色彩,使得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可感,具有了可视性,给“一九三四”年涂抹上了沉重的悲剧色彩,让读者心理产生视觉画面感,将人类在灾难面前的无力感描摹得十分到位。

以上所举例子中的色彩修饰词语与读者的接受心理不相吻合,有悖于常规印象,从而形成了陌生化的效果,给读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在解读层面增加了联想空间,让读者深入感知小说表达的情感。

4.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存在矛盾关系的移就

(17)我家祖屋里一片小儿女的哭喊,惊动了整个村子。祖母蒋氏闻讯从地里赶回来,看到了狗崽拷打弟妹的残酷壮举。

(18)他的铺子做了许多又热烈又邪门的生意,他的竹器经十八名徒子之手,全都沾上了辉煌的邪气,在竹器市场上锐不可挡。

在这一类型的移就辞格中,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的感情色彩是相互对立和矛盾的。例(17)“残酷”是含有贬义色彩的形容词,表示凶狠冷酷以及残害、虐待等意思,这里却用来形容“壮举”这一表示英勇伟大的行动举措的带有褒义色彩的词语,是运用了矛盾修辞法,充分发挥了词语的潜性意义,突出了狗崽内心的逼仄与癫狂。例(18)中的“邪气”不可能是“辉煌的”,这一搭配将铺子生意的不正当和十八名徒子的狡诈凶残揭露得淋漓尽致,辛辣讽刺的意味油然而生。在以上所举例子中,苏童通过矛盾移就辞格的运用,突出被修饰对象的特征,形成了强烈的反讽色彩,产生了强大的艺术张力。

三、结语

移就辞格使《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的语言变得更加凝练,表达更加新颖,赋予小说中的每个有生命或者无生命的事物独特的个性和情绪,形成了小说的独特语境。词语的超常搭配也造成了陌生化效果,有效延长了读者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时间,提升了小说的艺术性。

[1]谭永祥.汉语修辞美学[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363.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19.

[3]倪宝元.大学修辞[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244.

[4]苏童.妻妾成群[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小说引文即出自此版本,故不再另注)

[5]张学昕.论苏童小说的叙述语言[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9).

作者:林英魁,宁波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辑:水涓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蒋氏辞格狗崽
Stabbing Pain with Words
二语教学中的辞格教学
巧缀辞格在诗词中的应用
清女诗人庄盘珠外家蒋氏家族考
狗图腾
狗图腾
狗图腾
鲜明的对比 逐层的揭露
《捕蛇者说》中的“异”字辨析
肥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