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专业素描教学的几点思考
——以湖南理工美术学院创作素描教学为例

2015-07-13 06:33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414006
大众文艺 2015年4期
关键词:美术学素描基础

王 平 (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 414006)

对高校专业素描教学的几点思考
——以湖南理工美术学院创作素描教学为例

王 平 (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 414006)

素描基础教学作为美术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并随着我国艺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其教学的理论也日臻完善。本文以湖南理工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大二期间开设的“创造素描”为例,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来谈高校专业素描教学。

专业素描;课题训练;基础教学

素描教学作为高校美术学专业低年级每个学期的“开头课”而且在整体课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以成为不变的定律,甚至把掌握素描能力的好坏作为昭示学生将来是否材率的重要依据,可见素描基础教学在美术学专业中的重要位置。专业素描是相对于素描作为绘画艺术基础训练整体概念中较为更有针对性的称呼,如设计素描(指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素描基础训练)、创作素描(指针对绘画专业学生的创作基础训练)。专业素描根据不同专业的特性带有很强的针对性,也是将学生高中所学基础与将来所要从事专业之间起到一个桥梁联系的意义。但传统的绘画专业素描基础教学体系在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上却与当代艺术多元化的特性不相符。首先在表现方式与评价机制上,传统素描教学注重客观再现,对于一定光线条件下的空间形体,有着系统的造型方法与预知的效果。在观察方法上有一定的“标准性”甚至可以借助一定的尺度(笔或尺)通过比测物体的空间比例关系,以追求真实再现带有一定的机械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当今的艺术已是一个多元化并存的世界,强调独创性、变换性与新颖性。传统素描教学那种单一的课程内容(素描静物写生、石膏像、头像、半身、全身、人体)与评价机制(以写实再现为主)曾经促进了我们美术教育的发展,但是它忽略了成事艺术创作的人这个本体。人用眼睛观察世界,人的文化背景、社会经历、个人爱好及情感变化,都会对客观世界进行“变形”。所以,造型艺术应尊重艺术思维的规律,去进行基础教学。现代学生思维空前活跃,他们对新鲜事物有一定的敏感度,喜欢提出新的问题,探索新的表现方式与表现材料。随着年级的增高他们对于自己的喜好甚至将来所要成事的专业产生了一定的主见性。因此,对于每个学生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构想、立意与构成方式,都应该给予尊重。那种单一的造型方式、统一的评价机制显然已不适合当代高校美术学专业的需要了。如何促发创作素描基础教学思维的转变,使之适用于艺术广度的需要;如何调整素描教学结构的变化使之与创作形成相辅相成合理的途径,是当今美术学专业素描基础教学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

湖南理工美术学院始建于1972年,学院开设有美术学与艺术设计两个本科专业。美术学专业设有国画、水彩、油画所个专业方向,2007年,美术学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针对美术学专业的特性,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增设了“创作素描”课程课时为72时,教学目的为:在区别于传统素描的基础上,注重素描的创作意识教育,强调学生对构成意识,黑白灰意识的理解,不断地鼓励我们去尝试不同的材料工具、寻找适合自己的表现手法,通过这一系列的基础训练开掘艺术创造的潜能,眼、手、脑的配合,达到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的一致提高,努力建立素描作为创作基本功教学的新秩序。

一、教学实践安排

从艺术创作的共性来看,创作素描基础教学的范围,不应是单纯的基础教学。绘画制作表现基础、画面构成表现与设计、专业理论基础等,都应该纳入基础教学的范畴里来。因此创作素描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分为理论基础教学、创作思维训练、表现技法训练、综合材料运用努力训练、思维表达陈述训练、作品归纳与展示训练共六个方面。其具体要求与课时如下。

第一单元课题:理论基础教学

创作需要一定时间的经验积累,这包括理论、技法与感受。创作素描作为艺术专业创作的前期课程,艺术创作理论基础更不仅仅限制于,作画经验与步骤之间的讲解。教学目标为:通过一定的思维训练、技法训练等方式将学生逐渐从,基础训练带入到创作思维训练中。这就要求我们将基础课中那些单纯的基础训练转变为在艺术思维指导下创作训练,通过观赏、讲授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通过剖析一定成功艺术家创作思路的例证;建立起学生将生活中的体验以速写的方式进行归纳、整理、改编等一些创作练习的理论指导依据,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和习惯,为进入以后的专业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理论基础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取决于当代学生所具有的特性(强烈的时代性、思维敏捷、易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望强等)所决定的。而对与学院所开设的文化理论选修课虽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于艺术学院的学生作为从事创作的理论积累又似乎显得苍白无力。具有深层的文化修养不一定就能画出高品质的艺术作品。但却能一些其创作的品格。

