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浪客剑心》中民俗的审美解读

2015-07-13 06:33颜晨璐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1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4期
关键词:武士道民俗文化民俗

颜晨璐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410000)

日本电影《浪客剑心》中民俗的审美解读

颜晨璐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410000)

《浪客剑心》是日本近年来最成功的漫画改编电影,票房口碑双赢。除了深得原著漫画迷认可的还原度高、制作用心之外,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影片对传统民俗和民族精神不遗余力地展现。本文将从外在民俗视像的展演和民俗文化的精髓两个方面对该片进行审美解读,最后反思我国近年一些影片中民俗的展现。

《浪客剑心》;民俗视像;民俗文化精髓

“民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人类各集体共同生活里具有普遍和重要性的一种社会现象。据此定义,民俗首先是一种文化,并且是一种可识别的生活文化。它包罗万象,涵括民间信仰、民间文学、民间艺术、传统节日、人生仪礼乃至衣食住行等风俗习惯,几乎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1随着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输出到海外。创作者都希望展现本国的与众不同,于是在作品中引入民俗元素。民俗元素的有效利用,可以在外在形态以及内在精神上赋予作品浓郁的民族气息,提高辨识度,是建构国家形象和民族风格的根本途径。如今我国在这方面还不是很成熟,分析邻国日本的成功案例或许可以得到启发,毕竟比起好莱坞,还是同为东方国家的作品更具说服力。

一、《浪客剑心》——耳目一新的日式大片

众所周知,日本漫画的文化辐射早已冲破亚洲,走向欧美。和月伸宏创作的《浪客剑心》在日本家喻户晓,是名副其实的国民漫画。该漫画单行本的全球发行量已达7000万册,在除日本之外的很多国家都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很多中国漫画迷直言《浪客剑心》陪伴自己成长,是青少年时期不可替代的珍贵记忆。于是长盛不衰的经典漫画搬上了大荧幕。电影《浪客剑心》于2012年8月登陆日本各大影院,并在海外30多个国家上映。日本本土票房收获31亿,这个数字占制作方华纳2012年日本市场的半壁江山,对于一向低迷的漫画改编真人电影来说相当不错。更难能可贵的是,该片还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制作方乘胜追击又拍摄了《浪客剑心·京都大火篇》和《浪客剑心·传说落幕篇》分别于2014年8月1日和9月13日上映。目前《京都大火篇》已收获了47亿日元票房,在菲律宾上映后也轻而易举创下了海外电影在该国的票房纪录。《浪客剑心》剧情紧凑,动作场面扎实、压迫感十足,与特效结合得华丽炫目,是一部大气磅礴的动作史诗片。由于后两部作品在中国还无法欣赏到,所以本文的分析以第一部为案例。影片呈现了日本幕府末期和明治初年的整体面貌,既包括外在民俗视像的展演,也包括独具人文价值的深层次的民俗文化,都让观众沉醉其中。

二、民俗视像的展演

熟悉日本影视的观众都对其独具民族特色的情调和礼仪印象深刻。《浪客剑心》虽然是让人倍感酣畅淋漓的商业巨制,但牢牢抓住观众心的还是和剧情相得益彰的传统民俗和地方特色的展演。

(一)祭典

“在日本,作为民俗文化的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每年在全国各地举行的各类民俗节庆活动——祭典。日本人相信神灵是在离人不远的地方守护着大家,同时认为神灵不会永远停留在相同的地方,但会在固定的时刻从某个地方过来,于是人们就在某地2等待着神灵的到访。”3《浪客剑心》中,剑心在继续他隐姓埋名的流浪生活时,遇到了一场祭典。时值盛夏,酷暑难耐,青年穿着传统服饰抬着轿子在街上巡游。人们欢笑着举着团扇4,互相泼水祝福。剑心一路走走看看,镜头以他眼睛的视角扑捉夏日祭的醉人风物诗5。孩子们穿着漂亮的浴衣6,把玩着传统玩具“剑玉”7、风车,吹着泡泡,酒家老板热情吆喝着。剑心来到特色小吃烤丸子摊前欣喜地付了钱。镜头拉远,表演杂技的艺人做着高难度动作赢得喝彩,整条街都挂满了红色、白色的灯笼和锦旗,旗子上写着“御祭”。人们一起狂欢,观众和剑心一样被祭典的欢愉气氛所感染。在日本,每年祭典的高峰期是在七八月,可见电影将人们欢庆的场面进行了真实还原。人们举行祭典是为了等待神明,而对被政府压榨和受假冒拔刀斋骚乱困扰的人们来说,剑心就是来拯救他们于水生火热的神明,这为后续剧情做了铺垫。和剑心一样憧憬着新世界的人们以传统的方式迎来了他们的英雄,暗喻着实巧妙。

