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貌协调视野下西安老城区地铁站出入口设计研究

2015-07-13 04:39宋妮欣
城市地理 2015年7期
关键词:雨棚体量老城区

宋妮欣

摘 要 :西安老城区拥有独特的历史风貌,但随着人口增加,交通擁堵严重。地铁以其高速、大运量、准时性等优点,成为解决老城区交通问题的有效方法。基于历史名城保护,地铁出入口建筑作为城市的节点空间应当考虑与老城区原有风貌协调一致。笔者通过调研西安老城区地铁二号线的三个站点,试图用老子“有”、“无”的哲学思想来阐释地铁出入口建筑与老城区旧有历史空间风貌协调的设计手法。

关 键 词 : 西安老城区;地铁出入口建筑;风貌协调 ;“有”与”无”哲学

1.西安老城区地铁出入口设计考虑风貌协调原则

西安老城区是指古城墙及其以内区域,其风貌展现了秦汉唐、明清以来的深厚历史和文化特征。2002年施行的《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指出,古城墙以内区域的建设项目,应当符合所在保护区的规划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其体量、造型和色彩应当体现传统建筑风格和特色。老城区既有的街道骨架、历史遗迹、风貌建筑及景观元素带有深深的地域烙印,并被完整、原真地保留。

随着老城区公共交通系统的完善,地铁出入口的设计受到重视。按规划形式,地铁出入口可分为独立式和合建式。独立式出入口需单独占用城市土地资源,景观处理困难,与城市资源的矛盾尖锐。设计要考虑到保留原先景观的完整性、风貌连续性及视线的延续性。合建的出入口能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设计者应处理好新旧关系,使地铁出入口更好融入老城旧有的空间环境,补充和完善老城区的公共空间。

2.《老子》的“有”、“无”哲学在设计中的运用

《老子》有云“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相对的实体“有”之所以能够带给人很多的便利,是因为相对的“无”发挥了它的作用,万物通过“有”与“无”的对立统一而产生变化。老子的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可用来指导老城区地铁出入口建筑的风貌协调性设计。

其一,完全消解体量的协调性设计。老城区优先考虑合建式地铁出入口,通过标识系统引导人流。一般可与公共建筑或下沉广场合建,其地面上虽无独立形象,但减少了对现有地面的破坏和占用,利于保护古城原有风貌,同时激活周边商业。第二,部分消解体量的协调性设计。位于老城区道路红线较宽裕地段、广场、绿地等城市开放空间,出入口宜选择独立式,其形式、颜色、材质、比例、尺度都应十分考究。形式选择:例如在文物古迹通视走廊区域,采用开敞式出入口,仅保留护栏和标志系统。材质选择:采用透明玻璃或膜结构做雨棚,保持视线通达性;采用垂直绿化表皮,溶解于大环境中。出入口“无”实体体量,却“有”景观的完整、风貌连续以及视线的延续,在此,“无”成就了“有”,体现了有无相生设计思想,是与老城区风貌协调的地铁出入口设计。

3.西安地铁二号线的调研

笔者选取西安老城区地铁二号线永宁门站、钟楼站和北大街站调研,探究风貌协调视野下老城区地铁站出入口的设计手法。

3.1永宁门站

永宁门站是地铁二号线的中间站,位于西安古城墙南门附近。永宁门地铁站现有六个出入口,其中A1、D1为独立式开敞出入口并且对称布置于永宁门广场。起初,设计者考虑到北望城墙视线的通达性,希望采用半开敞斜坡式覆盖垂直绿化,以弱化体量求得与周边广场、绿地的融合。但北方冬季严寒,垂直绿化不易成活,部分消解体量的协调性设计得到大家认可。开敞式出入口,不设置雨棚,三面设置石材护栏,栏板与柱顶的石刻古朴、典雅。地铁出入口的“有”即是雨棚、维护结构等构筑物形成的实体,而“无”即是放眼于大环境,出入口空间与周边环境空间的协调一致。正是因为“无”才成就了“有”。站在永宁门广场最南端北望城墙,我们就能感受到此时此地出入口建筑没有形象就是最好的形象。

3.2钟楼站

钟楼站是地铁二号线的中间车站,是未来二、六号线的换乘站,位于西安市古城墙内中心地段。钟楼初建于公元1384年,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之一,是古城西安的标志建筑,西侧有鼓楼遥相辉映。钟楼站现有四个出入口,A、B出入口与商场合建,C与钟楼地下环道相连,D为独立式半开敞出入口。C出入口的选点与形态颇具争议。设计者想在钟鼓楼广场地面设置透明玻璃和红色钢架的组合的出入口,甚至在地面搭起1:1模型来模拟建成效果。研究发现即使采用弱化体量的透明材质,独立式出入口依然在钟鼓楼之间显得突兀、破坏了钟楼鼓楼之间景观的连续性和视线的通达性。最终,设计者选择完全消解体量的协调性设计,将C口与地下通道结合。

3.3北大街站

北大街站是一、二号换乘站,共有6个出入口。其中A1、A2、D为半开敞式出入口,B与公建合建,C为结合下沉广场的出入口。C出入口位于北大街十字东南角,场地十分富余,设计将一部分场地作为市民休憩广场,结合绿化布置座椅,另一部分下沉处理,上覆按序列展开的白色尖顶雨棚,成为地铁站和商业空间的前导。地面上除了无障碍电梯厅、雨棚之外,没有过高、过大的体量,雨棚样式与南边的钟楼顶部相呼应,与古城风貌十分协调。设计者采用与下沉广场合建的地铁出入口设计,尽量淡化建筑与环境的冲突,化建筑于无形之中,尊重老城原有空间环境,体现“无”的设计哲学。

4.总结

诺伯格·舒尔茨认为,城市是由一系列场所组成,每一个场所不但有实体内容,更重要的是具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和特质,即场所精神。这与老子的“有”、“无”哲学异曲同工,面对西安老城区特殊的文化、历史背景,地铁出入口设计的“无”—空间,与“有”—实体更加值得思考。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总结,笔者认为,老城区好的地铁出入口设计一定是化有形于无形,充分协调老城风貌的设计,也更具文化性、地域性。

参考文献:

[1]《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02.

[2]冷林虎.地铁出入口与周边空间的互动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2012.

[3]徐婷.“一线一景”式地铁出入口设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

[4]何石彬.老子之“道”与“有”、“无”关系新探——兼论王弼本无论对老子道本论的改造《哲学研究》2005.

猜你喜欢
雨棚体量老城区
日出老城
关于在游戏活动中支持幼儿自主探究的思考
保安人工移动雨棚送放学小朋友
十里灯火璀璨
沙池雨棚诞生记
让自己强大
越强大,越幸运
越强大,越幸运
把自己告上法庭
嘉兴老城区的特色建筑探寻一