第二单元课题:创作思维训练

创作思维训练它是以区别传统素描对物象的透视、解剖、质感、结构等因素的如实表现,以追求描绘再现和塑造能力而提出的。创作思维训练的出发点是:解放学生的观察力,从自己的兴起点入手,发现并引用物象在画面里的图式结构,用结构的、设计的、意象的造型方式引入想法,并且在这些图式的实验中提炼种种造型因素和可能性,启发学生的思想主动性,在自己对传统写实性素描的基础上“分娩”出自己对物象独特的理解方式和观点。在创作思维训练的课程中,每一副作品都是下一副画的实验延续和造型暗示,即每一件作品都是大造型意象框架内的一部分。只是承担的造型因素和分解方式各自不同,这种思维的连续性训练,是学生在过程中随时检验自己的思想方法和问题。如蒙德里安对“树”的研究方式,毕加索对“牛”的造型系列分析,都能看出画家如何从自然物象的客观形态中提纯出形式语言和符号内容,他们把对物象的自然观察融入一种形而上的超越客观物象本身规律的一种观念。

第三单元课题:表现技法训练

对于创作素描训练课程中的表现技法训练单元,首先本人想引用一句话“功夫在画外”。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在说,“画画的人基础要扎实,功底要厚重。”但对于什么样的基础才叫“扎实”却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定论,因为我们不能将从事写实与抽象表现绘画的人放在一个标准上出评价。本人认为对于审美修养的培养,应更甚于对技巧的偏好,毕竟只有“眼高手低”的前提,才可能在绘画艺术中更具创造与思维能力。吴冠中先生说过“无情时努力画画,有情时奋力画画”,这就是说做画时对“有感觉”和“没感觉”两种状态的处理方式。因此在该个单元的训练中,教师因结合理论单元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人文审美意识培养,以培养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有主见,有思考,有兴趣的进行多种尝试。再则并是探索与分析各专业表现技法的特性与同性找与自我表现最融洽的方式。当然,学生的资质不同,在几周课里不可能解决他们的每一个技术上的问题,更谈不上运用自如,但至少给了他们一个方向,提供了一种可能,这对他们树立学术理想也是很重要的。

第四单元课题:综合材料运用训练

本单元训练的要求即是,打破学生对素描表现媒介转换的意识。要积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突破素描仅仅是作为基础训练的概念,将其上升到作为“架上绘画”的范畴里。这一阶段,学生将要运用的材料多样,有色粉、丙烯、水墨、水彩、水粉、油画棒、麻、沙子、石膏、旧画报等。这些材料在丰富他们的想法和兴趣的同时,提高和增强了他们实验的积极性,但很多同学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了非常混乱与不和谐的画面,这恰恰说明学生们对于他们自身在处理想法、造型的手段以及与材料的结合上出现问题。还需要在对于材料的运用和画面的把握还有整体想法贯彻上都要进行认真推敲和思考。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从早就培养关注材料,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与手段去艺术的表现自己的想法。

第五单元课题:思维表达陈述训练

从素质教育来讲,培养美术工作者,就是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理解力、创作力、与表达力。全面提高他不同于常人的艺术修养。在创作素描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多交流、探讨各自在实践过程中甚至在思考过程中的想法与心得,并都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从中吸取精华,以培养我们的学生多思考、善于表达、敢于表达自身的想法的好习惯以最终为培养能画、能写、能说的艺术家而做好前期工作。

第六单元课题:作品归纳与展示训练

俗话说“三分长像,七分打扮、三分画,七分裱”,对于如何整体、系统的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出来这也成为创作素描课中要涉及到的课程。在该课程中,学生依据自身的喜好,通过一定时期的实验尝试不同的题材与表现方式,慢慢的沉淀下来最终发现在一定时间里自己所要的“东西”或者说真正感兴趣的东西,由一个“点”不断的发展成为一根“线”最后成为一个“面”的创作思维发展的过程。在该课程快结束的时间里,引导学生将自己画的作品整理、调整从具有“思维延续性”与“发展性”的系列作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再精彩的作品,它的精神文化承载量是有限的,有时间宽度的系列作品的信息量是巨大的”。

二、结语

“基础”只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性,在多元化的今天对于绘画者来说“基础”不是如实再现客观物象写实的能力,更不是“形态到位”“空间强”等一些框框条条,而是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需要。创作素描课程通过短短的72课时,七个课题训练不能让我们的学生立马成为一位艺术家,但它解决了在习作的过程中融入创造元素、创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有意识的正确性。为学生的表现技能和创造技能的发挥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学生的艺术潜质和能力也会得到拓展和解放,为学生成为将来的艺术家制造了一种可能性。

王平,男,湖南岳阳人,1979年出生,学历:艺术硕士,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美术学素描基础
作品赏析(2)
作品赏析
浅谈新形势下美术学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武汉素描
素描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跟踪导练(一)4
黄保华、秦浩明、沈晨晨、王波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