(二)道场、剑道

和女主角神谷熏偶遇,并且救了她一命的剑心来到了熏的父亲留下的道场。庭院里,烟雾缭绕,竹帘低垂,风铃8声阵阵,清脆悦耳,使人心旷神怡。在逆光中,剑心打量着道场:整洁肃穆、井井有条、神圣不可侵犯。墙上挂着道场人员的铭牌,神龛上挂着牌匾“活心真如”,置剑的架子摆放有序。进入道场前,点头示意、脱下木屐充满了仪式感,凸显了日本人严谨的性格特点。熏向剑心娓娓道来自己以女流之辈的身份守护父亲的遗志“神谷活心流”力不从心的无奈。“神谷活心流”是以“活人剑”为理念的善良流派,常以竹刀迎敌。比起其他在电影中展示的剑术流派如“飞天御剑流”“天然理心流”“示现流”“神道无念流”等,“神谷活心流”的战斗力最弱。即便如此,熏依旧一心守护流派的执着还是感动了观众,也让剑心对熏有了惺惺相惜的感情。推崇“活人剑”的熏和手执“逆刃刀”的剑心有着相同的美丽理想,两人齐心协力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对方和这个时代。各种剑术流派的集中展现让观众对剑道有了一定的了解,每一次和风满溢的道场出现不仅推动了剧情,还见证了熏、剑心和居住在道场里的人们的感情,观众深切体会到剑心“剑之所向,心之所属”的辛福感。在这里,道场不仅是栖息场所,还是众人信仰的归属。

(三)居酒屋

居酒屋即日本独具特色的酒馆。它不同于饭店或餐馆,顾客的主要目的是饮酒而不是吃饭。这里除了有各种酒类外,还有各式适合下酒的小吃。剑心在道场住下,和熏还有弟子弥彦以及出逃的惠小姐四人来到居酒屋畅饮一番。店员热情地喊着“欢迎光临”,市民坐在“座布团”9上一边扇着扇子,一边喝酒聊天。居酒屋里随处可见温馨的小灯和各种新奇的小摆设,独具韵味。人们欢饮的同时拉近距离,增进感情,日本人骨子里的热情和豪爽在居酒屋得以释放。在这里,剑心遇到了想收买自己当护卫的实业家武田观柳。剑心拒绝了武田的要求,因为深知武田是个为了利益什么事都做得出的鸦片贩子。剑心的不解风情让两人结下了梁子,为之后两人的对决埋下了伏笔。此外,剑心与打手相乐左之助相遇,两人不打不相识,日后成为了一起出生入死的挚友。居酒屋的出现为后续剧情做了铺垫,让故事迎来了一个小高潮。

(四)茶室

与中国的茶艺不同,日本的茶道是一种修炼精神,调整身心的仪式。在剑心回忆十四年前的场景中,虽然没有出现展现茶道的场景,却出现了两次茶室。茶室中,除了壁龛和地炉,就是空旷的榻榻米10,壁上挂着墨迹“尊攮”(即尊王攮夷),屏风上印着淡雅的图案。萨长11要求剑心成为刺客,美其名曰为了新时代的太平安宁,实则维护自己的利益。不谙世事的剑心误入歧途,以为自己杀人能够换取新时代的到来而铸成大错,这成为剑心以浪人12身份远走他乡的转折点。茶道四规13要求人们通过饮茶进行自我反思,使精神恢复平静和清明。在这两场戏中,最脱俗的茶室竟然被用于阴谋,具有讽刺意味。所以日本人对于茶道的迷恋和依赖不如说是为了摆脱不安定和罪恶感,寻求内心的一丝慰藉。

除了以上民俗的展演,在服饰方面,熏穿着的和服清新自然,胸前别着小折扇,背后系着装饰用的小包裹,优雅不失灵动,很符合熏好强却又充满少女情怀的形象。剑心的和服色彩以古朴为主,最常穿的一件为深红色,象征剑心火热的内心。此外,电影配乐多以小提琴、萧、笛子、风琴为主,曲调或大气、或哀婉、或诡异,都是辨识度极高的东瀛曲风。

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显露出浓重的日式风情,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挥之不去的记忆。它们推进了叙事,渲染了气氛,辅助了人物的塑造。民俗文化渗透在整部影片中,赋予了电影特定的文化色彩。

三、民俗文化的精髓——“武士道”

曾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影片《入殓师》将日本人的丧葬文化和仪式情结展现得淋漓尽致。但它之所以被海内外赞誉,与其对超然生死观和传统家庭伦理理念回归的呼唤是密不可分的。《浪客剑心》也是如此,剥去表层的民俗视像,影片的灵魂是民俗文化精髓——武士道的彰显。

“武士最能代表日本的民族性文化,它是日本民族在世人眼中的一个特定符号。日本的武士道由日本传统的神道教而来,其中掺杂了佛教、儒家以及禅宗的思想。”14“武士道是武士之魂,武士的核心价值理念为‘忠’‘义’‘勇’‘仁’‘礼’‘诚’和‘名誉’。”15武士道就像在日本土地上固有的樱花一样,现在仍是生机勃勃地承载日本民族力量与美的载体,是“大和之魂”最重要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浪客剑心》中对传统武士道精神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从“忠”到“仁”,也让影片更具现世意义。“忠”一直以来都是武士道精神的核心。剑心为建立新时代而成为萨长的走狗,因杀人多且剑术超高,被坊间称为“千人斩拔刀斋”。剑心奉命去暗杀维新志士清里,他认为那些人的牺牲,能够换来太平安宁的新时代,于是答应了。他用自己最擅长的拔刀术16将清里一行人瞬间斩杀。幽暗的巷道、残破的提灯、哀怨的音乐,血液飞溅,樱花飘零,年轻的生命就此陨落。在这里,漫天飞舞的樱花代表了不滞不沾、转瞬即逝的美。这种美短暂而热烈,暗喻了武士的一生,成了日本人的精神象征。未婚妻还在家等待的强大信念支撑着清里,他一次次重新站起,嘴里念叨着“我不能死”。剑心依然一次次将刀挥向清里,清里几番挣扎还是凄惨地死去了。死前划剑心的一刀和清里未婚妻报仇划的一刀在剑心左脸留下了恰到好处的十字伤,两条刀疤一条来自强大的生命力量,另一条是剑心夺取他人性命的罪证,都给他留下了无法磨灭的伤痛。剑心开始怀疑一味的忠诚是否值得。人斩不是好差事,越是顶尖的人斩,杀人越多,背负的罪恶也就越多。剑心的内心承受着沉重的内疚,越来越迷惘。他质问萨长:“连肩负未来的年轻人都杀,为了新时代的暗杀意义何在?我所做的是正确的吗?”连续两个反问表明了剑心摇摆不定的内心。最终,这件事让剑心毅然放下刀剑,开始赎罪。曾经杀人无形的他行遍四方,客居他乡。十年的时间让“千人斩拔刀斋”变成了纯良无害的浪人。他将象征勇敢和力量的武士刀的刀刃背转,手执“逆刃刀”成长为为新时代理想而战的英雄。自那以后,他再没杀过一个人,每次与敌人交手,无论如何,他都不会夺人性命,并开导对方杀人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坚韧地守住了自己的仁爱之心,捍卫了武士的尊严。

传统武士道把“忠”放在首位,尽忠而死是武士的最高境界。《浪客剑心》对武士训条进行了反思,对传统武士道进行了反驳。剑心由“忠”到“仁”的转变透露出影片的人文关怀,传播了新的生命观——崇死到重生,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影片结合现实赋予传统武士道新生命,之前被忽视的“仁”开始逐渐被日本人重视,体现了武士道文化以及现代人性格在日本社会的演化与变迁。忠诚和杀戮不是唯一,时刻保有仁爱之心,才能更好地实现生的价值。日趋理性的武士道精神的光环依旧照亮日本人的道德之路。

综上所述,《浪客剑心》的成功是民俗视像和民俗文化精髓两者完美融合的结果。通过对影片中民俗的审美解读,我们不难发现民俗文化在电影中的巨大价值。不仅推动情节发展、调动观众情绪、创造意境、增强韵味,还深化主题、传播文化、丰富内涵。在电影的情感、思想、氛围、风格特质等方面有着极强的穿透力。民俗元素成为构建国家形象的符号和文化解读索引,是影片走向国际并获得认可的重大推动力。如今,大众文化的广泛存在和深远影响挤压了民俗文化的发展。民俗文化作为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历史底蕴和人民智慧的文化组成部分,对其的保护、传承和发扬在当下迫在眉睫。民俗与电影结合无疑是对传统文化进一步挖掘和传播的新道路,应该激起电影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回看我国,近年来一些影片为得奖而拍,仍然将展现民俗停留在视觉奇观的层面。影片的形式大于内容,缺乏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致使观众只能停留在对奇观本身的想象,而未被激发去探寻背后的东西。只注重构建满足西方猎奇的神秘主义“他者”形象,与现代的、当下的、真实的中国形象与价值观存在距离。这些影片只抽取民俗文化的表层而无法融入真正的民族文化精神如同没有灵魂。民俗的展现不应该只作为影片的点缀,不仅应服务于故事的讲述,更应该成为国家形象和意识形态的载体。只有这样,民俗才能在影视传播中找到真正的生存空间和支点。

注释:

1.何华湘. 当民俗遇上电影:一种文化传播的视角[J].电影文学,2011(19):22.

2.某地:通常指神社。目前日本全国有大约30万座神社。现在的民俗节庆活动不一定都在神社举行,但大多与神社有关并以神社为起点或终点。

3.汪舟. 日本民俗节庆及其对中国节庆旅游发展的启示[J].特区经济,2012(1):139.

4.团扇:是种圆形有柄的扇子。江户时代后期,日本城市居民用其扇风取凉。随着日本夏季祭祀、盂兰盆节的兴盛,团扇大为普及。

5.风物诗:即某个季节所特有的自然现象,能够令人意识到该季节特征的事物。(夏季风物诗有“风铃”“竹切西瓜”“流水面”“烟火大会”等)。

6.浴衣:日本夏季的一种衣着,是较为轻便的和服。

7.剑玉:起源于11世纪,是一种传统的日本民间游戏,用木棒尖端插球。

8.风铃:是最具大和魅力的夏日风物诗。在日本,夏天挂风铃可以开运,高频音有治愈效果。

9.座布团:即和式坐垫。

10.榻榻米:一年四季都铺在地上供人坐或卧的一种家具。现在日本家庭的房屋中仍至少有一间铺榻榻米的房间。

11.萨长:日本江户幕府时代末期,在萨摩藩和长洲藩间缔结的政治、军事性同盟。

12.浪人:通常指到处流浪居无定所的日本穷困武士。

13.茶道四规:和(和睦、和平)、敬(尊敬长者,敬爱朋友)、清(洁净、清幽)、寂(悠闲入定)。

14.高明. 日本武士电影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

15.许明玲.论日本电影的审美思考[J].电影文学,2013(15):15.

16.拔刀术:又称居和,日本剑术中瞬间拔刀斩杀敌人的技巧。

[1]李兆忠.暧昧的日本人[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2]新渡户稻造.武士道[M].潘星汉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3]周文姬.中国古装大片影像符号之于国家形象建构[J].当代电影,2012(12):94.

[4]白鸽.从《乔家大院》看影视艺术的民俗化处理[J].记者观察,2013(7):54.

[5]吴玉霞.中国电影民俗文化的价值[J].电影评介,2010(9):16.

[6]李尧阳.中国电影中的民俗文化[J].五台山,2011(6):75.

[7]朔夜.浪客剑心[J].看电影周刊,2014(22):18—32.

[8]高明.日本武士电影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艺术学院,2011.

颜晨璐,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研究生。

猜你喜欢
武士道民俗文化民俗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民俗中的“牛”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民俗节
漫画民俗
论森鸥外历史小说中主从关系的演变
明治初期“立身出世思想”强大影响力管窥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日本动漫文化中的传统元素探究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